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TP Cyclohydrolase 1 Gene 3'-UTR C+243T Variant Predicts Worse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First-Onset Ischemic Stroke
1
作者 汤陵 张岚 +2 位作者 丁虎 涂巍 严江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6期694-698,共5页
Tetrahydrobiopterin (BH4) is an essential cofactor for all thre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soform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ascular diseases. GTP cyclohydrolase 1 (GCH 1) is the first-step and rate-limiti... Tetrahydrobiopterin (BH4) is an essential cofactor for all thre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soform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ascular diseases. GTP cyclohydrolase 1 (GCH 1) is the first-step and rate-limiting enzyme for BH4 biosynthesis in its de novo pathway. Common GCH1 gene variant C+243T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predicts NO excre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predictive role of GCH 1 gene 3’-UTR C+243T variant in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ischemic stroke. A total of 142 patients with first-onset ischemic stroke were recruited and detected for genotype of GCH1 3’-UTR C+243T by a 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 Subsequent 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were de- termined over a 5-year follow-up period. The frequency of GCH1 3’-UTR +243 C/T or T/T 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endpoint event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events (74% vs 57.8%, P=0.06). Cox regression surviv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n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death or new vascular events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GCH1 3’-UTR +243 C/T or T/T genotype com- pared with those with GCH1 3’-UTR C/C genotype (40.6% vs 25.5%), GCH1 3’-UTR +243 C/T or T/T genotype relative to GCH1 3’-UTR C/C genotyp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or vascular events even after adjustment for other risk factors (OR=2.171, 95% CI: 1.066-4.424, P=0.033). It was concluded that GCH1 3’-UTR C+243T variant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worsening long-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first-onset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p cyclohydrolase 1 ischemic stoke OUTCOME gene polymorphism
下载PDF
GTP环化水解酶Ⅰ/四氢生物蝶呤通路对高血压内皮祖细胞体外活性和体内再内皮化能力的调节 被引量:4
2
作者 姚顺 吴少虹 +4 位作者 柏勇平 曾海涛 李翔 彭智华 杨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研究GTP环化水解酶Ⅰ/四氢生物蝶呤信号通路对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调节。方法分别纳入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9例,采集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评估其迁移、增殖、黏附活性;建立裸鼠动脉损伤模型并移... 目的研究GTP环化水解酶Ⅰ/四氢生物蝶呤信号通路对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调节。方法分别纳入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9例,采集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评估其迁移、增殖、黏附活性;建立裸鼠动脉损伤模型并移植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内皮祖细胞,评估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并检测内皮祖细胞GTP环化水解酶Ⅰ/四氢生物蝶呤通路及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基因干扰、基因转染或药物阻滞干预,进一步证实该信号通路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体外活性及体内再内皮化功能降低,且内皮祖细胞GTP环化水解酶Ⅰ/四氢生物蝶呤通路及其下游信号分子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的mRNA表达水平亦下降,而凝血酶敏感蛋白1 mRNA表达水平则升高。抑制该信号通路的表达可削弱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活性及再内皮化功能。结论研究证实GTP环化水解酶I/四氢生物蝶呤通路可通过凝血酶敏感蛋白1及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系统调节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及体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祖细胞 再内皮化 gtp环化水解酶Ⅰ 四氢生物蝶呤
下载PDF
汉族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中的GTP环化水解酶I基因缺失
3
作者 李明珊 蔡春友 +2 位作者 时文涛 张本恕 李卫东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基于对汉族人群中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进一步探究GTP环化水解酶I基因(GCH1)、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Epsilon-sarcoglycan编码基因(SGCE)上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方法:对来自4个DRD家系共8名患者及其5... 目的:基于对汉族人群中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进一步探究GTP环化水解酶I基因(GCH1)、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Epsilon-sarcoglycan编码基因(SGCE)上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方法:对来自4个DRD家系共8名患者及其5名无症状家属、10名散发性DRD患者和3名正常对照者的GCH1、TH、SGCE基因的22个外显子进行多重连接式探针扩增(MLPA)分析,对MLPA结果出现异常的外显子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进行验证,然后使用ddCt法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分析GCH1、TH、SGCE基因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结果:1名散发性DRD患者的GCH1基因1号外显子出现杂合缺失,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此外显子缺失。其余家系或散发性患者未检测到外显子缺失或扩增。结论:在汉族人群中,散发性DRD患者GCH1基因存在外显子缺失,但出现频率较低;对于突变阴性的散发性DRD患者,有必要检测其GCH1基因是否存在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gtp环化水解酶I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实时定量PCR 外显子缺失
