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倾向Wilson病患者的注意偏向特征及与反刍思维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闻晓 白雪 +5 位作者 王共强 马心锋 林康 金平 施倍倍 韩咏竹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9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 探究抑郁倾向Wilson病(WD)患者的注意偏向特征及与反刍思维的关系。方法 招募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收治的WD患者51例,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组(≥5分,30例)和非抑郁组(≤4分... 目的 探究抑郁倾向Wilson病(WD)患者的注意偏向特征及与反刍思维的关系。方法 招募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收治的WD患者51例,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组(≥5分,30例)和非抑郁组(≤4分,21例)。比较两组反刍思维量表(RRS)评分及情绪Stroop范式试验结果,并分析观察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抑郁组在RRS的症状反刍、反省深思、强迫思考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对负性词的反应时间显著慢于非抑郁组(P<0.05);两组对中性词及正性词的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D患者对负性词反应时间与BDI评分、RRS总分、RRS的症状反刍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对正性词和中性词反应时间与BDI评分、RRS总分及RRS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DI评分、RRS总分、RRS的症状反刍维度得分是WD患者对负性词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抑郁倾向WD患者会过多关注负性情绪信息,反刍思维可能是导致抑郁倾向WD患者负性情绪注意偏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注意偏向 抑郁 反刍思维 情绪stroop范式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ISCP范式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孙德升 刘峰 陈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148,共7页
本文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中,并运用修正后的ISCP范式对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绩效长期表现不佳实际上是制度、结构和行为影响下的必然结果;2在制度... 本文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中,并运用修正后的ISCP范式对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绩效长期表现不佳实际上是制度、结构和行为影响下的必然结果;2在制度和结构的影响下,高校及其科研人员、企业更愿意绕开各类限制,采用更为隐蔽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最终导致绩效表现为显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偏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佳的难题,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完善来影响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从而最终提升整体绩效和促使隐性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阳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IsCP范式
下载PDF
SNS用户的社交网络游戏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代宝 刘业政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9-163,共5页
本文通过对SNS用户玩社交网络游戏行为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发现被用于社交网络游戏行为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使用与满足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心流体验理论等;社交网络游戏行为的动机主要为休闲娱乐、社交互动和自我展示;而社交网络游戏... 本文通过对SNS用户玩社交网络游戏行为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发现被用于社交网络游戏行为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使用与满足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心流体验理论等;社交网络游戏行为的动机主要为休闲娱乐、社交互动和自我展示;而社交网络游戏使用和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包括认知性因素、情感(体验)性因素、态度性因素、人格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sNs) 社交网络游戏(sNG) 使用与满足理论(U&G) 技术接受模型(TAM) 心流体验理论 s-O-R范式
下载PDF
基于SCP范式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倪燕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9年第5期53-56,共4页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具有产业集群的特征,文章基于产业经济学的SCP分析范式,探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创客空间 图书馆空间再造 s-C-P范式
下载PD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and the Problems Regarding Japan’s Exemption from Blame for the Colonization of Korea
5
作者 YI Tae-J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1期33-50,共18页
The 1951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was the one and only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y that would have allowed demanding for Japan’s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lonization of Korea.However,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demand of... The 1951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was the one and only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y that would have allowed demanding for Japan’s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lonization of Korea.However,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demand of such to be done.Soon,Korea and Japan resumed their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and had their first summit in 1952.After numerous negotiations,finally in 1965,the“Korea-Japan Treaty”was agreed upon.Even in this treaty,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lonization was different for both countries and ultimately resulted as an unresolved issue.This is because of the Japanese dependence to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On the other hand,the League of Nations,founded in 1920,believed that the systemat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was vital to keeping international peace.Therefore,they put much effort in and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the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The“Report on the law of Treaties”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35,noted that the“1905 Protectorate Treaty”,which was the ultimate treaty that led to Korea being annexed by the Japanese,was one of the three treaties that had no effective standing.This decision was carried out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63 and became a Resolution after being submitted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in the end of the same year.Using the decisions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as evidence,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s lack of reviewing the Japanes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lonization of Ko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ctorate Treaty of November 1905 International PEACE activists in 1900s The second Hague PEACE Conference William T.stead FRANCIs Rey James garner Manley O.Hudson HARVARD Draft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下载PDF
