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sis and Uranium Sources of Leucogranit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Gaudeanmus Area, Central Damara Belt, Namibia: Study of Element and Nd Isotope Geochemistry 被引量:8
1
作者 FAN Honghai CHEN Jinyong +3 位作者 WANG Shengyun ZHAO Jingyang GU Dazhao MENG Yann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126-2137,共12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Sm-Nd isotopes in leucogranites closely related to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Gaudeanmus area, Namibia.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uranif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Sm-Nd isotopes in leucogranites closely related to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Gaudeanmus area, Namibia.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uraniferous leucogranites possess high SiO2 (68.8wt%-76.0wt%, average 73.1wt%) and K (4.05wt%-7.78wt%, average 5.94wt%) contents, and are sub-alkaline and metaluminous to weakly peraluminous, as reflected by A/CNK values of 0.96-1.07 with an average of 1.01. The leucogranites are rich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HREE = 2.53-7.71; (La/Yb)s = 2.14-10.40), have moderate Eu depletion and high Rb/Sr ratios (2.03-5.50 with an average of 4.36); meanwhile, they are enriched in Rb, K, Th, U and Pb, and depleted in Ba, Nb, Ta, and Sr. The tNd(t) values of uraninites range from -14.8 to -16.5, and the two-stage Nd model ages are 2.43-2.56 Ga. Detailed elemental and Sm-Nd isotop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leucogranites were formed in a post- orogenic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The U-rich pre-Damara basement was the main source of uranium during the primary mineralization event, which is disseminated in leucogranites, whereas 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veins possibly resulted from remobilization of the primary uranium miner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source of uranium Nd isotopes LEUCOGRANITES Gaudeanmus Damara belt
下载PDF
Evolution of Mesozoic Volcanic Basins and Red Basins in the Gan-Hang Tectonic-Volcanic Metallogenic Belt
2
作者 ZHANG Xinp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13-216,共4页
This paper mainly proposes six major regional geological events in the active continental-margin mantle uplift zone and discusses the oscillation na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Mesozoic volcanic basins and red basins, ori... This paper mainly proposes six major regional geological events in the active continental-margin mantle uplift zone and discusses the oscillation na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Mesozoic volcanic basins and red basins, origin of erosion in the late stage of red basins and mechanism of volc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hang tectonic belt mantle uplift zone volcanic basins red basin
下载PDF
Outline of Uranium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etic Regularity in China 被引量:14
3
作者 CAI Yuqi ZHANG Jindai +6 位作者 LI Ziying GUO Qingyin SONG Jiye FAN Honghai LIU Wusheng QI Fucheng ZHANG Ming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18-937,共20页
