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90份小麦-黑麦种质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优异材料的GISH与FISH鉴定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巧玲 郑琪 +6 位作者 许云峰 李立会 韩方普 许红星 李滨 马朋涛 安调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1-1339,共9页
将小麦近缘属植物黑麦中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小麦的遗传变异。本研究调查并分析了390份小麦-黑麦种质材料。在这390份种质材料中,6个主要农艺性状值均有较大的极差,说明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与10份小麦主栽品... 将小麦近缘属植物黑麦中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小麦的遗传变异。本研究调查并分析了390份小麦-黑麦种质材料。在这390份种质材料中,6个主要农艺性状值均有较大的极差,说明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与10份小麦主栽品种相比,90%以上的材料具有穗长和分蘖数的显著优势,60%以上的材料具有小穗数优势,约30%的材料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主栽品种。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mc-FISH)技术,对8份农艺性状优良的代表性材料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发现3份为六倍体小黑麦(AABBRR),2份为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1份为1RS?1BL易位系,其余2份不具有可见的黑麦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值得指出的是,3份六倍体小黑麦与2份八倍体小黑麦所含的黑麦染色体不完全相同。八倍体小黑麦中有1对来源于黑麦的小染色体,而六倍体小黑麦中没有类似小染色体;并且,不同材料中黑麦4R染色体端部的GISH杂交带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这些小麦-黑麦种质材料进一步应用于小麦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麦种质 农艺性状 小黑麦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顺序GISH-FISH花生栽培种的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培 刘华 +7 位作者 李丽娜 秦利 张忠信 黄冰艳 董文召 汤丰收 亓增军 张新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54-1863,共10页
【目的】针对花生染色体较小,染色体细胞学标记少,细胞遗传研究相对滞后,染色体分类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能够准确区分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A、B染色体组的新核型,提高染色体识别准确率,以揭示栽培花生和野生供... 【目的】针对花生染色体较小,染色体细胞学标记少,细胞遗传研究相对滞后,染色体分类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能够准确区分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A、B染色体组的新核型,提高染色体识别准确率,以揭示栽培花生和野生供体亲本的染色体对应关系,鉴定栽培种花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体。【方法】以花生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的2个可能供体亲本即花生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2n=2x=20,BB)和Arachis ipa?nsis(2n=2x=20,AA)全基因组DNA及5S r DNA和45S r DNA为探针,利用顺序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c FISH)技术(简称顺序GISH-FISH)结合DAPI染色,在准确区分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对花生栽培品种Z5163及其供体亲本染色体进行分析,建立花生栽培种新核型,并利用该核型对其他栽培品种的染色体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核型的应用潜力和栽培花生染色体组成特点。【结果】以A.ipa?nsis和A.duranensis全基因组DNA为探针的GISH分析表明,以A.ipa?nsis为探针在花生栽培种20条B组染色体上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杂交信号,在A组染色体上没有信号,而以A.duranensis为探针,只在18条A组染色体能产生信号,但1对A组的小染色体"A染色体"不易被区分,因此,以A.ipa?nsis为探针可以准确区分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综合5S r DNA和45S r DNA Mc-FISH和DAPI染色分析,发现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DAPI带纹、5S r DNA和45S r DNA的分布分别与A.duranensis和A.ipa?nsis一致,此结果支持A.duranensis和A.ipa?nsis是花生栽培种的供体亲本。DAPI染色结果显示,A.ipa?nsis及花生栽培种的B组染色体均有14条染色体显示着丝粒带纹,明显多于前人报道,表明仅利用DAPI染色来区分花生栽培种A、B组染色体的方法具有局限性。综合DAPI染色、r DNA、A.duranensis和A.ipa?nsis基因组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建立了可以准确识别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新核型。然后利用该核型对3个栽培种品种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首次发现一个自发的花生染色体代换系MS B1(A1),揭示了栽培花生染色体B1与A1之间存在部分同源关系。【结论】野生花生A.duranensis和A.ipa?nsis分别与栽培花生A和B基因组染色体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建立的基于GISH-FISH和DAPI染色的栽培花生新核型,不但可以准确区分大部分A、B组染色体,而且还能识别栽培花生在多倍体化和人工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自发的染色体变异,揭示A、B组染色体间的部分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顺序gishfish 染色体组成 核型分析 染色体代换系
下载PDF
用顺序GISH-FISH技术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易位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道峰 王献平 +1 位作者 景建康 张相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78-882,T001,共6页
