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gastrectomy on G-cell density and functional activity in dogs 被引量:3
1
作者 Yu Qiang Chen Wen Hu Guo Zheng Ming Chen Lei Shi Yan Xu Che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Chinese PLA 174th Hospital,Xiamen 361003,Fujian Province,Chin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Chinese PLA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Command Area,Fuzhou 351003,Fujian Province,China State Lab for Tumor Cell Engineering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Fujian Province,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19-420,共2页
INTRODUCTION Billroth gastrectomy has some advantages ofinhibiting acid secretion,low ulcer recurrence andlow mortality. However, 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such as dumping syndrome andreflux gastritis,often occurred ... INTRODUCTION Billroth gastrectomy has some advantages ofinhibiting acid secretion,low ulcer recurrence andlow mortality. However, 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such as dumping syndrome andreflux gastritis,often occurred as a result ofpylorectomy.To minimize these complications,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had beenperformed for gastric ulcer with satisfied clinicalresults.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not found betweenulcer recurrence and serum gastrin leve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ECTOMY PYLORUS g-cell gastrin: PEPTIC ulcer/surgery
下载PDF
丁酸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崔馨月 石璠 +1 位作者 郑丽红 王海强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397-1402,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与肠道慢性炎症相关的异质性疾病,丁酸盐是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关键代谢产物,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并防止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延缓IBD的临床进展。本文就丁酸盐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改善IBD作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与肠道慢性炎症相关的异质性疾病,丁酸盐是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关键代谢产物,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并防止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延缓IBD的临床进展。本文就丁酸盐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改善IBD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IB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丁酸盐 G蛋白耦联受体 TH17细胞 TREG细胞
下载PDF
GPR120激动剂通过β-Arrestin2途径改善高糖诱导的海绵体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3
作者 郑仲杰 程建星 +3 位作者 唐文豪 洪锴 姜辉 林浩成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R)120对高糖诱导的人类阴茎海绵体内皮损伤修复的影响,以期为寻找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新的药物开发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海绵体植入手术患者术中废弃海绵体组织提取海绵体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 目的探讨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R)120对高糖诱导的人类阴茎海绵体内皮损伤修复的影响,以期为寻找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新的药物开发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海绵体植入手术患者术中废弃海绵体组织提取海绵体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再以GPR120激动剂治疗,观察对比不同处理的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细胞迁移、血管生成等功能。结果成功提取人类海绵体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发现GPR120在人类海绵体内皮细胞中稳定表达,且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存在共定位;与高糖损伤组相比,GPR120激动剂治疗组NO释放量、划痕愈合率和血管生成率均显著增加(P<0.05);沉默β-Arrestin2后GPR120激动剂失去原有的治疗效果。结论高糖培养可诱导海绵体内皮细胞功能障碍,GPR120激动剂能够治疗海绵体内皮功能障碍,沉默β-Arrestin2后GPR120激动剂无法改善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 海绵体内皮细胞 G蛋白偶联受体120 β-Arrestin2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蕊 郭宗伟 +1 位作者 张效云 肖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包括膜结合型和可溶性HLA-G两种形式,通过相应受体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形成母胎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机制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包括膜结合型和可溶性HLA-G两种形式,通过相应受体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形成母胎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机制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比最高且预后差,研究发现HLA-G的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HLA-G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亚型区分、治疗及预后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辅助诊断依据的临床价值,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可能提供NSCLC诊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HLA-G多态性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免疫逃逸 生物标志物 综述
