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mbling ionic liquid into porous molecular filler of mixed matrix membrane to trigger high gas permeability,selectivity,and stability for CO_(2)/CH_(4) separ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Liting Yu Liqin Hao +8 位作者 Yang Feng Jia Pang Mengwei Guo Liangjun Li Weidong Fan Lili Fan Rongming Wang Zixi Kang Daofeng Su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5期4535-4543,共9页
As an emerging zero-dimensional nano crystalline porous material,porous organic cages(POCs)with soluble properties in organic solvents,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as molecular fillers in mixed matrix membranes(MMMs).The ... As an emerging zero-dimensional nano crystalline porous material,porous organic cages(POCs)with soluble properties in organic solvents,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as molecular fillers in mixed matrix membranes(MMMs).The pore structure of POCs should be adjusted to trigger efficient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ller and matrix should be optimized.In this work,ionic liquid(IL)was introduced into the molecular fillers of CC3,to construct the IL@CC3/PIM-1 membrane to effectively separate CO_(2) from CH_(4).The advantages of doping IL include:(1)narrowing the cavity size of POCs from 4.4 to 3.9Åto enhance the diffusion selectivity,(2)strengthening the CO_(2) solubility to heighten the gas permeability,and(3)improving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ller and matrix to upgrade membrane stability.Afte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embrane composite,the IL@CC3/PIM-1-10%membrane possesses the CO_(2) permeability of 7868 Barrer and the CO_(2)/CH_(4) selectivity of 73.4,which compared to the CC3/PIM-1-10%membrane,improved by 15.9%and 106.2%,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membrane has maintained a stabl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at vari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during the long-term test.The proposed method offers an efficient wa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OCs-based MMMs in gas s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organic cage mixed matrix membrane ionic liquid gas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CFD simulation of effect of anode configuration on gas–liquid flow and alumina transport process in an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被引量:3
2
作者 詹水清 李茂 +2 位作者 周孑民 杨建红 周益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82-2492,共11页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alumina transport process in an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ode configurations on the bath flow, gas volume fraction a...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alumina transport process in an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ode configurations on the bath flow, gas volume fraction and alumina content distributions. An Euler–Euler two-fluid model was employed coupled with a species transport equation for alumina content. Three different anode configurations such as anode without a slot, anode with a longitudinal slot and anode with a transversal slot were studied in the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slots can reduce the bath velocity and promote