利用顺序基因组-重复序列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个来自中3不育系和普通小麦恢75杂种后代稳定株系H96276-2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以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 利用顺序基因组-重复序列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个来自中3不育系和普通小麦恢75杂种后代稳定株系H96276-2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以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H96276-2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包括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位于1对小麦染色体的端部。进而用重复序列探针 pSc119进行第 2次荧光原位杂交,证明 H96276-2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片段位于小麦2B染色体的短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易位系 顺序gish-fish
下载PDF
偏凸山羊草染色体的GISH和FISH核型分析
4
作者 杨志芬 陆叶 +4 位作者 王亚 熊兴伟 穆远航 张庆勤 张素勤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04,共6页
为了解偏凸山羊草染色体的组成及特点,本试验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其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其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奠定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GISH分析可以将偏凸山羊草的D、N两个染色体组清晰区分... 为了解偏凸山羊草染色体的组成及特点,本试验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其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其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奠定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GISH分析可以将偏凸山羊草的D、N两个染色体组清晰区分,发现D、N组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的2对染色体。偏凸山羊草染色体上Oligo-pAs1-2红色信号强且丰富,大多数信号分布于染色体端部。N组染色体上Oligo-pSc119.2-1绿色信号多于D组染色体。(GAA)7红色信号强且丰富,主要分布于染色体着丝点附近;N组染色体上的(GAA)7信号明显强于D组染色体,多呈现较大面积的团状信号。根据偏凸山羊草的FISH核型,发现2对易位染色体分别是T5NL·3DL和T5NS·3DS。该偏凸山羊草与前人报道的偏凸山羊草、普通小麦的D组染色体的FISH核型较为一致,但它们的N组染色体差别较大。本试验与前人所报道偏凸山羊草染色体的FISH核型及易位染色体存在差异,因此该材料可能是一种偏凸山羊草新种质。本研究结果将为培育含有偏凸山羊草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小麦新种质及拓宽小麦遗传背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凸山羊草 gish fish 核型 易位染色体
原文传递
普通小麦-簇毛麦6V代换系45S rDNA和5S rDNA位点的FISH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学明 姚金保 +1 位作者 马鸿翔 陈佩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467,472,共5页
采用顺序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普通小麦-簇毛麦6V代换系K0736的45S rDNA和5S rDNA基因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代换系2n=42,有1对簇毛麦6V染色体,为6V/6A代换系,45S rDNA位点有8对,位于7对染色体上。5S rDNA位点... 采用顺序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普通小麦-簇毛麦6V代换系K0736的45S rDNA和5S rDNA基因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代换系2n=42,有1对簇毛麦6V染色体,为6V/6A代换系,45S rDNA位点有8对,位于7对染色体上。5S rDNA位点有6对,分别位于6对染色体上。在1AS、1BS、5DS的端部同时存在45S rDNA和5S rDNA位点,并在物理位置上紧密相邻。同时讨论了rDNA位点的数目和分布位置存在变异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簇毛麦6V代换系 RDNA 顺序基因组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基于45S rDNA和雷蒙德氏棉gDNA为探针的草棉FISH核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坤波 宋国立 +6 位作者 王春英 刘三宏 刘方 李懋学 黎绍惠 张香娣 王玉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4-273,共10页
草棉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10sm(6sat),短臂和长臂的相对长度分别为1.43~4.14和3.34~5.18,染色体长度比(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是1.63。染色体组有6个随体,都定位在最后3条染色体的短臂... 草棉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10sm(6sat),短臂和长臂的相对长度分别为1.43~4.14和3.34~5.18,染色体长度比(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是1.63。染色体组有6个随体,都定位在最后3条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中位于第12和第13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和罗丹明镜像中明显可见,但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镜像中观察不到。检测到6个(3对)NOR信号,与随体同位,1对位于染色体端粒,2对紧接着丝粒。雷蒙德氏棉基因组DNA(gDNA)作探针时,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检测到GISH—NOR,其数量、位置和大小与45S探针的NOR相同,说明FISH核型比以前常规核型(非FISH核型)更精确。结合本试验室其它FISH资料,推断A基因组棉种在作为供体形成异源四倍体棉种以来,一些串连重复序列如rDNA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扩增、易位或缺失等。对于D基因组特有的GISH—NOR的一个可能解释,就是D基因组棉种的rDNA拷贝数远远多于A基因组棉种。NOR或者GISH-NOR位点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探讨rDNA基因进化和功能,并作为一种标记应用于棉属构建染色体序号定位的物理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核型 草棉 gish-NOR rDAN进化
下载PDF
Comparative FISH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new stripe rust resistant wheat-Thinopyrum intermedium ssp. trichophorum introgression lines 被引量:2
7
作者 Jianbo Li Qiheng Chen +4 位作者 Peng Zhang Tao Lang Sami Hoxha Guangrong Li Zujun Ya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819-829,共11页