下载PDF
GPR30对大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肖权洲 卿亚龙 +1 位作者 陈特 刘向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方法使用IL-1β处理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复制体外椎间盘退变模型,将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方法使用IL-1β处理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复制体外椎间盘退变模型,将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IL-1β组、IL-1β+过表达GPR30阴性对照质粒(oe-NC)组、IL-1β+过表达GPR30质粒(oe-GPR30)组、IL-1β+oe-GPR30+干扰Nrf2表达阴性对照质粒(si-NC)组、IL-1β+oe-GPR30+干扰Nrf2表达质粒(si-Nrf2)组,IL-1β的处理浓度为10 ng/m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PR30 mRNA表达;Western boltting检测GPR30、抗重组与合成蛋白(Nrf2)和抗醌NADH脱氢酶(NQO1)和抗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活性氧(ROS)、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结果IL-1β组髓核细胞GRP30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组髓核细胞核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组Nrf2、HO-1及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组髓核细胞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si-Nrf2组较IL-1β+oe-GPR30+si-NC组降低(P<0.05)。IL-1β组髓核细胞凋亡率较Control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si-Nrf2组较IL-1β+oe-GPR30+si-NC组升高(P<0.05)。IL-1β组TNF-α、IL-6水平较Control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si-Nrf2组较IL-1β+oe-GPR30+si-NC组升高(P<0.05)。IL-1β组ROS、MDA水平较Control组升高(P<0.05),SOD水平较Control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组ROS、MDA水平较IL-1β+oe-NC组降低,SOD水平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si-Nrf2组ROS、MDA水平较IL-1β+oe-GPR30+si-NC组升高,SOD水平较IL-1β+oe-GPR30+si-NC组降低(P<0.05)。结论上调GPR30表达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能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损伤 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 GPR30 Nrf2/ARE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血清sMICA、PCNA、GASP-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张雅琪 彭程程 +1 位作者 万鸿 王萍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MHC-I类链相关蛋白A(sMIC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分选蛋白1(GAS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诊治...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MHC-I类链相关蛋白A(sMIC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分选蛋白1(GAS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8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3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对照组;并根据不同病理分型将观察组分为腺癌组(n=33)和鳞癌组(n=53),对比血清sMICA、PCNA、GASP-1、TIMP-1;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MICA、PCNA、GASP-1、TIMP-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sMICA、PCNA、GASP-1、TIMP-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sMICA、PCNA、GASP-1、TIMP-1均高于对照组(P<0.05)。腺癌组的sMICA、PCNA、GASP-1、TIMP-1均高于鳞癌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MICA、PCNA、GASP-1、TIMP-1高表达会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产生影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MICA、PCNA、GASP-1、TIMP-1及四项联合诊断NSCLC的AUC值分别为(0.750、0.654、0.819、0.788、0.843,P均<0.05),敏感度分别为57.00%、46.50%、67.40%、90.70%、79.10%;特异度分别为93.00%、93.00%、88.40%、58.10%、86.00%。结论sMICA、PCNA、GASP-1、TIMP-1在N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趋势,其表达水平会随病理分型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MHC-I类链相关蛋白A 增殖细胞核抗原 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分选蛋白1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分型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进展
7
作者 陈玉迪 刘琬 +1 位作者 杨敏 常建民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参与其发病过程。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是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但肥大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肥大细胞主要通过“IgE-FcεRI-...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参与其发病过程。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是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但肥大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肥大细胞主要通过“IgE-FcεRI-组胺”途径和“MrgprB2/X2-类胰蛋白酶”途径在AD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同时肥大细胞还释放多种2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AD的免疫失衡。本文主要回顾近年来肥大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及相关治疗进展,以期为AD的治疗与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特应性皮炎 高亲和力IGE受体 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及鉴定
8
