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9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richment model and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elow-source tight oil in Lower Cretaceous Fuyu reservoirs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NE China
1
作者 WANG Xiaojun BAI Xuefeng +9 位作者 LI Junhui JIN Zhijun WANG Guiwen CHEN Fangju ZHENG Qiang HOU Yanping YANG Qingjie LI Jie LI Junwen CAI Y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seismic,logging and drilling data,the Fuyu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Quantou Formation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erm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seismic,logging and drilling data,the Fuyu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Quantou Formation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erm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tight oil enrichment model and its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First,the Quantou Formation is overlaid by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se structure around sag and the broad and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sand bodies.The reservoirs are tight on the whole.Second,the 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elements,such as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reservoir rocks,fault,overpressure and structure,controls the tight oil enrichment in the Fuyu reservoirs.The source-reservoir combination controls the tight oil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source and reservoir drives the charging of tight oil.The fault-sandbody transport system determines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The positive structure is the favorable place for tight oil enrichment,and the fault-horst zone is the key part of syncline area for tight oil exploration.Third,based on the source-reservoir relationship,transport mode,accumulation dynamics and other elements,three tight oil enrichment models are recognized in the Fuyu reservoirs:(1)vertical or lateral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from source rocks to adjacent reservoir rocks,that is,driven by overpressure,hydrocarbon generated is migrated vertically or laterally to and accumulates in the adjacent reservoir rocks;(2)transport of hydrocarbon through faults between separated source and reservoirs,that is,driven by overpressure,hydrocarbon migrates downward through faults to the sandbodies that are separated from the source rocks;and(3)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through faults and sandbodies between separated source and reservoirs,that is,driven by overpressure,hydrocarbon migrates downwards through faults to the reservoir rocks that are separated from the source rocks,and then migrates laterally through sandbodies.Fourth,the differences in oil source conditions,charging drive,fault distribution,sandbody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cause the differential enrichment of tight oil in the Fuyu reservoirs.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Fuyu reservoir in the Qijia-Gulong Sag has good conditions for tight oil enrichment and has been less explored,and it is an important new zone for tight oil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Quantou Formation Qingshankou Formation upper generation and lower storage fuyu reservoir tight oil main control factor enrichment model
下载PDF
Effect of Liquid Pig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Shoot Growth and Nitrogen Status of Young “Fuyu” Persimmon Trees
2
作者 Seong-Tae Choi Gwang-Hwan Ahn +1 位作者 Seong-Cheol Kim Eun-Seok Ki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7年第3期144-151,共8页
