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新世/始新世全球增温在西藏岗巴地区的表现
被引量:
4
1
作者
万晓樵
王曦
+1 位作者
于涛
李国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8-226,共9页
随着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的开展,在古海洋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古近纪古新世与始新世(P/E)界线间的地质事件的发现便是其重要成果之一。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对生物群、碳、氧、锶稳定...
随着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的开展,在古海洋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古近纪古新世与始新世(P/E)界线间的地质事件的发现便是其重要成果之一。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对生物群、碳、氧、锶稳定同位素以及磁化率的研究显示,全球界线事件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具有明显的影响。古新统宗浦组顶部底栖有孔虫动物群阶段性绝灭,总灭绝率为69%。始新统遮普惹组底部有孔虫逐渐复苏,除12种为古新世的残存类型外,始新世生物组合全为新的属种,并呈现三个复苏阶段。碳稳定同位素表现为三期负向偏移,在界线处出现-4‰的异常。这一异常与全球碳稳定同位素事件表现一致。锶同位素在界线位置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明显的峰值出现在界线之上,并与全球53Ma出现的锶同位素变化相对应。磁化率在界线之上2m处出现一个很明显的波动,与第3期碳同位素异常吻合。所有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低纬度浅海环境)在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时期出现明显的气候变化,说明全球深海温度增高在浅海环境具有相同表现,只是影响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岗巴地区
P/E界线
全球增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岗巴地区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地层及底栖大有孔虫的演替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曦
万晓樵
李国彪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P/E)事件中底栖大有孔虫的绝灭(BEE)以及演替(LFT)在古近纪底栖大有孔虫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在宗浦Ⅱ剖面中,对底栖大有孔虫动物群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P/E)事件中底栖大有孔虫的绝灭(BEE)以及演替(LFT)在古近纪底栖大有孔虫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在宗浦Ⅱ剖面中,对底栖大有孔虫动物群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显示全球界线事件对该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在界线附近,底栖大有孔虫出现大量灭绝,总灭绝率达71%,界线之上开始出现复苏,底栖大有孔虫的新生率为72%。事件过后,底栖大有孔虫SBZ4动物群被SBZ5-SBZ13动物群代替,以古新统宗浦组的Miscellanea miscella,Lockhartia hai mei,Glomalveolinapri maeva的灭绝和Operculina属的消失及始新统遮普惹组Nummulites willcox,Alveolina ellipsoidalis和Orbi-tolites complanatus出现为特征。在古新世界线顶部,碳稳定同位素值出现明显负偏,峰值为-7.9‰,与全球同一时期碳稳定同位素事件表现一致;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则与全球事件不太相同,这可能是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大有孔虫
P/E界线
灭绝
岗巴地区
西藏
原文传递
题名
古新世/始新世全球增温在西藏岗巴地区的表现
被引量:
4
1
作者
万晓樵
王曦
于涛
李国彪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8-22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6CB701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2011
+1 种基金
40672020)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文摘
随着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的开展,在古海洋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古近纪古新世与始新世(P/E)界线间的地质事件的发现便是其重要成果之一。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对生物群、碳、氧、锶稳定同位素以及磁化率的研究显示,全球界线事件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具有明显的影响。古新统宗浦组顶部底栖有孔虫动物群阶段性绝灭,总灭绝率为69%。始新统遮普惹组底部有孔虫逐渐复苏,除12种为古新世的残存类型外,始新世生物组合全为新的属种,并呈现三个复苏阶段。碳稳定同位素表现为三期负向偏移,在界线处出现-4‰的异常。这一异常与全球碳稳定同位素事件表现一致。锶同位素在界线位置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明显的峰值出现在界线之上,并与全球53Ma出现的锶同位素变化相对应。磁化率在界线之上2m处出现一个很明显的波动,与第3期碳同位素异常吻合。所有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低纬度浅海环境)在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时期出现明显的气候变化,说明全球深海温度增高在浅海环境具有相同表现,只是影响时间较长。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岗巴地区
P/E界线
全球增温
Keywords
Southern Tibet
gamba region
P/E boundary
Thermal Maximum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岗巴地区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地层及底栖大有孔虫的演替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曦
万晓樵
李国彪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G2006CB70140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491512)联合资助
文摘
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P/E)事件中底栖大有孔虫的绝灭(BEE)以及演替(LFT)在古近纪底栖大有孔虫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在宗浦Ⅱ剖面中,对底栖大有孔虫动物群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显示全球界线事件对该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在界线附近,底栖大有孔虫出现大量灭绝,总灭绝率达71%,界线之上开始出现复苏,底栖大有孔虫的新生率为72%。事件过后,底栖大有孔虫SBZ4动物群被SBZ5-SBZ13动物群代替,以古新统宗浦组的Miscellanea miscella,Lockhartia hai mei,Glomalveolinapri maeva的灭绝和Operculina属的消失及始新统遮普惹组Nummulites willcox,Alveolina ellipsoidalis和Orbi-tolites complanatus出现为特征。在古新世界线顶部,碳稳定同位素值出现明显负偏,峰值为-7.9‰,与全球同一时期碳稳定同位素事件表现一致;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则与全球事件不太相同,这可能是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底栖大有孔虫
P/E界线
灭绝
岗巴地区
西藏
Keywords
Larger benthic foraminifera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
Extinction
gamba region
Tibet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新世/始新世全球增温在西藏岗巴地区的表现
万晓樵
王曦
于涛
李国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藏岗巴地区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地层及底栖大有孔虫的演替
王曦
万晓樵
李国彪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