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YD63和栽培大豆(G. max)ZD19茎秆解剖结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要燕杰 油清波 +8 位作者 赵为 郭葳 沈欣杰 李祥 张永兴 周蓉 赵剑 周新安 矫永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以野生大豆YD63和栽培大豆ZD19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分析和阐述这些解剖结构与功能和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抗逆性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表皮毛和腺毛多于栽培大豆,且角质层... 以野生大豆YD63和栽培大豆ZD19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分析和阐述这些解剖结构与功能和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抗逆性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表皮毛和腺毛多于栽培大豆,且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和表皮比例均大于栽培大豆,表皮和外皮层细胞的木质化和木栓化程度也高于栽培大豆;2.野生大豆皮层、韧皮部、木薄壁组织和髓的比例均大于栽培大豆,茎秆机械强度降低,可塑性升高,抗逆性增强;3.栽培大豆木质部、木纤维和总纤维比例均大于野生大豆,并且表皮细胞壁、韧皮纤维壁、木纤维壁和导管壁厚度均大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组织木质化的比例大于野生大豆,茎秆的机械强度升高,可以更好地维持直立生长和形态构建;4.栽培大豆微管形成层的细胞层数和厚度均大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木质部的比例大于韧皮部的比例,而野生大豆两者比例基本相同;5.野生大豆韧皮部厚壁组织几乎是连续分布,仅在髓射线处中断,而栽培大豆是不连续的,呈片状分布,野生大豆韧皮部厚壁组织的比例大于栽培大豆;6.野生大豆导管壁强度(t/b)2和小导管比例大于栽培大豆,水分运输的安全性较高,但野生大豆木质部的连通性和水分运输的效率低于栽培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解剖结构 进化 抗性
下载PDF
中国大豆(G.max)种子蛋白SBTi—A_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ⅠTi^b型×Ti^x型(新类型)F_2种子的遗传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述文 孟祥勋 +3 位作者 顾其敏 曹凯鸣 王海 王颢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是对作者在1991年用PAOE技术检测甘肃省大豆(G.max)时发现的SBTi—A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结果之一。对单株上收获的212粒F2种子的电泳检测结果进行了卡方测验,符合孟德尔1:2:1基因分离规律。
关键词 大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电泳谱带新类型 遗传规律
下载PDF
大豆(G.max)种子蛋白SBTi位点新类型的发现及甘肃省大豆SBTi位点各等位基因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述文 王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3-96,共4页
1991年,用PAGE技术检测了甘肃省243份大豆(G.max)品种种子蛋白中SBTi位点的等位基因型。检测结果:Ti^a型品种22份,占品种总数的90.9%,Ti^b21份,占8.6%,未发现Ti^c及ti型。发现一份材料的电泳图谱在与标样上Ti^a、Ti^b、Ti^c对应位置... 1991年,用PAGE技术检测了甘肃省243份大豆(G.max)品种种子蛋白中SBTi位点的等位基因型。检测结果:Ti^a型品种22份,占品种总数的90.9%,Ti^b21份,占8.6%,未发现Ti^c及ti型。发现一份材料的电泳图谱在与标样上Ti^a、Ti^b、Ti^c对应位置上没有谱带,而在Ti^b位置紧上方,有一条新谱带(Rf=0.79,Ti^b=0.82)。经加胰蛋白酶等措施多次验证,初步认为这很可能是在Ti位点上的一个新的等位基因控制下形成的蛋白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大豆 胰蛋白酶 等位基因
下载PDF
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文辉 邱丽娟 +3 位作者 常汝镇 马凤鸣 谢华 林凡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50,共5页
利用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主效基因rhg1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30 9分析 6 34份中国大豆种质 ,以 2 1份美国种质为对照 ,目的是明确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特点 ,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线育种提供依据。 14 9份免疫... 利用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主效基因rhg1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30 9分析 6 34份中国大豆种质 ,以 2 1份美国种质为对照 ,目的是明确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特点 ,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线育种提供依据。 14 9份免疫或高抗种质和 4 95份感病种质共鉴定出 6个等位变异 ,其中介于 134bp和 14 9bp之间的Satt30 9- 5为新等位变异 ,具有该等位变异的陕西三股条黑豆和山西忻县小黑豆分别免疫和中抗 1号生理小种。对不同等位变异、不同抗性等级和抗不同生理小种种质的分析表明 :92 .13%的感病种质具有 12 5bp、131bp或 14 9bp等位变异 ,抗病种质在各等位变异都有分布 ,但以 12 8bp和 134bp为主 ,在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的种质中 ,有 72 .4 6 %表现为抗病 ,且 77.2 7%的免疫种质、87.6 9%的双抗种质和 10 0 %的三抗种质都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16份具有 12 8bp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 14份来自山西省 ,另有 2份是黑龙江省和河北省的育成品种 ,推测山西省可能是Satt30 9位点 12 8bp等位变异种质的起源地。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的抗源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 抗SCN基因 胞囊线虫病 等位变异特点 SSR标记 抗线育种 抗源选择
