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rt Communication—A Novel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That Enables Ultrathin Sectioning of Urea-Formaldehyde Resin for Imaging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1
作者 Adya P. Singh Arif Nuryawan Byung- Dae Park 《Microscopy Research》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Urea-formaldehyde (UF) resin is widely used as an adhesiv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range of wood and fiber based products. Although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is resin has been examined at high resolution by field-emiss... Urea-formaldehyde (UF) resin is widely used as an adhesiv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range of wood and fiber based products. Although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is resin has been examined at high resolution by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has thus far not been used, perhaps because of difficulties in ultrathin sectioning this resin in cured (polymerized) state. In the technical note presented here, a novel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is described which enabled us to examine the microstructural morphology of UF resin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 ultrathin sections, revealing the presence of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in the resin. Our initial attempt to ultrathin section the resin directly was not successful as it was too brittle to trim blocks for sectioning. Then, we developed a sample preparation technique that involved impregnation ofPinus radiatawood tissues with the UF resin, and then embedding of resin impregnated wood tissues with Spurr’s low viscosity embedding medium, which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plant and wood ultrastructure work. The TEM images illustrated an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al morphology of the UF resin presented are based on this novel sample preparation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A-FORMALDEHYDE (UF) Resin ULTRATHIN sectio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PINUS RADIATA VENEER Microstructure Spherical Particles
下载PDF
Propagation,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H-waves in slightly compressible, finitely deformed elastic media
2
作者 M.CHATTERJEE A.CHATTOPADHYAY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5年第8期1045-1056,共12页
The propagation,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H waves in slightly com- pressible, finitely deformed elastic media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for SH-wave propagation in slightly compressi... The propagation,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H waves in slightly com- pressible, finitely deformed elastic media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for SH-wave propagation in slightly compressible, finitely deformed layer over- lying a slightly compressible, finitely deformed half-space is derived. The present paper Mso deals with th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transmission) phenomena due to the SH wave incident at the plane interface between two distinct slightly compressible, finitely deformed elastic media. The closed 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amplitude ratios of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reflected and refracted SH waves are obtained from suit- 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numerical discussions, we consider the Neo-Hookean form of a strain energy function. The phase speed curves, the variations of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with the angle of incidence, and the plots of the slowness sections are presented by means of 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ghtly compressible SH wave PROPAGATION INHOMOGENEITY reflection transmission slowness sec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OF SPECIFIC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OFFSET INNER CONDUCTORS
