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激动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侯滔 丁辉 +5 位作者 史丽颖 何牮 王纪霞 魏来 张秀莉 梁鑫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414-1418,共5页
目的:羟基茜草素为茜草的代表性成分,研究其作用的分子靶标对阐明茜草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HT-29细胞培养,以其高表达的GPR35受体为靶标,通过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技术检测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的激动... 目的:羟基茜草素为茜草的代表性成分,研究其作用的分子靶标对阐明茜草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HT-29细胞培养,以其高表达的GPR35受体为靶标,通过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技术检测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羟基茜草素在HT-29细胞上能够引起DMR响应,且响应曲线类型与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一致,其EC50值为6.142±0.189μmol·L-1。此外,在HT-29细胞上,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有脱敏作用,GPR35受体拮抗剂ML145对羟基茜草素有拮抗作用。结论:由此可以推断羟基茜草素为GPR35受体的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茜草素 gpr35 激动剂 无标记细胞分析 靶点药理学
下载PDF
炎性肠病易感基因GPR35在肠炎发生发展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燕森 卓林刚 +1 位作者 李大力 刘明耀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81,I0002,共14页
炎性肠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极其普遍,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也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肠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有报道发现位于GPR35基因座上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rs4676... 炎性肠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极其普遍,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也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肠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有报道发现位于GPR35基因座上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rs4676410、rs3749171和rs3749172与肠炎敏感性高度相关,但是GPR35基因在肠炎的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功能及相关机制尚没有明确结论。为了研究GPR35在肠炎中的作用,首先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Gpr35敲除小鼠,随后利用DSS诱导的肠炎模型评价Gpr35在肠炎发生中的作用,发现敲除小鼠在体重变化、DAI评分、肠上皮损伤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肠炎相关指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为了研究肠炎相关SNP突变对GPR35活性的影响,首先根据rs3749171和rs3749172SNP位点突变信息构建GPR35-T108M和GPR35-S294R两种突变型受体,其次通过多种GPR35下游信号通路活性测试,发现两种突变均能够增强GPR35受体活性。最后通过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相较于野生型小鼠,Gpr35敲除小鼠肠上皮Erk1/2磷酸化水平增加,表明Gpr35敲除后可能通过上调Erk1/2信号通路的方式抑制肠炎的发生发展。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人类肠炎易感的rs3749171和rs3749172位点可能通过激活GPR35及下游信号通路的方式促进肠炎的发生发展,为炎性肠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3749171 rs3749172 gpr35 肠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聪 于大永 +4 位作者 魏来 张秀莉 冯宝民 史丽颖 曹洪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本实验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建立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以确定该类激动剂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在预测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Co... 本实验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建立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以确定该类激动剂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在预测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Co MF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LOO)交叉验证系数q^2=0.559,非交叉验证系数r^2=0.887,标准偏差SE=0.382;在Co MSI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627,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15,标准偏差SE=0.365。在预测半数抑制浓度(IC_(50))的Co MF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600,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03,标准偏差SE=0.375;在Co MSI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566,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14,标准偏差SE=0.378。EC_(50)和IC_(50)的两个3D-QSAR模型预测结果同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本实验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对配体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为获得具有更高活性的配体分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5受体 香豆素类化合物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
下载PDF
消饮化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NT-proBNP及GPR35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铭 马立旭 +2 位作者 王秀萍 韩金荣 徐建虎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消饮化瘀方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5,GPR35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72... 目的探讨消饮化瘀方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5,GPR35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A组,A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6周复制CHF模型。随后将A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7 g·kg^(-1))、中药中剂量组(14 g·kg^(-1))、中药高剂量组(28 g·kg^(-1))及美托洛尔组(10 mg·kg^(-1)),分别给与对应的药物,每日一次,连续4 w。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GPR35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T-proBNP含量、GPR35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NT-proBNP含量、GPR35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消饮化瘀方对CHF大鼠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GPR35表达,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饮化瘀方 慢性心力衰竭 gpr35mRNA