the releasing of the anode gas, but can not contribute to the uniformity of the alumina content. Comparisons of the effects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al slots indicate that the longitudinal slot is better in terms of gas–liquid flow but is disadvantageous for alumina mixing and transport process due to a decrease of anode gas under the anode bottom surface. It is demonstrated from the simulations that the mixing an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lumina are controlled to great extent by the anode gas forces while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s(EMFs) play the second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anode configuration gasliquid flow alumina transport process simulation alumina content distribution
下载PDF
Discharge mode and particle transport in radio 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Ar/O_(2)plasma discharges
3
作者 Zhuo-Yao Gao Wan Dong +3 位作者 Chong-Biao Tian Xing-Zhao Jiang Zhong-Ling Dai Yuan-Hong So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451-460,共10页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on capacitively coupled Ar/O_(2)mixed gas discharges employing a one-dimensional fluid coupled with an electron Monte Carlo(MC)model.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O_(2)ratio a...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on capacitively coupled Ar/O_(2)mixed gas discharges employing a one-dimensional fluid coupled with an electron Monte Carlo(MC)model.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O_(2)ratio and pressures on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Ar/O_(2)plasma.At a fixed Ar/O_(2)gas ratio,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higher ion densities,as well as a slight increase in electron density in the bulk region can be observed.The discharge remains dominated by the drift-ambipolar(DA)mode,and the flux of O(3P)at the electrod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due to higher background gas density,while the fluxes of O(1D)and Ardecrease due to the pronounced loss rate.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O_(2),a change in the dominant discharge mode from a mode to DA mode can be detected,and the O_(2)-associated charged particle densitie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However,Ar+density shows a trend of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while for neutral fluxes at the electrode,Arflux decreases,and O(3P)flux increases with the reduced Ar gas proportion,while trends in O(1D)flux show slight differences.The evolution of the densities of the charged particle and the neutral fluxes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using the io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Hopefully,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r/O_(2)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work will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O_(2) mixed gas discharges ELECTRON dynamics transport of CHARGED and NEUTRAL PARTICLES
下载PDF
A successful case of hydrocarbon dew point analysis during mixing of natural gases in transmission pipeline
4
作者 王玮 段纪淼 +4 位作者 李明 信鹏 史博会 张文伟 宫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54-2458,共5页