下载PDF
植物叶酸的合成、代谢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维洋 李剑芳 牟志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9-2230,共2页
人体叶酸缺乏会导致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而植物是人类最主要的叶酸来源。叶酸分子是由喋呤和对氨基苯甲酸从头合成的,二者合成的关键酶腺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和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已得到克隆鉴定。除合成过程之外,叶酸在植物体内的运... 人体叶酸缺乏会导致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而植物是人类最主要的叶酸来源。叶酸分子是由喋呤和对氨基苯甲酸从头合成的,二者合成的关键酶腺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和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已得到克隆鉴定。除合成过程之外,叶酸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区域化、叶酸的分解代谢也是影响叶酸含量的重要因素。就近年来在植物叶酸的合成分解代谢机制及基因工程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生物合成 腺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 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
下载PDF
人三磷酸鸟苷酸环化水解酶Ⅰ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玉金 江小华 +4 位作者 姜重建 张宇新 杨秋慧 徐群渊 杨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 研究人三磷酸鸟苷酸环化水解酶Ⅰ (GCHⅠ )基因在多巴胺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从人胚胎肝脏中提取总RNA ,以RT PCR法扩增GCHⅠcDNA ,克隆于PGEM T easy载体中 ,测序正确后再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猴肾成纤维细胞系COS7,原... 目的 研究人三磷酸鸟苷酸环化水解酶Ⅰ (GCHⅠ )基因在多巴胺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从人胚胎肝脏中提取总RNA ,以RT PCR法扩增GCHⅠcDNA ,克隆于PGEM T easy载体中 ,测序正确后再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猴肾成纤维细胞系COS7,原位杂交检测其表达。 结果 RT PCR扩增出 90 4bp的cDNA ,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I neo GCHⅠ ,原位杂交证实其在COS7表达阳性率为 70 %~ 80 %。 结论 GCHⅠ有望用于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鸟苷酸环化水解酶I 基因 克隆 表达 RT-PCR 原位杂交 人胚肝脏 帕金森病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共转化Atpsy和folE基因提高生菜类胡萝卜素和叶酸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付雪晴 郭新波 +4 位作者 尤丽佳 唐岳立 程海祺 王国丰 唐克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2-31,35,共11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拟南芥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hytoene synthase,Atpsy)和按照拟南芥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的编码三磷酸腺苷环化水解酶(GTP cyclohydrolase,GCHI)的folE基因共同转入罗曼生菜中,通过Realtime-PCR、HPLC、...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拟南芥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hytoene synthase,Atpsy)和按照拟南芥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的编码三磷酸腺苷环化水解酶(GTP cyclohydrolase,GCHI)的folE基因共同转入罗曼生菜中,通过Realtime-PCR、HPLC、干酪乳杆菌发酵法分别测定了转基因生菜中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总叶酸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生菜中Atpsy基因表达量为野生型的43.54倍,folE基因表达量为野生型的38.05倍;转基因生菜植株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提高,含量最好的转基因植株L13中叶黄素含量为7.1mg/kg(鲜重,下同),是野生型对照6.8mg/kg的1.1倍,β-胡萝卜素含量为592.6mg/kg,是野生型对照196.9 mg/kg的3倍;叶酸含量最高是2 083.4 mg/kg,为野生型对照1 129.1mg/kg的1.85倍。该研究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类胡萝卜素和叶酸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获得同时富含类胡萝卜素和叶酸的新型生菜品种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 三磷酸腺苷环化水解酶 转基因生菜 类胡萝卜素 叶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白念珠菌人工诱导耐药株唑靶酶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功能区的序列分析
7
作者 邓旭亮 张新成 +6 位作者 张锋 李若瑜 陆慧君 贺文琦 刘立国 范彬 胡晓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14DM)DNA序列中三磷酸鸟苷(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体外采用氟康唑结合阿苯达唑进行人工耐药性诱导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和2株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株,将... 目的:研究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14DM)DNA序列中三磷酸鸟苷(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体外采用氟康唑结合阿苯达唑进行人工耐药性诱导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和2株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株,将获得的3株人工诱导耐药白念菌株和另外2株临床分离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菌株,通过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分析诱导前后基因序列碱基变化。结果:经体外人工耐药性诱导后,标准白念珠菌菌株和临床分离敏感白念珠菌菌株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多处碱基突变,部分碱基变化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与临床分离耐药白念珠菌在碱基变化及其导致的编码氨基酸变化相似。结论:14DM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酶类 gtp环化水解酶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Gch在蝶啶代谢通路中参与鱼类体色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彩 田雪 李学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4,共8页