Liquid pig manure (LPM), digested from pig slurry, has been used as a nutrient source substituting chemical fertilizer (CF) for some crops.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 Liquid pig manure (LPM), digested from pig slurry, has been used as a nutrient source substituting chemical fertilizer (CF) for some crops.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F and LPM in early July on nitrogen (N) uptake of pot-grown young “Fuyu”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The total N and potassium (K) from CF and LPM applied to a 3 L pot were 1.2 g N and 1.15 g K for the low and 2.4 g N and 2.3 g K for the high level. From 2 weeks after the applications, secondary shoots started to grow for the CF but none for the LPM. Two nutrient sources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amount of N increase in different tree parts from July 1 to August 6. At the high level, tree total N increased by 80% from 551 mg for the CF and by 31% from 583 mg for the LPM. The nutrient sources did not affect soil pH. The soil that received LPM contained more organic matter (P = 0.048), available phosphorus (P) (P = 0.002), and exchangeable K+ (P = 0.001) and Mg2+ (P = 0.009) than the soil that received CF on August 6.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 in LPM becomes available later but its effect is more durable than 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Pig MANURE persimmon SHOOT Growth NITROGEN Uptake NITROGEN Par-tition
下载PDF
低温真空油炸柿子脆片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盛金凤 雷雅雯 +5 位作者 王雪峰 李丽 辛明 叶冬青 严彩菱 零东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以柿子为原料,开展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脱油时间以及切片厚度4个单因素对低温真空油炸柿子品质影响,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原理,以柿子脆片的脆度、色差为响应值对低温真空油炸柿子脆片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对最终产品理化成分... 本文以柿子为原料,开展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脱油时间以及切片厚度4个单因素对低温真空油炸柿子品质影响,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原理,以柿子脆片的脆度、色差为响应值对低温真空油炸柿子脆片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对最终产品理化成分、微生物指标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脱油时间和切片厚度都影响柿子脆片的脆度和色差,经响应面优化试验分析并根据实际修正确定低温真空油炸柿子脆片的最佳工艺为:脱油时间5 min、油炸时间50 min、油炸温度80℃、切片厚度5.5 mm。该条件下柿子脆片脆度858.97 g、色差值ΔE 17.28、水分含量2.60%、含油率为22.53%、可滴定酸0.34 g/L、V_(C)含量31.20 mg/100 g;柿子脆片产品色泽金黄、形状完整,脆片内部呈现蜂窝状多孔疏松结构,产品口感酥脆,微生物指标符合卫生要求。本研究可为柿子低温真空油炸脆片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脆片 低温真空油炸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不同采后处理对恭城月柿褐变、活性氧代谢及糖类的影响
4
作者 盛金凤 王雪峰 +5 位作者 雷雅雯 易萍 李丽 唐雅园 叶冬青 严彩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0-269,共10页
本文分析了有氧、真空和真空+1-MCP三种采后处理方式对脱涩后柿子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活性氧代谢和糖类的影响,并对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指数BI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褐变程度... 本文分析了有氧、真空和真空+1-MCP三种采后处理方式对脱涩后柿子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活性氧代谢和糖类的影响,并对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指数BI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褐变程度最低;三种采后处理柿子贮藏过程中SOD、APX活性分别呈下降和上升的趋势,真空组柿子SOD活性最低,真空和真空+1-MCP条件下柿子APX活性高于有氧组;真空和真空+1-MCP抑制柿子CAT活性的增加,减少H2O2积累,同时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和抗坏血酸含量较低。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还原糖含量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增加最慢,从贮藏开始时的14.10%增加至12 d时的14.87%;真空+1-MCP组柿子果胶含量下降缓慢。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采后处理柿子贮藏过程中柿子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并不相同,但柿子褐变指数BI均与果胶呈负相关,与还原糖呈正相关。综合可知真空和真空+1-MCP条件更有利于抑制脱涩后月柿的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城月柿 不同采后处理 褐变 活性氧代谢 糖类
下载PDF
