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2200-year Record of Seabird Population on Ganquan Island,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
1
作者 XU Liqiang LIU Xiaodong +4 位作者 SUN Liguang YAN Hong LIUYi LUO Yuhan HUANG J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57-967,共11页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107 cm long sediment profile,collected from Ganquan Island,South China Sea,were analyzed.Based on concentrations of bio-elements(Cu,Zn,Cd,Ba,As, Se,P),^(210)Pb and AMS^(14)C dati...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107 cm long sediment profile,collected from Ganquan Island,South China Sea,were analyzed.Based on concentrations of bio-elements(Cu,Zn,Cd,Ba,As, Se,P),^(210)Pb and AMS^(14)C dating,we reconstructed seabird population of Ganquan Island over the past 2200 years.Seabirds inhabited this island more than 2200 years ago,and their population displayed remarkable fluctuations with two peaks around 2100-1850 yr BP and 900-300 yr BP,respectively.The seabird population change profile on Ganquan Island is similar to that on Dongdao Island over the past 1800 years.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bird population and climate,and found it quite complicated.The seabird population did not reach the maximum during the Medical Warm Period(MWP)with relatively high average temperature;however,it remained near the peak value for about 600 years during the climatic transition period and the Little Ice Age(LIA),indicating that a relatively cool climate is favorable for seabirds on Ganquan I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bird population South China Sea ganquan Island climate change ecological response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rkers in source rocks of the Ganquan Formation in the Dahulishan region, Ejina Banner
2
作者 SU Kui TANG Youjun +1 位作者 JIANG Xingchao CHEN Jianf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13-320,共8页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the authors examined biomark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nqu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in the area of Dahulishan, Ejina, and analyzed the ...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the authors examined biomark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nqu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in the area of Dahulishan, Ejina, and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that were indicated by the source of organic mat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aturity and so on. Gas chromatography peak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from the Ganqu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showed "the former peak" of the single peak distribution, the main peak of carbon being C18 , indicating the main sources of organic matter with marine organic matter. Pr/Ph ranges from 0.3 to 0.6, indicating a strongly reduc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Biomarker assemblages of the Ganqu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are abundant in tricyclic terpane with long side chains, with a high level of gammacerane, showing dominant distribution of C27 sterane. High contents of gammacerane in organic matter show organic facies of source rocks in the salt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at