Thinopyrum intermedium(2 n = 6 x = 42, JJJ^sJ^sStSt) has been hybridized extensively with common wheat and has proven to be a valuable germplasm source for improving disease resistance, quality attributes, and yield p... Thinopyrum intermedium(2 n = 6 x = 42, JJJ^sJ^sStSt) has been hybridized extensively with common wheat and has proven to be a valuable germplasm source for improving disease resistance, quality attributes, and yield potential in wheat. We characterized new disease resistant wheat-Th. intermedium derivatives A1082 and A5-5 using sequential 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c-FISH),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 PCRbased landmark unique gene(PLUG) and intron targeting(IT) markers. A1082 was identified as a wheat-Th. intermedium 3J disomic addition line, and A5-5 was a T4BS·5J^sL homozygous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line. Seventy-one and 106 pairs of primers amplified Th.intermedium-specific bands allowing chromosomes 3J and 5J^s to be tracked, respectively. A new oligonucleotide probe, Oligo-6 H-2-100, was developed for FISH labeling of the subterminal region of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5J^s. Both lin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stripe rust pathogen races prevalent in Chinese field screening nurseries. A5-5 also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iller number compared to its wheat parent. The new lines can be exploited as useful germplasms for wheat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ease resistance fish gish STRIPE rust TRITICUM AESTIVUM
下载PDF
Molecular cytogenetic analyses of two new wheat-rye 6RL translocation lines with resistance to wheat powdery mildew 被引量:1
8
作者 Shanying Zhu Haonan Du +9 位作者 Fuyu Su Jin Wang Qingfeng Meng Tianlei Liu Rui Guo Zhaozhao Chen Huanhuan Li Wenxuan Liu Pengtao Ma Huagang He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584-592,共9页
Rye(Secale cereale)is a valuable gene donor for wheat improvement,especially for its resistance to diseases.Developing rye-derived resistance sources is important for wheat breeding.In the present study,two wheat-rye ... Rye(Secale cereale)is a valuable gene donor for wheat improvement,especially for its resistance to diseases.Developing rye-derived resistance sources is important for wheat breeding.In the present study,two wheat-rye derivatives,designated JS016 and JS110,were produced by crossing common wheat cultivar Yangmai 23 with Pakistani rye accession W2A.Using sequential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and 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c-FISH),JS016 and JS110 were identified as a T6BS.6RL translocation line and a T6BS.6BL6RL translocation line,respectively.Ten newly 6RL chromosome arm-specific markers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to confirm the 6RL translocation.The wheat 55K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array further verified the molecular cytogenetic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bove and clarified their breakpoints at 430.9 and 523.0 Mb of chromosome 6B in JS016 and JS110,respectively.Resistance spectrum and allelism test demonstrated that JS016 and JS110 possessed novel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that was derived from the 6RL translocation but differed from Pm20.Moreover,JS016 and JS110 had better agronomic traits than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6RL translocation line carrying Pm20.To efficiently transfer and detect the 6RL translocation from JS016 and JS110,one 6RL-specific 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marker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in high throughput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ale cereale Translocation line Wheat powdery mildew gish/fish KASP marker
下载PDF