3
作者 马西奎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1990年第3期223-231,共9页
The partial charge simul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characteristicimpedance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of specific cross section with an offset inner conductor.Thismethod has a higher accuracy due to the accu... The partial charge simul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characteristicimpedance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of specific cross section with an offset inner conductor.Thismethod has a higher accuracy due to the accurate satisfaction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outer conductor.The combined method of the Gauss elim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is used tosolve the equation of charge simulation,and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accuracyand assuring the convergence.The Green’s functions of five transmission lines(i.e,with circular,elliptic,rectangular,trough and slab conductor)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 OFFSET and SPECIFIC CROSS-section transmission LINE Green’s function Partial-charge-simulation Optimization
下载PDF
A method of analysing experimental data of nuclear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4
作者 FengJun ShenWen-Qi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13,共4页
AmethodofanalysingexperimentaldataofnuclearreactioncrossectionsFengJunandShenWenQing(ShanghaiInstituteofNucl... AmethodofanalysingexperimentaldataofnuclearreactioncrossectionsFengJunandShenWenQing(ShanghaiInstituteofNuclearResearch,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反应截面 实验数据 分析方法
下载PDF
钢-UHPC结合段PBL连接件和钢梁端面承压联合作用研究
5
作者 杨俊 李克阳 +2 位作者 周建庭 冷景晨 邹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6,共9页
钢-混结合段作为钢梁和混凝土连接为整体的核心部件,传力构件的受力性能对钢-混凝土结合段至关重要。为提高结合段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仅有钢梁端面承压、PBL连接件和两者联合作用3组推出试验。结果表明:3组试件最终破坏裂缝分布均为钢梁... 钢-混结合段作为钢梁和混凝土连接为整体的核心部件,传力构件的受力性能对钢-混凝土结合段至关重要。为提高结合段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仅有钢梁端面承压、PBL连接件和两者联合作用3组推出试验。结果表明:3组试件最终破坏裂缝分布均为钢梁端面侧“八”字形分布;钢梁端面组(D组)试件破坏模式主要为UHPC的开裂破坏而失效,PBL连接件组(P组)和联合作用组(PD组)试件主要是贯穿钢筋的剪切破坏而失效;3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均包含弹性、裂缝开展和屈服3个阶段,由于贯穿钢筋和UHPC榫具有抑制裂缝开展和提高试件延性的作用,P组和PD组试件裂缝开展阶段较D组更短,屈服阶段更长,延性更好。对荷载-滑移曲线进行拟合,提出了钢梁端面承压和PBL连接件承载力随滑移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引入滞后滑移差Δs_(j),当Δs_(j)=0~0.67 mm时,联合作用计算结果偏于安全。计算得到钢梁端面承压传力比例约为43%,PBL连接件传力比例约为57%,两者传力效果基本相当。利用UHPC作为外包混凝土时,建议采用承载能力更高的贯穿钢筋,以充分发挥UHPC的高强性能,从而提高结合段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混组合结构 UHPC 结合段 PBL连接件 传力比例
下载PDF
35kV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串中残锤的危害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江 刘均华 卓少伟 《红水河》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针对35 kV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零值自爆后的残锤,分析残锤的外绝缘、内绝缘特性,并结合两个实例分析在大风大雨作用下35 kV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串中残锤的危害,还针对残锤的危害提出了反措。结果表明:雨水可通过残锤的外绝缘渗浸内绝缘;... 针对35 kV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零值自爆后的残锤,分析残锤的外绝缘、内绝缘特性,并结合两个实例分析在大风大雨作用下35 kV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串中残锤的危害,还针对残锤的危害提出了反措。结果表明:雨水可通过残锤的外绝缘渗浸内绝缘;运行中若未能及时发现和更换残锤,大风大雨将有可能引发存在残锤的35 kV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串发生单相接地闪络故障。其中,在残锤的内绝缘没有被雨水渗浸前,其内绝缘水平高于外绝缘水平,闪络电弧从残锤的外绝缘直接拉弧导通,将有可能导致单相接地闪络故障延时跳闸的35 kV输电线路发生烧断导线故障;在残锤的内绝缘被雨水渗浸后,其内绝缘水平低于外绝缘水平,闪络电弧从被雨水渗浸的残锤内绝缘导通,将有可能发生35 kV输电线路掉串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绝缘子 残锤 零值自爆 外绝缘 内绝缘 35 kV输电线路
下载PDF
基于群桩基础改进的变径微型桩承载特征研究
7
作者 任光明 李海涛 +3 位作者 王必杨 范荣全 董斌 罗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0,共11页