缓释肥施用量对柿树砧木泰富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艾呈祥 宋长艳 +3 位作者 王洁 解小锋 沈广宁 宋鲁彬 《落叶果树》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以甜柿砧木泰富容器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其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的容器苗在生长、生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育苗袋内缓释肥用量为105 g/袋·年的植株综合表现最好,株高、苗基... 以甜柿砧木泰富容器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其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的容器苗在生长、生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育苗袋内缓释肥用量为105 g/袋·年的植株综合表现最好,株高、苗基部粗度、苗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均高于其他施用量。可作为泰富砧木苗木培育期间的推荐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富 容器苗 缓释肥 生长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扶余油层源下致密油富集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军 白雪峰 +9 位作者 李军辉 金之钧 王贵文 陈方举 郑强 侯艳平 杨庆杰 李杰 李君文 蔡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基于地球化学、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地质特征、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富集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泉头组上覆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优质烃源岩,环凹鼻状构造发育,沉积砂体大面积连续分布,... 基于地球化学、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地质特征、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富集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泉头组上覆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优质烃源岩,环凹鼻状构造发育,沉积砂体大面积连续分布,储层整体致密;②优质烃源岩、储层、断裂、超压和构造等多要素配置联合控制扶余油层致密油富集。源储匹配关系控制致密油分布格局;源储压差为致密油富集提供充注动力;断砂输导体系决定油气运移和富集;正向构造是致密油富集的有利场所,断垒带是向斜区致密油勘探重点突破区带;③基于源储关系、输导方式、富集动力等要素建立扶余油层致密油3种富集模式,一是源储对接油气垂向或侧向直排式:“源储紧邻、超压驱动、油气垂向倒灌或源储侧向对接运聚”;二是源储分离断裂输导式:“源储分离、超压驱动、断裂输导,油气通过断层向下运移到砂体富集”;三是源储分离断砂匹配式:“源储分离、超压驱动、断裂输导、砂体调整、油气下排后通过砂体侧向运移富集”;④油源条件、充注动力、断裂分布、砂体以及储层物性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扶余油层致密油的差异富集,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具有较好富集条件,勘探程度低,是未来致密油探索重要新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白垩系泉头组 青山口组 上生下储 扶余油层 致密油 主控因素 富集模式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Persimmon anthracnose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社妮 白岗栓 +1 位作者 张树军 张蕊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research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rsimmon anthracnose and its controlling methods.[ Method ] The pathogen and characteristics, infection and occurrence law, damage symptoms of persimmon ...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research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rsimmon anthracnose and its controlling methods.[ Method ] The pathogen and characteristics, infection and occurrence law, damage symptoms of persimmon anthracnose were stated simply and the methods for con- trolling the disease were summed up. [ Result] The pathogen of Persimmon anthracnose was Gloeospor/um kaki Hod, belonging to Deuteromycotina. Germination and invasion of the conidia, sporulation and growth of mycelium all required high temperature, with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25 ℃ and the lethal temperature of 50 ℃ (10 min). The occurrence strength of Persimmon anthracnose related with the factors including host, environment, culture circumstances, mainly doing harm to the fruits and branches.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could be controlled by such agricultur- al measures as cleaning the orchard, using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planting the disease-free seedlings, adopting the balanced fertilization, improving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 conducting the dense planting and thin branches, building garden using the seedling that grafting on planted stock and raising the grafted parts of the stock. When the incidence was heavy, it needed to spray the fungicides or protective agent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ersimmon anthracnose. The fungicides should be mainly sprayed on the lesion of shoot, fruit surface and branches. [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ersimmon anthracn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mmon anthracnose Damage symptoms Occurrence law Controlling measure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
8