作者 王语涵 许雅萍 +6 位作者 李南 陈婷婷 李玲 高萍萍 王华 魏伟 孙妩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fl))和Lrat-Cre工具鼠进行多次繁殖,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Grk2^(ΔHSC))小鼠模型。观察和分析小鼠的生长繁殖情况;通过PCR反应鉴定flox和Cre基因型;免疫荧光双染检测肝星状细胞中GRK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星状细胞及肺、脾、肾脏、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及肺、脾、心脏、肾脏组织学形态。结果成功鉴定Grk2^(ΔHSC)小鼠基因型;两组小鼠体质量、繁殖能力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双染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rk2^(ΔHSC)小鼠的肝星状细胞中GRK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Grk2^(ΔHSC)小鼠肺、脾、肾脏和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Grk2^(ΔHSC)小鼠肝脏及主要组织结构与Grk2^(fl/f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可用于后续研究。结论本研究应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RK2在肝脏中的作用提供了优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Cre-loxP重组酶系统 细胞特异性敲除 肝星状细胞 基因鉴定 繁育
下载PDF
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娇 郑小影 +2 位作者 张易青 赵慧珍 冶俊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胃癌干细胞(GCSC)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GCSC表面标志物极其重要。本文阐述了常用及最新的GCSC标志物,其中CD44^(+)GCSC是最早发现具有启动肿瘤生长、维持肿瘤自我更新能力的... 胃癌干细胞(GCSC)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GCSC表面标志物极其重要。本文阐述了常用及最新的GCSC标志物,其中CD44^(+)GCSC是最早发现具有启动肿瘤生长、维持肿瘤自我更新能力的独特亚群,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标志物之一。重复含G蛋白偶联受体5同样具有明确的细胞干性,但其作为GCSC标志物不是特异的,而CD133^(+)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干性,还需进一步探索其机制。SOX2、醛脱氢酶及其同工酶、NME/NM23核苷二磷酸激酶2具有干细胞潜能,为GCSC表面标志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 CD44 CD133 重复含G蛋白偶联受体5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伴IgM及IgG共存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汉英 石亚军 吴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655-1659,共5页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伴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G(IgG)共存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LPL/WM伴IgM及IgG共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伴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G(IgG)共存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LPL/WM伴IgM及IgG共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单克隆”“IgM”“IgG”“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immune globulin”“monoclonal”“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9m macroglobulinemia”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 该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LPL/WM伴IgM及IgG共存,确诊后经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OP)方案治疗有效,但治疗期间病情进展,从发病到死亡存活10个月。依照上述检索条件并经过阅读文献题目与摘要筛选出7篇文献。阅读全文共筛出11例双克隆免疫球蛋白共存LPL/WM患者,其中IgM伴IgG双克隆6例,IgM伴免疫球蛋白A(IgA)双克隆2例,IgG伴IgA双克隆2例及IgMκ伴IgMλ双克隆1例。文献中提到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方案、COP方案、CHOP方案等,上述方案联合化疗均有效,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及确切的生存期。结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LPL/WM伴IgM及IgG共存系首次报告,因该病发病率极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预后尚不明确,临床需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未来对于其发病机制及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 单克隆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下载PDF
IGHG1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鑫 储李婧 陈天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3-1271,共9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1重链恒定区(IGHG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系THP-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AML THP-1细胞,分为对照(正常培养的THP-1细胞)、pcDNA3.1[转染IGHG1过表达(pcDNA3.1-IGHG1)阴性对...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1重链恒定区(IGHG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系THP-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AML THP-1细胞,分为对照(正常培养的THP-1细胞)、pcDNA3.1[转染IGHG1过表达(pcDNA3.1-IGHG1)阴性对照质粒的THP-1细胞]、pcDNA3.1-IGHG1(转染pcDNA3.1-IGHG1的THP-1细胞)、LY36494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Smad)抑制剂LY36494720μmol/L处理THP-1细胞)]、si-NC[转染IGHG1小干扰RNA(IGHG1-siRNA)阴性对照的THP-1细胞]、si-IGHG1(转染IGHG1-siRNA的THP-1细胞)和si-IGHG1+LY364947(IGHG1-siRNA和LY364947共同处理THP-1细胞)共7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THP-1细胞中IGHG1和免疫球蛋白G(IgG)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THP-1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P-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THP-1细胞增殖、凋亡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IGHG1后THP-1细胞中IGHG1和IgG