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贻贝筏式养殖区两类端足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1
作者
朱帅麟
单晓鸾
+4 位作者
刘明智
印瑞
杨凡
蒋日进
张秀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9-1169,共11页
根据2022年8月(夏季)和2023年2月(冬季)枸杞岛贻贝筏式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两类端足目生物(钩虾、麦秆虫)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空间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夏季钩虾平均丰度(6.65±3.17)×10^(4)...
根据2022年8月(夏季)和2023年2月(冬季)枸杞岛贻贝筏式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两类端足目生物(钩虾、麦秆虫)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空间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夏季钩虾平均丰度(6.65±3.17)×10^(4) ind./m^(2)小于麦秆虫平均丰度(27.51±21.50)×10^(4) ind./m^(2),其中,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钩虾平均质量密度(69.07±37.13)g/m^(2)小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752.22±707.03)g/m^(2),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均呈现自养殖区中心至外围逐渐增大趋势,两参数最小值均出现于GQ3站位;冬季钩虾平均丰度(0.24±0.17)×10^(4) ind./m^(2)略大于麦秆虫平均丰度(0.02±0.04)×10^(4) ind./m^(2),与夏季相似,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但分布区域逐渐向养殖区中部移动。钩虾平均质量密度(10.92±13.07)g/m^(2)大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1.27±2.57)g/m^(2),不同于夏季,冬季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大致呈现自养殖区中部至外围逐渐减小趋势。(2)两类端足目生物两季空间生态位宽度范围为0.78—2.08,其中,夏季钩虾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2.08),冬季麦秆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值(0.78)最低,原因可能是钩虾生理结构更为完善,游泳能力与资源利用能力更强;两类端足目生物空间生态位重叠范围为0.37—0.72,夏季重叠值(0.72)高于冬季(0.37),可能是由于夏季钩虾、麦秆虫丰度高,且拥有相似的栖息环境与摄食习性,两者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3)两类端足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氨氮与硝酸盐是影响钩虾、麦秆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研究旨在为贻贝筏式养殖区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构建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空间生态位
环境因子
钩虾
麦秆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
2
2
作者
闫启仑
韩明辅
+2 位作者
陈红星
闫吉成
贾树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9,53,共5页
钩虾类不仅是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中主要选用的受试生物。本文根据1979~1996年在辽宁沿岸采集的底栖钩虾类标本,首次报道了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共报道29种...
钩虾类不仅是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中主要选用的受试生物。本文根据1979~1996年在辽宁沿岸采集的底栖钩虾类标本,首次报道了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共报道29种,分别隶属于10科22属,其中有1种为中国新记录。该研究结果将对我国海洋底栖钩虾类的区系研究和沉积物毒性检验受试生物的选择和采集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足类
钩虾类
种类
分布
海洋
底栖动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贻贝筏式养殖区附生大型海藻与两种附着端足目的关系
被引量:
14
3
作者
刘书荣
周曦杰
+3 位作者
章守宇
程晓鹏
向晨
王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37-2744,共8页
大型海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态功能,而关于其资源养护效应的研究大都围绕高营养层级的鱼类、螺贝类进行,目前针对大型海藻对饵料生物的养护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报道了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海藻群落对其表面附着的端足目等饵料生...
大型海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态功能,而关于其资源养护效应的研究大都围绕高营养层级的鱼类、螺贝类进行,目前针对大型海藻对饵料生物的养护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报道了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海藻群落对其表面附着的端足目等饵料生物的潜在养护功能。于2017年5月在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采集样品,共获得32种大型海藻,其中包括红藻门(Rhodophyta)、褐藻门(Phae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三个门类;在这些海藻中附着大量的端足目(Amphipods)生物,主要以钩虾亚目(Gammaridea)和麦秆虫科(Caprellidae)为主,其中平均每克海藻中附着的总端足目生物量达0.073±0.034 g(df=29,a=0.05),丰度7.63±4.07只(df=29,a=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海藻生物量的增加,端足目总生物量显著增加(r=0.43,n=28,P<0.05),钩虾的丰度也显著增加(r=0.50,n=28,P<0.01),麦秆虫丰度无显著变化(r=0.26,n=28,P>0.1);随着海藻丰富度的增加,钩虾的平均个体大小显著增加(r=0.71,n=30,P<0.001),麦秆虫个体大小则无显著变化(r=-0.13,n=30,P>0.1)。该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附生的大型海藻有益于其表面附着的钩虾和麦秆虫的栖息生长,但海藻群落对这两种端足目影响的内在机制并不相同,这可能与不同海藻间的功能差异以及两种端足目自身的生态习性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钩虾
麦秆虫
生态功能
原文传递
题名
贻贝筏式养殖区两类端足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1
作者
朱帅麟
单晓鸾
刘明智
印瑞
杨凡
蒋日进
张秀梅
机构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山东省乳山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心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9-1169,共11页