作者 斯尚华 喻意 +3 位作者 王小龙 王新星 赵玉涛 吴伟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7,共11页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泉头组扶余油层致密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综合利用薄片鉴定、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等方法,对扶余油层微观油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储层埋藏史对该地区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进行...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泉头组扶余油层致密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综合利用薄片鉴定、包裹体测温、荧光光谱等方法,对扶余油层微观油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储层埋藏史对该地区油气充注期次及其成藏贡献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油气具有多期充注成藏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两期原油充注成藏,第1期发生在嫩江组末期77~74 Ma期间,对应于第1幕充注;第2期发生在明水组末期67~65 Ma期间,对应第2幕、第3幕和第4幕充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第2期(明水组末期)致密油充注对现今油藏贡献率为83%,第1期(嫩江组末期)致密油充注贡献率为17%;可见明水组末期充注的原油对今油藏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致密油气 充注期次 成藏贡献 扶余油层 三肇凹陷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国内柿子研究进展与展望
9
作者 赵青宁 胡琴 +1 位作者 文军 陈赶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柿树是我国特色的经济栽培果树。为深入了解国内柿子研究方向及热点,梳理柿子研究历史进程和未来柿子领域发展前景,以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和北大中文... 柿树是我国特色的经济栽培果树。为深入了解国内柿子研究方向及热点,梳理柿子研究历史进程和未来柿子领域发展前景,以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柿子相关研究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高频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2003—2022年关于柿子的研究发文量年均42篇,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发文数量虽有减少,但论文成果质量更高、更有影响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院跻身发文量机构排名前三,并且形成一批稳健的研究队伍,为国内柿子领域研究做出巨大贡献。2003—2007年研究者对柿子的研究主要涉及柿树种植栽培、病虫防治、遗传育种等内容;2007—2011年,柿品种优化、采后处理运输、贮藏加工等研究内容居多;2012年至今,研究主要集中在柿子保鲜贮藏技术、品质提升、产品深加工等。利用知识图谱挖掘出柿子领域研究的最新现状和进展,为柿子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柿子 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PDF
扶余致密油藏CO_(2)吞吐参数优化设计
10
作者 姚同玉 孙灵辉 崔传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为解决致密油开采初期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的问题,结合扶余致密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时机、注入压力对CO_(2)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优化工程参数,分析了致密油CO_(2)吞吐过程中的油藏压力分布特征、界面张力... 为解决致密油开采初期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的问题,结合扶余致密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时机、注入压力对CO_(2)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优化工程参数,分析了致密油CO_(2)吞吐过程中的油藏压力分布特征、界面张力分布特征以及致密油CO_(2)吞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油层压力系数降至0.65左右时开展CO_(2)吞吐,CO_(2)可与原油充分接触,有利于发挥CO_(2)原油溶解作用,提高开采效果;注入压力接近最小混相压力时,CO_(2)以游离相进入基质,更易进入基质深处,与致密油充分接触,并在原油中溶解混相,改善开发效果。溶解平衡后,CO_(2)与致密油界面张力随时间快速增加,以此确定闷井时间。研究确定了CO_(2)吞吐采油最佳工程参数,即注入量为8000 t,注入速度为120 t/d,注入压力为27 MPa,闷井时间为30 d,计算该方案下增油量为3084 t,换油率为0.39。水平井现场试验也证明CO_(2)吞吐技术应用于扶余致密油藏,采收率提高了1.38~3.33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拓展致密油藏CO_(2)吞吐开采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吞吐 参数优化 压力分布 界面张力 扶余油藏
下载PDF
一种鉴别栽培柿品种SNP标记的新方法
11
作者 梁晋军 朱溯远 +3 位作者 张宇琴 张鹏飞 温鹏飞 杨运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目的】为了鉴别栽培柿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开发一种基于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简单、高效的SNP分子标记新方法,为种质的收集、利用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8种六倍体栽培柿品种叶片... 【目的】为了鉴别栽培柿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开发一种基于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简单、高效的SNP分子标记新方法,为种质的收集、利用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8种六倍体栽培柿品种叶片为试材,对其ITS区进行扩增测序,并分析序列差异,最后用Sau96 I限制性内切酶对151处杂合位点进行酶切验证。【结果】18份柿品种ITS长度均为730 bp,共存在6个杂合位点,分别在151、168、205、278、279和622 bp处。六倍体柿杂合位点处碱基峰图面积比例存在一定的规律,即C∶T=2∶1、C∶T=1∶1、C∶T=1∶2和A∶G=1∶1,利用出现的杂合位点及其峰图面积比例规律差异将18份栽培柿品种分成11类。【结论】151处位点的酶切结果验证了酶切产物浓度与峰图面积比例一致。这种基于nrDNAITS序列SNP分子标记的新方法能将18份栽培柿品种分成11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柿 nrDNAITS SNP 杂合位点 遗传差异
下载PDF
油柿雌雄花芽同化物和重要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12
作者 袁稼营 张路 +6 位作者 张腾岳 白璐 胡银凤 秦亚楠 孙鹏 王吉民 傅建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1,共9页