mRNA表达、细胞增殖活力、S期的细胞比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2(Bcl-2)、IgG、TGF-β1、磷酸化Smad3(p-Smad3)/Smad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的细胞比例、p21、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或沉默IGHG1后THP-1细胞中IGHG1和IgG mRNA表达、细胞增殖活力、S期的细胞比例、Cyclin D1、Bcl-2、IgG、TGF-β1、p-Smad3/Smad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的细胞比例、p21、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沉默IGHG1相比,IGHG1基因沉默和TGF-β/Smad通路抑制共同处理的THP-1细胞中IGHG1和IgG mRNA表达、细胞增殖活力、S期的细胞比例、Cyclin D1、Bcl-2、IgG、TGF-β1、p-Smad3/Smad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的细胞比例、p21、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沉默IGHG1基因可下调IgG的表达,抑制人AML THP-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1重链恒定区 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 免疫球蛋白G 凋亡 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蛋白
下载PDF
以腹膜及下颌下腺受累的IgG4相关性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罗亚丹 查艳 +4 位作者 杨宇齐 达静静 袁静 袁立英 张唐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1例IgG4相关性疾病同时累及下颌下腺及腹膜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就其临床表现及诊疗进行相关讨论,提高基层医师对IgG4-RD的认识及诊疗。方法分析2019年6月28日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例IgG4-RD患者的临床... 目的通过回顾1例IgG4相关性疾病同时累及下颌下腺及腹膜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就其临床表现及诊疗进行相关讨论,提高基层医师对IgG4-RD的认识及诊疗。方法分析2019年6月28日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例IgG4-R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文献复习。结果62岁男性患者,因“右侧双J管置入术1月”入院。入院后查血清IgG4增高,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腹膜后纤维化,下颌下腺病理免疫组化:IgG散在阳性(10~20个/HPF),IgG4/IgG阳性细胞比值约为0.7。结合病例查阅相关文献,诊断IgG4-RD,给予甲强龙+环磷酰胺序贯治疗,第19天复查血清IgG4下降,第23个月复查腹部CT,腹膜后纤维化范围较入院时缩小。结论IgG4-RD是一类与血清中IgG4增高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罕见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是进行性纤维炎性反应性疾病,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及诊治,而且激素治疗存在停药容易复发,激素加免疫抑制剂联合方案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G 浆细胞 甲强龙 环磷酰胺
下载PDF
DOK3基因表达下调对原代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13
作者 孟云超 陆正峰 +3 位作者 胡凌佼 周静雾 邓秋芳 张启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2855-2860,共6页
目的 分析对接蛋白3(DOK3)基因表达下调对原代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基于DOK3与G蛋白偶联受体84(GPR84)的相互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原代结肠癌细胞HCT16,将其分为对照组、小干扰RNA(siRNA)-NC组、siRNA-D... 目的 分析对接蛋白3(DOK3)基因表达下调对原代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基于DOK3与G蛋白偶联受体84(GPR84)的相互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原代结肠癌细胞HCT16,将其分为对照组、小干扰RNA(siRNA)-NC组、siRNA-DOK3组进行实验。分别将siRNA-NC、siRNA-DOK3转染至siRNA-NC组、siRNA-DOK3组,而仅将培养液加入对照组。培养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转染效果,再使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侵袭/迁移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HCT16细胞中DOK3与GPR84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iRNA-DOK3组HCT16细胞中DOK3 mRNA表达量降低(P<0.05),而siRNA-NC组HCT16细胞中DOK3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72 h后,siRNA-DOK3组HCT16细胞的增殖活力较对照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siRNA-DOK3组HCT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量增加(P<0.05),而siRNA-NC组HCT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在HCT16细胞中GPR84与DOK3相互结合。结论 DOK3基因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且其可能通过与GPR84结合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对接蛋白3 G蛋白偶联受体84 原代结肠癌细胞 恶性生物学行为 抑癌基因
下载PDF
β-羟基丁酸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黄云龙 朱玉峰 +3 位作者 石瑾 刘蓉 曾婷 韩良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4-1751,共8页
目的探究β-羟基丁酸(BHB)对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LLC细胞)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0 mmol/L(PBS)、5 mmol/L、10 mmol/L的BHB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LLC细胞,用CCK-8、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活性、增殖... 目的探究β-羟基丁酸(BHB)对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LLC细胞)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0 mmol/L(PBS)、5 mmol/L、10 mmol/L的BHB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LLC细胞,用CCK-8、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活性、增殖、迁移和侵袭。GEPIA在线分析GPR109A在正常和肺腺癌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BHB处理对GPR109A表达的影响。敲低GPR109A后观察A549细胞和LLC细胞对BHB的反应,探究GPR109A是否参与介导BHB的抑癌作用。在裸鼠和Balb/c小鼠右腋皮下分别接种A549细胞、LLC细胞及相应系的GPR109A敲低细胞,给予BHB或等体积无菌水灌胃21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BHB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A549细胞和LLC细胞的活性、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GEPIA在线分析发现GPR109A在肺腺癌病人中表达下调,且体外验证发现GPR109A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随BHB浓度升高而上升(P<0.05)。BHB对A549细胞和LLC细胞的抑制作用是由GPR109A部分介导,体内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BHB可通过介导GPR109A的表达来抑制裸鼠和balb/c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P<0.05)。结论BHB可部分介导GPR109A的表达来抑制肺腺癌细胞的恶性行为,并抑制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β-羟基丁酸 G蛋白偶联受体 GPR109A A549细胞