average hopane/sterane ratio is 0.59, showing that algae have made more contributions to organic matter than bacteria. And the high level of C27 steranes shows that algae are the main source of hydrocarbon precursors. The Ganquan Formation's methylphenanthrene index, which is an effective molecular parameter index to measur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ranges from 0.35 to 0.50, and the conversion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Rc from it is within the range of 2.00-2.09, indicating that the Ganqu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are in the over-mature stage of thermal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额济纳旗 烃源岩 有机质热演化 气相色谱法 有机物质 特征 石油地质意义
下载PDF
Ganquan Theory of Mind and Civilizing the Contemporary Mindset
3
作者 Ji Douyong 《孔学堂》 2016年第1期59-69,共11页
下载PDF
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世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序列
4
作者 陈玉宝 叶政钦 +3 位作者 杨海龙 张创 周雪 铁连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31,共11页
为研究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世储层特征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在岩芯、测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压汞、恒速压汞等间接测定技术与核磁共振、微米CT等直接观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 为研究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世储层特征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在岩芯、测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压汞、恒速压汞等间接测定技术与核磁共振、微米CT等直接观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志丹-甘泉地区晚三叠世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及微裂隙,其中常见粒内溶孔,长石溶孔多伴随粒内溶孔发育,填隙物溶孔为少量浊沸石溶蚀形成的孔隙,微裂缝溶孔发育较少;普通压汞确定了志丹甘泉地区储层排驱压力、中值压力的最小值,计算了进汞饱和度值以及退汞效率;恒速压汞试验总结了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喉道分布特征,认为喉道是决定渗流率的主要因素;核磁共振T2谱的弛豫时间与储层的孔隙度呈正相关;微米CT技术构建了储层的孔隙网络模型,认为储层孔隙连通性较差。研究结果对志丹-甘泉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序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孔隙结构特征 成岩演化序列 志丹-甘泉地区
下载PDF
论唐枢的经学思想
5
作者 牛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的克除与对性情的燮理。经学为唐枢的心学体系提供了文本依据,心学则为唐氏解经提供了价值取向。唐枢的经学思想对中晚明心学解经思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心”的领域为明代经学诠释扩展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枢 经学 心学 甘泉学派
下载PDF
心体、性理与日用伦常之道——蔡叆对甘泉心学的传承与传播
6
作者 许卉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甘泉心学北传,其在燕赵之地的弟子有蔡叆。蔡叆从甘泉门下,对于甘泉心学思想有很深的体会。在思想上,蔡叆继承多而创发少,如论“心”、论“道”显示出守成的取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以甘泉之学为畛域而不敢有所逾越,如他强调“性即天... 甘泉心学北传,其在燕赵之地的弟子有蔡叆。蔡叆从甘泉门下,对于甘泉心学思想有很深的体会。在思想上,蔡叆继承多而创发少,如论“心”、论“道”显示出守成的取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以甘泉之学为畛域而不敢有所逾越,如他强调“性即天理”,有返归程朱之势;强调性情皆善,遥契先秦儒学,显示出蔡叆对甘泉心学在继承中伴有一定的创发,亦显示出燕赵儒学兼综的地域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心学 蔡叆 燕赵之地
下载PDF
陕西甘泉发现中侏罗世恐龙足迹群
7
作者 李兴文 李益朝 +7 位作者 王卓胜 孙淼 王宝鹏 王秦伟 唐玉 祝捷 吴昊 季燕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0,共8页