探究同化物和重要营养元素对柿属植物性别分化的潜在调控作用,提升柿属植物性别分化的生理调控研究水平,为人工调控柿花性别、解决柿育种中存在的优良雄性种质缺乏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以二倍体油柿为研究对象,在4月中旬花芽性别分化的... 探究同化物和重要营养元素对柿属植物性别分化的潜在调控作用,提升柿属植物性别分化的生理调控研究水平,为人工调控柿花性别、解决柿育种中存在的优良雄性种质缺乏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以二倍体油柿为研究对象,在4月中旬花芽性别分化的形态学关键时期(此时花芽中的雌、雄蕊原基选择性败育,是形成单性花的关键阶段),分别比较雌雄异株和雌雄同株的雌、雄花芽间的同化物和重要元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油柿的雌雄异株和雌雄同株系统中,雌花芽的果糖、葡萄糖、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雄花芽;雌花芽的N、K含量均显著低于雄花芽;雌、雄花芽的氨基酸含量虽然差异不显著,但存在雌花芽低于雄花芽的趋势;相比于雌花芽,雄花芽中高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淀粉合成、海藻糖代谢、糖酵解、脂类合成、四吡咯等色素和光合作用途径。在雌雄同株中,雌花芽的P含量显著低于雄花芽。相关性分析发现,花芽中不仅果糖、葡萄糖和淀粉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与N、K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表明N、K等元素对同化物合成非常重要。基于同化物和重要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雌雄异株和雌雄同株系统的雌花芽被聚为一类,雄花芽被聚为另一类,表明在两套系统中,花芽性别分化的生理调控机制几乎一致。相比于雌花芽,雄花芽在发育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同化物,并有可能消耗了更多的能量,这可能是油柿单株或枝条生长状况不佳时,通过开雄花的方式集中能量在短期内完成生殖任务(仅需开花散粉)的一种策略。研究结果揭示了油柿雌、雄花芽中同化物和重要元素的含量规律,有助于通过控制树体营养来调控柿花性别,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雌雄同株 性别分化 转录组 代谢通路富集
下载PDF
月柿果片不同部位酚类组成及褐变酶活力分布特征
13
作者 吴婷婷 段振华 +1 位作者 田玉红 王春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6,43,共7页
为研究月柿果片不同部位酚类组成与其在微波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不均匀的关系,将月柿果片由顶到底分为A、B、C 3个区域,由外到内分成1、2两个区域,从酶促褐变视角探究新鲜月柿果片不同部位水分、总酚、可溶性单宁、总黄酮含量及多酚氧化... 为研究月柿果片不同部位酚类组成与其在微波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不均匀的关系,将月柿果片由顶到底分为A、B、C 3个区域,由外到内分成1、2两个区域,从酶促褐变视角探究新鲜月柿果片不同部位水分、总酚、可溶性单宁、总黄酮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enzyme,POD)活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纵向方向上,水分含量由顶到底依次减少,POD活力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布为A区>C区>B区;可溶性单宁含量呈现A1区<B1区<C1区、B2区<C2区<A2区的变化趋势;PPO活力呈现B区>C区>A区的分布特征。在横向方向上,水分含量和PPO、POD活力分布表现为1区<2区;总酚、可溶性单宁和总黄酮含量呈现A1区<A2区、B1区>B2区、C1区>C2区的变化趋势。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月柿果片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组成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柿果片 不同部位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基于柿子提取物的自制pH检测剂和酸碱变色科普实验
14
作者 郑童育 李腾 +4 位作者 韩晓宇 柴喻培 赵可心 刘全 季晓晖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27-36,共10页
利用柿子提取物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硫酸亚铁的配位反应,研究配合物溶液对不同pH的响应变化,实现对生活中常见的具有酸碱性物质的便携区分应用。本实验原料简单易得、过程安全、现象明显,能让观众们感受到化学变化之美... 利用柿子提取物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硫酸亚铁的配位反应,研究配合物溶液对不同pH的响应变化,实现对生活中常见的具有酸碱性物质的便携区分应用。本实验原料简单易得、过程安全、现象明显,能让观众们感受到化学变化之美,激发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 单宁 铁配合物 pH便携检测
下载PDF
柿子酵素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
15
作者 田文静 武亚帅 +3 位作者 陈昊 黄河 赵东瑞 马长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54-161,共8页
以磨盘柿为原料制作柿子酵素,借助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功能品质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探究柿子酵素的最优发酵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功能品质和风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柿子酵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剂接种量0.10%... 以磨盘柿为原料制作柿子酵素,借助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功能品质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探究柿子酵素的最优发酵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功能品质和风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柿子酵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剂接种量0.1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 d。此条件下制得的柿子酵素总酚含量为(247.33±4.15)mg没食子酸/kg,糖度为(8.93±0.65)°Bx,酸度为(8.57±0.38)g/L,有机酸分布结果显示其中乳酸、乙酸含量较高,这对柿子酵素产品的功能特性和感官品质有直接贡献。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柿子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0.23±4.40)%,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94.72±2.81)%,CAT活力为(426.62±6.90)U/mL,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45.18±4.76)%,表明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柿子酵素抗氧化性能优良。气相色谱-质谱-嗅闻风味评价结果显示,柿子酵素中含有己酸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醇、苯乙酸乙酯等特征香味物质,赋予其独特的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酵素 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抗氧化性 香气表达