The Historical Logic on the Basic Theory of Physics—A Summary on the Cosmic Continuum Theory
6
作者 Xijia Wang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3期823-840,共18页
Any scientific system has a unified basic theory. But physics has no unified basic theory in the modern sense. Classical mechanics,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 have their own basic concepts, categories and princi... Any scientific system has a unified basic theory. But physics has no unified basic theory in the modern sense. Classical mechanics,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 have their own basic concepts, categories and principles, so none of them can be regarded as true basic theories of physics. Cosmic Continuum Theory holds that the continuity and discreteness of the universe are fundament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unification of physics. Becau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quantum non-locality and local reality is the fundamental obstacle to the unification of physics, while locality and non-locality correspond to the continuity and discreteness of physical reality respectively. The cosmic continuum theory introduces mathematical continuum and axiomatic ideas to reconstruct the basic theory of physics, and by the correspondence of existence and its dimensions to achiev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essence of physical reality, by introducing the cosmic continuum hypothesis to achiev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ontinuity and discreteness of physical reality, by introducing axiomatic methods to achieve formal unification of the foundations on phys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mic Continuum, classical mechanics,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 are no longer the basic theories of physics, but three branch theories of physics that are respectively applicable to macroscopic, cosmoscopic and microcosm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 Continuum Axiomatization of Physics Foundation of Physics Hilbert’s Problems scientific paradigm
下载PDF
The Treaty of San Francisc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Movements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
7
作者 Tae-Jin Y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2期88-111,共24页
The leaders of the Meiji Restoration believed in their master, Yoshida Shoin (吉田松陰), who claimed that in order for the islands of Japan not to be a colony of the powerful Western states, Japan had to conquer nea... The leaders of the Meiji Restoration believed in their master, Yoshida Shoin (吉田松陰), who claimed that in order for the islands of Japan not to be a colony of the powerful Western states, Japan had to conquer nearby countries. This led to Japan’s invas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 Taiwan, Korea, and Manchuria, which ultimately led to the Manchurian Incident of 1931,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Pacific War. Surprisingly, the subject and the timing of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se acts of war were in the same order of Yoshida Shoin’s proposal on preoccupancy.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was romanticized as clearing the barbaric culture by civilization, and the Russo-Japanese war of 1904 was romanticized as the realization of Eastern Peace. However, Japanese policies of aggressions were first deemed illegal by international law during the 1931 Manchurian Incident by the investigations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The Japanese Empire received the recommendation by the League of Nations to restore to original state, but declined and exited from the League of Nations. Following their exit, they started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Pacific War and eventually lost in 1945. The goal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of 1951 was to punish Japan’s aggressions. However, as the Cold War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started to arise in 1948, the punishment was eased, and their punishment for the aggressions on the Ryukyu Islands, Taiwan, and Korea was nearly unasked for.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s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in the view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established by Manley O. Hudson of Harvard University and others in U.S. academia and judici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shida shoin’s “preemptive occupation” of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First Anglo-Japanese Agreement The Inquiry Manley O. Hudson the Progressive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League of Nations verdict on the Manchurian Incident James W. garner HarvardDraft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1935