恐龙足迹化石是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重要途径。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甘泉中侏罗世直罗组发现的恐龙足迹群进行了简要记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恐龙足迹群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足迹类型包括了兽脚类... 恐龙足迹化石是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重要途径。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甘泉中侏罗世直罗组发现的恐龙足迹群进行了简要记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恐龙足迹群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足迹类型包括了兽脚类、蜥脚类、可能的鸟脚类及龟鳖类足迹;兽脚类足迹呈现高度多样化,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的三趾型足迹和大型的四趾型足迹;蜥脚类足迹可归入雷龙足迹;可能的鸟脚类足迹保存较差,难以归入到具体属种;可能的龟鳖类足迹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首次记录。甘泉恐龙足迹群的发现,扩大了中国恐龙足迹的地理分布,对于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及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直罗组 中侏罗世 甘泉 陕西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贯通”或是“超越”——理解湛甘泉与王阳明“心”“气”关系的一个角度
8
作者 陈伟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湛甘泉与王阳明皆重视“气”的概念。在将“气”与“天理”或“良知”相互联系起来的同时,都未曾失却“心学”的基本立场,这是二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甘泉与阳明又表现出对待“心”“气”问题的不同旨趣。扼要而言,甘泉着重于心体与“气... 湛甘泉与王阳明皆重视“气”的概念。在将“气”与“天理”或“良知”相互联系起来的同时,都未曾失却“心学”的基本立场,这是二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甘泉与阳明又表现出对待“心”“气”问题的不同旨趣。扼要而言,甘泉着重于心体与“气”的共通性原则,将万事万物容纳进“大心”的生命境域中来;阳明则致力于自身固有良知之开显,以自心之光明超越气禀的限制。“贯通”与“超越”之下,潜藏的是二人对本体与功夫理解上的诸多差异。因此,从“心”“气”的角度加以对照、审视,或许可以为理解王、湛二人的思想提供不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 超越 王阳明 湛甘泉
下载PDF
王、湛的交往与论辩及其对“心”的不同理解
9
作者 张细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7,94,共7页
王阳明和湛甘泉虽然同属心学阵营,却对“心”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阳明主张“心体”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统一,而甘泉认为“心体”只能是纯粹“至善”的;其二,二人都承认“本心”的“至善”性,但是阳明... 王阳明和湛甘泉虽然同属心学阵营,却对“心”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阳明主张“心体”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统一,而甘泉认为“心体”只能是纯粹“至善”的;其二,二人都承认“本心”的“至善”性,但是阳明主张其“至善”性来源于“本心”自身,而甘泉则主张来源于“至善”之“天理”;其三,甘泉强调“心”是“体万物而不遗”的“大心”,“心”与“物”不存在内与外的分别,阳明则强调“心”在感应过程中的主宰作用。由此三方面的不同,就导致他们在儒释道之关系和“格物”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致思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湛甘泉 儒释道关系 格物 本心
下载PDF
内蒙古额济纳旗大狐狸山地区干泉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友军 孔雪 +1 位作者 蒋兴超 陈践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2-660,共9页
以气相色谱、气相色谱一质谱为技术手段.对额济纳旗大狐狸山地区干泉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剖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示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面的信息。干泉组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为”前峰型”的单峰分布,主峰... 以气相色谱、气相色谱一质谱为技术手段.对额济纳旗大狐狸山地区干泉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剖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示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面的信息。干泉组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为”前峰型”的单峰分布,主峰碳以C18为主,说明有机质来源以海相有机质为主,Pr/Ph介于0.3~0.6之间,指示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干泉组烃源岩具有长侧链的三环萜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和C27甾烷分布占优势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高伽马蜡烷含量揭示烃源岩有机相为咸水沉积环境,藿烷/甾烷比值的平均值为0.59,表明藻类对有机质的贡献高于细菌。C27甾烷丰度较高,说明低等水生生物藻类是生烃母质的主要生源。干泉组烃源岩甲基菲指数介于0.35--0.50,其折算的镜质体反射率Rc为2.00~2.09,与实测的镜质体反射率指示意义一致.说明干泉组烃源岩热演化处于过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 干泉组 生物标志化合物 甲基菲指数
下载PDF