The occurrence of liquid condensation in natural gas accounts for new challenges dur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transmission networks,where condensation would lead to higher pressure drops,lower line capacity and... The occurrence of liquid condensation in natural gas accounts for new challenges dur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transmission networks,where condensation would lead to higher pressure drops,lower line capacity and may cause safety problem.A successful case of hydrocarbon dew point(HCDP)analysis is demonstrated during the mixing of natural gases in the transmission pipeline.Methods used to predict the HCDP are combined with equations of state(EOS)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6+heavy components.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measured HCDP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ixed gases at a wide range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copes.Software named"PipeGasAnalysis"is developed and helps to systematic analyze the condensation problem,which will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mixing proportion phase behaviour hydrocarbon dew point liquid condensation
下载PDF
OLGA在天然气集输工艺调整中的应用
5
作者 于海迎 王柏杨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某凝析气田试采开发阶段,开采井数少,油气产量低,为了避免管输原油凝固,气田试采初期采用天然气管输及原油汽车拉运的分输方式。随着生产井数增加,气田油气产量逐年上升,导致原油汽车拉运次数增加,已建分输工艺适应性变差。因此,通过... 在某凝析气田试采开发阶段,开采井数少,油气产量低,为了避免管输原油凝固,气田试采初期采用天然气管输及原油汽车拉运的分输方式。随着生产井数增加,气田油气产量逐年上升,导致原油汽车拉运次数增加,已建分输工艺适应性变差。因此,通过采用OLGA软件从管输压降、管输温降、气液流速、持液率、清管液量多方面对已建集输管道开展分输和混输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同样输气量时,混相输送比单相输送起点压力高,温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输气量较低时,混相输送的气速波动大,输气量越大,气速越大,气体挟液能力越高,持液率和通球液量越小,当管输末点温度大于原油凝固点3℃以上,可将已建天然气集输管道由分输工艺调整为混输工艺,并提出了油气处理厂的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GA 油气混输 多相流 清管液量 持液率
下载PDF
深海矿产混输装备防堵塞调控技术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沈丹 郑鹏 +2 位作者 王磊 张家锐 占剑锋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23年第2期45-49,共5页
为解决深海矿产混输系统中泵管堵塞影响矿物过泵能力的问题,针对3 000米级固液两相流混输装备系统提出深海混输泵防堵塞调控技术方案。通过对混输系统堵塞状态的判断、自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和混输装备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对混输系统的... 为解决深海矿产混输系统中泵管堵塞影响矿物过泵能力的问题,针对3 000米级固液两相流混输装备系统提出深海混输泵防堵塞调控技术方案。通过对混输系统堵塞状态的判断、自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和混输装备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对混输系统的防堵塞调控;通过混输装备系统500米级海试,验证该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后续深海混输装备的智能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矿产混输 固液混输 深海混输泵 防堵塞调控 专家PID技术
下载PDF
旋涡泵进口含气量和叶片数对泵内流场和性能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张人会 段鹏 杨伟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2,共7页
为分析旋涡泵气液混输时进口含气量和叶片数对泵内流场和外特性的影响机理,通过数值计算,对不同进口含气量(5%、10%、15%)和不同叶片数(20、22、24、28)时旋涡泵内流场和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旋涡泵的扬程和效率随着进口含气量... 为分析旋涡泵气液混输时进口含气量和叶片数对泵内流场和外特性的影响机理,通过数值计算,对不同进口含气量(5%、10%、15%)和不同叶片数(20、22、24、28)时旋涡泵内流场和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旋涡泵的扬程和效率随着进口含气量的增大而减小,扬程从48.98 m减小到36.19 m,效率从34.8%减小到32.4%;在各纵向截面上侧流道内压力大于叶轮流道内压力,从叶轮进口到出口沿圆周方向,各纵向截面内叶轮与壳体的最大压差逐渐增大;纵向截面上气液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叶轮内气体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而侧流道内气体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叶轮轮毂处气相聚集越来越严重;随着叶片数的增加,旋涡泵的扬程和效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进口含气量的增大,旋涡泵的性能随叶片数变化的敏感度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涡泵 气液混输 气液两相流 叶片数