下载PDF
月柿果片不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分布特征
16
作者 王春婷 段振华 +1 位作者 田玉红 吴婷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探讨月柿果片不同部位的化学组成对其干燥过程中内外颜色变化的影响,通过参与非酶褐变反应的主要成分变化,研究新鲜月柿果片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差异。将月柿果片分成6个部位(由外到内,由顶到底划分为A1、A2、B1、B2、C1、C2),研... 为探讨月柿果片不同部位的化学组成对其干燥过程中内外颜色变化的影响,通过参与非酶褐变反应的主要成分变化,研究新鲜月柿果片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差异。将月柿果片分成6个部位(由外到内,由顶到底划分为A1、A2、B1、B2、C1、C2),研究果片不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并明确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果糖含量为1区<2区;还原糖、蔗糖含量表现为A1>A2、B1B2、C1C>B;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则表现为A1>B1>C1;B2>A2>C2的规律。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在A1区含量最少,在B2区含量最多。主成分分析说明月柿果片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柿果片 维生素C 可溶性蛋白质 游离糖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柿子皮多糖铬的制备工艺研究
17
作者 苗旭忠 李秀芬 +3 位作者 高艳艳 张雪 张禧庆 乔鲁芹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柿子皮多糖,并将柿子皮多糖与三价铬离子结合制备柿子皮多糖铬。以铬吸附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柿子皮多糖铬的最佳吸附工艺。结果显示柿子皮多糖铬的最佳工艺为:柿子皮多糖与氯化铬质量比6.7∶1.0,... 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柿子皮多糖,并将柿子皮多糖与三价铬离子结合制备柿子皮多糖铬。以铬吸附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柿子皮多糖铬的最佳吸附工艺。结果显示柿子皮多糖铬的最佳工艺为:柿子皮多糖与氯化铬质量比6.7∶1.0,反应时间150 min,温度82℃,吸附液pH为5,此时氯化铬吸附率达92.81%。研究表明,柿子皮多糖可以高效结合三价铬离子,为研发绿色无污染的铬吸附剂或动物营养补充剂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皮 多糖 铬吸附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青柿子提取物抑制消化酶活性与降血糖效应
18
作者 刘婧 任维维 +3 位作者 屈佳林 李珉梦 刘小娟 段旭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4-279,共16页
为探究青柿子提取物对人唾液α-淀粉酶(HSA)、猪胰腺α-淀粉酶(PPA)、α-葡萄糖苷酶(α-Glu)的抑制作用及餐后血糖变化,以青柿子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丙酮萃取和大孔树脂纯化法制备青柿子提取物,通过酶活性抑制率分析、酶动力学分析和酶... 为探究青柿子提取物对人唾液α-淀粉酶(HSA)、猪胰腺α-淀粉酶(PPA)、α-葡萄糖苷酶(α-Glu)的抑制作用及餐后血糖变化,以青柿子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丙酮萃取和大孔树脂纯化法制备青柿子提取物,通过酶活性抑制率分析、酶动力学分析和酶荧光猝灭试验研究青柿子提取物体外抑制酶的效果及机制;通过小鼠实验验证青柿子提取物对餐后血糖水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青柿子提取物抑制HSA、PPA、α-Glu活性,抑制类型均为混合性抑制,半抑制浓度值(IC50)分别为(16.18±0.17),(13.57±0.30),(3.22±0.03)μg/mL;HSA、PPA、α-Glu酶与青柿子提取物均有1个结合位点,说明青柿子提取物作用于HSA、PPA、α-Glu酶的荧光发色基团,自发形成复合物,引起HSA、PPA、α-Glu酶发色基团周围微环境的改变和酶内源性荧光淬灭,从而抑制酶活性。动物实验表明青柿子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小鼠餐后血糖水平,提示青柿子提取物通过抑制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活性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柿子提取物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酶活性机制 餐后血糖
下载PDF
山西省柿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9
作者 杜志新 杨运良 +2 位作者 李红义 田时敏 段超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4期95-97,共3页
介绍了柿饼的营养价值、功效以及山西省柿树种植分布情况、柿饼产业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山西省柿饼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加工条件、示范引领、品牌建设、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旨在为未来山西省柿饼产业发展提供... 介绍了柿饼的营养价值、功效以及山西省柿树种植分布情况、柿饼产业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山西省柿饼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加工条件、示范引领、品牌建设、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旨在为未来山西省柿饼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饼 柿饼加工 柿饼产业 产业融合
下载PDF
混菌液态发酵对提高柿子酒品质的研究
20
作者 罗泽宇 李晴 刘秀河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以柿子为原料,采用Design-expert设计实验、单因素实验及Box-Benhnken实验优化酿造条件,得到EC酵母、Aq酵母和F33酵母的最佳比例为4∶4∶7;柿子酒混菌液态发酵最优因素条件为:初始糖度22.5%,pH 3.8,混菌添加量0.3 g/kg,发酵温度20.5℃,... 以柿子为原料,采用Design-expert设计实验、单因素实验及Box-Benhnken实验优化酿造条件,得到EC酵母、Aq酵母和F33酵母的最佳比例为4∶4∶7;柿子酒混菌液态发酵最优因素条件为:初始糖度22.5%,pH 3.8,混菌添加量0.3 g/kg,发酵温度20.5℃,发酵8 d,最终所得感官评价得分为87.8分。采用GC-MS仪对柿子酒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混菌发酵柿子酒中共检测出38种化合物,其中醇类、酯类和酸类分别为7种、15种和10种,其它类6种;与单菌发酵相比,混菌发酵柿子酒中的风味物质种类增加,尤其是酯类物质,解决了柿子酒风味不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 混菌发酵 液态发酵 工艺优化 风味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