下载PDF
利用GHNN模型求解排序问题
5
作者 龚哲君 黎志成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1995年第4期213-220,共8页
Hopfield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网络模型,然而它的显著弱点是易收敛于局部极小点。基因遗传算法(简称CA算法)是一种迅速发展起来的优化算法,它能够找到全局最优解,本文将GA算法与HNN相结合,提出了基因Hopfie... Hopfield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网络模型,然而它的显著弱点是易收敛于局部极小点。基因遗传算法(简称CA算法)是一种迅速发展起来的优化算法,它能够找到全局最优解,本文将GA算法与HNN相结合,提出了基因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简称GHNN),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管理排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生产作业计划 排序 gHNN模型
下载PDF
野生大豆(G.soja)自然临界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路琴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8~18小时八种控光条件下,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G.soja),在与该材料自然临界光照时数接近的光周期中,随控光试验生育期间气温动态,反应出类似原产地固定模式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提出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的自然临界温度:25°N为23.7... 在8~18小时八种控光条件下,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G.soja),在与该材料自然临界光照时数接近的光周期中,随控光试验生育期间气温动态,反应出类似原产地固定模式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提出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的自然临界温度:25°N为23.77℃;30°N为22.98℃;35°N为22.13℃;40°N为21.04℃;45°N为20.25℃;50°N为1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野生大豆 温度
全文增补中
高蛋白野生大豆叶片氮代谢物及根瘤GSγ1和Glba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红 张婷婷 +3 位作者 王春红 汲添 于亭 杨美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为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籽粒高蛋白形成过程中特有的遗传规律,以高蛋白栽培大豆为对照,对两类材料整个生育期叶片氮同化物相关指标,及根瘤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γ1)和豆血红蛋白基因(Glba)表达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大豆间... 为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籽粒高蛋白形成过程中特有的遗传规律,以高蛋白栽培大豆为对照,对两类材料整个生育期叶片氮同化物相关指标,及根瘤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γ1)和豆血红蛋白基因(Glba)表达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大豆间存在明显差异。R3之后,栽培大豆比野生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趋势明显。野生大豆叶片GSA在R3之前增长明显,R3之后下降缓慢。整个生育期间野生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要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根瘤中GSγ1表达量在R3之前明显高于栽培大豆,R3期之后相反。从V6开始直到成熟,栽培大豆根瘤Glba的表达量都要高于野生大豆。说明野生大豆生育前期氮代谢及各种物质的合成、代谢较旺盛,而且能长时间地保持叶片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是籽粒高蛋白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谷氨酰胺合成酶 血红蛋白 硝酸还原酶活性
下载PDF
利用SSR指纹图谱分析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抗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密士军 邱丽娟 +2 位作者 常汝镇 郝再彬 关荣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利用 61个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对筛选出的 1 1 3份高抗大豆花叶病毒 ( SMV)病抗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1 1 3个抗源产生了 3 87个等位变异 ,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 6.3 4个等位变异。采用 Nei-Li公式计算相似系数 ,使... 利用 61个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对筛选出的 1 1 3份高抗大豆花叶病毒 ( SMV)病抗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1 1 3个抗源产生了 3 87个等位变异 ,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 6.3 4个等位变异。采用 Nei-Li公式计算相似系数 ,使用 NTSYS-pc2 .1 0 t数据分析软件 ,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源间平均相似系数为 0 .2 95 ,说明鉴定的这些抗源遗传差异较大。 1 1 3个抗源被明显地聚为 7类 ,地理来源相同和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大多聚在一起。相似系数较小、聚在不同类群中的抗源可能携带不同的抗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max) 大豆花叶病毒(SMV)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球蛋白含量比较及其豆腐产品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霞 李淑贞 +6 位作者 何萱 赵乃新 许显滨 苗永山 陈文生 石彦国 吴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5-300,共6页
