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新世/始新世全球增温在西藏岗巴地区的表现 被引量:4
1
作者 万晓樵 王曦 +1 位作者 于涛 李国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8-226,共9页
随着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的开展,在古海洋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古近纪古新世与始新世(P/E)界线间的地质事件的发现便是其重要成果之一。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对生物群、碳、氧、锶稳定... 随着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的开展,在古海洋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古近纪古新世与始新世(P/E)界线间的地质事件的发现便是其重要成果之一。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对生物群、碳、氧、锶稳定同位素以及磁化率的研究显示,全球界线事件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具有明显的影响。古新统宗浦组顶部底栖有孔虫动物群阶段性绝灭,总灭绝率为69%。始新统遮普惹组底部有孔虫逐渐复苏,除12种为古新世的残存类型外,始新世生物组合全为新的属种,并呈现三个复苏阶段。碳稳定同位素表现为三期负向偏移,在界线处出现-4‰的异常。这一异常与全球碳稳定同位素事件表现一致。锶同位素在界线位置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明显的峰值出现在界线之上,并与全球53Ma出现的锶同位素变化相对应。磁化率在界线之上2m处出现一个很明显的波动,与第3期碳同位素异常吻合。所有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低纬度浅海环境)在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时期出现明显的气候变化,说明全球深海温度增高在浅海环境具有相同表现,只是影响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岗巴地区 P/E界线 全球增温
下载PDF
西藏岗巴地区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地层及底栖大有孔虫的演替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曦 万晓樵 李国彪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P/E)事件中底栖大有孔虫的绝灭(BEE)以及演替(LFT)在古近纪底栖大有孔虫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在宗浦Ⅱ剖面中,对底栖大有孔虫动物群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P/E)事件中底栖大有孔虫的绝灭(BEE)以及演替(LFT)在古近纪底栖大有孔虫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在宗浦Ⅱ剖面中,对底栖大有孔虫动物群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显示全球界线事件对该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在界线附近,底栖大有孔虫出现大量灭绝,总灭绝率达71%,界线之上开始出现复苏,底栖大有孔虫的新生率为72%。事件过后,底栖大有孔虫SBZ4动物群被SBZ5-SBZ13动物群代替,以古新统宗浦组的Miscellanea miscella,Lockhartia hai mei,Glomalveolinapri maeva的灭绝和Operculina属的消失及始新统遮普惹组Nummulites willcox,Alveolina ellipsoidalis和Orbi-tolites complanatus出现为特征。在古新世界线顶部,碳稳定同位素值出现明显负偏,峰值为-7.9‰,与全球同一时期碳稳定同位素事件表现一致;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则与全球事件不太相同,这可能是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大有孔虫 P/E界线 灭绝 岗巴地区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