下载PDF
旅游产品直播购物情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因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春 赵琦 郑红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2,共14页
直播购物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但目前缺乏对直播间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的行为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范式,文章采取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旅游产品直播购物情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除信息质量和主播信息源... 直播购物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但目前缺乏对直播间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的行为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范式,文章采取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旅游产品直播购物情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除信息质量和主播信息源特性外,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直播购物平台的类型、可信度及营销力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部刺激;2)消费者对外部刺激的内在感知包括观看旅游产品直播时的沉浸状态、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影响其对旅游产品直播购物的态度、观看意愿和购买行为;3)消费者是否会从直播间的“观望者”转变成“购买者”,受旅游消费者自身特质及其感知风险的影响。通过厘清各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直播间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行为的影响机制,文章深化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解,并为旅游产品直播购物行业长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购物 旅游产品 消费者购买行为 刺激-机体-反应理论 前因变量
下载PDF
知觉状态对瞳孔大小的影响——来自双稳态刺激的研究
9
作者 魏蓝坤 贺伟 何东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采用多种双稳态刺激(实验一)和线索启动范式(实验二)考察了知觉状态对瞳孔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与者观看面孔-花瓶双稳态刺激时,花瓶知觉状态下的平均瞳孔直径明显大于面孔知觉状态下的平均瞳孔直径,表明瞳孔大小受到知觉状态这一认... 采用多种双稳态刺激(实验一)和线索启动范式(实验二)考察了知觉状态对瞳孔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与者观看面孔-花瓶双稳态刺激时,花瓶知觉状态下的平均瞳孔直径明显大于面孔知觉状态下的平均瞳孔直径,表明瞳孔大小受到知觉状态这一认知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状态 瞳孔大小 双稳态知觉 鲁宾面孔-花瓶图 线索启动范式
下载PDF
“责任式创新”框架下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被引量:52
10
作者 薛桂波 赵一秀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共5页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式创新 科技治理 范式重构
下载PDF
西蒙决策管理理论范式及思想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包玉泽 谭力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共4页
西蒙以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他对于管理科学本质的看法以及如何构建管理学理论等观点;他假设管理就是决策,以决策为分析单元,运用个人主义等方法构建了决策管理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体现了科学主义特征,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 西蒙以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他对于管理科学本质的看法以及如何构建管理学理论等观点;他假设管理就是决策,以决策为分析单元,运用个人主义等方法构建了决策管理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体现了科学主义特征,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研究纲领;他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区分以及知识积累观对当前的管理理论发展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 决策管理理论 范式 西蒙范式
下载PDF
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比较分析——兼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式的革新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聚云 李迎 查安妮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3,共7页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社会学专业共600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篇幅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少于社会学论文;在研究类型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应用对策研究比例远高于社会学论文;在结构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社会学专业共600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篇幅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少于社会学论文;在研究类型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应用对策研究比例远高于社会学论文;在结构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较多地采用了常规结构;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论文更多地运用了"质性"研究方法;在研究技术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出现较高比例的技术错误,在统计分析方法上也较为简单;在研究资料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等均不如社会学论文丰富;在语言和格式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较社会学论文有略低的差错率。按年份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以上特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社会学 社会学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范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发音人和语境变异与声调知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玉芳 梁晓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文用Garner快速分类法研究了发音人规范化和语境补偿过程与声调知觉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发音人变化对声调识别产生了显著的Gar-ner干扰;声调变化对男女声判别产生了同样的十扰。(2)语境变化对声调识别也产生了显著的Garner... 本文用Garner快速分类法研究了发音人规范化和语境补偿过程与声调知觉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发音人变化对声调识别产生了显著的Gar-ner干扰;声调变化对男女声判别产生了同样的十扰。(2)语境变化对声调识别也产生了显著的Garner干扰。按照Garner方法的假设,这说明发音人规范化和语境变异补偿与声调识别之问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3)虽然发音人和语境同时变化引起的声调识别反应时延长约等于它们单独变化时反应时延长量之和,但正确率下降远大于单独变化时下降量之和。说明发音人和语境变异对声调识别的干扰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增加了声调识别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知觉 语境变异 发音人
