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new types of sandbars in channels of the modern Ganjiang Delta,Poyang Lake,China: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被引量:3
1
作者 Zhen-Kui Jin Bai-Shui Gao +4 位作者 Jin-Yi Wang Yan Li Liang Shi Kuan-Hong Yu Gui-Zai Li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Two new types of sandbars are found in distributary channels of the modern Ganjiang Delta,Poyang Lake,China,respectively named as branching-point bar(BPB) and merging-point bar(MPB).BPB is defined as sandbar formed at... Two new types of sandbars are found in distributary channels of the modern Ganjiang Delta,Poyang Lake,China,respectively named as branching-point bar(BPB) and merging-point bar(MPB).BPB is defined as sandbar formed at the branching point of a channel where one channel branches into two.MPB is defined as sandbar formed at the merging point of two channels.BPB results from current velocity decrease at the branching point.BPB,arrowhead-shaped and growing towards upstream through upstream accretion,can be divided into bar head,middle and tail.Bar head refers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bar below average low water level,submerges under water whether in rainy seasons or dry seasons,and no plants grow on it.Bar middle refers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r between average low and average high water levels,and sparse plants grow on it.Bar tail refers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r above average high water level,and plants grow densely on it.From bar head to bar tail,sediment becomes finer and sorting degree becomes poorer;plant fossils increase in number,and silting-mud layers increase both in number and thickness.Vertically BPB shows a fining-upward sequence.BPB can be classified into 3 types:baby BPB with only bar head,child BPB with bar head and middle,and adult BPB with bar head,middle and tail.Generally from the lower delta plain to upper delta plain,BPB becomes more and more mature.If a channel is suddenly abandoned,BPB at different stages may be preserved.MPB is very similar to BPB in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main differences lie in its origin and growth direction.Discovery of BPB and MPB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finding remaining oil in oilfields.Previously,geologists considered point bars on convex bank of meandering channels or longitudinal bars and transverse bars in the middle of braided channels as favorable locations for finding remaining oil.Our study shows such locations as branching points and merging points of channels are also significant because BPB and MPB develop at these locations.Remaining oil has been found at branching points of channels in Pubei Oilfield,Songliao Basin,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ing-point bar Merging-point bar Distributary channel ganjiang delta Poyang Lake Remaining oil
原文传递
鄱阳湖赣江三角洲沉积物中铀、钍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封志兵 付佳 +5 位作者 聂逢君 李满根 张博程 杨舒琪 盛洲宁 黄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为厘清赣江三角洲以铀、钍为代表的放射性核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钻取的岩芯开展岩性识别、沉积相分析以及铀、钍和有机质含量测试等。研究表明,赣江三角洲沉积物中铀、钍的平均含量(7.84×10^(-6)、26.55×10^(-6))... 为厘清赣江三角洲以铀、钍为代表的放射性核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钻取的岩芯开展岩性识别、沉积相分析以及铀、钍和有机质含量测试等。研究表明,赣江三角洲沉积物中铀、钍的平均含量(7.84×10^(-6)、26.55×10^(-6))远高于我国土壤铀、钍背景值(2.8×10^(-6)、13.5×10^(-6)),这可能与其所处华南地块,多发育富铀岩体有关。钍含量在不同沉积深度的显著差别反映出域内可能存在多期物源,Th/U值可区分三角洲相、湖相沉积。铀、钍含量和Th/U值是沉积相、碎屑物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可作为沉积环境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三角洲 铀钍含量 沉积演化 有机质含量 鄱阳湖