下载PDF
双腔式气液混输装置的流动性能分析
8
作者 黄思 胡岩韬 +2 位作者 官天日 傅浩 潘自强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88,共8页
为探究气液混输装置的流动特性,提高油气集输设备的性能及效率,选取一种双腔式气液混输装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流动计算软件的VOF多相流模型对该装置气液两相在入口含气率α=20%,动力泵流量Qby=16 L/s的工况下进行流动性能模拟计算... 为探究气液混输装置的流动特性,提高油气集输设备的性能及效率,选取一种双腔式气液混输装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流动计算软件的VOF多相流模型对该装置气液两相在入口含气率α=20%,动力泵流量Qby=16 L/s的工况下进行流动性能模拟计算,计算得到了装置内气液两相流场、压力、温度、罐内液位、装置出口流量等参数与时间的周期性关系。结果表明,装置的一次工作循环可分为“吸入—压缩—排出”3个过程,循环周期可按本文所提供的公式计算;装置内气液两相压力大小和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排出腔和吸入腔内的压力分别与装置的出入口压力基本一致,为0.83,0.28 MPa,但气液两相的温度大小和变化在压缩阶段有明显差异,其最大温差变化分别为23,6℃;在罐内压缩阶段,出口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使得装置出口流量为零,在工程设计中,气体的压缩过程可近似认为等温压缩。现场实测性能数据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切实可行,可为双腔式气液混输装置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式 气液混输 流动性能 工作循环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混输特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韩伟 袁仕芳 权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获得油气混输泵的内部流动规律,研究该泵的混输特性,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mixtere多相流模型,对该泵进行气液两相的定常模拟计算,获得其内部压力场、速度场以及气相体积率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从叶轮进口到叶轮出口气液两相分离情... 为获得油气混输泵的内部流动规律,研究该泵的混输特性,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mixtere多相流模型,对该泵进行气液两相的定常模拟计算,获得其内部压力场、速度场以及气相体积率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从叶轮进口到叶轮出口气液两相分离情况越来越严重,压力增大,流动紊乱.从导叶进口到导叶出口气泡团逐渐从轮毂处向流道中间移动,压力逐渐减小并出现低压区而导致涡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气液两相 混输特性
下载PDF
页岩气管道两相流型判断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平 赵伟东 +3 位作者 杨颖 刘姝 黄辉荣 熊明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0-685,共6页
针对我国气田集输管道中气液混输流型变化复杂、流动不稳定、有些流型的出现会对管道造成损害的问题,通过合理建模,研究了页岩气管道中流型的变化,分析了管道流型与持液率(HOL)、压力、温度等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管道中... 针对我国气田集输管道中气液混输流型变化复杂、流动不稳定、有些流型的出现会对管道造成损害的问题,通过合理建模,研究了页岩气管道中流型的变化,分析了管道流型与持液率(HOL)、压力、温度等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管道中段塞流的高低、HOL、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得到段塞流产生的具体位置,从而进行检测和预防。在清管过程中,管道流型出现气泡流,管道中HOL的最大值接近1,严重阻碍管道流通,气泡流多次出现在管线末端,因此在清管期间应注意控制清管的流速,减少气泡流的产生,从而减少清管作业中管线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混输 流型判别 压力 温度 持液率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的混输泵扬程计算
11
作者 李果 梁光川 +1 位作者 许玉磊 谢云杰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8,共3页
针对两相流中分相流下混输泵的扬程计算方法,在分相流模型下计算泵扬程时假设气相和液相有各自的速度,且相间无能量传递,可能有质量转移,为此,泵提供给流体的扬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提供给液体,另一部分提供给气体,同时假设泵进口到出... 针对两相流中分相流下混输泵的扬程计算方法,在分相流模型下计算泵扬程时假设气相和液相有各自的速度,且相间无能量传递,可能有质量转移,为此,泵提供给流体的扬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提供给液体,另一部分提供给气体,同时假设泵进口到出口过程中为等温变化。在计算泵提供给气体的扬程时给出了三种算法,并对实例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流 混输 单螺杆泵 扬程计算
下载PDF
气液混输管道数据库
12
作者 陈振瑜 《油气储运》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28,共3页
在国内气液混输工艺研究中,由于缺少通用的气液混输管道的数据管理、处理和分析软件,许多极有价值的实验数据无法妥善管理,容易丢失,利用率相当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气液混输管道数据库。同时,编制一套应用软件,用于检索国内外气液混... 在国内气液混输工艺研究中,由于缺少通用的气液混输管道的数据管理、处理和分析软件,许多极有价值的实验数据无法妥善管理,容易丢失,利用率相当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气液混输管道数据库。同时,编制一套应用软件,用于检索国内外气液混输管道的主要工艺参数和运行参数,并将利用公式计算所得的计算值与这些参数(实测值)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从而筛选出计算压降、截面含液率等参数的最佳公式,为气液混输管道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液体 混输 管道 数据库 气液混输管道
