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高山族社区营造研究:历程、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大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3,共6页
台湾高山族社区营造先后经历了重点示范部落计划、永续计划及活力计划三个阶段。其实践出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对大陆民族地区的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认为,民族地区的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持续地经营和创造。... 台湾高山族社区营造先后经历了重点示范部落计划、永续计划及活力计划三个阶段。其实践出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对大陆民族地区的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认为,民族地区的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持续地经营和创造。在该过程中,在地居民的主体性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协作,三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在地居民主体性的发挥,更是民族地区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族 社区营造 主体性 文化深耕
下载PDF
民族的认同与“识别”——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高山族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9,共8页
随着两岸关系和民族政策的变化,大陆高山族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经历了大幅增长。接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04年以来对河南邓州高山族情况调查的调查与研究,以对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高山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 随着两岸关系和民族政策的变化,大陆高山族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经历了大幅增长。接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04年以来对河南邓州高山族情况调查的调查与研究,以对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高山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其自1985年以来的人口变动、民族成份恢复更改,以及民族认同构建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河南邓州高山族的对比,说明民族政策执行和地方群体的互动的差异如何导致了围场高山族民族身份"识别"和民族认同建构的特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认同 识别 围场 高山族
下载PDF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服饰之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菁葆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对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贯头衣、徒跣、文身、缠发、尚黑、椎结、鸟图腾、戴藤帽等服饰现象作了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文化虽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不同地域的典型风格,但至今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渊源... 运用文献资料对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贯头衣、徒跣、文身、缠发、尚黑、椎结、鸟图腾、戴藤帽等服饰现象作了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文化虽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不同地域的典型风格,但至今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渊源则是来自古代百越文化的现代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高山族 服饰 比较
下载PDF
浅谈海峡两岸加强民族事务的交流合作——从两岸对台湾少数民族的不同称谓谈起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树杰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6,共3页
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使用“高山族”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也沿用这一称呼至今。但台湾方面1947年就以“山地同胞”代替“高山族”来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正式名称。1994年8月,台湾立法机构修订“宪法”... 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使用“高山族”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也沿用这一称呼至今。但台湾方面1947年就以“山地同胞”代替“高山族”来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正式名称。1994年8月,台湾立法机构修订“宪法”,将“山胞”改称为“原住民”。陈水扁当政时,煽动民族情绪为他搞台独服务,刺激了台湾少数民族的“正名”运动。目前,台湾已正式把原住民划分为16族。两岸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称谓的差异有愈走愈远的趋势。今后应全面深入开展两岸民族事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政治互信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少数民族 海峡两岸 民族事务 高山族
下载PDF
政治双刃剑——民族主义
5
作者 陆煜 胡鸿保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共5页
作者从概念入手,对民族主义及相关的民族、族群等概念作了辨析,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相关概念的实质,并认为民族主义及相关概念大多是应时之需的权力话语。此外,还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对纠缠不休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 族群 民族意识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台湾高山族诸族群的拔牙类型探析
