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Gd(MoO_(4))_(2)∶Er^(3+),Yb^(3+)发光粉的合成与上转换发光性质
1
作者 韩昆伯 马晶 +1 位作者 漆加兴 李艳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14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光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样品均具有四方晶系NaGd(MoO_(4))_(2)结构;pH对...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光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样品均具有四方晶系NaGd(MoO_(4))_(2)结构;pH对样品的形貌有影响;980nm红外光激发下,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显示来自于Er^(3+)的^(2)H_(11/2)→^(4)I_(15)和^(4)S_(3/2)→^(4)I_(15/2)跃迁产生的绿光发射和4I 9/2→4I 15/2跃迁产生的红光发射。比较各样品的发光强度和绿光/红光相对积分强度比,结果显示上转换发光强度和绿光/红光相对积分强度比与晶粒尺寸、晶粒表面形貌,以及Er^(3+)和Yb^(3+)掺杂浓度有关。讨论了可能的上转换发光过程,并计算了样品的色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Moo_(4))_(2)∶Er^(3+) yb^(3+) 发光粉 水热法 上转换发光
下载PDF
Yb∶Lu_(2)O_(3)透明陶瓷的制备及激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晴 姜珍兴 +8 位作者 王莹 马杰 王俊 刘鹏 章健 范金太 于浩海 张怀金 唐定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4-1891,共8页
稀土离子掺杂的倍半氧化物陶瓷材料具有高热导率、低声子能量、高激光损伤阈值等优势,在固体激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高纯度、低团聚Yb∶Lu_(2)O_(3)陶瓷粉体,在氧气气氛下预烧后,结合热等静压(HIP)烧... 稀土离子掺杂的倍半氧化物陶瓷材料具有高热导率、低声子能量、高激光损伤阈值等优势,在固体激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高纯度、低团聚Yb∶Lu_(2)O_(3)陶瓷粉体,在氧气气氛下预烧后,结合热等静压(HIP)烧结制备了具有高致密度、高透过率的5%(原子数分数)Yb∶Lu_(2)O_(3)透明陶瓷。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μm,在1100 nm波长处的透过率超过81%。在974 nm波长处吸收截面为~0.97×10^(-20)cm^(2),在1.08μm波长处的发射截面为~0.39×10^(-20)cm^(2)。采用976 nm半导体激光器泵浦Yb∶Lu_(2)O_(3)陶瓷,室温条件下实现了11.67 W的连续激光输出,对应的斜效率为55.3%,激光中心波长为1080.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Lu_(2)o_(3) 倍半氧化物 透明陶瓷 光谱分析 激光性能
下载PDF
LD脉冲泵浦Er^(3+)/Yb^(3+):Lu_(2)Si_(2)O_(7)晶体百kHz激光器
3
作者 彭嘉宁 韩雪 +4 位作者 聂霄璐 高翔 朱占达 雷訇 李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5,共7页
目前1.5μm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泵浦的铒镱共掺玻璃/晶体被动调Q微型激光器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激光雷达等领域。随着激光器输出重频的增加,玻璃面临突出的热效应问题,晶体的热导率是玻璃的10倍以上,有望能够实现比玻璃基质更... 目前1.5μm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泵浦的铒镱共掺玻璃/晶体被动调Q微型激光器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激光雷达等领域。随着激光器输出重频的增加,玻璃面临突出的热效应问题,晶体的热导率是玻璃的10倍以上,有望能够实现比玻璃基质更高重频的激光输出。报道了一种通过LD脉冲端面泵浦Er^(3+)/Yb^(3+):Lu_(2)Si_(2)O_(7)晶体的百kHz人眼安全激光器。通过实验优化增益介质掺杂浓度和长度、泵浦光斑尺寸和调Q晶体初始透过率等实验参数,同时适当缩短脉宽,优化泵浦占空比,提高了输出重频的稳定性。最终获得了重频为100 kHz、单脉冲能量0.7μJ、脉冲宽度240 ns、光束质量M^(2)=1.61的1537 nm脉冲激光输出。实现了输出脉冲频率与泵浦的一致,保证了输出重频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输出重频具有随机性、不稳定、不可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百kHz 脉冲泵浦 被动调Q Er^(3+)/yb^(3+):Lu_(2)Si_(2)o_(7)晶体
下载PDF
掺杂浓度对BaGd_2ZnO_5∶Er^(3+)/Yb^(3+)荧光粉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树伟 孙佳石 +4 位作者 石琳琳 周天民 李香萍 张金苏 陈宝玖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7-132,共6页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个系列不同Er3+浓度单掺的BaGd2ZnO5荧光粉和两个系列分别改变Er3+、Yb3+浓度的共掺杂BaGd2ZnO5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对得到荧光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证实所有产物均为纯相BaGd2ZnO5,掺杂浓度的变化未引...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个系列不同Er3+浓度单掺的BaGd2ZnO5荧光粉和两个系列分别改变Er3+、Yb3+浓度的共掺杂BaGd2ZnO5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对得到荧光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证实所有产物均为纯相BaGd2ZnO5,掺杂浓度的变化未引起晶相改变.采用980nm激光作为激发源,在同样条件下测量了不同稀土掺杂浓度样品的上转换发射光谱.实验发现Er3+单掺杂样品的绿色上转换发光强于红色上转换发光;当Yb3+浓度为20%,不同Er3+浓度共掺杂样品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强于绿色发射上转换发射;而固定Er3+浓度为5%,不同Yb3+浓度样品的红色和绿色上转换发射强度均较强.研究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浓度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器工作电流(即不同激发功率密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所有样品的红色和绿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过程.计算了不同稀土掺杂浓度样品的色坐标,发现掺杂浓度对样品色坐标具有较大影响,通过调整掺杂浓度可对色坐标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上转换 Bagd2Zno5 双光子 ER3+ yb3+