下载PDF
基于点蚀的316L不锈钢在酸性气田环境中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鲍明昱 任呈强 +4 位作者 郑云萍 杜磊 鲜宁 姜放 郭小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0-15,35,共7页
国内外酸性气田的开发使腐蚀环境越来越苛刻,为满足气液混输的工艺要求,发展了耐蚀合金/碳钢的双金属复合管技术。316L不锈钢被广泛用于双金属管的内衬,在含H_2S和CO_2环境中腐蚀速率很低,然而在高含Cl-的溶液中,316L不锈钢容易出现点... 国内外酸性气田的开发使腐蚀环境越来越苛刻,为满足气液混输的工艺要求,发展了耐蚀合金/碳钢的双金属复合管技术。316L不锈钢被广泛用于双金属管的内衬,在含H_2S和CO_2环境中腐蚀速率很低,然而在高含Cl-的溶液中,316L不锈钢容易出现点蚀而诱发集输管线失效,为此,就316L不锈钢在酸性气田集输环境中的点蚀进行评述。讨论了影响316L不锈钢点蚀的材质因素,Mn和Fe的硫化物及Mg、Al、Ca的氧化物等两种夹杂物均能促进钝化膜的溶解而引起点蚀;分析了316L不锈钢点蚀的H_2S、CO_2、温度、Cl-浓度和pH值等环境的适应性条件,发现H_2S环境比CO_2环境更容易发生点蚀,H_2S和CO_2对点蚀发生存在协同机制,温度升高、Cl-浓度增加和酸性介质均会增加316L不锈钢点蚀的敏感性。为进一步优化选材原则,需重点加强环境因素的协同机制、环境适应性的边界条件、点蚀发展的动力学以及新的标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气液混输 点蚀 双金属复合管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基于欧拉-欧拉方法的气液两相流数值模型发展综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一博 耿琳琳 +2 位作者 王振 张振楠 张德胜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1036,共16页
深海油气多相混输系统内部油气混输本质上是一种高压高含气率的气液两相流问题。现如今多采用欧拉-欧拉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数值研究,然而该方法的准确性依赖于相间力模型与群体平衡子模型的构建与选择。因此,本文对现有的相间力模型进行... 深海油气多相混输系统内部油气混输本质上是一种高压高含气率的气液两相流问题。现如今多采用欧拉-欧拉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数值研究,然而该方法的准确性依赖于相间力模型与群体平衡子模型的构建与选择。因此,本文对现有的相间力模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曳力、升力、壁面润滑力、湍流扩散力、虚拟质量力,并对相关模型的理论与发展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压力以及高含气率下泡群对相间力模型的修正方法。此外,考虑到高含气率工况下气泡与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气泡群体平衡模型进行介绍,对气泡的破碎与聚并模型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高压情况下群体平衡模型的修正思路。以期对深海高压高含气率环境下的气液混输模拟计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 气液两相 欧拉-欧拉方法 相间力模型 群体平衡模型
下载PDF
酸性气田管道防腐内涂层性能检测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楠革 吴贵阳 +1 位作者 何同均 高韵涵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7,78,共6页
川渝气田某酸性气液混输管线近年多次发生内腐蚀失效,为此,将该条管线采用环氧酚醛内涂层防腐。在防腐内涂层服役1.5年之后,为了研究内涂层在酸性气田集输管线上的适应性,对该防腐内涂层开展了实验室评价。对现场获取样品分别进行内涂... 川渝气田某酸性气液混输管线近年多次发生内腐蚀失效,为此,将该条管线采用环氧酚醛内涂层防腐。在防腐内涂层服役1.5年之后,为了研究内涂层在酸性气田集输管线上的适应性,对该防腐内涂层开展了实验室评价。对现场获取样品分别进行内涂层的外观、厚度、硬度、耐冲击、附着力、耐磨性等性能指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服役1.5年后,内涂层的硬度、耐冲击、附着力3项力学性能指标良好,但部分样品的厚度与耐磨性则出现了明显的降低。总体来看,该涂层在短期内较好地抑制了管线内腐蚀速度,但仍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定期掌握在役涂层耐磨值、厚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对管线内腐蚀情况进行腐蚀监测,进而评价该涂层在酸性腐蚀介质中长期服役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田 气液混输 内腐蚀 内涂层 穿孔
下载PDF
多起伏大高差油气混输管道停输和再启动瞬态流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嘉宁 杜胜男 +4 位作者 范开峰 晁凯 黄雪松 李伟 王卫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55-60,共6页
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某油气混输管道几何模型,研究了管道停输和再启动过程中的瞬态流动规律。首先,分析了管道稳态运行时沿线温度、压力和持液率的分布特点,确定了沿线温度最小值所处位置及压力最大值所处位置,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停输时间... 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某油气混输管道几何模型,研究了管道停输和再启动过程中的瞬态流动规律。首先,分析了管道稳态运行时沿线温度、压力和持液率的分布特点,确定了沿线温度最小值所处位置及压力最大值所处位置,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停输时间对运行参数的影响,确定了可保证温度最低点处原油温度高于其凝点的安全停输时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停输时间不应超过安全停输时间,否则容易出现管道凝管、启动压力过大等问题,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管道 停输再启动 持液率 温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含气介质用机械密封端面两相流动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家祥 沈宗沼 +1 位作者 高畅 张金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40,共8页