从省内各地区收集53个栽培大豆品种,按Appu Rao和Narasinga Rao的方法,分离鉴定各品种种子蛋白中球蛋白的数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种子球蛋白含量占种子蛋白质含量的34.54—80.77%,含量的变幅较大,表明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 从省内各地区收集53个栽培大豆品种,按Appu Rao和Narasinga Rao的方法,分离鉴定各品种种子蛋白中球蛋白的数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种子球蛋白含量占种子蛋白质含量的34.54—80.77%,含量的变幅较大,表明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球蛋白含量在60%以上的有11个品种,占品种总数的20.75%,含量在50%以上的品种有22个,占41.51%,还有20个品种其含量低于50%,占品种总数的32.1%。 大豆种子蛋白中的球蛋白占绝大部份。各品种球蛋白含量明显影响豆腐产品的数量。品种的球蛋白与豆腐湿重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豆腐湿重对球蛋白存在着线性关系。豆腐干重与球蛋白组分7S/11S值达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豆腐干重对7S/11S的回归分析存在着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球蛋白 含量 豆腐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栽培大豆高异黄酮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23
10
作者 林红 来永才 +3 位作者 齐宁 李辉 张晓波 杨雪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3-55,共3页
利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栽培大豆(G.max)60份种质资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异黄酮含量有明显遗传差异,变幅为416.2-6808.2μg/g,野生大豆高于栽培大豆,筛选出高... 利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栽培大豆(G.max)60份种质资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异黄酮含量有明显遗传差异,变幅为416.2-6808.2μg/g,野生大豆高于栽培大豆,筛选出高异黄酮野生大豆种质资源4份、高异黄酮栽培大豆种质资源2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黑龙江省 资源筛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黄酮含量 种质资源 遗传差异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立君 郭强 +4 位作者 刘迎雪 李祥羽 赵远玲 单大朋 陈庆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3-46,共4页
针对中国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以抗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系东农40566为母本,以感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种东农41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杂交得到F2代后连续自交3代得到F5代群体。该群体经人工接种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后,利用BSA法对500个SSR标记进... 针对中国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以抗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系东农40566为母本,以感所有生理小种的品种东农41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杂交得到F2代后连续自交3代得到F5代群体。该群体经人工接种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后,利用BSA法对500个SSR标记进行筛选,其中3个标记Satt565、SOYGPATR和Satt396在抗、感池间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并且在F2代个体中表现出抗性与多态性协同分离的趋势。3个标记与抗性基因的连锁顺序为Satt565—SOYGPATR—Hrcs1—Satt396,其与抗性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2.7、6.5、14.7cM。推测抗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的基因可能位于C1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max) 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 抗性基因 SSR标记
下载PDF
三个熟期类型大豆种子萌发进程中耐冷性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思河 王萍 +3 位作者 马淑英 宋海星 陶丹 尹田夫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8-222,共5页
本试验通过人工低温处理 ,探讨了萌发进程中三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间耐冷性生理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表明 :低温萌发进程中两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的 CAT酶活受抑程度小 ,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大 ,但 MD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关键词 大豆 耐冷性 熟期 种子萌发 CAT MDA 抗逆育种