6
作者 何星亮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03,共8页
史前的中国台湾本土居民是近现代高山族诸族群的先民。本文根据考古学、历史学和民族学资料分析台湾高山族诸族群的拔牙类型。史前台湾高山族先民拔牙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CⅠ^(2)Ⅰ^(2)C型,即拔去上颌左右侧门齿及犬齿;二是Ⅰ^(2)Ⅰ^... 史前的中国台湾本土居民是近现代高山族诸族群的先民。本文根据考古学、历史学和民族学资料分析台湾高山族诸族群的拔牙类型。史前台湾高山族先民拔牙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CⅠ^(2)Ⅰ^(2)C型,即拔去上颌左右侧门齿及犬齿;二是Ⅰ^(2)Ⅰ^(2)型,即拔除左右侧门齿类型。汉代至近代之前的台湾高山族先民的拔牙类型主要为Ⅰ^(2)Ⅰ^(2)型,即拔去上颌左右侧门齿。近代台湾高山族诸族群的拔牙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Ⅰ^(2)Ⅰ^(2)型,即拔上颌左右侧门齿;二是CⅠ^(2)Ⅰ^(2)C,即拔上颌左右犬齿和侧门齿;三是P^(1)CC P^(1)型,即拔上颌左右犬齿和第一小白齿;四是CC型,即拔上颌左右犬齿。从拔牙类型来看,台湾高山族先民拔牙风俗源流久远,数千年延续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高山族 拔牙 类型
下载PDF
高山汉族群岛中的壮族岛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凌智 黄家信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5,共9页
碑文、族谱等民间文献记载桂西高山汉迁出、迁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地契等则反映民族竞争中高山汉如何进入壮族田峒,进而取代壮族,最后形成高山汉族群岛。香维屯壮族在语言、婚姻、性格等方面,竭力维护族群边界,避免汉化。清代以后,由于... 碑文、族谱等民间文献记载桂西高山汉迁出、迁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地契等则反映民族竞争中高山汉如何进入壮族田峒,进而取代壮族,最后形成高山汉族群岛。香维屯壮族在语言、婚姻、性格等方面,竭力维护族群边界,避免汉化。清代以后,由于周边地区不断汉进壮退,现代香维屯已成为高山汉族群岛中的壮族岛,成为区域互嵌式民族居住空间和民族关系的“岛中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岛 高山汉 壮族
下载PDF
“皇民化”运动对台湾高山族的形塑及其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建辉 张雪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8,共11页
"皇民化"运动是1937—1945年间日本殖民者对台湾民众推行的一场旨在全面改造台湾民众身份的政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殖民者主要从日语的进一步普及、宗教信仰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日本化及传统姓名的更改这四个层面对台湾高山... "皇民化"运动是1937—1945年间日本殖民者对台湾民众推行的一场旨在全面改造台湾民众身份的政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殖民者主要从日语的进一步普及、宗教信仰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日本化及传统姓名的更改这四个层面对台湾高山族进行形塑。貌似文化同化措施背后所隐藏的其实是殖民者图谋通过外部的强力介入,从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对高山族进行全面改造的本质。通过"皇民化"运动的"洗脑"教育,不少高山族青年产生了虚幻的日本"国民"意识,甚而积极参加"高砂义勇队",充当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和炮灰。从长远来看,"皇民化"运动对高山族的形塑也埋下了少数人后来持"台独"错误立场的思想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皇民化”运动 台湾高山族
下载PDF
从“族类群体”到“少数民族”:中国民族构建的“一个面向”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江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3,共10页
由各个"族类群体"向"少数民族"的转换构成了中国民族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少数民族构建"。它以中国历史发展中自在并演变至近代的各个"族类群体",在外来民族概念引入之后一步步转变为自觉的... 由各个"族类群体"向"少数民族"的转换构成了中国民族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少数民族构建"。它以中国历史发展中自在并演变至近代的各个"族类群体",在外来民族概念引入之后一步步转变为自觉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华现代国家及中华民族构建为历史政治背景,以近代以来的主要社会政治力量同少数民族的互动为主要构建形式。对它的历史政治分析为认识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的新的阐释,为回应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解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需处理族别差异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构建 少数民族构建 “族类群体”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制作“舞蹈”:一个总体社会现象的注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钰琼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基于福建华安高山族传统舞蹈发展过程的分析,解释高山族人演出时对舞蹈的热情与日常生活中对舞蹈的疏离这一强烈反差,并用莫斯的“总体社会现象”观点来解释反差中不同面向的关系及其作用。以高山族舞蹈为主的文化展演,是在民族工作和... 基于福建华安高山族传统舞蹈发展过程的分析,解释高山族人演出时对舞蹈的热情与日常生活中对舞蹈的疏离这一强烈反差,并用莫斯的“总体社会现象”观点来解释反差中不同面向的关系及其作用。以高山族舞蹈为主的文化展演,是在民族工作和对台工作背景下政治、经济、亲属关系、生计、审美、身体等各种关系的叠加和呈现。研究发现,不同力量在各种节点上对舞蹈发明或表达的意涵和关系,会成为下一次进行意义生产的前提而非否定的对象,通过展演将原本积累的意涵同时表达出来。本案例有助于我们在经验事实基础上反思各族人民在具体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展演 总体社会现象 关系总体主义 高山族
下载PDF
布依族古歌《安王与祖王》的英雄母题探析
11
