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余甘子中4种成分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宽 向润清 +2 位作者 林艾和 张艳娇 范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4-19,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余甘子中4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并研究在不同pH条件下4种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余甘子中焦性没食子酸(Pyrogallic acid,PA)、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1,3,6-O-三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3,6-tri-O-gal...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余甘子中4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并研究在不同pH条件下4种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余甘子中焦性没食子酸(Pyrogallic acid,PA)、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1,3,6-O-三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3,6-tri-O-galloyl-β-D-glucose,TGG)和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β-PGG)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键合硅胶柱(1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测定不同pH条件下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PA、GA、TGG和β-PGG分别在0.0229~0.2290mg/mL(r=0.9996,n=6),0.0148~0.1480 mg/mL(r=0.9991,n=6),0.0018~0.0180 mg/mL(r=0.9998,n=6),0.0031~0.0310 mg/mL(r=0.9993,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余甘子中的PA在pH为2时含量最高;GA在pH为5时含量最高;TGG在pH为4时含量最多;β-PGG在pH为3时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余甘子中PA、GA、TGG和β-PGG 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研究不同pH条件下余甘子中的PA、GA、TGG和β-PGG的含量变化,可为余甘子中相关成分的质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余甘子 焦性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 1 3 6-O-三没食子酰基葡萄糖 1 2 3 4 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下载PDF
白莺山古茶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栽培茶树的起源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颖君 杨崇仁 +3 位作者 曾恕芬 陈可可 江鸿健 左成林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2,共6页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白莺山古茶的大理茶素、儿茶素类、茶棓素、没食子酸、咖啡因和茶氨酸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糖和茶多酚含量。在与野生大理茶及栽培大叶茶(普洱生茶)进行多成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白莺山古茶的大理茶素、儿茶素类、茶棓素、没食子酸、咖啡因和茶氨酸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糖和茶多酚含量。在与野生大理茶及栽培大叶茶(普洱生茶)进行多成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形态性状的变异与进化,讨论白莺山古茶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野生大理茶和栽培大叶茶的相互关系。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为白莺山古茶的品质评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为白莺山丰富的古茶种质资源的深入系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同时,通过多种过渡类型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比较,为栽培大叶茶的起源和大理茶作为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的假说提供了植物化学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大叶茶 大理茶 茶的起源 茶多酚 茶多糖 茶氨酸 儿茶素 咖啡因 茶棓素 没食子酸 大理茶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