下载PDF
GPR3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志平 杨永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1304-1307,共4页
G蛋白偶联受体35(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5,GPR35)是一种孤儿受体,现有研究表明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基因组学研究发现GPR35与炎症性肠病、2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密切... G蛋白偶联受体35(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5,GPR35)是一种孤儿受体,现有研究表明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基因组学研究发现GPR35与炎症性肠病、2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密切相关。最近的功能学研究发现GPR35介导缺氧和炎症等多种病理过程,并在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现总结GPR35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作为新兴治疗靶标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5 心血管疾病 犬尿酸 炎症
下载PDF
GPR35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耿梦丽 石雅倩 +1 位作者 李丽霞 欧叶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3期10-12,共3页
G蛋白偶联受体从被发现至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是临床上新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以GPR35作为治疗靶点的疗法可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对GP... G蛋白偶联受体从被发现至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是临床上新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以GPR35作为治疗靶点的疗法可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对GPR35的结构、信号通路、生理功能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gpr35 乳腺癌
下载PDF
山羊GPR35基因表达特性分析及对皮下脂肪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孟秋赤 卢光玉 +8 位作者 陈定双 林亚秋 王瑞龙 钟朝崧 王永 刘伟 王友利 李艳艳 李志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93-5007,共15页
旨在克隆山羊GPR35基因序列,探究其表达特性并初步阐明该基因对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1周岁的健康雄性(n=4)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对象,利用RT-PCR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 旨在克隆山羊GPR35基因序列,探究其表达特性并初步阐明该基因对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1周岁的健康雄性(n=4)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对象,利用RT-PCR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克隆山羊GPR35基因完整的蛋白质编码区(sequence coding for amino acids in protein, 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技术检测GPR35基因在山羊各组织及不同分化阶段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随后将GPR35过表达载体(pEGFP-N1-GPR35)及其干扰序列(Si-GPR35)分别转染至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并使用油酸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和Bodipy染色对其脂滴的变化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其甘油三酯含量变化进行检测,最后通过qRT-PCR技术来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甘油三酯合成和分解相关标志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所有样本均设置3个生物学样本重复和3个技术重复)。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山羊GPR35基因序列全长为1 167 bp,开放阅读框长906 bp,共编码301个氨基酸残基。GPR35基因在山羊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肌肉组织(P<0.01);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脂肪组织(P<0.01);在脾脏中显著高于山羊的其它内脏组织(P<0.01),此外该基因在诱导分化120 h后的皮下脂肪细胞中表达量最高(P<0.01)。过表达和干扰GPR35后分别抑制和促进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滴含量和聚集程度,甘油三酯相对含量分别显著下降和上升;过表达该基因后C/EBPα、C/EBPβ、PPARγ、AP2、SREBP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HSL极显著上调(P<0.01);而干扰该基因后C/EBPα、C/EBPβ、AP2、SREBP1、DGAT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FASN极显著下调(P<0.01)。综合以上结果表明,GPR35基因可能是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个负向的调控因子,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C/EBPα、C/EBPβ、AP2、SREBP1的表达或与CXCL17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GPR 35 生物信息学分析 皮下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GPR35调节乳腺癌细胞能量代谢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8
作者 黄思源 李鑫 +4 位作者 欧明坤 卢敏 刘勇成 郭文礼 欧叶涛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11-218,共8页
目的 探讨GPR35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以GPR35为靶点的乳腺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培养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T47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PR35组,采用基因转染的方式构建过表达GPR35细胞模型,并按照分组选择性应... 目的 探讨GPR35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以GPR35为靶点的乳腺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培养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T47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PR35组,采用基因转染的方式构建过表达GPR35细胞模型,并按照分组选择性应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mTOR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抑制,随后分别对各组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PR35对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GPR35、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TRAP1的蛋白表达;q PCR法检测GPR35 mRNA的表达;ATP试剂盒检测ATP含量;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的含量。