Uranium,as one of twenty-six kinds of important minerals in China,is strategic resource and energy mineral,which has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Dur... Uranium,as one of twenty-six kinds of important minerals in China,is strategic resource and energy mineral,which has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uranium resource in China systematically,through the researche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anium resource,uranium deposits type(genetic and prediction type),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and metallogenic seri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in uranium expl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 should be divided into 4 classes,9 types,21 subtypes in genetic,and 50 types in prediction;suggests to divide China into 29 uranium metallogenic belts and 20 uranium prospective area,and constructs 20uranium-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series,through summariz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The above resear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uraniu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and will direct the uranium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deposit uranium deposit type uraniu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uraniummetallogenic belt uranium metallogenic series
下载PDF
乌克兰钠交代型铀矿床成矿特征及对中国龙首山铀矿床的启示
4
作者 王泽鑫 宋昊 +2 位作者 陈友良 张成江 李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5-1329,共15页
钠交代型铀矿床因独特的钠交代作用而得名,其铀资源量位于全球铀矿类型中第四位。乌克兰位居世界首位的钠交代型铀资源储量和典型的铀矿化特征使乌克兰中央铀成矿省成为研究该类型铀矿床的理想对象,同时乌克兰钠交代型铀矿床勘查程度、... 钠交代型铀矿床因独特的钠交代作用而得名,其铀资源量位于全球铀矿类型中第四位。乌克兰位居世界首位的钠交代型铀资源储量和典型的铀矿化特征使乌克兰中央铀成矿省成为研究该类型铀矿床的理想对象,同时乌克兰钠交代型铀矿床勘查程度、成矿理论研究程度均较高,对国内同类铀矿床的勘查开发及成矿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在总结乌克兰中央铀成矿省钠交代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北祁连造山带龙首山地区的钠交代型铀矿床进行对比研究。与乌克兰印古尔地块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不同,北祁连造山带形成于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与祁连-柴达木地块的拼合背景下,大地构造背景上的差异导致了二者在触发富钠岩浆上涌的机制、赋矿岩体的岩性和矿物组合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经历了相似的成矿过程:以钠交代为先导的一系列蚀变作用对岩体中的铀进行多次活化运移,最终在构造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二者具有高度一致的蚀变分带特征,及蚀变前后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相似变化趋势。乌克兰中央铀成矿省钠交代岩和深大断裂对钠交代型铀矿体具有良好控制作用,通过借鉴乌克兰钠交代型铀矿床的勘查、研究经验,及与我国龙首山地区钠交代型铀矿床的钠交代岩、矿体垂幅范围的对比研究,结合区域剥蚀程度分析,指出在龙首山地区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交代型铀矿床 热液蚀变 成矿模式 乌克兰中央铀成矿省 龙首山成矿带
下载PDF
天山北缘硫磺沟地区侏罗系烧变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董燕 陈彬 +2 位作者 王美玲 于茜 时志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4-866,879,共14页
烧变岩在中国北方分布广泛,可能与砂岩型铀矿有成因联系,但一直以来研究者对其关注较少。新疆硫磺沟地区侏罗系煤系地层中广泛发育烧变岩。通过野外观察和岩石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描述了硫磺沟地区烧变岩的颜色、结构构... 烧变岩在中国北方分布广泛,可能与砂岩型铀矿有成因联系,但一直以来研究者对其关注较少。新疆硫磺沟地区侏罗系煤系地层中广泛发育烧变岩。通过野外观察和岩石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描述了硫磺沟地区烧变岩的颜色、结构构造及矿物学特征,认为高温变质程度不同的烧变岩在颜色上有差异,以鲜艳的红色(如砖红、赭红、紫红色)、黑色、钢灰色为主,烧变岩的结构构造主要有瓷化构造、渣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西山白土窑剖面烧变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其质量分数介于35.43%~99.83%之间,平均为75.73%,次要化学成分有Al_(2)O_(3),CaO,Na_(2)O,K_(2)O,FeO,MgO,MnO,BaO等,推测其是与原岩成分有关的铝硅酸盐矿物。微观测试显示,原岩结构、构造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经历不同程度高温变质作用部分矿物发生变质,形成堇青石、铁堇青石、莫来石等新矿物,且矿物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出现冷凝边、石英塑性流变、蠕虫状构造、压缩拉伸构造等,矿物充填(微)裂缝形成方解石脉或铁质脉。硫磺沟地区烧变岩形成年龄与区域构造隆升时代具耦合关系。在研究区,烧变岩附近常有铀矿点发育。研究认为,表生热液型砂岩铀矿成矿模式适合于硫磺沟地区铀矿富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烧变岩 砂岩型铀矿 天山造山带 硫磺沟
下载PDF