下载PDF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7,共9页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在南京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全国野生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1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54.7%、64.8%和71.7%,变幅28.8%~82.6%、38.8%~79.4%和48.2%~88.9%;7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44.7%、34.9%和27.9%,变幅20.6%~71.2%、20.6%~61.1%和15.7%~47.8%;11S/7S比值平均分别为1.4、2.0和2.7,变幅0.4~3.9、0.6~3.9和0.9~4.0。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选育后11S相对含量和11S/7S比值上升,7S相对含量下降,变幅均减小;亚基组11S-2和11S-3相对含量增加;7S的6个亚基组,尤其7S-1和7S-6,相对含量下降。11S、7S、11S/7S以及各亚基组在各群体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但与来源地纬度、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从中优选到11S/7S比值大于3.7、11S相对含量为78.9%~88.9%的8份种质,发现有11S的4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37%、7S的6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24%、以及11S-1和7S的6个亚基组缺失的种质,这些特异种质可供蛋白质组分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sojaSieb.etZucc.) 栽培大豆(g.max(L.)Merr.) 11S蛋白质 7S蛋白质 11S/7S比值 蛋白质亚基组 遗传变异 生态区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交后代数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进度的估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国栋 王金陵 +3 位作者 孟庆喜 杨庆凯 吴忠璞 高凤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交相类似,可利用类似于处理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方法处理种间杂...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交相类似,可利用类似于处理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方法处理种间杂交后代;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进度较大,选择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间杂交 农艺性状 遗传力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与刺果甘草茎叶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继 杨永利 +4 位作者 白贞芳 曾家豫 王一峰 姚健 刘成霞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1-63,共3页
对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和刺果甘草 (GlycyrrhizapallidifloraMax )茎叶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乌拉尔甘草茎叶氨基酸含量为 2 6 96 % (干物质 ) ,粗蛋白... 对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和刺果甘草 (GlycyrrhizapallidifloraMax )茎叶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乌拉尔甘草茎叶氨基酸含量为 2 6 96 % (干物质 ) ,粗蛋白含量为 2 3 5 6 % ,总糖含量为 14 0 5 % ,粗纤维含量为 19 6 % ;刺果甘草氨基酸、钙、钾含量较高 ,分别为 2 8 2 4 % (干物质 )、 1 4 1mg/g、 1 4 7mg/g,从而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基草 刺果甘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光宇 郑惠玉 +1 位作者 韩春凤 纪锋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9,共6页
利用478个种间杂交组合和307个回交组合进行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亲本选配原则,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小粒、粒色深等野生不良性状的技术;明确了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选择潜力,在种间杂种早代性状选择、后代群体规... 利用478个种间杂交组合和307个回交组合进行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亲本选配原则,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小粒、粒色深等野生不良性状的技术;明确了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选择潜力,在种间杂种早代性状选择、后代群体规模、回交改良时期及决选世代等方面的种间杂交选育新技术。直接利用野生大豆种质育成“吉林小粒1号”新品种,1990年通过吉林省的品种审定并出口创汇。利用种间杂交新技术创造出主茎有效节数25个以上、单株荚数150个以上以及蛋白质含量50%左右的直立型育种中间材料;育成一批大粒高产优良新品系,现已进入省区试或省预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种间杂交 大豆
下载PDF