六倍体小黑麦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婷 陈星灼 +6 位作者 隋建枢 王伟 杨春苗 彭泽 耿广东 张庆勤 张素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8,共7页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六倍体小黑麦进行了研究,以鉴定其含有的黑麦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特点,了解小黑麦基因组组成,为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分别以黑麦基因组DNA及pSc200和pSc250探针进行顺序...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六倍体小黑麦进行了研究,以鉴定其含有的黑麦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特点,了解小黑麦基因组组成,为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分别以黑麦基因组DNA及pSc200和pSc250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结果显示该小黑麦含有21对染色体,来源于黑麦的2对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出现pSc200和pSc250信号,而另外5对染色体的两端部都有该信号.以Oligo-pSc119.2-1,pSc200和pSc250探针对小黑麦进行了双色FISH分析,发现小黑麦的Oligo-pSc119.2-1信号与黑麦基本相似,而pSc200和pSc250信号与黑麦的差异较大.以黑麦基因组DNA及Oligo-pAs1-1和Oligo-pSc119.2-1为探针对小黑麦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鉴定其基因组组成为AABBRR;同时发现小黑麦染色体的一些FISH信号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小黑麦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小黑麦的DNA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染色体 gish fish 核型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2A/6St代换系014-45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军 兰秀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1-517,共7页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遗传改良的有用资源,育成了大量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附加系、代换系及部分双二倍体。中4是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很方便与普通小麦杂交并被广泛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014-459是中4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具有一些特殊...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遗传改良的有用资源,育成了大量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附加系、代换系及部分双二倍体。中4是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很方便与普通小麦杂交并被广泛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014-459是中4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具有一些特殊特性,材料014-459与一些普通小麦杂交,无论正反交,其F1表现为不育,而与另一些普通小麦的杂交F1表现为可育,此外,材料014-459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很高。基于014-459的这些特性,猜测其可能具有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为此对014-459进行了细胞学鉴定。FISH和GISH以及PLUG标记分析用来分析材料014-459的染色体组成情况。连续的FISH和GISH试验证实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部体中4与小麦杂交后代品系014-459的1对小麦2A染色体被来自中间偃麦草的1对St染色体代换,PLUG标记分析证实这1对St染色体属于第6同源群,可能来自中间偃麦草的St染色体被代换进小麦中造成了材料014-459的一些特性。对品系014-45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对促进中间偃麦草6St染色体在小麦中利用及小麦品质改良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h fish 代换系 拟鹅冠草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小冰麦附加系高代材料中染色体的组成和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亚莉 董艳辉 +2 位作者 侯丽媛 王育川 吴新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2,共5页
[目的]中间偃麦草因含有许多有益基因,在小麦育种工作中经常用来和普通小麦杂交改良小麦。[方法]在本研究中,以小冰麦附加系的高代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FISH、GISH、Mc-GISH技术检测小冰麦异附加系高代材料TAI系列的染色体组成和变异情况... [目的]中间偃麦草因含有许多有益基因,在小麦育种工作中经常用来和普通小麦杂交改良小麦。[方法]在本研究中,以小冰麦附加系的高代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FISH、GISH、Mc-GISH技术检测小冰麦异附加系高代材料TAI系列的染色体组成和变异情况。[结果]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在TAI-I和TAI-II系列高代材料中,均检测到后代染色体发生重构和染色体变异,包括置换、断裂、易位以及着丝粒变异。[结论]这些细胞学水平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更进一步验证了通过创制育种中间材料实现将有益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的可行性,同时,这些新材料的创制也为异源新种质的创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系列 染色体变异 gish fish Mc-gish
下载PDF
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甘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富生 何丽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4期54-57,共4页
介绍了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该技术与其它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些新技术,如: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基因组原位杂交、原位PCR技术等。综述了这些技术在甘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原位杂交技术 甘蔗 杂交探针 染色体重组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小麦-鹅观草易位系T7A/1Rk#1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别同德 冯祎高 +1 位作者 徐川梅 陈佩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742,共6页