下载PDF
分流河道内砂体沉积特征及定量参数——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燕 金振奎 +2 位作者 高白水 石良 李桂仔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分流河道是很多大型油气田的重要储集体,但目前对分流河道内部砂体的系统研究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的开发效果。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浅钻孔、探坑、探槽等方法,对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内发育的砂体类型、沉积特征、砂体规模进行... 分流河道是很多大型油气田的重要储集体,但目前对分流河道内部砂体的系统研究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的开发效果。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浅钻孔、探坑、探槽等方法,对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内发育的砂体类型、沉积特征、砂体规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流河道内发育水道、边滩、汊口滩、并口滩4种砂体,其中汊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并口滩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合并处;不同砂体的堆积方式不同,水道为垂向加积,边滩为侧向加积,汊口滩为逆流加积,并口滩为顺流加积。对不同砂体的规模进行测量,建立了分流河道内砂体定量参数地质资料库。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边滩、汊口滩的规模普遍大于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的边滩长度集中在500~2 000 m之间,边滩宽度集中在100~400 m之间,下三角洲平原边滩长度一般为300~900m,宽度一般为50~200m。并口滩的规模较小,长度一般为20~100m,宽度一般为20~60m,且仅在下三角洲平原发育。本次研究对油气田开发中预测砂体和寻找新的潜力目标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河道 定量参数 边滩 汊口滩 并口滩 堆积方式 赣江三角洲 鄱阳湖
下载PDF
赣江三角洲形成及其演变遥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雷天赐 彭轩明 +1 位作者 陈立德 祝民强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7年第2期47-53,共7页
以鄱阳湖区2个时相的MSS、TM遥感影像和1:5万地形图作为数据源,在具有最大信息量背景下,依据地物光谱、形态等影像特征对赣江河道变迁及三角洲成因进行了解译,发现河道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改道和袭夺;采用人机交互式手段,利用... 以鄱阳湖区2个时相的MSS、TM遥感影像和1:5万地形图作为数据源,在具有最大信息量背景下,依据地物光谱、形态等影像特征对赣江河道变迁及三角洲成因进行了解译,发现河道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改道和袭夺;采用人机交互式手段,利用多时相影像数据对赣江三角洲1976—1991年来演变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统计出15年间三角洲前缘新淤面积为37.6km^2,整体淤积速度约2.5km^2/a,且各部位淤积程度不一,并以中支淤积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三角洲 遥感动态监测 鄱阳湖
下载PDF
基于Landsat-TM影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余莉 何隆华 +1 位作者 张奇 王晓龙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6期48-54,共7页
利用分层分类法,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蚌湖与赣江中支口三角洲)长序列秋季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分析,探讨了1991年-2008年间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层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Landsat-TM遥感影像的解译;从1991年... 利用分层分类法,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蚌湖与赣江中支口三角洲)长序列秋季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分析,探讨了1991年-2008年间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层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Landsat-TM遥感影像的解译;从1991年到2008年蚌湖和赣江中支口三角洲湿地的植被面积分别增加18.56km2和6.01km2,其中赣江主支三角洲洲滩植被分布呈向湖体扩展态势。植被分布受水情影响比较大,蚌湖湿地的苔草面积与同时期水面积呈负相关性,而赣江主支三角洲湿地植被类型结构变化受水位影响也比较明显,苔草面积变化与秋季湖口水位表现为负相关,芦苇分布面积变化则与湖口水位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蚌湖 赣江中支口三角洲 遥感解译
下载PDF
汊口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汊口滩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燕 金振奎 +2 位作者 高白水 石良 李桂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8-1688,共11页