下载PDF
Yb^(3+),Er^(3+)共掺BaGd_2ZnO_5材料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效率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艳民 焦福运 +4 位作者 苏红新 李自强 焦金鹏 刘云峰 李志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9-132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有不同Yb3+,Er3+掺杂浓度的BaGd2ZnO5上转换发光材料,测量了这些样品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的上转换光发射功率及上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所有样品的光发射功率都存在极大值,其中Yb3+掺杂摩...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有不同Yb3+,Er3+掺杂浓度的BaGd2ZnO5上转换发光材料,测量了这些样品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的上转换光发射功率及上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密度下,所有样品的光发射功率都存在极大值,其中Yb3+掺杂摩尔分数为4%,Er3+掺杂摩尔分数为1%时样品的最大发射光功率可达20 mW;样品的上转换绝对效率也存在极大值,随着Yb3+和Er3+浓度增加,绝对效率的极大值向较低激发光密度方向移动,在Yb3+掺杂摩尔分数为9%,Er3+掺杂摩尔分数为3%时样品的上转换效率达到最高,绝对效率为3.2%,极值效率最大值为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gd2Zno5 上转换 氧化物 yb3+ Er3+
下载PDF
Gd_2O_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进贤 刘莉 +1 位作者 董相廷 刘桂霞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5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制备了PVA/[Gd(NO3)3+Yb(NO3)3+Er(NO3)3]复合纳米纤维,将其进行热处理,得到Gd2O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采用XRD、SEM、TG-DTA、FTIR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为无定型... 采用溶胶-凝胶法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制备了PVA/[Gd(NO3)3+Yb(NO3)3+Er(NO3)3]复合纳米纤维,将其进行热处理,得到Gd2O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采用XRD、SEM、TG-DTA、FTIR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为无定型,Gd2O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属于体心立方晶系,空间群为Ia3.复合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约为140nm,经过600℃焙烧后,获得了直径约60nm的Gd2O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当焙烧温度高于600℃时,复合纳米纤维中水分、有机物和硝酸盐分解挥发完毕,样品不再失重,总失重率为81%.复合纳米纤维的红外光谱与纯PVA的红外光谱一致,600℃以上时,生成了Gd2O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该纤维在980nm激光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22nm、560nm的绿色和659nm的红色上转换荧光,对应于Er3+离子的2H11/2/4S3/2→4Il5/2跃迁和4F9/2→4Il5/2跃迁.在Gd2O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形成过程中,PVA分子起到了导向模板作用.PVA/[Gd(NO3)3+Yb(NO3)3+Er(NO3)3]复合纳米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PVA分解挥发,稀土硝酸盐分解并氧化生成Gd2O3:Yb3+,Er3+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相互联结起来形成了Gd2O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 gd2o3:yb3+ Er3+ 纳米纤维 上转换
下载PDF
Impedance spectroscopy study of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Gd_2O_3-Yb_2O_3 codoped zirconia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丹华 郭洪波 宫声凯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61-1067,共7页
