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物重组与“城”的变移 ——《陈奂生上城》版本考释 |
李勇军
|
《中州大学学报》
|
2024 |
0 |
|
2
|
记忆与忧思:江南文化视野下的高晓声散文研究 |
谢燕红
李刚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3
|
吴越的精警——论高晓声的“鲁迅风” |
崔志远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4
|
赵树理、高晓声笔下新老式农民形象之比较——以《小二黑结婚》、《水东流》为例 |
朱庆华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10 |
3
|
|
5
|
浅谈高晓声对鲁迅小说的承继 |
胡湛
|
《新余高专学报》
|
2002 |
3
|
|
6
|
时代精神与个性心理——高晓声农村小说艺术浅论 |
浩岭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7
|
论高晓声乡土小说中农民的人格特征 |
葛雪梅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
2
|
|
8
|
从“探求者”到《摆渡》——对高晓声文学启蒙与反思的再评价 |
付用现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9
|
批评家何为——《八论高晓声》的启示 |
韩春萍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0
|
瑕瑜互见——高晓声小说《青天在上》和《陈奂生上城出国记》之比较 |
曹洁萍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1
|
试论《大好人江坤大》的奴性异化态势——行动胜利法 |
曹洁萍
|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2
|
高晓声《钱包》赏析 |
李晓静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3
|
作为历史“中间物”:重读高晓声1985年后的小说——一个台湾研究者的辩证思考与实践 |
黄文倩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5
|
|
14
|
高晓声的双重身份与介入式叙述 |
张连义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5
|
高晓声对鲁迅的继承与发展 |
刘景宏
|
《丹东师专学报》
|
2001 |
1
|
|
16
|
王彬彬文学批评的语言艺术浅论——以《八论高晓声》为例 |
程桂婷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7
|
高晓声文学创作中的三次探求 |
王化旭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8
|
被历史掩藏的作家——论近五年高晓声研究综述 |
李晓雨
|
《国学(汉斯)》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