将小麦-鹅观草del1Rk#1L二体添加系的花粉用10Gy 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给小麦中国春授粉,获得杂种。综合利用C-分带、GISH、顺次C带/45S rDNA-FISH和顺次GISH/45S rDNA-FIS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M2代筛选和鉴定出1个涉及小麦7A和鹅观... 将小麦-鹅观草del1Rk#1L二体添加系的花粉用10Gy 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给小麦中国春授粉,获得杂种。综合利用C-分带、GISH、顺次C带/45S rDNA-FISH和顺次GISH/45S rDNA-FIS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M2代筛选和鉴定出1个涉及小麦7A和鹅观草1Rk#1染色体的相互易位染色体系,并获得1Rk#1染色体的1个45SrDNA位标,该位标和其对应的红色GISH-带纹能够特异地识别1Rk#1染色体短臂。对M2代群体染色体组成分析和测交分析表明,两条易位染色体在后代中以共分离方式成对出现,且易位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高于雄配子。综合2004、2005和2006三年的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易位系对赤霉病表现部分抗病,但抗性表现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有差异。试验还证明花粉辐射是诱导小麦-外缘物种染色体易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γ射线 小麦 鹅观草 花粉辐照 易位 赤霉病抗性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08-738的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静 葛群 +5 位作者 王仙 唐雪琴 徐杰 唐宗祥 任正隆 傅体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3-448,共6页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42)具有大穗多花和抗多种病害等特性,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为确定普通小麦川麦107与中间偃麦草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品系08-738的染色体组成,采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SSR分子标记对其进...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42)具有大穗多花和抗多种病害等特性,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为确定普通小麦川麦107与中间偃麦草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品系08-738的染色体组成,采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鉴定。形态学分析表明,08-738具有植株较矮和小穗数较多的特点。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染色体数目及构型为2n=42=21II。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重复序列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08-738含有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易位染色体,易位位于小麦3DS的近末端,且该外源片段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Js染色体组。SSR标记分析显示,位于3DS 6-0.55-1.00之间的SSR标记xcfd141能在08-738和中间偃麦草之间扩增出一条特异条带,xcfd141可作为该中间易位片段鉴定和选择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易位 gish fish SSR
下载PDF
抗条锈病小麦-滨麦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信 杨晓菲 +5 位作者 马兵 陈志刚 王长有 陈春环 田增荣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563,共8页
为了有效挖掘滨麦优异的基因资源,利用形态学、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分子标记等技术,对小麦-滨麦衍生后代M13063-3-3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M13063-3-3的染色体构型为2n=44=22Ⅱ。以滨麦基因组DNA为探针... 为了有效挖掘滨麦优异的基因资源,利用形态学、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分子标记等技术,对小麦-滨麦衍生后代M13063-3-3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M13063-3-3的染色体构型为2n=44=22Ⅱ。以滨麦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二条染色体有杂交信号,且能配对,表明两条外源染色体是滨麦的一对同源染色体。SSR、EST和PLUG标记分析表明,M13063-3-3附加的滨麦染色体归属于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A-PAGE电泳分析表明,M13063-3-3在α区具有滨麦染色体特征带,进一步验证了附加的滨麦染色体与小麦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有部分同源关系。田间条锈病调查结果表明,M13063-3-3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混合菌种表现高抗。因此,M13063-3-3是一个附加了一对滨麦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抗条锈病的普通小麦材料,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滨麦 衍生后代 条锈病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利用C基因组DNA和C_0t-1 DNA对药用野生稻、大颖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峰森 刘虹 +2 位作者 陈雁 覃瑞 李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48-2552,共5页
采用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DNA及C0t-1 DNA为探针,分别对药用野生稻(CC)自身和大颖野生稻(CCDD)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利用C基因组DNA探针进行分析显示,药用野生稻24条染色体都被杂交信号覆盖;... 采用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DNA及C0t-1 DNA为探针,分别对药用野生稻(CC)自身和大颖野生稻(CCDD)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利用C基因组DNA探针进行分析显示,药用野生稻24条染色体都被杂交信号覆盖;而在大颖野生稻中可区分为24条CC型染色体(杂交信号较强)和24条DD型染色体(杂交信号较弱)。以C基因组C0t-1 DNA探针进行分析显示,在药用野生稻染色体的端粒、着丝粒、近着丝粒区域有很强的杂交信号,而大颖野生稻中也有24条染色体在这些区域红色杂交信号较强,另24条染色体的杂交信号很弱。表明利用C基因组DNA和C0t-1 DNA为探针的GISH和FISH技术,都能很好地将大颖野生稻C、D染色体组区分开,C和D基因组亲缘关系较远,二者具有不同起源。与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相比,大颖野生稻C基因组出现了一些分化。这些都为研究大颖野生稻C和D染色体组起源,探讨异源四倍体进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大颖野生稻 C0T-1 DNA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组原位杂交 异源四倍体