结果 使用基因转染的方式将GPR35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T47D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Western blot和q PCR法检测GPR35,证实两种细胞内GPR35组的GPR3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转染GPR35后能促进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T47D的增殖(P<0.05);GPR35可促进细胞周期S期的上升(P<0.05,P<0.01);GPR35组的p-PI3K、p-Akt、p-mTOR、TRAP1的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P<0.01),PI3K、Akt、mTOR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雷帕霉素组的p-mTOR和TRAP1表达下降(P<0.01);GPR35组的ATP含量和乳酸含量均上升(P<0.01),而雷帕霉素组的ATP含量上升(P<0.001)和乳酸含量下降(P<0.01)。结论 GPR35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调TRAP1表达,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能量代谢以无氧糖酵解为主,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G蛋白偶联受体35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能量代谢
下载PDF
Spatial multi-omics characterizes GPR35-relevant lipid metabolism signatures across liver zonation in MASLD
9
作者 Wuxiyar Otkur Yiran Zhang +17 位作者 Yirong Li Wenjun Bao Tingze Feng Bo Wu Yaolu Ma Jing Shi Li Wang Shaojun Pei Wen Wang Jixia Wang Yaopeng Zhao Yanfang Liu Xiuling Li Tian Xia Fangjun Wang Di Chen Xinmiao Liang Hai-long Piao 《Life Metabolism》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is a metabolic disease that can progress to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MASH),cirrhosis,and cancer.The zonal distribution of biomolec...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is a metabolic disease that can progress to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MASH),cirrhosis,and cancer.The zonal distribution of biomolecules in the liver is implicated in mediat-ing the disease progression.Recently,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5(GPR35)has been highlighted to play a role in MASLD,but the precise mechanism is not fully understood,particularly,in a liver-zonal manner.Here,we aimed to identify spatially distributed specific genes and metabolites in different liver zonation that are regulated by GPR35 in MASLD,by combining lipid metabolomics,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and spatial metabolomics(SM).We found that GPR35 influenced lipid accumulation,inflammatory and metabolism-related factors in specific regions,notably affecting the anti-inflammation factor ELF4(E74 like E-twenty six(ETS)tran-scription factor 4),lipid homeostasis key factor CIDEA(cell death-inducing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alpha(DFFA)-like effector A),and the injury response-related genes SAA1/2/3(serum amyloid A1/2/3),thereby impacting MASLD progression.Furthermore,SM elucidated specific metabolite distributions across different liver regions,such as C10H11N4O7P(3ʹ,5ʹ-cyclic inosine monophosphate(3ʹ,5ʹ-IMP))for the central vein,and this metaboli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liver zones of GPR35-deficient mice during MASLD progression.Taken together,GPR35 regulates hepatocyte damage repair,controls inflammation,and prevents MASLD progression by influencing phospholipid homeostasis and gene expression in a zonal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5 MASLD liver zonation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spatial metabolomics
原文传递
两个黄酮类化合物对GPR35受体激动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滔 史丽颖 +5 位作者 何牮 王平 王纪霞 魏来 张秀莉 梁鑫淼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198,共7页
GPR35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孤儿受体,它的很多生物学功能还不是很清楚.寻找发现GPR35受体的配体对于GPR35受体的生物学及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筛选技术,系统研究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GPR35受... GPR35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孤儿受体,它的很多生物学功能还不是很清楚.寻找发现GPR35受体的配体对于GPR35受体的生物学及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筛选技术,系统研究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新发现了草质素和异补骨脂二氢黄酮具有GPR35受体激动活性,其中草质素EC50=(1.452±0.093)μmol/L,是最具药物开发潜力的一个GPR35受体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标记细胞筛选技术 gpr35受体 整合药理学 黄酮类化合物 激动剂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GPR35表达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丽艳 王琦 +2 位作者 朱宏 邵雪君 计雪强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3期86-90,95,共6页
目的研究数据挖掘分析GPR35表达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并明晰其参与的分析调控网络。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挖掘GPR35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进行肺腺癌患者生存周期分析;利用Coexpedia数据库分析GPR35参与... 目的研究数据挖掘分析GPR35表达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并明晰其参与的分析调控网络。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挖掘GPR35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进行肺腺癌患者生存周期分析;利用Coexpedia数据库分析GPR35参与的分子调控网络。结果 GPR35在人体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胰腺组织和骨髓来源的CD33+细胞含量较高。相比于正常肺组织,GPR35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在肺鳞癌以及大细胞肺癌中,未见明显变化。GPR35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男性患者相对于女性患者呈现高表达,而其表达在StageⅠ和StageⅣ均明显上调,且StageⅣ中GPR35的表达高于其他三期的患者;肺腺癌组织中存在EGFR L858R突变的患者,其GPR35的表达相对于无突变的患者明显上调。GPR35的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着显著影响。与低表达组相比,GPR35高表达组肺腺癌患者的总存活时间降低(P<0.05);GPR35的表达水平对LUS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未见显著影响(P>0.05)。GPR35参与多种肿瘤相关的分子调控网络。结论大样本数据挖掘能迅速准确地获取肺腺癌组织中GPR35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gpr35 数据挖掘 Oncomine 数据库