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GTP cyclohydrolase,Gch)是具有GTP-cyclohydro结构域的蛋白酶,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只具有Gch1,硬骨鱼类和两栖动物中Gch1存在旁系同源的Gch2和Gch3,且功能存在差异。Gch是以鸟苷... 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GTP cyclohydrolase,Gch)是具有GTP-cyclohydro结构域的蛋白酶,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只具有Gch1,硬骨鱼类和两栖动物中Gch1存在旁系同源的Gch2和Gch3,且功能存在差异。Gch是以鸟苷三磷酸为底物,最终形成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的限速酶,而BH4是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必须的辅助因子,参与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合成。Gch是催化各种蝶呤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例如皮肤色素、眼色素、甲氨蝶呤、叶黄酸和BH4等,在体内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ch的生理功能与BH4的生物合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BH4生物合成的唯一限速酶,其活性可作为神经元和色素细胞的发育指示物,也是研究色素形成和神经递质生物合成的重要标志。目前,Gch在肿瘤和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已获得广泛关注和解析,而色素合成和体色调控的作用研究多集中在昆虫方面,在硬骨鱼类中较少。因此,本文将重点对Gch基因、蛋白质、功能以及在鱼类体色方面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归纳,对深入分析Gch在鱼类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及后期鱼类体色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 四氢生物蝶呤 体色 蝶啶代谢 黑色素代谢
下载PDF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去磷酸化突变体对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徐霄鹏 戴军 +4 位作者 高昳 王坚 孙春堂 张舒羽 刘鹏飞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9-826,共8页
目的:探讨体内从头合成四氢生物蝶呤(BH4)过程中的限速酶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关键磷酸化位点突变体(GCH1-S81A)对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不同磷酸化水平的GCH1稳定过表达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系,按照GCH1... 目的:探讨体内从头合成四氢生物蝶呤(BH4)过程中的限速酶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关键磷酸化位点突变体(GCH1-S81A)对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不同磷酸化水平的GCH1稳定过表达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系,按照GCH1磷酸化水平及照射剂量,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空载+照射组、野生GCH1组、GCH1磷酸化组、GCH1去磷酸化组、GCH1去磷酸化+照射组、回补验证组、回补验证+照射组。通过Western blot验证感染效率,CCK-8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GCH1去磷酸化组感染48 h后细胞内GCH1-S81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9.35、16.57,P<0.05)。与空载+照射组相比,GCH1去磷酸化+照射组细胞在10 Gy X射线照射24 h后存活率明显降低(t=26.97,P<0.05)。在10 Gy X射线照射8 h后KYSE-150细胞中ROS含量,以及照射48 h后细胞凋亡率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上升明显(t=17.89~131.10,P<0.05),且在加入GCH1-S81A突变体后进一步加剧(t=157.06~97.81,P<0.05),这一现象能被补充野生型GCH1后抑制(t=66.38~23.08,P<0.05)。与空载+照射组相比,去磷酸化+照射组在各个X射线剂量(2、4、6和8 Gy)照射下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所降低(t=7.31~8.16,P<0.05)。GCH1-S81A突变能够降低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的表达(t=4.55,P<0.05),且在10 Gy的X射线照射后表达量进一步降低(t=12.98,P<0.05)。结论:GCH1突变为GCH1-S81A去磷酸化后,可抑制食管癌细胞KYSE-150的生长并提高其放射敏感性,GCH1-S81A突变体有望为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提供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电离辐射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 四氢生物蝶呤
原文传递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mediated triple gene transfer of dopamine synthetic enzymes
10
作者 樊东升 沈扬 康德宣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44-47,105,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riple gene transfer of dopamine synthetic enzymes with separate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vectors.Methods The genes for dopamine synthetic enzymes,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aromatic L-amino ... Objective To explore triple gene transfer of dopamine synthetic enzymes with separate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vectors.Methods The genes for dopamine synthetic enzymes,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AADC), and GTP cyclohydrolase Ⅰ (GCH, an enzyme critical for tetrahydrobiopterin synthesis) were cotransduced into 293 cells with separate AAV vectors. Expressions of TH, AADC and GCH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tracellular dopamine level was assay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sults TH, AADC and GCH were effectively coexpressed in transduced cells with three separate AAV vectors, AAV-TH, AAV-AADC and AAV-GCH. Furthermore, the coexpression resulted in an effectively spontaneous dopamine production in cotransduced cells.Conclusion The triple transduction of TH, AADC and GCH genes with separate AAV vectors is effective, which might be important to gene therap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amine · gtp cyclohydrolase · adeno-associated virus