蒙额参3井石炭二叠系干泉组页岩储层含气性及可压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渭 白薷 +1 位作者 姜亭 郭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1-839,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银额盆地吉格达凹陷石炭—二叠系干泉组页岩储层含气性及可压性评价,本研究以蒙额参3井钻探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数据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对该井的岩相、有机地球化学、含气性、岩石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蒙额参... 为了深入研究银额盆地吉格达凹陷石炭—二叠系干泉组页岩储层含气性及可压性评价,本研究以蒙额参3井钻探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数据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对该井的岩相、有机地球化学、含气性、岩石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蒙额参3井干泉组属于浅海相沉积,页岩厚度可达162 m;有机质丰都较高,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5%,生烃潜量(S1+S2)平均为4.27 mg/g;具有较好的含气性,气测全烃最高1.219%,平均含气量为2.23 m^3/t;天然裂缝发育,脆性指数在53.30%~54.55%,泊松比为0.12~0.31,具备较好的可压性。研究后认为,干泉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盆地 干泉组 页岩气 含气性 可压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下侏罗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辉 戴小平 +2 位作者 王起琮 熊涛 王永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4,共5页
根据层序沉积时限以及基准面旋回界面识别标志,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甘泉地区下侏罗统进行了划分。识别出下侏罗统各级旋回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32个中期、86个短期旋回层序。... 根据层序沉积时限以及基准面旋回界面识别标志,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甘泉地区下侏罗统进行了划分。识别出下侏罗统各级旋回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32个中期、86个短期旋回层序。应用地层等时对比技术,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研究区下侏罗统等时地层格架。下侏罗统沉积于盆地基底快速沉降、缓慢抬升的构造环境,在基底抬升速度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盆地边缘沉积了数层可采煤层,成为划分层序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下侏罗统 甘泉地区
下载PDF
汉甘泉宫形制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5,共9页
上世纪70年代的调查认为汉甘泉宫的平面形制是一个北墙有曲折而南墙平直的刀把形。通过2009年调查测量,发现城前头沟两侧的城墙存在整体错位现象,可知该遗址其实由东、西两城构成,二者之间有驰道、直道南北贯通。东城为汉甘泉宫,西城有... 上世纪70年代的调查认为汉甘泉宫的平面形制是一个北墙有曲折而南墙平直的刀把形。通过2009年调查测量,发现城前头沟两侧的城墙存在整体错位现象,可知该遗址其实由东、西两城构成,二者之间有驰道、直道南北贯通。东城为汉甘泉宫,西城有林光宫、云阳县城、驻军阅兵场所三种可能。甘泉苑的范围东至铜川,西至彬县,甘泉宫是甘泉苑的中心,甘泉苑内外的离宫别馆及建筑遗址分布颇有规律,揭示了甘泉宫与京师长安之间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宫遗址 东城 西城 甘泉苑 交通路线
下载PDF
南海西沙海域甘泉海台的阶梯状地形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江勇 黄文星 +1 位作者 刘胜旋 姜大朋 《热带地理》 2016年第1期10-18,共9页
通过多波束水深资料,研究了南海西沙海域甘泉海台地形特征。甘泉海台顶面平坦,坡度通常〈1°,但存在3级阶梯状地形,水深范围介于550-700 m,这3级阶梯状地形总体向南西倾斜。在600-850 m水深范围内,甘泉海台普遍发育水下阶地,识别出... 通过多波束水深资料,研究了南海西沙海域甘泉海台地形特征。甘泉海台顶面平坦,坡度通常〈1°,但存在3级阶梯状地形,水深范围介于550-700 m,这3级阶梯状地形总体向南西倾斜。在600-850 m水深范围内,甘泉海台普遍发育水下阶地,识别出的水下阶地多达5级,其中西侧阶地发育程度优于东侧。初步认为:甘泉海台顶部和周缘阶梯状地形是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南海地壳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2个因素可能也控制着南海其他珊瑚礁的发育演化。在850-1 300 m水深范围内,甘泉海台周缘存在倒石堆状地形,推测主要是珊瑚礁碎屑从礁顶搬运沉积的产物,甘泉海台西北侧比东南侧倒石堆地形更加发育的现象估计与甘泉海台顶面向南西倾斜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阶梯状地形 甘泉海台 南海西沙海域 海平面变化 地壳沉降
下载PDF
直道与匈奴“祭天金人”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子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3,共7页
汉王朝远征匈奴的霍去病骑兵军团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史记》注家以为匈奴"祭天"地点曾经在甘泉宫左近。相关历史迹象体现直道线路应与匈奴在一定历史时段的南北交通实践有关。"匈奴祭天处"与匈奴&qu... 汉王朝远征匈奴的霍去病骑兵军团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史记》注家以为匈奴"祭天"地点曾经在甘泉宫左近。相关历史迹象体现直道线路应与匈奴在一定历史时段的南北交通实践有关。"匈奴祭天处"与匈奴"祭天金人"的移动,也使人联想到直道交通条件。直道沿线多有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历史遗存,"匈奴祭天处"即其中之一。"径路刀"与"径路神祠"当来自匈奴语。匈奴语言史料进入汉语文献,多因音译,但也有意译者,如"左贤王"、"右贤王"、"僮仆都尉"等。"径路刀"与"径路神祠"如为意译,则"径路"与"直道"的语言对应关系是明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道 甘泉 匈奴 祭天 径路
下载PDF
甘泉湖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忠潮 张波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的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与测算.结果表明,规划区最佳日游客容量为4 148人,合理年游客容量为75万人次/a.甘泉湖风景区的现状年、日游...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的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与测算.结果表明,规划区最佳日游客容量为4 148人,合理年游客容量为75万人次/a.甘泉湖风景区的现状年、日游客接待量均处于适载状态,应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大游客的实际接待量,促使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湖 风景区 旅游环境承载力 测度