作者 罗平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2-95,111,112,共6页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优秀民族文化,它们以口头记录或文字记载的形式留存下来,成为后世的珍贵遗产。《安王与祖王》作为其中一部颂扬英雄优良品格和丰功伟绩的古歌,反映了布依族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的...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优秀民族文化,它们以口头记录或文字记载的形式留存下来,成为后世的珍贵遗产。《安王与祖王》作为其中一部颂扬英雄优良品格和丰功伟绩的古歌,反映了布依族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的历史进程,故事情节丰富曲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中的英雄母题串联起了古歌的情节发展脉络。因此,本文拟从英雄的特异孕生、神奇婚姻和兄弟之争等三个部分探析《安王与祖王》的英雄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古歌 《安王与祖王》 英雄母题
下载PDF
台湾高山族群服饰中盘扣艺术特征分析
12
作者 张钰 郭春丽 陈东生 《服饰导刊》 2021年第5期48-52,共5页
[研究意义]盘扣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记忆,是关联着各族文化的纽带。了解台湾高山族群服饰中盘扣造型特征,挖掘其与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一脉相连之处,促进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利于民族团结融合。[研究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及服饰实例采集,分析... [研究意义]盘扣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记忆,是关联着各族文化的纽带。了解台湾高山族群服饰中盘扣造型特征,挖掘其与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一脉相连之处,促进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利于民族团结融合。[研究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及服饰实例采集,分析高山族服饰盘扣的造型特征、变化规律及艺术特征。[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高山族不同族群的系扣方式不同,盘扣造型各异,具有族群鲜明的民族崇拜信仰和文化传承色彩,在盘扣造型艺术特征表达上与汉文化融合的同时保留了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种文化融合是社会变迁、民族交融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族群 盘扣艺术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何叔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0,108,共11页
汉语"民族"概念虽然具有含混、模糊的特点,并带来使用和交流的诸多不便,但其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宽泛,所显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是欧美各国语言的相关术语不能比拟的。它能充分展现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的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及其相... 汉语"民族"概念虽然具有含混、模糊的特点,并带来使用和交流的诸多不便,但其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宽泛,所显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是欧美各国语言的相关术语不能比拟的。它能充分展现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的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综合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民族共同体的共性,揭示民族过程的规律与趋向,适应不同学科民族研究的需要。必须坚持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族群"概念的泛化使用会给我国民族研究带来困惑,不赞同用"族群"来取代"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民族研究 话语权 族群
原文传递
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 被引量:13
14
作者 叶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08,共11页
本文通过对50余年前国内史学界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所形成的悬案的考察,提出:当年论辩双方的根本性失误在于没有全面地把握斯大林以及列宁所言"民族"(нация/nation)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汉语"民族"能表述... 本文通过对50余年前国内史学界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所形成的悬案的考察,提出:当年论辩双方的根本性失误在于没有全面地把握斯大林以及列宁所言"民族"(нация/nation)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汉语"民族"能表述两种不同层次的人们共同体,从而将汉民族中的"民族"(ethnic group)概念与中华民族的"民族"(nation)概念相互混淆了。通过回顾、探讨和反思50余年前的汉民族形成问题的学术旧题,我们既可从学理上加强认识中华民族是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又可以进一步认清中华民族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由多民族(ethnic groups)共同构成的民族(nation),而汉民族与构成中华民族的其他少数民族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人们共同体,相互之间既不分高下、也不分核心和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汉民族 少数民族 нация ethnic group
原文传递