原文传递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长期随访四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利婧 胡朝晖 +5 位作者 喻长顺 操基清 杨娟 李亚勤 詹益鑫 张成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总结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总结3个DRD家系共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G... 目的总结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总结3个DRD家系共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GCHI基因及TH基因检测。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为9—20(15.3±5.6)岁,均以双下肢僵硬、抖动起病,随病程进展其中3例出现双手抖动症状,1例患者出现全身扭转,1例患者合并有斜颈,4例患者均有晨轻暮重的表现。对4例患者进行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随访半年至10年不等,患者均有持续、明显的疗效;且随时间延长所需剂量减少,无长期服用左旋多巴不良反应。对4例患者行GCHI基因全长外显子突变检测,1例患者呈GCHI基因杂合点突变C.607G〉A(p.Gly203Arg),1例患者为TH基因14号外显子复合杂合突变(p.Y447Ter及p.V468M),余患者未见GCHI基因及TH基因全长外显子点突变。结论长期随访发现小剂量左旋多巴对DRD患者具有显著而持久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GCHI基因及TH基因的检测可对DRD进行早期诊断,对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的肌张力障碍患者,无论有无家族史,均需行小剂量多巴胺诊断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失调 左旋多巴 gtp环化水解酶 酪氨酸单氧化酶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一家系四氢生物蝶呤代谢与基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军 刘晓青 +3 位作者 邱文娟 韩连书 周建德 顾学范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7-53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RD)其四氢生物蝶呤 (BH4)代谢及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关系。方法 对DRD的一家系 4人进行苯丙氨酸 (Phe)和BH4负荷试验、尿蝶呤谱分析 ,对所有成员进行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 1基因 (GCH1)检测。结果  3... 目的 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RD)其四氢生物蝶呤 (BH4)代谢及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关系。方法 对DRD的一家系 4人进行苯丙氨酸 (Phe)和BH4负荷试验、尿蝶呤谱分析 ,对所有成员进行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 1基因 (GCH1)检测。结果  3例DRD患儿及母亲平均血Phe浓度、Phe与酪氨酸比值 (Phe/Tyr)在Phe负荷试验 3~ 4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负荷 2h尿生物蝶呤水平上升低于对照组 ;3例患儿服用BH4后上述结果恢复正常。除父亲未检测到基因突变外 ,所有成员GCH1突变类型为IVS5 +3insT。 2例有症状者小剂量左旋多巴 (5 0~ 6 0mg/d)治疗有效。结论 DRD者BH4代谢有不同程度异常 ,临床表型差异较大 ,对原因不明的肌张力障碍者可做DRD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家系 四氢生物蝶呤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苯丙氨酸负荷试验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
原文传递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海燕 张本恕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检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opa responsivedystonia,DRD)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uanosinetriphosphatecyclohydrolaseⅠ, GCH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对 2个DRD家系的 5例患者和 6例散发患者及其 18名亲属和 20名健康对照... 目的 检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opa responsivedystonia,DRD)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uanosinetriphosphatecyclohydrolaseⅠ, GCH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对 2个DRD家系的 5例患者和 6例散发患者及其 18名亲属和 20名健康对照者的GCH1基因编码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对PCR SSCP异常的外显子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若患者 6个外显子PCR SSCP均无异常,则对所有外显子测序;为了确证突变,引入Sph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结果 在 1个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RD家系中发现 1个新的杂合型点突变(A224G)。此突变位于 1号外显子,由酪氨酸错义突变为半胱氨酸(Tyr75Cys), 20名健康对照者等位基因无此突变。另 1家系和其他散发患者在GCH1基因编码区未发现基因突变。序列分析提示与 2号外显子邻近的 1号内含子部分和与 3号外显子邻近的 3号内含子部分存在基因多态性。结论 我们描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Tyr75Cys,GCH1基因编码区突变能解释部分DRD患者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DRD 突变 外显子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PCR—SSCP 家系 基因编码区 水解酶 鸟苷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大鼠三重目的基因共表达的长期行为改善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扬 樊东升 +4 位作者 王立军 康德瑄 中野今治 小泽敬也 永津俊治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合成酶基因的三重共转导对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编码酪氨酸羟化酶 (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 (AADC)和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CH)基因的腺伴随病毒 (AAV)载体 ,用复合感染的方式将AAV TH、AAV AADC及A... 目的 探讨多巴胺合成酶基因的三重共转导对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编码酪氨酸羟化酶 (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 (AADC)和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CH)基因的腺伴随病毒 (AAV)载体 ,用复合感染的方式将AAV TH、AAV AADC及AAV GCH通过立体定向法注射入帕金森病大鼠损毁侧纹状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TH、AADC和GCH的表达 ;并连续观测基因转导后大鼠行为改善的情况长达 1年。结果 组织学依据显示TH、AADC和GCH基因均可在纹状体内长期有效而稳定的进行表达 ;三重基因转导可引起大鼠较TH和AADC共转导更为显著的行为改善(P <0 0 1)。结论 AAV载体介导的TH、AADC和GCH三重基因纹状体内共表达对于帕金森病大鼠的基因治疗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病毒 gtp环化水解 帕金森病 基因疗法
