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控制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振龙 董文会 +1 位作者 韩建龙 朱明浩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82-84,88,共4页
从城市交叉口的通行效益、环境保护两方面出发,综合考虑车辆延误、排队长度、尾气排放量三个性能指标,以配时参数为优化变量建立了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权重系数与环境污染程度有关;然后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最... 从城市交叉口的通行效益、环境保护两方面出发,综合考虑车辆延误、排队长度、尾气排放量三个性能指标,以配时参数为优化变量建立了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权重系数与环境污染程度有关;然后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最优信号配时方案;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实例结果表明,当空气质量良好时,最优配时方案下的车辆延误、排队长度、尾气排放总量比原始信号配时的对应三个指标值分别降低了9.51%、1.21%、6.24%;当环境严重污染时,最优配时方案下的车辆延误、排队长度、尾气排放总量分别降低了7.21%、1.01%、10.24%。可以看出该多目标优化模型不仅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同时降低了车辆的尾气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车辆延误 排队长度 车辆排放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忠政 丛文铭 +3 位作者 冼志红 吴伟清 吴孟超 朱冠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A870G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25例HCC与428名对照的CyclinD1A870G基因型...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A870G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25例HCC与428名对照的CyclinD1A870G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全样本以及男性样本HCC与对照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女性,HCC组870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2%vs42.0%),P=0.012。与A/A纯合子相比,A/G杂合子的HCC风险增加至1.54倍(95%CI:0.79-3.01),P=0.202,而G/G纯合子的HCC风险显著增加至2.63倍(95%CI:1.20-5.78),P=0.016。结论:CyclinD1870G增加女性HCC发病风险,G/G基因型是女性患HCC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遗传学 细胞周期蛋白D1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普通小麦穗长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有良 颜济 杨俊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570-573,共4页
本文以长穗型不分枝普通多小穗品系“10—A”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穗长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被测系“10—A”穗长受5A、7A、1B、2D、3D和6D等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其中,1B和2D染色体... 本文以长穗型不分枝普通多小穗品系“10—A”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穗长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被测系“10—A”穗长受5A、7A、1B、2D、3D和6D等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其中,1B和2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5A、7A、3D和6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 遗传控制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追踪列车节能优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卢启衡 冯晓云 王青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为了研究追踪列车的节能优化操纵策略,提出了四显示固定闭塞系统下的列车静态速度约束条件和追踪列车动态速度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列车操纵手柄级位和工况转换点为控制变量的追踪列车节能优化模型.采用染色体长度可变多目标遗... 为了研究追踪列车的节能优化操纵策略,提出了四显示固定闭塞系统下的列车静态速度约束条件和追踪列车动态速度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列车操纵手柄级位和工况转换点为控制变量的追踪列车节能优化模型.采用染色体长度可变多目标遗传算法,结合外部惩罚函数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利用遗传算法中的染色体变长算子对列车操纵手柄变换策略进行了优化.在四显示固定闭塞平台上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安全、准点的前提下,使追踪列车的能耗下降4.3%,运行时间误差减小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节能优化控制 追踪列车 动态速度约束 列车操纵手柄变换策略优化 染色体长度可变多目标遗传算法
下载PDF
考虑排放的桥梁两端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研究
5
作者 陈黎明 叶珍 +2 位作者 郭建钢 李佳杰 姚世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选取车辆在桥面上的排队长度和CO排放量为综合评价指标,构建考虑排放的桥梁两端信号协调控制多目标配时模型;运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设计模型的求解步骤,并以福清市玉融大桥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在晚高峰阶段,交通总排放量降... 选取车辆在桥面上的排队长度和CO排放量为综合评价指标,构建考虑排放的桥梁两端信号协调控制多目标配时模型;运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设计模型的求解步骤,并以福清市玉融大桥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在晚高峰阶段,交通总排放量降低6.1%,桥上排队长度降低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协调控制 低排放 排队长度 多目标模型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超大穗小麦穗长和小穗数的配合力及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安静 张俊祖 +3 位作者 刘凤琴 王彬龙 赵会利 罗洪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为充分挖掘超大穗小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以3个超大穗小麦品系及2个普通小品种为亲本材料,对超大穗小麦的主茎穗长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 