下载PDF
软包锂硫电池研究进展
15
作者 秦小茜 吴桐 +2 位作者 杨道通 贾铭勋 刘景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92-394,共3页
高理论容量和高能量密度使锂硫电池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具有竞争力的候选产品。然而,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障碍,实现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活性硫的低导率,正极的体积膨胀和多硫化锂的严重穿梭效应极大地限制了电池的容... 高理论容量和高能量密度使锂硫电池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具有竞争力的候选产品。然而,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障碍,实现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活性硫的低导率,正极的体积膨胀和多硫化锂的严重穿梭效应极大地限制了电池的容量,导致循环性能差。其中,软包锂硫电池具有质量轻、工艺简单、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因此,对软包锂硫电池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软包锂硫电池在多硫化锂饱和析出以及金属锂负极快速失效等方面所面临的关键挑战,讨论了软包锂硫电池各主要部件的设计策略和前景,并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对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材料在锂硫电池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软包电池 g-C3N4(石墨相氮化碳)
下载PDF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蛋白10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谢智彬 谢光宇 +3 位作者 冯耀宁 廖雪梅 丁启健 付伟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蛋白10(RGS10)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转录组数据,分析RGS10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RGS10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为...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蛋白10(RGS10)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转录组数据,分析RGS10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RGS10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为分界,分为低表达组(RGS10≤8.776)266例和高表达组(RGS10>8.776)266例,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RGS10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统计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基因富集分析明确RGS10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RGS10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RGS10表达水平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为0.896~0.940,特异性为90.3%,敏感性为85.4%(P<0.001)。RGS10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性别、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及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高表达组总生存预后较低表达组差(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RGS10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HR=1.756,95%CI:1.148~2.686)、M分期(HR=2.727,95%CI:1.595~4.660)及RGS10表达量(HR=1.834,95%CI:1.148~2.930)是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因富集分析显示,RGS10功能主要富集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等通路。结论RGS10是肾透明细胞癌潜在的诊断和预后分子标志物。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可能通过RGS10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蛋白10 肾透明细胞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 预后
下载PDF
GPR120、SCC-Ag、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宁宁 袁轶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0期72-77,共6页
目的:探究G蛋白耦联受体120(GPR120)、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81例... 目的:探究G蛋白耦联受体120(GPR120)、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8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累及程度)及预后情况,检查所有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GPR120 mRNA、SCC-Ag、PD-1 mRNA。比较所有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GPR120 mRNA、SCC-Ag、PD-1 mRNA。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癌组织GPR120 mRNA、SCC-Ag、PD-1mRNA。比较存活组及死亡组GPR120 mRNA、SCC-Ag、PD-1 mRNA。分析GPR120 mRNA与SCC-Ag、PD-1 mRNA的关系。分析GPR120 mRNA、SCC-Ag、PD-1 mRNA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癌组织中的GPR120 mRNA、SCC-Ag、PD-1m RNA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累计肌层患者癌组织GPR120m RNA、SCC-Ag、PD-1 mRNA均高于中高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未累计肌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患者随访6个月,22例死亡,59例存活。