3Gd2O3-3Yb2O3-4Y2O3 (mole fraction, %) co-doped ZrO2 (GY-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were produced by 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B-PVD).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GY-YSZ at 1 050 ℃ was... 3Gd2O3-3Yb2O3-4Y2O3 (mole fraction, %) co-doped ZrO2 (GY-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were produced by 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B-PVD).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GY-YSZ at 1 050 ℃ was investigated using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S) combin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aman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Various electrical responses observed in the impedance spectra corresponding to GY-YSZ grains and grain boundaries were explained using circuit modeling. The change in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GY-YSZ was found to be related to the O^2- vacancy and lattice distortion due to the stabilizer diffusion during the oxidation.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specific oxidati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GY-YSZ grains and grain boundaries should be acquired at a moderat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resistance value in the impedance spectra. The resistance values of the GY-YSZ grains and grain boundaries should be measured at 200 ℃ and 300 ℃,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oxide gd2o3 yb2o3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oXIDATIoN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S)
下载PDF
Yb^(3+)/Er^(3+)共掺BaGd_2O_4荧光粉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艳民 张娇 +4 位作者 苏献园 米超 李晓红 于芳 李志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85-1590,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b3+/Er3+共掺杂BaGd2O4上转换荧光粉。研究了退火温度对BaGd2O4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Yb3+/Er3+共掺杂的BaGd2O4荧光粉在971 nm LED激发下,激发密度与上转换发射光功率及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BaGd2O4与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b3+/Er3+共掺杂BaGd2O4上转换荧光粉。研究了退火温度对BaGd2O4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Yb3+/Er3+共掺杂的BaGd2O4荧光粉在971 nm LED激发下,激发密度与上转换发射光功率及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BaGd2O4与目前报道效率最高的Yb3+/Er3+共掺杂BaGd2ZnO5基质的最高声子能量相同,但光-光转换效率却相差82倍,极值量子效率相差7.8倍。结论认为,在声子能量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材料结构是影响上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Bagd2o4 效率 yb3+/Er3+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RE2O3(RE=La,Ce,Gd,Yb)掺杂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气凝胶相稳定性与晶粒生长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于长清 余悠然 +2 位作者 赵英民 巢雄宇 袁武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0-1626,共7页
本文采用超临界干燥技术与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无裂纹、块状RE2O3(RE=La,Ce,Gd,Yb)掺杂Y2O3稳定ZrO2(RE-YSZ)气凝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等工具研究了RE-YSZ气凝胶的相稳定性... 本文采用超临界干燥技术与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无裂纹、块状RE2O3(RE=La,Ce,Gd,Yb)掺杂Y2O3稳定ZrO2(RE-YSZ)气凝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等工具研究了RE-YSZ气凝胶的相稳定性和晶体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具有较大阳离子半径稀土元素的掺杂可阻碍热处理过程中的原子扩散,因此所得的YSZ气凝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小的晶粒尺寸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Z气凝胶 RE2o3 相转变 晶粒生长 热稳定性
下载PDF
Yb^(3+):GdGaGe_2O_7制备、结构及光谱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宁凯杰 张庆礼 +1 位作者 孙敦陆 殷绍唐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10 at%Yb^(3+):GdGaGe_2O_7多晶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用Rietveld全谱拟合给出了其空间群为P2_1/c,晶格常数a、b、c和β,Gd/Yb和Ga的原子坐标,以及Ge1、Ge2、O1~O7的原子坐标。通过吸收谱、激发谱、光致发光谱和Rama...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10 at%Yb^(3+):GdGaGe_2O_7多晶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用Rietveld全谱拟合给出了其空间群为P2_1/c,晶格常数a、b、c和β,Gd/Yb和Ga的原子坐标,以及Ge1、Ge2、O1~O7的原子坐标。通过吸收谱、激发谱、光致发光谱和Raman光谱确定Yb^(3+)的晶场能级分裂,1003 nm发光在低温(8 K)和室温(300 K)时上能级荧光寿命为0.493 ms和0.774 ms。在室温下测量荧光寿命变长主要由再吸收引起。Yb^(3+):GdGaGe_2O_7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均很宽,荧光寿命长,是潜在的全固态激光工作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yb^3+:gdGaGe2o7 X射线衍射 光致发光 晶场能级