为充分挖掘超大穗小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以3个超大穗小麦品系及2个普通小品种为亲本材料,对超大穗小麦的主茎穗长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在主茎穗长上,86(306)和90(15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多控制主茎穗长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咸农151和84(79)具有较多控制穗长遗传的隐性基因;在小穗数上,86(306)和90(15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同时也具有较多控制小穗数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小偃6号和咸农151具有较多控制小穗数遗传的隐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穗小麦 穗长 小穗数 配合力 遗传模型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穗长QTL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韦敏益 张月雄 +9 位作者 马增凤 黄大辉 刘驰 秦媛媛 卢颖萍 鄢柳慧 吴子帅 周小龙 吴旭祥 秦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895,共7页
【目的】深入挖掘与穗长相关的新基因,为水稻穗长调控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个优良亲本‘ZP37’和‘R8605’及其杂交衍生的208个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作图群体,利用全基因组重测... 【目的】深入挖掘与穗长相关的新基因,为水稻穗长调控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个优良亲本‘ZP37’和‘R8605’及其杂交衍生的208个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作图群体,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高密度连锁图谱对3个不同环境下的穗长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进行定位,同时分析它们的聚合效应。【结果】共检测到11个穗长QTL,分别分布在第3、4、7、8、9和12号染色体上,其似然函数比对数值(Log of odds,LOD)介于3.07~12.87之间,贡献率在2.17%~10.94%之间,有7个QTL是新位点,其余4个QTL位点与已报道的穗长基因和QTL位置重叠或相近。在2个不同环境下重复检测到4个稳定的QTL位点;对聚合了不同数量穗长QTL株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QTL表现出累加效应,QTL数量的增加能显著增加水稻穗长。【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穗长QTL的克隆和功能解析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QTL定位 高密度遗传图谱
下载PDF
小麦主茎穗长的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袁爱梅 蔡聪 +1 位作者 娄晓宇 高明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1997年第3期19-22,共4页
采用一双列杂交资料,介绍小麦主茎穗长的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主茎穗长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平均显性度为0.6456,属部分显性。并对其选择的适宜世代进行了估计,从F_4代可进行选择,这时加性方差占遗传... 采用一双列杂交资料,介绍小麦主茎穗长的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主茎穗长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平均显性度为0.6456,属部分显性。并对其选择的适宜世代进行了估计,从F_4代可进行选择,这时加性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已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杂交 主茎穗长 遗传模型
下载PDF
小麦穗长主效QTL-qSl-2D的遗传和育种选择效应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董继梓 陈林渠 +13 位作者 郭浩儒 张梦宇 刘志霄 韩磊 田赵飒爽 徐宁浩 郭庆杰 黄振洁 杨傲宇 赵春华 吴永振 孙晗 秦冉 崔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917-3930,共14页
【目的】通过对小麦穗长稳定主效QTL进行遗传及育种选择效应分析,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评价其未来育种应用潜力,为后续基因挖掘和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科农9204×京41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 【目的】通过对小麦穗长稳定主效QTL进行遗传及育种选择效应分析,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评价其未来育种应用潜力,为后续基因挖掘和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科农9204×京41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Kenong 9204 and Jing 411,KJ-RIL)群体定位到一个多环境稳定表达的穗长主效QTL,命名为qSl-2D;利用双亲靶区间序列差异InDel位点开发出2个与该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结合分子标记及55K芯片基因型数据,分别进行基于KJ-RIL、MY-F2、NILs及自然作图群体的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效应分析;基于自然作图群体基因分型,分析qSl-2D单倍型在各麦区及不同年代的育种选择效应。【结果】QTL定位结果表明,qSl-2D可在7/10组环境数据中被检测到,可解释4.02%—10.10%的表型变异。其中,5/10组环境数据的LOD峰值均位于608.75 Mb处。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Sl-2D增效等位基因型在4个群体遗传背景下均能显著增加穗长。此外,其在大部分群体背景下对穗粒数、株高有正向效应,而对千粒重、穗粒重和单株产量有负向效应。对KJ-RIL群体株高进一步分析发现,qSl-2D增效等位基因型对株高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的原因在于其对除穗下节间长以外的各节间长都有降秆效应;qSl-2D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长穗单倍型Hap-AA-GG在不同麦区中选择利用率差异较大,在北部冬麦区中选择利用率最高,占比24%;而短穗单倍型Hap-CC-CC在大部分麦区中占比30%以上。此外,随着年代的递进,qSl-2D长穗单倍型选择利用率逐渐降低,而短穗单倍型一直保持较高的选择利用率。【结论】定位到一个稳定主效的穗长QTL——qSl-2D,其增效等位基因型可在不同遗传背景下显著增加穗长,同时对其他产量相关性状有一定的遗传效应。靶区段开发的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穗长及相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穗长 主效QTL 遗传效应解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交通信号配时研究
10
作者 周建平 葛中民 +1 位作者 张娜 胡星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5年第2期87-89,共3页
根据单交叉路口多相位交通流建立了一种实时动态模型,以周期时间内车辆排队长度最短为优化目标,相位绿灯时间为控制变量,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实现对相位时间的动态调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相对于普通遗传算法,能寻求到更优化的解... 根据单交叉路口多相位交通流建立了一种实时动态模型,以周期时间内车辆排队长度最短为优化目标,相位绿灯时间为控制变量,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实现对相位时间的动态调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相对于普通遗传算法,能寻求到更优化的解,对于改善路口的交通拥挤状况,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遗传算法 信号控制 排队长度