死亡组GPR120 mRNA、SCC-Ag、PD-1 mRNA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结果显示,GPR120 mRNA与SCC-Ag呈正相关(r=0.368,P=0.001);GPR120 mRNA与PD-1 mRNA呈正相关(r=0.314,P=0.004);SCC-Ag与PD-1 mRNA呈正相关(r=0.295,P=0.007)。ROC曲线分析,三项联合诊断AUC值高于GPR120 mRNA、SCC-Ag、PD-1 mRNA单项诊断。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GPR120、SCC-Ag、PD-1m RNA呈高表达状态,与患者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累及程度相关,且与患者预后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存活、死亡的判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120 鳞状细胞癌抗原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人源GRK2的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励萍 陈露颖 +6 位作者 蒯佳婕 王凤玲 李浩 关艳玲 马旸 韩陈陈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构建人源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真核表达系统。方法设计引物,以pIRES-EGFP-GRK2(全长)基因为模板,PCR扩增His-GRK2目的基因,将His-GRK2目的基因连接在pcDNA3.1-EGFP真核表达载体上;将pcDNA3.1-EGFP-His-GRK2质粒转染至HEK 293T细... 目的构建人源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真核表达系统。方法设计引物,以pIRES-EGFP-GRK2(全长)基因为模板,PCR扩增His-GRK2目的基因,将His-GRK2目的基因连接在pcDNA3.1-EGFP真核表达载体上;将pcDNA3.1-EGFP-His-GRK2质粒转染至HEK 293T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RK2蛋白表达,通过镍螯合的磁珠法纯化GRK2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RK2蛋白纯化,His pull down检测GRK2蛋白活性。结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pcDNA3.1-EGFP-His-GRK2真核表达质粒成功构建;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GRK2蛋白的分子量约为80 ku,提示GRK2蛋白在HEK 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t=6.433,P=0.003);通过镍螯合的磁珠纯化得到GRK2蛋白,His pull down实验结果表明GRK2与前列腺素E2受体4亚型(EP4)结合,提示GRK2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t=13.5,P=0.0002)。结论pcDNA3.1-EGFP-His-GRK2真核表达质粒的序列测序正确,成功构建GRK2重组质粒,GRK2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HEK 293T的细胞中成功表达且表达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HEK 293T细胞 真核表达 蛋白纯化 活性鉴定
下载PDF
九肽激活肥大细胞致类过敏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19
作者 陈晓敏 刘娜 +1 位作者 张丽娜 李友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995-2999,共5页
目的探讨九肽IVQKIKHCF激活肥大细胞引发类过敏反应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以人肥大细胞系LAD2为对象,以P物质为阳性对照,通过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组胺释放量、炎症因子释放量来考察25、50、100μmol/L IVQKIKHCF的激活作用;分... 目的探讨九肽IVQKIKHCF激活肥大细胞引发类过敏反应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以人肥大细胞系LAD2为对象,以P物质为阳性对照,通过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组胺释放量、炎症因子释放量来考察25、50、100μmol/L IVQKIKHCF的激活作用;分别以敲低MrgprX2的LAD2细胞和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X2(MRGPRX2)高表达的人胚胎肾细胞系HEK293(MRGPRX2/HEK293细胞)为对象,通过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评价IVQKIKHCF激活作用与MRGPRX2的相关性。结果25、50、100μmol/L的IVQKIKHCF可显著提高LAD2细胞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和组胺释放量(P<0.05),并不同程度地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释放(P<0.05);敲低MrgprX2后,25、50、100μmol/L的IVQKIKHCF对LAD2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的促进作用被显著逆转(P<0.05),且可升高MRGPRX2/HEK293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结论九肽IVQKIKHCF可通过激活MRGPRX2而促进肥大细胞释放颗粒物质和炎症介质,从而引发类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肽 IVQKIKHCF 肥大细胞 类过敏反应 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X2
下载PDF
氮掺杂三维多孔石墨烯的孔隙结构与锌-空气电池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启锋 欧昌锐 +3 位作者 廖亚林 鲍丽施 刘洪波 陈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490-1511,共22页
氮掺杂石墨烯材料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点,在燃料电池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水热法和高温热解法使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与石墨烯成功制备了含氮三维多孔石墨烯催化剂(H-N-Gr)。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与石墨烯在水... 氮掺杂石墨烯材料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点,在燃料电池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水热法和高温热解法使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与石墨烯成功制备了含氮三维多孔石墨烯催化剂(H-N-Gr)。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与石墨烯在水热过程中通过氢键和π-π共轭键组装成稳定的复合前驱体,可以在不改变热处理石墨烯结构的情况下增加氮原子的掺杂。制备的H-N-Gr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470.3 m^(2)/g),表面有大量催化活性的吡啶氮(25.4%)和石墨化氮(37.3%),具有较强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此外,制备的H-N-Gr具有比商用铂碳催化剂更强的催化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其中稳定性超出商用铂碳催化剂19.7%,组装成的锌-空气电池表现出高功率密度(202.90 mW/cm^(2))和快速倍率性能。本研究为制备高性能ORR无金属催化剂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石墨相氮化碳 氮掺杂石墨烯 锌空气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