大豆(G.max)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A_2新类型Ti^x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严晴燕 曹凯鸣 +4 位作者 徐隽 林锐 李严 顾其敏 赵述文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用丙酮脱脂、稀酸处理、硫酸铵盐析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从大豆(G.max)中分离纯化得一种新类型胰蛋白酶抑制剂Tix.SDS-PAGE分析显示Tix与已知的大豆蛋白酶抑制剂Tia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100... 用丙酮脱脂、稀酸处理、硫酸铵盐析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从大豆(G.max)中分离纯化得一种新类型胰蛋白酶抑制剂Tix.SDS-PAGE分析显示Tix与已知的大豆蛋白酶抑制剂Tia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1000,且N-末端均为AsP;亲和电泳分析显示Tix与Tia均可与胰蛋白酶完全结合;BAEE法测定显示出Tix对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略小于Tia;两者经CNBr裂解后电泳分析得到相同带型;纯化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Tix比Tia多了两个碱性氨基酸,因而Tix带有更多的正电荷.研究结果初步证明Tix是Kunitz类型中一种新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纯化 SBTi-A2 分离
原文传递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祥勋 王曙明 +1 位作者 刘宝泉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3,共5页
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 5个大豆亲本组成的 10个杂交组合F1、F2 及其亲本 ,以朱军和Weir( 1994 )提出的二倍体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各种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种子... 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 5个大豆亲本组成的 10个杂交组合F1、F2 及其亲本 ,以朱军和Weir( 1994 )提出的二倍体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各种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种子直接加性和显性效应及植株母体加性和显性效应。其中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更为重要 ,占总遗传效应方差的 81.4 % ,其次是种子直接显性效应 ,占 8.9% ,合计达 90 %。植株母体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虽然显著 ,但仅占总方差的 5.8%。种子直接×母体植株加性和显性互作效应很少 ( 0 .0 83 7和 - 0 .0 3 15) ,均不显著。 5个亲本中 ,种子直接和母体植株加性效应估值正负及大小有显著的差异。如亲本吉林 2 6和吉林 2 8号 ,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正值 ( 1.2 3 54和 1.2 4 74 ) ,并且显著 ;而母体加性则很小 ( 0 .2 194和 0 .0 0 92 )。各亲本的种子与母体的加性和显性效应表明 ,种子的加性和显性效应估值 ,亦通常大于母体植株的加性和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含量 遗传效应 母体效应 种子直接效应 广义遗传模型 种子性状
下载PDF
不同抗性大豆品系感染灰斑病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林 庄炳昌 +3 位作者 刘玉芝 谢雪菊 王玉民 徐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8-322,共5页
以三个抗灰斑病和三个感病品系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系感染灰斑病后叶片中过氧化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大豆感染灰斑病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且有感病品系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系的趋势;2.大豆感染灰斑病后过氧... 以三个抗灰斑病和三个感病品系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系感染灰斑病后叶片中过氧化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大豆感染灰斑病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且有感病品系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系的趋势;2.大豆感染灰斑病后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所增加,感病后感病品系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抗病品系的;3.大豆感染灰斑病后所有品系的抗坏血酸含量均降低,感病品系的抗坏血酸含量高于抗病品系的;4.大豆感染灰斑病后,感病品系的叶绿素含量高于抗病品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灰斑病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种早代回交和高代选择性回交性状改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文滨 王金陵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分别运用早代(F_1)连续回交和高代(F_3)选择性回交两种交配方式,探讨了改良大豆种间杂种野生性状及最大限度遴选优良基因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高代有选择地回交可以有效地保持野生大豆的高蛋白特性;同时,对提高百粒重和扩大黄色种皮... 分别运用早代(F_1)连续回交和高代(F_3)选择性回交两种交配方式,探讨了改良大豆种间杂种野生性状及最大限度遴选优良基因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高代有选择地回交可以有效地保持野生大豆的高蛋白特性;同时,对提高百粒重和扩大黄色种皮类型入选率也有明显效果。早代随机回交使高蛋白、高亚油酸和丰产基因型频率大幅度下降。从育成超高蛋白(>45%)品种考虑(长期计划),野生种质渗入率不应低于0.25;而从育成普通高蛋白(<45%)品种考虑(短期计划),渗入率可以降到0.125以下。在大豆种间杂种后代,种皮色遗传较复杂,出现IIrrttW_1W_1gg基因型的机率非常低。不同种皮色的BC_0F_2单株分离产生含黄色种皮类型的能力为:黄褐(单株)>黄黑>褐绿>黑绿>黑>褐。野生大豆炸荚性的遗传比较简单,但不符合3:1分离模式,通过二次回交炸荚卒降至25%以下。本研究选择指数结果指出,在早代回交和高代回交后代,用对蛋白质含量有较强相关选择进度的生育期、茎粗和主茎节数,间接选择高蛋白基因型,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间杂交 早代 高代 回交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