下载PDF
Tuning Synaptic Connections Instead of Weights by Genetic Algorithm in Spiking Policy Network
11
作者 Duzhen Zhang Tielin Zhang +2 位作者 Shuncheng Jia Qingyu Wang Bo Xu 《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 EI CSCD 2024年第5期906-918,共13页
Learning from interaction is the primary way that biological agents acquire knowledge about their environment and themselves.Moder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explores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learning from in... Learning from interaction is the primary way that biological agents acquire knowledge about their environment and themselves.Moder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explores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learning from interaction and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solving various tasks.However,despite its power,DRL still falls short of biological agents in terms of energy efficiency.Althoug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we believ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pik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ns and biologically-plausible synaptic plasticity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achieving greater energy efficiency.Following this biological intuition,we optimized a spiking policy network(SPN)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as an energy-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DRL.Our SPN mimics the sensorimotor neuron pathway of insects and communicates through event-based spikes.Inspired by biological research showing that the brain forms memories by creating new synaptic connections and rewiring these connections based on new experiences,we tuned the synaptic connections instead of weights in the SPN to solve given tasks.Experimental results on several robotic control tasks demonstrate that our method can achieve the same level of performance as mainstream DRL methods while exhibit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king neural networks genetic evolution bio-inspired learning agent&cognitive architectures robotic control
原文传递
MCP-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阮洋 陶科 +3 位作者 张冉 张克强 杨惠军 李启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探讨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130例标本,其中包括卵巢上皮癌组织92例,为... 目的 通过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探讨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130例标本,其中包括卵巢上皮癌组织92例,为病例组;正常卵巢组织38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卵巢上皮组织中的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均存在AA、AG和GG三种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AA(17.40% vs 15.79%)、AG(44.56% vs 52.63%)和GG(38.04% vs 31.58%)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多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尚不能认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病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尚不能认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CL2/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聚合酶链反应 卵巢肿瘤/遗传学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两种水稻短穗突变体的形态特征、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蔡正正 陈学群 +3 位作者 唐唯其 李文强 吴为人 段远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3-1188,共6页
通过辐射诱变籼稻品种明恢86,获得两种短穗突变体,分别命名为rpl1(reduced panicle length 1)和rpl2(reduced panicle length 2)。两突变体都表现为穗变短、枝梗数和穗粒数减少、枝梗缩短,但其再生植株的穗长有所恢复,与野生型的差异明... 通过辐射诱变籼稻品种明恢86,获得两种短穗突变体,分别命名为rpl1(reduced panicle length 1)和rpl2(reduced panicle length 2)。两突变体都表现为穗变短、枝梗数和穗粒数减少、枝梗缩短,但其再生植株的穗长有所恢复,与野生型的差异明显减少。等位性测验表明,rpl1和rpl2是等位突变。利用M4分离群体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分离体混合分析(BSA-seq)方法,发现rpl2中LOC_Os11g12740基因的剪接位点发生了单碱基置换突变。进一步对rpl1测序分析,发现该基因完全缺失。这说明rpl1和rpl2都是LOC_Os11g12740突变引起的,由此证实它就是目标基因。该基因与已报道的SP1是同一个基因,因此rpl1和rpl2是SP1的新等位突变,但二者的表型与已报道的3种短穗突变体并不完全相同,说明不同突变和遗传背景会影响基因功能的表现。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SP1的功能,并为深入研究其分子作用机理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