Apatite Fission-Track Thermochronology in the Tamusu Area,Bayingobi Basin,NW China,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6
作者 TONG Qinlong QIN Mingkuan YE Faw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85-601,共17页
The Bayingobi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at the intersection of Paleo-Asian Ocean and Tethys Ocean,as well as the junction of multiple tectonic plates.This unique tectonic setting und... The Bayingobi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at the intersection of Paleo-Asian Ocean and Tethys Ocean,as well as the junction of multiple tectonic plates.This unique tectonic setting underpins the basin's intricate history of tectonic activity.To unravel the multifaceted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with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the basin and to elucidate the implications of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mineralization,granitic and clastic roc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Zongnai Mts.uplift and Yingejing depression,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AFT)dating and thermal history simulat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AFT dating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apparent ages of all samples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244 Ma to 112 Ma.In particular,the bedrock of the Zongnai Mts.and Jurassic detrital apatite fission tracks have undergone complete annealing,capturing the uplift-cooling age.Meanwhile,the AFT ages of Cretaceous detrital rocks are either equivalent to or notably exceed the age of sedimentary strata,signifying the cooling age of the provenance.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AFT ages and palaeocurrent direction analyses suggests that the Cretaceous source in the Tamusu area predominantly originated from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sectors of the Zongnai Mts.uplift.However,at a certain juncture during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the Cretaceous provenance expanded to include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Zongnai Mts.uplif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rmal history simulations and previous studie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amusu area has undergone four distinct tectonic uplift events since the Late Paleozoic.The first is the Late Permian to Early Triassic(260-240 Ma),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and the accretionary orogeny within the Alxa region.The second uplift event took place in the Early Jurassic(190-175 Ma)and corresponded to intraplate orogeny following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The third uplift event is the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160-120 Ma),which is linked to the East Asia's position as the convergence center of multiple tectonic plates during this period.The fourth uplift event is linked to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112-100 Ma),driven either by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eastern Pacific plate or the mantle upwelling resulting from the Bangong-Nujiang oceanic lithosphere subduction and slab break-off.The primary stress orientation for the first three tectonic uplift phases approximated a nearly SN direction,while the fourth stage featured a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of NW.The fourth tectonic uplift event of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and basaltic eruption thermal event during this period likely exert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amusu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tite fission-track tectono-thermal history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 Bayingobi basi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下载PDF
