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建华 朱健华 +1 位作者 潘闽 石桂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A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B组),运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进行GpⅡb人类血小板抗原3(HPA-3)及GpⅢa HPA-1多态性检测。结果A组和B组中GpⅡb H...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A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B组),运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进行GpⅡb人类血小板抗原3(HPA-3)及GpⅢa HPA-1多态性检测。结果A组和B组中GpⅡb HPA-3 aa、ab、bb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A组ab、bb基因型的分布较B组高,A组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B组。GpⅡb HPA-3 ab和bb基因型在心肌梗死组中的分布、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结论GpⅡb HPA-3b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患因子,GpⅡb HPA-3可能为心肌梗死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标志,GpⅢa HPA-1基因可能与冠心病发生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 GpⅡb/Ⅲa复合体
下载PDF
半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7
2
作者 任琳 王文广 +5 位作者 王倩 张晶 汤秀英 冯建双 杨红梅 王庆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半量组给予0.05~0.075 μg/(kg·min)静脉滴注24 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 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 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 vs 16.07%,P〈0.05).结论 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肌再灌注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中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焱贤 吴赛珠 +5 位作者 钟建开 陈玉映 霍燕嫦 黎文生 陈盈文 麦林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诊PCI中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9例急诊PCI中出现CSF的患者,根据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44例和对照组55例;比...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诊PCI中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9例急诊PCI中出现CSF的患者,根据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44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2组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以及3个月随访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ST段回落率明显增加(84.1%vs 65.5%,P=0.036),LVEF改善情况明显提高[(7.74±4.21)%vs(5.17±3.63)%,P=0.002],2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466);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结论急诊PCI中出现CSF情况时,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加快LVEF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一Ⅲa复合物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慢血流现象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老年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防无复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玉东 薛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替罗非班组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替罗非班组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入院后30 d 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和TMPG 2~3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IMI血流0~2级和TMPG 0~1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减少无复流,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 a复合物 无复流现象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冠心病PCI术中内皮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燕 刘鹏 李靖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3069-3071,共3页
目的:探讨PC I操作是否能诱发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以及替罗非班(欣维宁注射液)能否改善PC I介导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方法:实施PC I的冠心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19例(10μg/kg),对照组19例,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分别测量两组P... 目的:探讨PC I操作是否能诱发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以及替罗非班(欣维宁注射液)能否改善PC I介导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方法:实施PC I的冠心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19例(10μg/kg),对照组19例,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分别测量两组PC I术前及术后的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内径、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计算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并采用多普勒技术测定血流速度,最后比较两组间及组内上述参数的差异。超声测量于PC I术前2h和术后30 m in内完成。结果:替罗非班组的FM D明显改善[(5.9±0.3)%before vs(7.7±0.4)%after PC I,P<0.001],而对照组明显恶化[(6.0±0.5)%before vs(4.8±0.6)%after PC I,P<0.001))。两组的NTG介导的FM D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均无明显变化。另外19例单纯CAG患者的FM D无变化。结论:PC I操作能诱发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而替罗非班可改善PC I介导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内皮 血管/药物作用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拮抗剂和抑制剂 酪氨酸/类似物和衍生物