原文传递
基因确诊的特殊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用药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宇 王丹妮 +3 位作者 林翔 张奇杰 何瑾 王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53-557,共5页
目的 总结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特殊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 responsive dystonia,DRD)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探讨DRD患者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女性患者孕期用药安全性.方法 分析2例DRD患者症状、治疗药物及疗效,检测患者三磷酸... 目的 总结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特殊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 responsive dystonia,DRD)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探讨DRD患者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女性患者孕期用药安全性.方法 分析2例DRD患者症状、治疗药物及疗效,检测患者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CH1)基因与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结果 病例1为青年男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书写痉挛及下肢僵硬,症状有晨轻暮重,但是小剂量多巴丝肼不能完全控制书写痉挛症状,多巴丝肼加量后,书写痉挛症状仍偶有发作.病例2为青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步态异常,服用左旋多巴及安坦可完全控制症状.该患者在孕期自行服用左旋多巴及安坦,孕38周时产一健康女婴.直接测序检测患者的GCH1与TH基因全长外显子,病例1患者携带GCH1基因突变c.230C> G(p.S77C),该突变为新的致病性突变.病例2患者携带GCH1基因c.628delC(p.His210Thrfs*5)突变,该突变在前期研究已被报道.2例患者均未检测出TH基因突变.结论 大多数DRD患者对左旋多巴疗效良好,但书写痉挛症状对左旋多巴反应欠佳.前期文献回顾均提示DRD患者孕期使用左旋多巴单药治疗无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失调 左旋多巴 张力障碍 妊娠 gtp环化水解酶 酪氨酸单氧化酶
原文传递
生物喋呤在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4 位作者 施志国 董宁 于燕 陆连荣 盛志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12-415,共4页
目的 观察生物喋呤 (主要是四氢生物喋呤 ,BH4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脓毒症中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并初步探讨BH4 的生成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10只 )、烫伤对照组 (TC组... 目的 观察生物喋呤 (主要是四氢生物喋呤 ,BH4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脓毒症中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并初步探讨BH4 的生成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10只 )、烫伤对照组 (TC组 ,10只 )和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BF组 ,5 0只 )。TC组和BF组采用大鼠 2 0 %TBSAⅢ度烫伤模型 ,BF组在烫伤后 2 4h再用金葡菌攻击制成烫伤后脓毒症模型 ,检测各组心、肝、肺、肾组织中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 (GTP -CHⅠ )mRNA的表达及组织BH4 的含量 ,同时测定上述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导致动物心、肝、肺、肾组织GTP -CHⅠ基因表达明显升高 ,伤后 2 4h仍持续于较高水平(P <0 .0 5~ 0 .0 1)。与之相应 ,肝、肺、肾组织中BH4 的产生亦显著增加。烫伤后金葡菌攻击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 (Cr)、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心组织GTP -CHⅠmRNA表达和肾组织BH4 含量分别与血清CK -MB和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r =0 .892 ,P =0 .0 0 12和r =0 .942 3,P =0 .0 0 15 )。 结论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从基因水平诱导体内BH4 的从头合成 ,BH4 在介导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金黄色葡萄球菌 gtp环化水解酶 脓毒症 生物喋呤
原文传递
亚砷酸钠对Chang肝细胞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及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李昕 侯萍 +4 位作者 李冰 张新玉 朱博 徐苑苑 孙贵范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Chang肝细胞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I型(GTPCH)及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NaAsO2(0、50、200及400μmol/L)染毒人类Chang肝细胞株12h。以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RT...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Chang肝细胞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I型(GTPCH)及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NaAsO2(0、50、200及400μmol/L)染毒人类Chang肝细胞株12h。以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RT-PCR法测定GTPCH和PTP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50μmol/L剂量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0、200及400μmol/L剂量组GTPCH和PTPS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NaAsO2暴露引起Chang肝细胞四氢生物蝶呤(BH4)合成酶GTPCH和PTPS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砷致色素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BH4 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Ⅰ型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合成酶基因的三重共转导研究