北秦岭成矿带洛南黄龙铺地区钼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7
作者 廉康 王天 +1 位作者 王江波 冯伟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58-1168,共11页
黄龙铺地区钼铀矿位于北秦岭北西向铀-铌-铅-稀土-稀有金属成矿带和北东向钼-铅-锌-铜成矿带交汇部位,发育桃园钼铀矿床、石家湾钼矿床、大石沟钼铀矿床、西沟钼铀矿床和宋家沟钼铀矿床。文章通过对赋矿围岩、矿体展布特征、矿石特征及... 黄龙铺地区钼铀矿位于北秦岭北西向铀-铌-铅-稀土-稀有金属成矿带和北东向钼-铅-锌-铜成矿带交汇部位,发育桃园钼铀矿床、石家湾钼矿床、大石沟钼铀矿床、西沟钼铀矿床和宋家沟钼铀矿床。文章通过对赋矿围岩、矿体展布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等成矿特征进行系统总结,探讨黄龙铺地区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研究认为,钼铀矿化形成于晚三叠世碰撞造山后伸展背景,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及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含矿岩性为含钾长石碳酸岩和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辉钼矿与晶质铀矿、铌钛铀矿共生,为同时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表发育强烈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蚀变,并叠加在早期硅化、钾长石化蚀变之上为研究区主要找矿标志,指出大石沟深部及西南外围、宋家沟及西沟一带为铀成矿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成矿带 成矿特征 找矿方向 钼铀矿
下载PDF
赣杭铀成矿带中段火山岩型富矿体产出规律探讨
8
作者 熊建 许谱林 +1 位作者 聂斌 钟鹏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5期931-939,共9页
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已发现7个铀矿床及众多铀矿(化)点,主要产于盛源、天台山、鹅公山及桐畈火山盆地内。文章通过对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富矿体产出规律进行研究,提出盆地边缘控盆主干断裂与环形火山机构复合部位是富铀体产出的有利部位,有效... 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已发现7个铀矿床及众多铀矿(化)点,主要产于盛源、天台山、鹅公山及桐畈火山盆地内。文章通过对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富矿体产出规律进行研究,提出盆地边缘控盆主干断裂与环形火山机构复合部位是富铀体产出的有利部位,有效孔隙度大的岩石是赋矿的有利岩石。富矿体至少经历了两期铀成矿作用,其中与晚期紫黑色微晶萤石化有关的成矿作用是产生富矿体的关键。当构造复合部位、大孔隙度岩石和晚期紫黑色微晶萤石化共同发育时,往往形成铀的富矿体。据此提出盛源火山盆地散坑—熊家地段及天台山火山盆地王石山岗—姜家畈地段是寻找富矿体的有利地段,可作为下一步找矿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矿体 火山机构 产出规律 成矿特征 赣杭铀成矿带中段
下载PDF
粤北铀矿控矿断裂活动年代学特征与找矿规律——以南雄断裂带为例
9
作者 赵佳楠 刘冲昊 +3 位作者 邱际玮 苏宏亮 崔永春 曾凡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1,共14页
为研究粤北地区铀矿控矿断裂活动特征和控矿规律以指导找矿,以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显微构造变形分析,讨论南雄断裂带活动特征和铀矿找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 为研究粤北地区铀矿控矿断裂活动特征和控矿规律以指导找矿,以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显微构造变形分析,讨论南雄断裂带活动特征和铀矿找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在三叠纪的构造变形特征以韧性变形为主,岩浆期后热液石英脉和长英质脉于晚三叠世交切断裂带内花岗质糜棱岩和糜棱岩化花岗岩,脉体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30.2±1.7)Ma、(228.9±5.8)Ma和(210.0±2.1)Ma;断裂带内发育典型韧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韧性变形运动特征以左行剪切为主,且具有高温变形和中低温变形2个阶段。认为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内210 Ma韧性变形区段不具备铀矿质沉淀的临界转换成矿机理条件,推断125~120 Ma和110~105 Ma韧性变形强烈并叠加同期区域伸展运动、基性岩脉侵入和铀矿化特征的区段可能是铀成矿有利区段。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诸广山南部整装勘查区铀资源量提供了可行的找矿思路和有效的铀矿查证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南雄断裂带 韧性变形 电子背散射衍射 锆石U-PB年代学 找矿规律
下载PDF
661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田建吉 胡瑞忠 +3 位作者 苏文超 张国全 商朋强 齐有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3,30,共8页