下载PDF
Functional metabolomics reveal the role of AHR/GPR35 mediated kynurenic acid gradient sensing in chemotherapy-induced intestinal damage 被引量:8
12
作者 Di Wang Danting Li +7 位作者 Yuxin Zhang Jie Chen Ying Zhang Chuyao Liao Siyuan Qin Yuan Tian Zunjian Zhang Fengguo X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63-780,共18页
Intestinal toxicity induced by chemotherapeu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therapy and withdrawal of approved agents.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chemotherapeutics-induced intestin... Intestinal toxicity induced by chemotherapeu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therapy and withdrawal of approved agents.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chemotherapeutics-induced intestinal damage were commo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rp upregulation of tryptophan(Trp)àkynurenine(KYN)àkynurenic acid(KA) axis metabolism. Mechanistically,chemotherapy-induced intestinal damage triggered the formation of an interleukin-6(IL-6)à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1(IDO1)à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 positive feedback loop, which accelerated kynurenine pathway metabolism in gut. Besides, AHR an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5(GPR35) 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es intestinal damage and inflammation to maintain intestinal integrity and homeostasis through gradually sensing kynurenic acid level in gut and macrophage, respectively. Moreover, based on virtual screening and biological verification, vardenafil and linagliptin as GPR35 and AHR agonists respectively were discovered from 2388 approved drugs. Importantly, the results that vardenafil and linaglipti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chemotherapy-induced intestinal toxicity in vivo suggests that chemotherapeutics combined with the two could b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cancer patients in clinic.This work highlights GPR35 and AHR as the guardian of kynurenine pathway metabolism and core component of defense responses against intestinal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toxicity Kynurenine pathway Gradually sensing AHR gpr35
原文传递
CXCL17在肿瘤中表达意义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祖平 杨成万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462-466,共5页
CXCL17是趋化因子家族最新成员,其受体最近才被确认为GPR35并命名为CXCR8。CXCL17-CXCR8(GPR35)生物轴可能与肿瘤的增殖、凋亡、不良预后等有关。但目前关于这两种分子的功能作用尚不清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关键词 CXCL17 CXCR8(gpr35) 肿瘤 预后
下载PDF
心力衰竭相关孤儿型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袁鑫 刘俊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3期1789-1794,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是已知的浆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介导并参与多种细胞外信号的转导。这些包括神经递质、气味和光信号。由于它们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可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靶点。其中,一些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尚未... G蛋白偶联受体是已知的浆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介导并参与多种细胞外信号的转导。这些包括神经递质、气味和光信号。由于它们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可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靶点。其中,一些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尚未被鉴定出来,称为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它们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治疗不同疾病的潜力。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虽然新药物的引进和应用大大降低了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但它仍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药物来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预后。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可通过不同途径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作为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靶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探索GPR22、GPR35、GPR37L1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时,我们发现了更有效的新药物靶点,并阐明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孤儿型G蛋白偶联受体 GPR22 gpr35 GPR37L1
下载PDF