民族概念三题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叶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通过对汉语"民族"概念的模糊性,斯大林所论述的"民族"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以及"民族"概念的政治属性等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第一,汉语"民族"概念实际表述着"中华民族"和构成中... 本文通过对汉语"民族"概念的模糊性,斯大林所论述的"民族"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以及"民族"概念的政治属性等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第一,汉语"民族"概念实际表述着"中华民族"和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两个层次人们共同体的含义;第二,斯大林所定义的"民族"(нация)概念指的是汉语"民族"概念的第一层次,即中华民族这一层次的人们共同体;第三,不论是"中华民族"层次还是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层次的人们共同体都具有政治性,但是,两者的政治属性具有层次性,即前者的政治性与国家相关,而后者的政治性则与地方自治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56个民族
原文传递
闽台史前文化与南岛语族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建辉 徐森艺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99,F0002,共11页
通过对比闽台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厘清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年代序列,发现闽台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具有长达数千年的文化相似性。结合近年来对该地区体质人类学、古基因组学等分析和研究成果,推定包括福建在内的我国... 通过对比闽台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厘清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年代序列,发现闽台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具有长达数千年的文化相似性。结合近年来对该地区体质人类学、古基因组学等分析和研究成果,推定包括福建在内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南岛语族的起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史前文化 南岛语族 高山族
原文传递
近代台湾高山族诸族群的拔牙风俗源流与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星亮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3,共7页
文章通过分析日本学术界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对台湾高山族诸族群拔牙风俗的研究资料,阐释了台湾高山族诸族群的拔牙风俗的源流、变迁及分布。作者认为,近代台湾的拔牙风俗主要存在于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和赛夏人中,与史前台湾... 文章通过分析日本学术界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对台湾高山族诸族群拔牙风俗的研究资料,阐释了台湾高山族诸族群的拔牙风俗的源流、变迁及分布。作者认为,近代台湾的拔牙风俗主要存在于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和赛夏人中,与史前台湾土著的拔牙风俗具有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族 拔牙风俗 源流 分布
原文传递
高祖至睿宗时期奚族与唐朝的关系述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唐代是奚族发展、壮大、较为活跃的历史时期。奚族与唐朝的关系复杂,不容忽视。高祖时期,奚族与新建的唐朝为敌,奚唐关系以战争为主;太宗时期,奚族归附于唐,唐在奚境设立饶乐都督府,对奚族进行间接的管辖,奚唐之间呈现相对和平友好的状... 唐代是奚族发展、壮大、较为活跃的历史时期。奚族与唐朝的关系复杂,不容忽视。高祖时期,奚族与新建的唐朝为敌,奚唐关系以战争为主;太宗时期,奚族归附于唐,唐在奚境设立饶乐都督府,对奚族进行间接的管辖,奚唐之间呈现相对和平友好的状态。高宗至睿宗时期,奚族时有侵犯之举,奚唐关系颇为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祖至睿宗 奚族 唐朝 关系
原文传递
七脚川事件与台湾花莲地区高山族族群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建辉 饶瑨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8,共8页
七脚川事件是1908年底发生于台湾东部花莲地区的一次较为重大的高山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事件,它是日本殖民当局"理蕃"态度由怀柔转趋强硬,对台湾高山族进行武力镇压的开始,标志着佐久间左马太总督"五年理蕃计划"的... 七脚川事件是1908年底发生于台湾东部花莲地区的一次较为重大的高山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事件,它是日本殖民当局"理蕃"态度由怀柔转趋强硬,对台湾高山族进行武力镇压的开始,标志着佐久间左马太总督"五年理蕃计划"的正式实施。事件以"维李隘勇线"19名七脚川社隘勇集体脱逃为导火索,在事件中,日本殖民当局在开发台湾东部资源等目的驱使下,采取惯用的"以蕃制蕃"伎俩,唆使纵容同属"南势阿美"的豆兰、薄薄、里漏、饱干、屘屘、归化等六社壮丁,对七脚川社进行了"灭社"式的焚烧掳掠,导致七脚川社最终陆续归顺,并被分散居住。事件后,日本殖民者又推行武力讨伐、分散移住、收缴枪支等强制性举措,迫使花莲地区其他高山族族群屈服于其殖民统治和奴役,并从日本国内引进官办移民定居,造成长期占据的既定事实,同时对周边族群实行严密监控。透过七脚川事件,日本殖民者从分布格局、力量对比、族群认同等多方面改变了花莲地区高山族传统族群关系的样貌,从而为其在台湾东部区域实施全面威权统治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七脚川事件是台湾花莲地区高山族族群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脚川事件 花莲地区高山族 族群关系
原文传递
探究“异文化”,寻相处之道--李亦园与台湾山地民族研究
20
作者 刘秀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0,共7页
对台湾山地民族的研究是李亦园先生学术生涯的起点,并由此奠定了其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调,那就是对"异文化"的探究、对"异民族"的关切,这一基调一直延伸到其对汉人社会的研究当中。把握李亦园对异文化的关切态度背... 对台湾山地民族的研究是李亦园先生学术生涯的起点,并由此奠定了其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调,那就是对"异文化"的探究、对"异民族"的关切,这一基调一直延伸到其对汉人社会的研究当中。把握李亦园对异文化的关切态度背后所蕴含的学术情怀和理论出发点,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李亦园先生的治学脉络,对我们今天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依然有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文化” 李亦园 高山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