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学和激光喇曼光谱方法,研究了661铀矿床与铀成矿作用有关的脉石矿物(萤石、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结果表明,成矿早期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250℃,盐度为1.65%3.44%(NaCl),密度为0.811.01 g/c... 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学和激光喇曼光谱方法,研究了661铀矿床与铀成矿作用有关的脉石矿物(萤石、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结果表明,成矿早期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250℃,盐度为1.65%3.44%(NaCl),密度为0.811.01 g/cm3;成矿晚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5150℃,盐度为1.48%1.64%(NaCl),密度为0.880.96g/cm3。这些资料揭示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热液。激光喇曼光谱气相成分分析主要为H2O,未见其他气体成分。明显不同于岩浆热液矿床中的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流体的性质,结合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氧同位素及区域铀矿床成矿物化条件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推断成矿流体的水可能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661铀矿床 赣杭成矿带
下载PDF
661铀矿床矿石U-Pb等时线年龄及其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17
11
作者 田建吉 胡瑞忠 +2 位作者 苏文超 张国全 商朋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2-460,共9页
661铀矿床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东段大洲铀矿田内,矿体赋存于磨石山群九里坪组流纹岩之中,矿床定位于岩石圈伸展断陷盆地附近,明显受断裂带的控制。利用矿石U-Pb等时线法确定了该矿床两个矿体的成矿时代,分别为(107.0±2.3)Ma... 661铀矿床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东段大洲铀矿田内,矿体赋存于磨石山群九里坪组流纹岩之中,矿床定位于岩石圈伸展断陷盆地附近,明显受断裂带的控制。利用矿石U-Pb等时线法确定了该矿床两个矿体的成矿时代,分别为(107.0±2.3)Ma和(110.0±3.5)Ma。这些年龄值与断陷红盆底部发育的玄武岩的成岩年龄一致,也与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存在的110 Ma基性脉岩拉张活动的时间一致,表明岩石圈伸展与铀成矿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为岩石圈伸展期与铀成矿关系研究提供了年代学证据。岩石圈伸展控制着富CO2热液形成的时间,因而也大致控制了铀成矿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赣杭构造带 火山岩型铀矿床 U-Pb等时线年龄 661铀矿床
下载PDF
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222
12
作者 蔡煜琦 张金带 +6 位作者 李子颖 郭庆银 宋继叶 范洪海 刘武生 漆富成 张明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1069,共19页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现状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铀成矿规律,进而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20个铀-多金属成矿系列。上述研究成果与进展有利于综合分析区域铀成矿规律,以期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规律 铀成矿区带 铀成矿系列
下载PDF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朱鹏飞 蔡煜琦 +7 位作者 郭庆银 刘武生 李建红 张明林 漆富成 张字龙 贾立城 徐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区带 铀成矿规律 时空分布 铀矿预测类型 铀矿资源潜力
下载PDF
华南赣杭构造带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规律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军港 李子颖 +1 位作者 张万良 聂江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5-34,共10页
华南赣杭构造带是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带,其铀矿成矿时代、控矿规律及热液蚀变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铀成矿流体主要为深源高温、高压、中高盐度、富含挥发分的还原性流体,晚期有大气降水加入,富铀基底和富集地幔可能共同提供... 华南赣杭构造带是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带,其铀矿成矿时代、控矿规律及热液蚀变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铀成矿流体主要为深源高温、高压、中高盐度、富含挥发分的还原性流体,晚期有大气降水加入,富铀基底和富集地幔可能共同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期铀可能主要以正四价杂化配合物形式运移。矿床的形成是中生代大陆热点作用晚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杭构造带 火山岩型铀矿 成矿规律 大陆热点作用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大茶园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C-O和Sr-Nd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建吉 张国全 +1 位作者 商朋强 齐有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17-2829,共13页