下载PDF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思想、观念与取径的转变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郑素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4,共6页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实则承认儿童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儿童像成人一样,他们拥有成为文化史书写主体的合理性。在具体观念上,要求我们认识到儿童是拥有文化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或传承者。...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实则承认儿童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儿童像成人一样,他们拥有成为文化史书写主体的合理性。在具体观念上,要求我们认识到儿童是拥有文化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或传承者。在方法上,倡导儿童主位的取径:将儿童世界去熟悉化,"转熟为生";以"人"的角度来把握和揭示儿童世界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化 儿童主位 儿童研究范式
下载PDF
科技创新的“专业—产业”耦合范式与实践——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元耦合”协同创新机制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茤祥 刘杨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6-180,共5页
科技创新的范式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对科技创新现象和过程的观察与思考,系统地分析科技创新的基本逻辑,并尝试性地提出科技创新独特的“专业—产业”耦合范式,并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例,分析其“研究所—协同创新中... 科技创新的范式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对科技创新现象和过程的观察与思考,系统地分析科技创新的基本逻辑,并尝试性地提出科技创新独特的“专业—产业”耦合范式,并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例,分析其“研究所—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基金”三元耦合协同创新机制和特色做法,对科技创新“专业—产业”耦合范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范式 “专业—产业”耦合范式 协同创新
下载PDF
范式论心理学史批判 被引量:11
16
作者 高申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9-32,37,共5页
本文以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思考为出发点,通过揭示范式的本质并讨论以之为基础的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对心理学的影响关系,批判性地考察了范式论心理学史的研究背景及其基本结论,并指出,范式论心理学史研究不能在任何实质的意义上增加我们... 本文以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思考为出发点,通过揭示范式的本质并讨论以之为基础的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对心理学的影响关系,批判性地考察了范式论心理学史的研究背景及其基本结论,并指出,范式论心理学史研究不能在任何实质的意义上增加我们对心理学及其历史的理解。在此背景中,作者倡导用心理学理论同一性范畴来把握心理学及其历史,并认为,心理学的存在依赖于它的理论同一性的确立;心理学的发展,是对它的理论同一性的展开;现实形态的心理学史,是心理学对它的理论同一性的不断寻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武 范武论心理学史 心理学理论同一性
下载PDF
从测量到治理:构建公共价值创造的整合分析模型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学军 韩志青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9,共12页
公共价值管理是后新公共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新范式,创造公共价值被视为新范式下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近几年,学者们主要从范式变迁的角度阐述了公共价值管理的主要观点和范式意义,但微观上如何测量公共价值,并回应公共价值治理和创造的... 公共价值管理是后新公共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新范式,创造公共价值被视为新范式下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近几年,学者们主要从范式变迁的角度阐述了公共价值管理的主要观点和范式意义,但微观上如何测量公共价值,并回应公共价值治理和创造的挑战尚缺系统研究,公共价值测量、管理、治理和创造的关系也并不清楚。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在公共价值测量的哲学基础上,本文从过程和内容两个层面阐释了公共价值测量的研究,包括其理论框架、方法和体系等。本文认为,公共价值治理包含了公共价值的识别、管理以及确认等三个环节,公共价值测量贯穿于公共价值治理的全过程,公共价值事前测量为公共价值识别累积信息基础,事中测量确保公共价值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事后测量为公共价值的确认与治理提供改进着力点。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公共价值领域的未来重点研究问题,包括开发设计公共价值测量量表、分析公共价值创造过程中跨部门合作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公共价值冲突的形成机理和解决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测量 公共价值治理 整合分析模型 范式
下载PDF
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变革与中国对策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梁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0-172,共13页
近年来,作为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核心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ISDS)面临着重大变革,国际社会由此形成了改革派主张、改良派主张、拒斥派主张等数种变革方案。随着双向投资大国地位的形成以及涉华案例的增多,中国有必要重新对ISDS机制进行... 近年来,作为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核心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ISDS)面临着重大变革,国际社会由此形成了改革派主张、改良派主张、拒斥派主张等数种变革方案。随着双向投资大国地位的形成以及涉华案例的增多,中国有必要重新对ISDS机制进行选择。针对现行ISDS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已有变革方案的不足,结合中国在ISDS机制变革中的特殊利益诉求,应当从改良ISDS机制本身、升级ISDS机制所根植的IIAs内容以及完善其他配套机制等方面对ISDS机制提出中国范式,推进甚至引领新一代ISDS机制乃至国际投资规则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仲裁机制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范式
下载PDF
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范式”辨析——基于托马斯·库恩范式理论语境下的争论与澄清 被引量:2
19
作者 邰蕾蕾 袁文霞 杨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围绕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式"这一论断,从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采用分析法考察了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并从范式概念、范式转换、不可通约性以及范式在社会科学领域运用的局限性入手,分析并认为产学研联合培养作为培养范式... 围绕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式"这一论断,从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采用分析法考察了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并从范式概念、范式转换、不可通约性以及范式在社会科学领域运用的局限性入手,分析并认为产学研联合培养作为培养范式并不成立,更不会带来研究生培养领域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托马斯·库恩 研究生 范式
下载PDF
协助区域与其交通协同发展的最优随机投资配置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国富 陈森发 +1 位作者 李文勇 陈小玉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4,共5页
根据经济最优化的随机最优理论,选取普雷斯科特范式分析了保证区域与其交通协同发展的最适投资配置问题,从中得出调谐区域与其交通协同发展的相机投资模型,应用此模型和江苏省的统计资料作数值实验,算出的数值可较好地分析江苏与其交通... 根据经济最优化的随机最优理论,选取普雷斯科特范式分析了保证区域与其交通协同发展的最适投资配置问题,从中得出调谐区域与其交通协同发展的相机投资模型,应用此模型和江苏省的统计资料作数值实验,算出的数值可较好地分析江苏与其交通的发展状况,实验的数值对江苏如何最优配置全社会投资于交通和非交通行业具有实际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改善江苏交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交通 协同发展 最适随机投资配置 普雷斯科特范式 江苏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