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特点、成就和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清凌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19,共8页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思想特点、继承关系、治理成就、主要经验及失误,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一些做法,摸索到了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规律,具有超时代...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思想特点、继承关系、治理成就、主要经验及失误,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一些做法,摸索到了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规律,具有超时代、超地域、超阶级的普适性,如国家屯牧制,土官、土司制,金瓶掣签制,灾荒应急制等都具有这一特点,可以在民族区域的治理中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朝 甘青民族地区 政治治理
下载PDF
先秦名论视域中的钓鱼岛“正名”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碧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4,共6页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名",它所称谓的"实"不仅指事物(某地)本身,还表示一个国家对该事物(某地)的领属权,是国家领土主权归属表征的重要元素。因此,当一国侵占邻国或他国领土时,一般都会用该国语言的地名去取代被占领...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名",它所称谓的"实"不仅指事物(某地)本身,还表示一个国家对该事物(某地)的领属权,是国家领土主权归属表征的重要元素。因此,当一国侵占邻国或他国领土时,一般都会用该国语言的地名去取代被占领国原来的地名,以掩饰占领者的侵略行径,从而达到以"名"乱"实",以"名"代"实"的目的。这就是钓鱼岛出现别国名称,从而导致"名""实"不符、"名""实"相乱的真正原因。先秦诸子的"正名"理论主要从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视角来探讨语言的使用问题,对解决钓鱼岛的正名问题、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追溯钓鱼岛之"实"和"名"的基础上,指出钓鱼岛正名的必要性,最后探讨怎样正名的问题。本研究表明,从先秦哲学视角透视言语社会实践是一条相当有意义的研究思路。对语言问题的自觉应当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国家领土主权 先秦名论 钓鱼岛 正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