赣杭铀成矿带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大茶园(661)铀矿床是该成矿带东段最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床,矿体赋存于晚中生代磨石山群九里坪组流纹岩中。为探讨该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采自大茶园铀矿床中的脉石矿物开展了系统的C-O和Sr-N... 赣杭铀成矿带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大茶园(661)铀矿床是该成矿带东段最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床,矿体赋存于晚中生代磨石山群九里坪组流纹岩中。为探讨该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采自大茶园铀矿床中的脉石矿物开展了系统的C-O和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矿化剂∑CO2主要来源于地幔,部分来自于基底大理岩或沉积碳酸盐岩碳;成矿期后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靠近基底大理岩或沉积碳酸盐岩组成,可能主要为壳源碳酸盐岩的贡献;成矿期流体中∑CO2以HCO3-为主,CO2去气作用为方解石沉淀形成的主要机制。成矿期不同阶段方解石与萤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没有明显差别且变化较小,显示矿床中脉石矿物的同源性。通过与基底陈蔡群变质岩和盖层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对比发现,成矿期萤石与盖层火山岩具有类似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大茶园铀矿床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主要来自于赋矿火山岩,而Nd同位素进一步表明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赋矿的流纹岩。岩石圈伸展控制着富CO2热液的形成,富CO2热液在上升过程中萃取壳源(尤其是富铀火山岩)中成矿物质,并在有利的成矿部位通过CO2去气作用导致铀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和Sr-Nd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大茶园(661)铀矿床 赣杭铀成矿带
下载PDF
中国北方古亚洲构造域中沉积型铀矿形成发育的沉积-构造背景综合分析 被引量:145
16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4 位作者 彭云彪 荣辉 季东民 苗爱生 里宏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9-205,共17页
近20年的勘查实践表明,横贯中国北方的古亚洲洋造山带及其两侧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沉积型铀矿床形成发育的铀成矿构造域。研究认为,古亚洲洋造山带是重要的富铀地质体,盆-山耦合机制制约下的地表水系搬运沉积作用... 近20年的勘查实践表明,横贯中国北方的古亚洲洋造山带及其两侧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沉积型铀矿床形成发育的铀成矿构造域。研究认为,古亚洲洋造山带是重要的富铀地质体,盆-山耦合机制制约下的地表水系搬运沉积作用是形成铀源供给系统的必要前提,泥岩型铀矿表现为单一铀源供给系统,而砂岩型铀矿则表现为双重铀源供给系统并且铀储层砂体本身的"再生铀源"不容忽视。在逆冲-造山间歇期或裂后热沉降时期,相对松弛和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利于沉积-成矿环境的形成,泥岩型铀矿需要同沉积期的稳定构造背景,而砂岩型铀矿不仅需要同沉积期的稳定构造背景,也需要成矿期具有适当掀斜作用的构造背景,有些矿床对成矿期后的构造环境还非常敏感。调查发现,当成矿期的含矿流场与沉积期的古水流体系基本一致时,铀储层砂体中层间氧化效率最高而且铀搬运通量最大,更加有利于成就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在区域古构造等因素的协同影响下,同沉积期的古气候背景是制约铀储层砂体和成矿期层间氧化带发育方向和规模的极为重要的地质因素。同沉积期古气候不仅制约了铀储层砂体发育的结构和规模,同时更重要地制约了铀储层内部和外部还原介质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铀储层砂体的形态和结构制约了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方向和轨迹,而铀储层内部和外部的还原介质则控制着古层间氧化带推进的里程及前锋线位置,铀矿化作用则与氧化还原地球化学障有关。基于此,毗邻古亚洲洋造山带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都是沉积型铀矿勘查的主要远景区,而针对目标沉积盆地,则需要在深入剖析盆地构造格架以及区域含矿流场补-径-排关系基础上,再依据含铀岩系自身的特征(古气候背景、还原介质类型与分布空间)圈定和评价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型铀矿床 铀成矿构造域 古亚洲洋造山带 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下载PDF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核桃坝铀矿床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薛伟 彭云彪 +4 位作者 李小伟 剡鹏兵 蒋孝君 韩军 刘小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5-1094,共10页
核桃坝矿床是著名的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近勘查突破的重要铀矿床之一。为恢复成矿过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以期为区内铀矿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持。矿相学研究表明,矿床矿石... 核桃坝矿床是著名的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近勘查突破的重要铀矿床之一。为恢复成矿过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以期为区内铀矿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持。矿相学研究表明,矿床矿石矿物以铀石为主,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早期钠长石化交代阶段、早期热液成矿阶段、晚期热液成矿阶段和成矿后阶段四个阶段。核桃坝矿床属于碱交代型(钠交代)热液铀矿床。沥青铀矿U-Pb同位素表观年龄、电子探针化学年龄以及等时线年龄综合研究显示,矿床形成时代应在99. 1Ma左右,是晚白垩世成矿作用的产物。核桃坝矿床可能是富铀岩体在碱交代作用后形成流体(富铀含硅酸成矿流体)在外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沉淀成矿。因此,矿体的定位与富铀岩体关系密切,富铀岩体附近的开放空间(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等)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相学 成矿年代学 铀矿床 核桃坝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