下载PDF
莲C_0t-1 DNA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17
作者 刁英 佘朝文 +1 位作者 胡中立 宋运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3,共5页
为分析中国莲C_0t-1 DNA在其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从中国莲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_0t-1 DNA,将基因组和所分离的C_0t-1 DNA用生物素标记后作探针,对中国莲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用耦联有荧光素Cy3的生物素抗体检测,发现在每对染色体... 为分析中国莲C_0t-1 DNA在其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从中国莲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_0t-1 DNA,将基因组和所分离的C_0t-1 DNA用生物素标记后作探针,对中国莲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用耦联有荧光素Cy3的生物素抗体检测,发现在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特定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同时分析了FISH和GISH信号分布的异同。基于C_0t-1 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及染色体型,构建了中国莲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莲 Cot-1 DNA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核型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多倍体起源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文炎 刘义飞 黄宏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多倍化是植物物种形成与多样化的重要原动力。研究植物特别是一些重要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多倍体的起源与进化,不仅对于揭示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作为... 多倍化是植物物种形成与多样化的重要原动力。研究植物特别是一些重要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多倍体的起源与进化,不仅对于揭示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作为连接基因组序列片段到染色体组的桥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长期被广泛用来研究多倍体形成与进化过程中相关特异基因或序列的表达定位、外源染色体检测和鉴定、基因组结构变异等科学问题。因此,在简单介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展历史和植物多倍体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主要总结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多倍体起源与进化相关研究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组原位杂交 多倍化 染色体变异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关鹤 赵泓 +1 位作者 云兴福 刘凡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99-105,共7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是以亲本之一的总基因组DNA做探针,另一亲本的基因组DNA做封阻,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染色体/染色质检测技术。在其发展的十几年里,已在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这一技术可对多倍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是以亲本之一的总基因组DNA做探针,另一亲本的基因组DNA做封阻,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染色体/染色质检测技术。在其发展的十几年里,已在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这一技术可对多倍体中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基因组组成及起源进行研究;对杂交种中染色体组的组成进行分析;对代换系、附加系和易位系进行有效的鉴定,并对其中的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来源、大小、数目及发生位点进行检测和定位。此外,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还有助于确定物种间的同源性;研究杂交种中来源不同的染色质在核中的分布;探索B染色体的起源、染色体间的配对、重组、交换等现象。随着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改进,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植物基因组研究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 荧光原位杂交(fish) 植物 基因组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染色体构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慧玲 李景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1,76,共7页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的染色体组组成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均为异源六倍体,染色体数为2n=6x=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核型类型分别为2A和2B。(2)...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的染色体组组成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均为异源六倍体,染色体数为2n=6x=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核型类型分别为2A和2B。(2)两种披碱草属植物的H染色体组起源于大麦属,St染色体组起源于拟鹅观草属的不同物种;Y染色体组与St染色体组有共同的祖先。(3)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都有6个5SrDNA位点,和4个45SrDNA位点;两个物种中有1对染色体上同时含有5SrDNA和45SrDNA位点,但5SrDNA和45S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所在染色体组别不同。(4)重复序列pAs1和pSc119.2在两种披碱草染色体上的分布呈现多态性,主要集中于H组,在St和Y组的分布较少,可作为披碱草属植物的细胞学标记,用于区分H组和其他染色体组。(5)两种披碱草均有染色体易位或重组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圆柱披碱草 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