下载PDF
额济纳旗大狐狸山地区干泉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兴超 陈践发 +1 位作者 唐友军 赵国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25,共5页
通过对大狐狸山地区干泉组实测剖面烃源岩展布特征及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研究,认为干泉组下段暗色泥岩发育,厚度达到了240.1m,主要沉积于浅海陆棚环境。有机碳含量分布在0.35%-2.87%,平均值为1.01%。研究中笔者根... 通过对大狐狸山地区干泉组实测剖面烃源岩展布特征及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研究,认为干泉组下段暗色泥岩发育,厚度达到了240.1m,主要沉积于浅海陆棚环境。有机碳含量分布在0.35%-2.87%,平均值为1.01%。研究中笔者根据Ph/n-C18和Pr/n-C17相关关系及图版,并结合C27甾烷(ααα20R)、C28甾烷(ααα20R)、C29甾烷(ααα20R)的相对关系图版来研究大狐狸山地区干泉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结果均显示其有机质为Ⅱ1型。镜质组反射率及粘土矿物的研究均表明有机质成熟度极高,可能与区内动力变质作用有关。综合评价认为,干泉组具备较好的生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狐狸山地区 干泉组 烃源岩 生烃潜力
下载PDF
敦煌壁画汉唐长安城相关问题申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70,共16页
敦煌壁画中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分别出现在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昙延法师灵异故事",莫高窟盛唐第217、103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序品"中,另有以莫高窟第85窟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华严... 敦煌壁画中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分别出现在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昙延法师灵异故事",莫高窟盛唐第217、103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序品"中,另有以莫高窟第85窟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华严经变中的里坊图像。这些唐五代宋初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是目前所知仅存的以彩色壁画形式记录汉唐长安城相关信息珍贵资料,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敦煌壁画是"形象的历史",仔细梳理和解读几处敦煌壁画中与汉唐长安城有关的画面,可以看到长安城在中古时期绘画史中蛛丝马迹的影像,使得曾经极其宏伟壮观、令世人无限向往的汉唐国际大都会长安城,通过敦煌壁画的片断式记载而展现在世人眼前。虽然目前揭示出来的仅是宏大的长安城的一个个小场景,但也初步展现长安城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彰显敦煌壁画研究的价值及其美妙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汉唐长安城 甘泉宫 西明寺 里坊
下载PDF
师道观的坚守与再造——从明代甘泉学派师道观的建构说起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明喜 闫雪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师道观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明代心学教育思潮和书院教育运动最为重要的推手之一,甘泉学派会通诸家师道主张,别出心裁,侧重以师者形象、各立宗旨、递相出入三个维度建构师道学说,形成一种守中有变的师道观,是明代教育由... 师道观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明代心学教育思潮和书院教育运动最为重要的推手之一,甘泉学派会通诸家师道主张,别出心裁,侧重以师者形象、各立宗旨、递相出入三个维度建构师道学说,形成一种守中有变的师道观,是明代教育由理学模式向心学思潮转换的关键一环。甘泉学派师道观的建构要义在于承前启后和破立兼备,强调"师"是"道"的适切传承者,"道"是"师"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对甘泉学派师道观的建构进行学理分析,可以从中揭示儒家师道观何以得以坚守,并因之再造出延绵不绝且与时偕行的师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师道精神 湛若水 甘泉学派
下载PDF
扬雄四赋作年新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成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7,共8页
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 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和《汉书·扬雄传》的相关记载并不同时,"持《汉书》论"内部也存在分歧和争议。通过分析《汉书·扬雄传》中颜师古一则注释的错误,指出《汉书·扬雄传》并非是录自扬雄《自序》的第一手材料。"持《汉书》论"之外,《文选》李善注所引《七略》中记载的扬雄辞赋作年,与《汉书》的纪和传均有明显不同。目前学界对于《七略》的有关记载采取相对忽视或简单否定的态度。本文结合汉成帝时郊祀制度变迁的舆论背景、"预先献赋"的文学传统以及扬雄本人"归蜀葬子"的活动,论证《七略》的记载更为合理。扬雄四赋的作年,应该为永始三年(前14)完成《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绥和元年(前8)完成《长杨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四赋作年 《甘泉赋》 《长杨赋》 《七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