下载PDF
武夷山高溪和富城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迪云 章邦桐 +1 位作者 孙大中 杨东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84,共14页
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武夷火山铀成矿带中的主要铀矿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花岗岩基底岩石。选择富城和高溪两花岗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这两个岩体均为复式岩基,其主体岩石都形成于印支晚期(高溪:214.6Ma;富城:203~22... 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武夷火山铀成矿带中的主要铀矿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花岗岩基底岩石。选择富城和高溪两花岗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这两个岩体均为复式岩基,其主体岩石都形成于印支晚期(高溪:214.6Ma;富城:203~226Ma)。岩体中的长石为微斜长石;黑云母为铁云母和铁叶云母。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偏碱和铝过饱和的特征。微量元素Co、Ni、Cr、Sr、Ba含量和Sr/Ba比值较低,Rb、Nb、Pb、Zn的含量和Rb/Sr比值高。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的比值高,并有强烈的铕亏损。高溪和富城两岩体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高(分别为0.71239和0.7198),钕同位素组成低(-6.62~-12.84),这些表明高溪岩体属改造型花岗岩。两岩体中活性铀的比例高,特别是在蚀变作用中活性铀的比例增加。铅同位素追踪研究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体中的铀发生了大量的丢失。矿石铅同位素和岩体铅同位素都位于造山带的演化线附近,且矿石铅、火山岩铅、花岗岩铅及基底变质岩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铀矿床 成矿
下载PDF
龙首山成矿带207铀矿床矿化特征和外围铀成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辛存林 安国堡 +2 位作者 孙现辉 马维云 巩鑫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207铀矿床位于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龙首山群(Pt1)和下石炭统南洼顶组(C1n);出露岩体主要为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其副矿物特征具有华南改造型产铀花岗岩的特点。区域构造... 207铀矿床位于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龙首山群(Pt1)和下石炭统南洼顶组(C1n);出露岩体主要为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其副矿物特征具有华南改造型产铀花岗岩的特点。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207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特征,含矿主岩伟晶状白岗岩发生全岩矿化,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矿石类型为蚀变花岗岩型。岩体、地层和构造是铀矿化的3个重要控制因素。岩体侵位于高铀含量的龙首山群,构造上处于古老隆起区。岩体的铀含量和铀的浸出率高,Th/U值小于3,造岩矿物黑云母的多色晕异常显著,沿断裂带发育较强的黑云母绿泥石化及赤铁矿化(红化)。岩体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预示其有较强的成矿能力,∑Ce/∑Y比值低对铀成矿有利。岩石的化学评价系数x=27,岩石化学组分十分有利于铀的成矿。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及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认为,207矿床外围铀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成矿带 207铀矿床 矿化特征 成矿潜力
下载PDF
辽东古元古代热液铀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春影 韩军 +4 位作者 徐浩 白芸 任忠宝 韩愉 赵宇霆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3-907,共15页
辽东半岛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一部分,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裂谷作用和古元古代末期碰撞造山过程。裂谷阶段形成了A型花岗岩(2.09~2.18 Ga)、辽河群沉积(2.05~1.93 Ga)。1.90~1.93 Ga期间裂谷闭合碰撞造山,辽河群遭受强烈变形、变质... 辽东半岛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一部分,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裂谷作用和古元古代末期碰撞造山过程。裂谷阶段形成了A型花岗岩(2.09~2.18 Ga)、辽河群沉积(2.05~1.93 Ga)。1.90~1.93 Ga期间裂谷闭合碰撞造山,辽河群遭受强烈变形、变质。1.83~1.90 Ga造山带构造折返,伴随垮塌、软流圈地幔上涌,发生区域退变质作用,形成造山后环斑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碱性正长岩和花岗伟晶岩。1.83 Ga辉绿岩的出现标志地壳进入伸展张裂阶段。尽管辽东地区古元古代铀矿化的类型多样,包括单铀型(3075铀矿床、410铀矿床)、铁-铀型(405铀矿床)、铁-硼-铀型(翁泉沟含铀铁硼矿床),但是铀的成矿时代一致,集中在1.83~1.90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末期的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太古宙龙岗地块与狼林地块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可能与碰撞造山晚期俯冲陆块的构造折返和/或造山带垮塌及软流圈地幔上涌加热下地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造山带 铀矿床 古元古代 碰撞造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