下载PDF
RGDS肽对大鼠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后血管壁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凌世长 姚兴海 +9 位作者 付爱华 卫宏 田青 唐朝枢 汤健 苏静怡 刘勃 朱国英 赵明 彭师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在大鼠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后血管壁细胞过度增殖模型上,用合成的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glycoproteinⅡb/Ⅲacomplex,GPⅡb/Ⅲa)拮抗剂RGDS(Arg-Gly-Asp-Ser,50μmol·... 在大鼠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后血管壁细胞过度增殖模型上,用合成的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glycoproteinⅡb/Ⅲacomplex,GPⅡb/Ⅲa)拮抗剂RGDS(Arg-Gly-Asp-Ser,50μmol·kg-1·d-1)治疗可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壁的细胞计数增加和内膜增厚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其血管组织3H-TdR和3H-Leu的参入增加程度。实验结果提示RGDS肽作为血管成型术的辅佐剂,对于防治血管再狭窄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S肽 球囊剥脱术 主动脉模 增殖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IIIa位点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黎明 蔡蓓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位点的性能,探讨正常人与白血病患者GPIIb/IIIa位点数及CD41/CD61阳性表达率的关系。方法用FCM检测GPIIb/IIIa位点,以国际标准评价其检测性能;并检测13例正常人和16例急性白...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位点的性能,探讨正常人与白血病患者GPIIb/IIIa位点数及CD41/CD61阳性表达率的关系。方法用FCM检测GPIIb/IIIa位点,以国际标准评价其检测性能;并检测13例正常人和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GPIIb/IIIa的位点数及CD41/CD61表达率。结果FCM检测GPIIb/IIIa位点的批内CV<1%、批间CV<3%及总重复性的CV<2%;检测线性良好,标本量(血小板数1000~7000)对GPIIb/IIIa位点检测无影响,CV<2%;GPIIb/IIIa位点检测标准曲线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与位点数间相关性很好(r=0.9998)。同时,正常人GPIIb/IIIa的游离位点数平均为76944,总位点数平均为74432,CD41/CD61平均表达率为98.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GPIIb/IIIa游离位点数平均为64180,总位点数平均为61079,CD41/CD61平均表达率为68.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GPIIb/IIIa游离位点数平均为63634,总位点数平均为58667,CD41/CD61平均表达率为61.6%。经t检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GPIIb/IIIa位点数及CD41/CD61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者(P均<0.02)。结论流式细胞术可直接、快速、特异地检测血小板GPIIb/IIIa位点数,可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 白血病
原文传递
血小板膜糖蛋白αⅡb P126H突变导致血小板无力症的分子机制
8
作者 沈卫章 李淑梅 +4 位作者 金佩佩 丁秋兰 王学锋 姜玉珍 王鸿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832-18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αⅡb P126H突变导致血小板无力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αⅡb P126H真核表达载体,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其与表达B3亚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M8Ⅲa共转染293T和CHO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αⅡb P126H突变导致血小板无力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αⅡb P126H真核表达载体,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其与表达B3亚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M8Ⅲa共转染293T和CHO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膜上αⅡb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αⅡb P126H突变体在转染细胞内的总体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确定αⅡb P126H突变体的细胞内定位。结果转染突变体的细胞膜表面仅可见痕量表达的αⅡb,突变αⅡb P126H与B3共表达后,可检测到前体αⅡb,但未检测出成熟αⅡb。突变αⅡbβ3蛋白主要分布于内质网,仅有极少量进入高尔基体中。结论αⅡb P126H突变阻碍了pro-αⅡbβ3复合物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转运,导致细胞内滞留,从而影响了αⅡbβ3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是导致血小板表面缺乏αⅡbβ3复合物,产生血小板无力症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GP Ⅱb-Ⅲa复合物 突变 血小板无力症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苏少辉 叶健烽 +4 位作者 何小萍 李大强 熊斌 卢炯斌 林爱玲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超选择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进行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0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静脉组)77例、常规...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超选择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进行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0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静脉组)77例、常规冠状动脉内给药组(常规组)81例和超选择冠状动脉内给药组(超选择组)82例,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后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m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529),超选择组术后ST段完全回落为61例(74.4%),高于静脉组48例(62.3%)、常规组50例(61.7%)(X2=8.24,P〈0.05)。超选择组CKMB、CTn-I峰值低于静脉组和常规组(P〈0.05)。3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随访,超选择组左心室射血分数(P=0.002)、心绞痛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改善(P〈0.05)。而在靶病变重建、非致死性心梗、用药后血小板减少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超选择冠状动脉内给药能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