为改善输电杆塔微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降低用料成本,提出基于微型群桩改进的变径微型桩基础型式。通过高原山区等截面微型群桩原型试验与数值反演模型相互验证,对3种变径微型单桩进行模拟,并与微型群桩承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变径... 为改善输电杆塔微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降低用料成本,提出基于微型群桩改进的变径微型桩基础型式。通过高原山区等截面微型群桩原型试验与数值反演模型相互验证,对3种变径微型单桩进行模拟,并与微型群桩承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变径微型桩的承载特征与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微型群桩基础(2×2单桩)由于承台和群桩效应的影响,其抗压和抗拔承载力分别大于和小于对应的单桩承载力总和;双扩径微型桩(扩径部分直径=2×等截面桩身直径)的极限抗拔和抗压承载力约为等截面微型桩的3.8倍和2.7倍,土体变形集中于扩径部位,且变形量较大,表现为多支点摩擦-端承桩特性;于桩顶增设承台可有效改善双扩径单桩的下压及水平承载性能,与未增设承台相比,承载力分别提高了2.1倍和2.2倍。研究表明,通过扩展部分桩径并增设承台使微型单桩性能提升至等截面群桩水平的方法可行,对送变电建设具有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变电工程 等截面微型群桩 原型试验 数值模拟 变径微型桩 承载力特征
下载PDF
掘进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振动特性研究
8
作者 曾繁玲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1期42-44,共3页
掘进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掘进机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以某型掘进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掘进机截割部组成及齿轮传动系统,运用MATLAB对减速机齿轮传动系统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掘进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掘进机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以某型掘进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掘进机截割部组成及齿轮传动系统,运用MATLAB对减速机齿轮传动系统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掘进机截割减速机输入一级中心齿轮和一级行星齿轮X向振动位移呈现单周期稳定波动,2个X向振动位移共振频率均在180 Hz左右;输入一级中心齿轮X、Y向振动位移小于一级行星齿轮X、Y向振动位移。该研究为掘进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截割部 齿轮传动系统 MATLAB 振动特性
下载PDF
考虑输配协同的电网并行恢复分区及机组启动次序统一优化决策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炜歆 王小君 +3 位作者 许寅 王颖 刘家妤 杜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871,I0001,共14页
在电网恢复初期,黑启动资源紧缺,恢复所需时间长。随着配电网接入多种类型的资源,利用含源配电网自下而上支撑输电网恢复、加速黑启动进程逐步具备可行性。该文首先提出输配协同恢复理念,分析向上支撑输电网恢复的配电网需具备的条件,... 在电网恢复初期,黑启动资源紧缺,恢复所需时间长。随着配电网接入多种类型的资源,利用含源配电网自下而上支撑输电网恢复、加速黑启动进程逐步具备可行性。该文首先提出输配协同恢复理念,分析向上支撑输电网恢复的配电网需具备的条件,进而明确输配协同恢复方式;然后,结合输电网机组启动过程的功率需求和配电网发电资源特征,定义配电网向上送电外特性,并提出配电网向上支撑外特性建模方法;进一步,以机组启动总耗时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输配协同的电网并行恢复分区及机组启动次序统一优化决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最后,基于国内实际输配电网算例,验证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启动 含源配电网 恢复分区 机组启动次序 输配协同恢复
下载PDF
基于降维粒子群的大电网断面功率极限计算方法
10
作者 宣鹏华 李岩松 +2 位作者 龚承霄 陈兴雷 刘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6,I0006,共11页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系统运行方式日益复杂。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水平,提出一种基于降维粒子群的大电网断面功率极限计算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大电网静态安全稳定约束和暂态稳定约束,建立断面功率极限计算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功率...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系统运行方式日益复杂。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水平,提出一种基于降维粒子群的大电网断面功率极限计算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大电网静态安全稳定约束和暂态稳定约束,建立断面功率极限计算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功率灵敏度的降维粒子群算法,根据功率灵敏度和聚合系数对可调节发电机组进行分群处理,利用降维粒子群算法计算得到了极限功率、发电机组功率调节量以及极限功率制约因素,实现了大电网断面功率极限的快速寻优。最后在我国某地区2128节点电网和我国某跨区12643节点联网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大电网 输电断面 灵敏度 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 极限功率
下载PDF
考虑分布式光伏不确定性的输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评估
11
作者 徐良德 黄馨仪 +5 位作者 郭挺 陈中豪 刘明波 林舜江 胡林麟 李诗颖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共10页
输电断面供电能力计算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任务。近年来,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分布式光伏海量分散接入各配电系统中,而各个配电系统又与输电系统紧密互联,成为规模巨大的输配一体系统。因此,在计算输电系统中各断面的供电... 输电断面供电能力计算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任务。近年来,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分布式光伏海量分散接入各配电系统中,而各个配电系统又与输电系统紧密互联,成为规模巨大的输配一体系统。因此,在计算输电系统中各断面的供电能力时,有必要考虑光伏发电大量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并降低其计算负担。为此提出一种考虑分布式光伏不确定性的输配电系统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建立含分布式光伏的输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计算模型,针对输配电系统规模大、约束复杂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分布式求解算法,实现输配电系统解耦及上下层优化问题的并行独立求解。此外,在求解下层配电系统优化子问题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将其分解后进行求解。所提方法既考虑了分布式光伏的不确定性,确保了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还可以保持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之间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断面 供电能力 光伏不确定性 目标级联分析法 列与约束生成算法