基金
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食物网结构研究(HYS-ZX-202206)
浙江近海重要经济种产卵场调查与评价(HYS-CZ-202329)
+1 种基金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HYS-CZ-202408)
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LGN21C190005)资助。
文摘
根据2022年8月(夏季)和2023年2月(冬季)枸杞岛贻贝筏式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两类端足目生物(钩虾、麦秆虫)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空间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夏季钩虾平均丰度(6.65±3.17)×10^(4) ind./m^(2)小于麦秆虫平均丰度(27.51±21.50)×10^(4) ind./m^(2),其中,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钩虾平均质量密度(69.07±37.13)g/m^(2)小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752.22±707.03)g/m^(2),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均呈现自养殖区中心至外围逐渐增大趋势,两参数最小值均出现于GQ3站位;冬季钩虾平均丰度(0.24±0.17)×10^(4) ind./m^(2)略大于麦秆虫平均丰度(0.02±0.04)×10^(4) ind./m^(2),与夏季相似,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但分布区域逐渐向养殖区中部移动。钩虾平均质量密度(10.92±13.07)g/m^(2)大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1.27±2.57)g/m^(2),不同于夏季,冬季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大致呈现自养殖区中部至外围逐渐减小趋势。(2)两类端足目生物两季空间生态位宽度范围为0.78—2.08,其中,夏季钩虾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2.08),冬季麦秆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值(0.78)最低,原因可能是钩虾生理结构更为完善,游泳能力与资源利用能力更强;两类端足目生物空间生态位重叠范围为0.37—0.72,夏季重叠值(0.72)高于冬季(0.37),可能是由于夏季钩虾、麦秆虫丰度高,且拥有相似的栖息环境与摄食习性,两者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3)两类端足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氨氮与硝酸盐是影响钩虾、麦秆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研究旨在为贻贝筏式养殖区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构建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关键词
分布特征
空间生态位
环境因子
钩虾
麦秆虫
Keyword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nic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gammaridea
Caprellidae
分类号
S932.5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
2
2
作者
闫启仑
韩明辅
陈红星
闫吉成
贾树林
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9,53,共5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文摘
钩虾类不仅是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中主要选用的受试生物。本文根据1979~1996年在辽宁沿岸采集的底栖钩虾类标本,首次报道了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共报道29种,分别隶属于10科22属,其中有1种为中国新记录。该研究结果将对我国海洋底栖钩虾类的区系研究和沉积物毒性检验受试生物的选择和采集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端足类
钩虾类
种类
分布
海洋
底栖动物
Keywords
amphipoda
gammaridea
coastal of Liaoning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714.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Q179.4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贻贝筏式养殖区附生大型海藻与两种附着端足目的关系
被引量:
14
3
作者
刘书荣
周曦杰
章守宇
程晓鹏
向晨
王凯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37-2744,共8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50)资助
文摘
大型海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态功能,而关于其资源养护效应的研究大都围绕高营养层级的鱼类、螺贝类进行,目前针对大型海藻对饵料生物的养护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报道了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海藻群落对其表面附着的端足目等饵料生物的潜在养护功能。于2017年5月在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采集样品,共获得32种大型海藻,其中包括红藻门(Rhodophyta)、褐藻门(Phae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三个门类;在这些海藻中附着大量的端足目(Amphipods)生物,主要以钩虾亚目(Gammaridea)和麦秆虫科(Caprellidae)为主,其中平均每克海藻中附着的总端足目生物量达0.073±0.034 g(df=29,a=0.05),丰度7.63±4.07只(df=29,a=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海藻生物量的增加,端足目总生物量显著增加(r=0.43,n=28,P<0.05),钩虾的丰度也显著增加(r=0.50,n=28,P<0.01),麦秆虫丰度无显著变化(r=0.26,n=28,P>0.1);随着海藻丰富度的增加,钩虾的平均个体大小显著增加(r=0.71,n=30,P<0.001),麦秆虫个体大小则无显著变化(r=-0.13,n=30,P>0.1)。该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附生的大型海藻有益于其表面附着的钩虾和麦秆虫的栖息生长,但海藻群落对这两种端足目影响的内在机制并不相同,这可能与不同海藻间的功能差异以及两种端足目自身的生态习性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大型海藻
钩虾
麦秆虫
生态功能
Keywords
seaweed
gammaridea
Caprellidae
ecological function.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贻贝筏式养殖区两类端足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朱帅麟
单晓鸾
刘明智
印瑞
杨凡
蒋日进
张秀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闫启仑
韩明辅
陈红星
闫吉成
贾树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贻贝筏式养殖区附生大型海藻与两种附着端足目的关系
刘书荣
周曦杰
章守宇
程晓鹏
向晨
王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