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特点、成就和经验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清凌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19,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项目"元明清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思想研究"(02BZS007)成果总结
-
文摘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思想特点、继承关系、治理成就、主要经验及失误,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一些做法,摸索到了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规律,具有超时代、超地域、超阶级的普适性,如国家屯牧制,土官、土司制,金瓶掣签制,灾荒应急制等都具有这一特点,可以在民族区域的治理中借鉴。
-
关键词
元明清朝
甘青民族地区
政治治理
-
Keywords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gan- qin territory of nationality
political administering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先秦名论视域中的钓鱼岛“正名”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黄碧蓉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
出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4,共6页
-
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身体表征世界图景--人体词语语义研究"(11YS16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名",它所称谓的"实"不仅指事物(某地)本身,还表示一个国家对该事物(某地)的领属权,是国家领土主权归属表征的重要元素。因此,当一国侵占邻国或他国领土时,一般都会用该国语言的地名去取代被占领国原来的地名,以掩饰占领者的侵略行径,从而达到以"名"乱"实",以"名"代"实"的目的。这就是钓鱼岛出现别国名称,从而导致"名""实"不符、"名""实"相乱的真正原因。先秦诸子的"正名"理论主要从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视角来探讨语言的使用问题,对解决钓鱼岛的正名问题、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追溯钓鱼岛之"实"和"名"的基础上,指出钓鱼岛正名的必要性,最后探讨怎样正名的问题。本研究表明,从先秦哲学视角透视言语社会实践是一条相当有意义的研究思路。对语言问题的自觉应当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
关键词
地名
国家领土主权
先秦名论
钓鱼岛
正名
-
Keywords
place name
national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Pre-qin thinkers' thoughts on name and actuality
Diaoyu Islands
names' rectifying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