18
作者 沈扬 樊东升 +4 位作者 王立军 康德瑄 中野今治 小泽敬也 永津俊治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合成酶基因的三重共转导能否进一步提高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多巴胺的生成。方法 以复合感染的方式,将分别构建编码酪氨酸羟化酶(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和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CH)基因的腺伴随... 目的 探讨多巴胺合成酶基因的三重共转导能否进一步提高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多巴胺的生成。方法 以复合感染的方式,将分别构建编码酪氨酸羟化酶(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和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CH)基因的腺伴随病毒(AAV)载体,通过立体定向法注射入帕金森病大鼠损毁侧纹状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纹状体BH4和多巴胺含量的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TH、AADC和GCH在纹状体内的表达。结果 三重目的基因共转导可使大鼠纹状体BH4和多巴胺合成量的增加较TH和 AADC三重基因转导进一步提高(P<0.05),组织学依据证明三种目的基因可在同一纹状体神经细胞内共同进行表达。结论 TH、AADC和 GCH三重基因共表达这一方法对探寻更为有效的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策略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腺伴随病毒 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 多巴胺合成酶基因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一家系临床异质性和基因外显率研究
19
作者 孙青 汪仁斌 +3 位作者 王康 段晓慧 严莉 彭丹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一家系的临床异质性和基因外显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2015年11月收治的DRD一家系共4代人(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对家系中另...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一家系的临床异质性和基因外显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2015年11月收治的DRD一家系共4代人(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对家系中另外14人进行Sanger测序,分析该家系成员的基因型和临床表现。结果15名进行基因检测的成员中有7人存在GCH1基因c.284G>A(p.P95L)杂合突变,3例有临床症状,该家系基因外显率为0.43(3/7),男性外显率为0.25(1/4),女性外显率为0.67(2/3)。2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均重于男性患者,且2例女性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差异大。结论携带相同基因突变的DRD家系成员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具有明显性别差异,其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外显率低,临床症状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gtp环化水解酶1 基因外显率
原文传递
Splicing factor SF3B3,a NS5-binding protein,restricts ZIKV infection by targeting GCH1
20
作者 Tanxiu Chen Hao Yang +13 位作者 Penghui Liu Moliduer Hamiti Xintian Zhang Yi Xu Wenqi Quan Yong Zhang Wenhai Yu Li Jiao Tingfu Du Juemin Xi Bin Yin Wei Zhou Shuaiyao Lu Xiaozhong Pe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Zika virus(ZIKV),a positive-sense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causes congenital ZIKV syndrome in children and 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in adults.ZIKV expresses nonstructural protein 5(NS5),a large protein that is ess... Zika virus(ZIKV),a positive-sense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causes congenital ZIKV syndrome in children and 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in adults.ZIKV expresses nonstructural protein 5(NS5),a large protein that is essential for viral replication.ZIKV NS5 confers the ability to evade interferon(IFN)signalling;however,the exact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we employed affinity pull-dow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analyses and found that 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3(SF3B3)is associated with the NS5-Flag pull-down complex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NS5.Functional assays showed that SF3B3 overexpression inhibited ZIKV replication by promoting IFN-stimulated gene(ISG)expression whereas silencing of SF3B3 inhibited expression of ISGs to promote ZIKV replication.GTP cyclohydrolase I(GCH1)is the first and ratelimiting enzyme in tetrahydrobiopterin(BH4)biosynthesis.NS5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GCH1 during ZIKV infection.And GCH1 marginally promoted ZIKV replication via the IFN pathway.Additionally,GCH1 expression is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SF3B3.Overexpression of the SF3B3 protein effectively reduced GCH1 protein levels,whereas SF3B3 knockdown increased its levels.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ZIKV NS5 binding protein SF3B3 contributed to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ZIKV replication by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C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tructural protein 5(NS5) 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3(SF3B3) gtp cyclohydrolase I(GCH1) IFN-stimulated gene(ISGs) IFN signalling Pathwa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