CXCL17调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念家辉 浦涧 《右江医学》 2022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之一,在中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措施疗效不佳。CXC族趋化因子配体17(CXCL17)作为目前最后被发现的CXC家族趋化因子,它的差异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肝脏肿瘤微...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之一,在中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措施疗效不佳。CXC族趋化因子配体17(CXCL17)作为目前最后被发现的CXC家族趋化因子,它的差异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肝脏肿瘤微环境关系密切。随着对CXCL17及其受体(GPR35)功能的不断研究,有望为肝细胞癌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7 肝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gpr35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GPRS的无线数据传送系统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丽军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8年第13期57-58,61,共3页
本文针对无线数据通信发展的需求,介绍了一套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数据传送系统。由单片机控制的远端数据终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串行接口驱动无线Modem,经GPRS网络将数据发送到Internet上的远程监控中心,并实现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 本文针对无线数据通信发展的需求,介绍了一套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数据传送系统。由单片机控制的远端数据终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串行接口驱动无线Modem,经GPRS网络将数据发送到Internet上的远程监控中心,并实现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和显示。文章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无线数传 GPRS模块MC35i C8051F005单片机
下载PDF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of Hu sheep identifies candidate genes associated with agronomic traits
17
作者 Liming Zhao Lvfeng Yuan +14 位作者 Fadi Li Xiaoxue Zhang Huibin Tian Zongwu Ma Deyin Zhang Yukun Zhang Yuan Zhao Kai Huang Xiaolong Li Jiangbo Cheng Dan Xu Xiaobin Yang Kunchao Han Xiuxiu Weng Weimin W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866-876,共11页
The phenotypic diversity resulting from artificial or natural selection of sheep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human civilization.Hu sheep are a local sheep breed unique to China with high reproductive rates ... The phenotypic diversity resulting from artificial or natural selection of sheep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human civilization.Hu sheep are a local sheep breed unique to China with high reproductive rates and rapid growth.Genomic selection signatur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livestock.Here,we conduct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207 Hu sheep and compare them with the wild ancestors of domestic sheep(Asiatic mouflon)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lection signatures of Hu sheep.Based on six signatures of selection approaches,we detect genomic regions containing genes related to reproduction(BMPR1B,BMP2,PGFS,CYP19,CAMK4,GGT5,and GNAQ),vision(ALDH1A2,SAG,and PDE6B),nervous system(NAV1),and immune response(GPR35,SH2B2,PIK3R3,and HRAS).Association analysis with a population of 1299 Hu sheep reveals that those missense mutations in the GPR35(GPR35 g.952651 A>G;GPR35 g.952496 C>T)and NAV1(NAV1 g.84216190 C>T;NAV1 g.84227412 G>A)gene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P<0.05)with immune and growth traits in Hu sheep,respectively.This research offers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se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 sheep and facilitates further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molecular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 sheep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Selection signature gpr35 NAV1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原文传递
葫芦茶叶抗过敏性哮喘组分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辉 史丽颖 +4 位作者 陈瑶 卢轩 冯宝民 王永奇 于大永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35,共6页
目的:研究葫芦茶抗过敏性哮喘的活性组分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高压液相色谱法对葫芦茶叶提取物进行多组分富集,采用无标记整合药理学方法筛选富集得到的组分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应用HPLC-TOF-MS技术对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 目的:研究葫芦茶抗过敏性哮喘的活性组分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高压液相色谱法对葫芦茶叶提取物进行多组分富集,采用无标记整合药理学方法筛选富集得到的组分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应用HPLC-TOF-MS技术对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葫芦茶叶的95%乙醇提取物经正庚烷-70%甲醇萃取,70%甲醇萃取层经C18中压制备柱,分别以5%,70%和95%的甲醇洗脱,其中70%甲醇洗脱部分经XAmide高压制备色谱柱,以甲醇-水洗脱,按色谱峰收集流分,共得到10个组分。GPR35受体激动活性筛选结果显示组分Fr4,Fr5,Fr6,Fr7,Fr9,Fr10对GPR35受体有较强的激动活性,同时对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显示了脱敏活性,由此推测上述组分为葫芦茶抗过敏性哮喘的活性组分。采用HPLC-TOF-MS技术对上述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中鉴定出乌索酸,儿茶素,山柰酚-3-O-α-鼠李糖基(1→6)-β-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鼠李糖基(1→6)-β-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鼠李糖基(1→6)-β-半乳糖苷,间苯三酚-1-O-β-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半乳糖苷,triquetrumone E,triquetrumone F,山柰酚,胡萝卜苷,芹菜素,共12个化合物。结论:组分Fr4,Fr5,Fr6,Fr7,Fr9,Fr10为葫芦茶抗过敏性哮喘的有效组分,从活性组分中检测到的12个化合物可能为葫芦茶抗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茶 抗过敏性 哮喘 gpr35 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