随着我国许多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复合分流河道带和单河道的划分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分流河道内部有利砂体的识别。现代沉积研究是认识分流河道内砂体发育特征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鄱阳湖赣江三角洲... 随着我国许多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复合分流河道带和单河道的划分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分流河道内部有利砂体的识别。现代沉积研究是认识分流河道内砂体发育特征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鄱阳湖赣江三角洲的现场考察,发现汊口滩是三角洲分流河道中发育的重要砂体类型,以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为典型特征。根据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汊口滩划分为滩头、滩中、滩尾3个沉积单元。从滩头到滩尾具有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物层理规模减小、单砂层厚度减小、粒度变细、泥质夹层增多的特点。汊口滩主要是由于在分汊口处,水流受到汊口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沉积物按粒度分异堆积形成;堆积方式主要以向上游方向的逆流加积为主。与水道砂体相比,汊口滩发育的层理类型多,而且内部夹层发育,非均质性更强;由于夹层的遮挡作用,砂体不易发生水淹,有利于形成剩余油的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汊口滩 分流河道 沉积模式 逆流加积 赣江三角洲
下载PDF
入湖三角洲阶段性沉积演变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辛玮琰 白玉川 +1 位作者 刘万利 张明进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56,共14页
三角洲的形成演化过程是河流演变和河流地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入湖三角洲在阶段性水沙供给条件下其沉积演变过程的阶段性特点,本文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以赣江三角洲年内上下游水沙阶段性变化特点为研究背景,考虑了水沙运动相似... 三角洲的形成演化过程是河流演变和河流地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入湖三角洲在阶段性水沙供给条件下其沉积演变过程的阶段性特点,本文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以赣江三角洲年内上下游水沙阶段性变化特点为研究背景,考虑了水沙运动相似,通过控制实验三角洲上游来水来沙和下游湖水位条件,呈现了实验室尺度的入湖三角洲阶段性沉积演变过程,反映了三角洲及其水道系统对变动水沙条件的响应过程。实验过程中三角洲的阶段性沉积特点与天然三角洲年内演变特点相似,表明实验尺度下分阶段控制水沙和湖水位条件以探究入湖三角洲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化规律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三角洲 阶段性 沉积演变 实验研究 赣江三角洲
下载PDF
赣江三角洲的沉积机制及生长模式 被引量:8
8
作者 马逸麟 危泉香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38,共6页
通过前人资料分析和近2年的野外实地调查,并辅以多时相的遥感解译手段,对赣江尾闾河道的变化和泥沙淤积情况,以及赣江三角洲的沉积机制有了明确认识,牵引流是鄱阳湖区最主要的湖流形态,它是三角洲向湖区加积生长的主要动力。其生长模式... 通过前人资料分析和近2年的野外实地调查,并辅以多时相的遥感解译手段,对赣江尾闾河道的变化和泥沙淤积情况,以及赣江三角洲的沉积机制有了明确认识,牵引流是鄱阳湖区最主要的湖流形态,它是三角洲向湖区加积生长的主要动力。其生长模式为鸟足状伸长或鸟足状伸长伴生决口分汊。最后对鄱阳湖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模式 沉积机制 赣江三角洲 赣江尾闾
下载PDF
水位对鄱阳湖赣江三角洲典型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利英 郁达伟 +8 位作者 章美良 吴勇明 钱宇佳 喻可喆 陶茂梁 高婕 魏志华 桂双林 魏源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124,共10页
鄱阳湖江湖关系复杂,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南矶山国家控制断面为研究对象,解析2019—2021年赣江和鄱阳湖水位变化及降雨等因素对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季节水位波动明显,洪水期水位最高(22.6 m),枯水期水位最低(7.33 ... 鄱阳湖江湖关系复杂,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南矶山国家控制断面为研究对象,解析2019—2021年赣江和鄱阳湖水位变化及降雨等因素对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季节水位波动明显,洪水期水位最高(22.6 m),枯水期水位最低(7.33 m).暴雨多发生在涨水期和洪水期,其年降雨量占比最大,小雨是全年中频度最高的降雨类型.南矶山断面各水环境指标浓度以10月—次年2月(退水期和枯水期)波动最为明显,其中,浊度最高可达3695.5 NTU,总磷(TP)是断面水环境质量主要超标因子,2021年超标天数占比达92.90%,枯水期超标倍数最高(2.28倍).相关性分析发现水位、降雨量、浊度与水质指标浓度呈显著相关,水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条件决策树方法分析发现,外洲水位和星子水位的阈值分别为14.02 m和11.54 m.当水位高于该阈值,TP浓度达到0.05 mg·L^(-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湖库Ⅲ类标准)的占比最高;低于该阈值,浊度驱动TP浓度变化,浊度越低,TP达标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三角洲 鄱阳湖 水位 水环境质量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