下载PDF
无人机LiDAR在输电线路平断面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玉林 刘龙飞 +1 位作者 祖为国 谭金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传统输电线路平断面测绘方法工作量大、野外危险性高,难以测量植被覆盖区域地面点高程及交叉跨越导线。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将无人机LiDAR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平断面测绘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无人机LiDAR的原理及优势;然后对无人机LiDAR... 传统输电线路平断面测绘方法工作量大、野外危险性高,难以测量植被覆盖区域地面点高程及交叉跨越导线。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将无人机LiDAR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平断面测绘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无人机LiDAR的原理及优势;然后对无人机LiDAR外业数据采集、激光点云滤波构建DEM、三维地物采集、断面提取及平断面快速成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智能化地测绘平断面图,效率大大提高,为输电线路路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LiDAR 输电线路 平断面图 点云滤波 三维采集 断面提取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用干式直流电容器工况验证试验回路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盖斌 贾华 +5 位作者 张腾 徐子萌 吴云翼 易承乾 陈炎 张波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4年第1期169-174,共6页
干式直流电容器作为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核心组件,尚未开展阀组级工况试验验证。通过对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换流阀组件运行情况的调研,确定采用被试阀段与陪试阀段对拖运行的拓扑,以满足验证试验回路构建的要求。通过仿真分析和系统试验,... 干式直流电容器作为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核心组件,尚未开展阀组级工况试验验证。通过对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换流阀组件运行情况的调研,确定采用被试阀段与陪试阀段对拖运行的拓扑,以满足验证试验回路构建的要求。通过仿真分析和系统试验,证明在满足经济性和实用性要求下,正常工作时回路各阀段至少需要5个子模块串联。考虑到该试验回路需要针对不同型号规格的电容器开展运行试验,叠层母排采用了特殊的设计,方便参数测量和电容器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直流电容器 工况验证试验回路 子模块 仿真 输出电压波形 阀段间电流波形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暂稳极限功率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娄奇鹤 李荣盛 +1 位作者 谭捷 袁铁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9,共9页
目前求取联络线暂态稳定传输功率极限的时域仿真法和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直接法计算过程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输电断面暂态稳定极限功率计算方法。首先将系统运行的数据与实验仿真数据相结合,转化为输电断面... 目前求取联络线暂态稳定传输功率极限的时域仿真法和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直接法计算过程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输电断面暂态稳定极限功率计算方法。首先将系统运行的数据与实验仿真数据相结合,转化为输电断面特征属性,选择输电断面关键特征,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然后经过多次训练构建出系统关键特征与输电断面暂态稳定极限功率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最后以IEEE14节点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输电断面 暂态稳定极限 功率计算
下载PDF
爆破冲击波在隧道变截面断面的传播特性
15
作者 冯建平 王耀华 +3 位作者 满军 豆留盼 方勇 方晓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167-9173,共7页
为研究爆破冲击波在隧道内复杂环境下的传播规律,以老营盘隧道为依托,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在LS-DYNA软件中分析了隧道断面变化不同系数下冲击波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经过变截面后,总体上以平面波的形式向前传播;冲击波传... 为研究爆破冲击波在隧道内复杂环境下的传播规律,以老营盘隧道为依托,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在LS-DYNA软件中分析了隧道断面变化不同系数下冲击波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经过变截面后,总体上以平面波的形式向前传播;冲击波传播至隧道断面扩大界面时,冲击波超压衰减速度加快,超压峰值降低;当断面扩大1.5倍时,冲击波冲量衰减系数为1.158,冲击波能量残留比率为74.5%;断面扩大倍数越大,冲击波超压衰减速度越大,能量衰减幅度越大;冲击波传播至隧道断面缩小界面时,冲击波超压增大,其衰减速度减缓,导致冲击波造成的损伤程度增加;当断面缩小系数取0.5时,冲击波冲量增强系数为0.687,冲击波能量放大系数为2.122;断面缩小系数越小,冲击波造成的损伤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冲击波 变截面 传播规律
下载PDF
考虑连续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16
作者 王涛 王邦杰 李正良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37,共7页