气液混输条件下,密封腔内的含气率较高将会使得密封液膜中有气体进入,从而导致密封环出现“失稳”现象。为探讨含气介质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端面螺旋槽型液膜模型,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端面液膜中气液两相分布及机械密封... 气液混输条件下,密封腔内的含气率较高将会使得密封液膜中有气体进入,从而导致密封环出现“失稳”现象。为探讨含气介质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端面螺旋槽型液膜模型,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端面液膜中气液两相分布及机械密封密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内气相体积分数随气泡直径的减小而增大;不同入口含气率下密封端面两相分布规律相近,含气率较高的位置出现在槽根半径处;随着含气率、转速、压差的升高,槽根处的压力随之升高,从而影响密封性能;在相同含气率、转速及压差下,随膜厚的增加,泄漏量增大,开启力减小,且较小的膜厚对工况参数的改变更为敏感,槽深与膜厚的相关性较强,优化机械密封结构时需综合考虑两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混输 机械密封 气液两相分布 密封性能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气液混输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成银 张云 +4 位作者 王志刚 曹光荣 刘华 王敏 张鹏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8期53-57,共5页
随着气井生产时间的延长,储层压力逐渐降低,气井产量下降,井筒携液能力降低,甚至积液关停,严重影响气井的有效开发。目前现有排水采气工艺均需要气井具有一定自喷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一些自喷能力弱的低产低效气井,本文提出了... 随着气井生产时间的延长,储层压力逐渐降低,气井产量下降,井筒携液能力降低,甚至积液关停,严重影响气井的有效开发。目前现有排水采气工艺均需要气井具有一定自喷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一些自喷能力弱的低产低效气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安装在气井井口的井口气混输增压及气举一体化装置,对油管进行气液混输抽吸增压,降低井口压力,同时可将气体回注,增大生产压差,带出大量积液达到增产目的。现场试验表明:井口气混输增压及气举一体化装置技术可靠,现场工艺可行,运行稳定,能对低产低效井进行有效的排水采气,提高天然气产量,实现挖潜增效,同时为苏里格气田增产稳定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低效井 气液混输及气举 苏里格气田 现场试验
下载PDF
离心泵输送气液两相介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秀生 王玉霞 +1 位作者 左传玺 晁宏洲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7-48,共2页
介绍了输送气液混合物时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的变化,泵级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气液两相流工作的流态变化、排量及轴功率的计算等。提出了当保持一定QY值时,在吸入气液容积比KX相当宽的变化范围内,HH随KX的变化曲线和ηH随KX的变化曲线形状相似... 介绍了输送气液混合物时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的变化,泵级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气液两相流工作的流态变化、排量及轴功率的计算等。提出了当保持一定QY值时,在吸入气液容积比KX相当宽的变化范围内,HH随KX的变化曲线和ηH随KX的变化曲线形状相似,而且都与KX的二次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气液混输 介质 流态变化
下载PDF
段塞流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秋仿 陈旭 +1 位作者 孔德晶 徐立研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10期1315-1317,1321,共4页
近年来,随着陆地油气田资源的过度开采,许多大型油气田都已经进入三期开采阶段。陆地油气资源面临着产能不足等严峻挑战。因此未来的开采重点必然转向海洋,海底深处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开采地区也逐渐由浅水区走向深蓝水域。在海... 近年来,随着陆地油气田资源的过度开采,许多大型油气田都已经进入三期开采阶段。陆地油气资源面临着产能不足等严峻挑战。因此未来的开采重点必然转向海洋,海底深处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开采地区也逐渐由浅水区走向深蓝水域。在海洋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最常见的油气资源输送系统是气液混输组合管线系统,整个系统由铺设于海底的卧底管和连接于海洋平台的立管两大部分组成。严重段塞流现象极易发生在这种形式的组合管线系统中,段塞流是一种特殊的有害流型,带来了诸多弊端,比如:干扰正常的油气开采作业,大幅地减小海底油气田的产量等等。如何防治气液混输组合管线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严重段塞流已成为深海油气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章着重研究目前常用的段塞流防治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相比较,为气液混输组合管线系统规避和防止出现段塞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采 气液混输 管线系统 段塞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