针对适用于山区的新型输电结构——悬索支撑输电结构,为了评估连续山体数量对该结构性能的影响,该文进行了连续山体影响下边界层风洞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平均和脉动风速在不同数量连续山体影响下的演变趋势,并给出了平均风修正系... 针对适用于山区的新型输电结构——悬索支撑输电结构,为了评估连续山体数量对该结构性能的影响,该文进行了连续山体影响下边界层风洞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平均和脉动风速在不同数量连续山体影响下的演变趋势,并给出了平均风修正系数和脉动风修正系数的建议公式;提出了连续山体影响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的风致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针对位于某耐张段的悬索支撑输电结构,评估了其风致动力响应受不同数量连续山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连续山体数量增加时,在山顶处,平均风修正系数先增大后平稳,在背风面山脚处,平均风修正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而最大脉动风修正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就导线、支撑导线悬索的跨中位移和跨中张力而言,其均值和标准差随着连续山体数量增加呈现先减小再增加后逐渐平稳的趋势;不同数量连续山体对导线、支撑导线悬索跨中位移均值影响较为显著,对其标准差影响较小,而对于跨中张力则恰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山体 风洞试验 悬索支撑输电结构 耐张段 风振
下载PDF
含复杂电源结构省级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方法
17
作者 李程昊 张佳伟 +3 位作者 姚德贵 李晓萌 葛晟 吕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0-1110,I0003-I0006,共15页
随着风电、光伏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为计及其出力的不确定性,需要以年为尺度、小时为颗粒度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以含复杂电源结构、内部断面限制、外部交直流受电的省级电力系统为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方法。该方法... 随着风电、光伏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为计及其出力的不确定性,需要以年为尺度、小时为颗粒度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以含复杂电源结构、内部断面限制、外部交直流受电的省级电力系统为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日周期进行滚动平衡分析,针对特定日:通过对各分区同类电源进行聚合以简化问题、降低求解规模;通过构建火电开机优化模型以在考虑断面限制下以均衡开机为原则确定各分区火电开机容量;通过合理设计优化调度模型以在满足不同分区同类电源均衡调度、同一分区不同种类电源顺序调用原则下实现电力平衡计算。算例以实际省级电力系统数据为基础,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量平衡 复杂电源结构 断面约束 电源聚合 逐日滚动 分区均衡 电源顺序调用
下载PDF
线弹性迭代的等肢角钢输电塔极限承载力研究
18
作者 韩晶晶 杨绿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209,共7页
为了规避现有的构件截面广义屈服函数表达形式繁琐的缺点,同时弥补函数不等比例加载的不足,以逐步回归分析为基础,建立了等肢角钢简化的齐次广义屈服函数,提出了一种高效线弹性迭代方法,用以分析输电塔在构件强度方面的极限承载力。首先... 为了规避现有的构件截面广义屈服函数表达形式繁琐的缺点,同时弥补函数不等比例加载的不足,以逐步回归分析为基础,建立了等肢角钢简化的齐次广义屈服函数,提出了一种高效线弹性迭代方法,用以分析输电塔在构件强度方面的极限承载力。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等肢角钢齐次广义屈服函数;然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逐个剔除函数中影响不显著的各项,简化上述齐次广义屈服函数,同时保证其较高的拟合精度;最后,基于弹性模量调整策略,提出了一种高效线弹性迭代方法,用以等肢角钢输电塔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简化形式的齐次广义屈服函数,不仅精度高,而且项数少,克服了现有传统的广义屈服函数表达形式繁琐、不等比例加载,以及由此带来的计算结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对比传统方法,验证了所述方法在分析输电塔构件强度方面的极限承载力具有高精度和高计算效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等肢角钢截面 齐次广义屈服函数 逐步回归 极限承载力 线弹性迭代法
下载PDF
等离子体绕流场电磁波传输特性分析
19
作者 宁超 邓浩川 +1 位作者 满良 韦笑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文分析了等离子体绕流场中电磁波传输特性随几个主要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包括电子密度、谐振频率、碰撞频率等。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仿真输入条件下,在米波至毫米波... 本文分析了等离子体绕流场中电磁波传输特性随几个主要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包括电子密度、谐振频率、碰撞频率等。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仿真输入条件下,在米波至毫米波波段,随着谐振频率升高,等离子体绕流场反射率升高、透射率降低;在米波至厘米波波段,随着碰撞频率升高,等离子体绕流场反射率降低、透射率规律性不显著;在毫米波波段以上,等离子体绕流场的反射率和透射率与碰撞频率关系不大,而且反射很弱,以透射为主。目标飞行高度在30~50 km且速度在5 000 m/s以上时,目标驻点处等离子体绕流场对S、C、X波段有显著的衰减作用,影响雷达探测或产生黑障现象。开展了基于高焓激波风洞的等离子绕流场电磁特性测量实验,获取了C、X波段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数据和绕流场电子密度数据,并利用其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磁波 反射率 透射率 雷达散射截面(RCS)
下载PDF
交叉跨越段输电线绝缘子发热检测方法研究
20
作者 唐捷 黄志都 +3 位作者 朱登杰 廖永力 崔志美 龚博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0,129,共7页
绝缘子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为减少电网安全隐患,提出交叉跨越段输电线绝缘子发热检测方法。分析绝缘子极化效应、漏电和表面爬电3种发热现象的特点,分别计算发热功率和升温状况;利用调节电路、控制设备、传感头和电源等部件... 绝缘子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为减少电网安全隐患,提出交叉跨越段输电线绝缘子发热检测方法。分析绝缘子极化效应、漏电和表面爬电3种发热现象的特点,分别计算发热功率和升温状况;利用调节电路、控制设备、传感头和电源等部件构建光电传感器的整体架构,并结合一体化思想改进传统传感头的连接方式,采用封装手法提高光路耦合效率;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将离散方程线性化;根据所采集的信息记录光电场强度变化情况,计算晶体主要方向轴的双折射率和相位差,获得绝缘子周围的光电强度,检测出绝缘子是否发热。实验证明,所提方法信息采集的真实度较高,线性拟合程度高,可行性强,能充分利用光电传感器的优势,准确地检测绝缘子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跨越段输电线 绝缘子发热 光电检测 传感器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