下载PDF
Hot Isostatic Pressing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Eu^(3+)-doped(Gd,Lu)_(2)O_(3) Transparent
11
作者 LIU Qiang HE Ningtong +7 位作者 WANG Yanbin HUANG Dong CHEN Yuyang LI Tingsong ZHOU Zhenzhen HU Chen IVANOV Maxim LI Jian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5-1983,共9页
(Gd,Lu)_(2)O_(3)∶Eu scintillation ceramic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the high-energy X-ray imaging.Eu0.1Gd0.6Lu1.3O3 nano-powders with pure phase were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or calcined at 1050℃for 4 h by the... (Gd,Lu)_(2)O_(3)∶Eu scintillation ceramic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the high-energy X-ray imaging.Eu0.1Gd0.6Lu1.3O3 nano-powders with pure phase were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or calcined at 1050℃for 4 h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Using the synthesized nano-powders as initial material,Eu_(0.1)Gd_(0.6)Lu_(1.3)O_(3)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by vacuum pre-sinter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2 h and 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at 1750℃for 3 h in ar-gon.The influence of pre-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optical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The Eu_(0.1)Gd_(0.6)Lu_(1.3)O_(3)ceramics pre-sintered at 1625℃for 2 h combined with HIP post-treatment show the high-est in-line transmittance of 75.2%at 611 nm.The photoluminescence(PL)and X-ray excited luminescence(XEL)spectra of the Eu_(0.1)Gd_(0.6)Lu_(1.3)O_(3)transparent ceramics demonstrate a strong red emission peak at 611 nm due to the^(5)D_(0)→^(7)F_(2) transition of Eu^(3+).The PL,PLE and XEL intensities of the HIP post-treated Eu_(0.1)Gd_(0.6)Lu_(1.3)O_(3)ceramics show a trend of first ascending and then descend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intering temperature.The therm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TSL)curve of the HIP post-treated Eu_(0.1)Gd_(0.6)Lu_(1.3)O_(3)ceramics presents one high peak at 178 K and two peaks with lower intensities at 253 K and 320 K.The peak at 320 K may be related to oxygen vacancies,and the lumines-cence peak at 178 K is related to defects caused by the valence state changes of Eu^(3+)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 Lu)_(2)o_(3)∶Eu transparent ceramics microstructure optical properties hot isostatic pressing
下载PDF
动态缺陷导致Na_(3)Sc_(2)(PO_(4))_(3):Yb^(3+),Er^(3+)材料上转换和下转移发光不同热猝灭行为研究
12
作者 汪世杰 王映涵 +2 位作者 陶正仁 安正策 叶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3-875,共13页
掺Eu^(2+)的离子导体Na_(3)Sc_(2)(PO_(4))_(3)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大功率照明用发光材料。然而,其负热猝灭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Yb^(3+)/Er^(3+)的f-f跃迁上转换和下转移窄带发射而非更易受干扰的Eu^(2+)d-... 掺Eu^(2+)的离子导体Na_(3)Sc_(2)(PO_(4))_(3)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大功率照明用发光材料。然而,其负热猝灭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Yb^(3+)/Er^(3+)的f-f跃迁上转换和下转移窄带发射而非更易受干扰的Eu^(2+)d-f跃迁发射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更清晰的机理。结果表明,热致缺陷/离子的动态迁移能促进高温下辐射跃迁和抑制非辐射跃迁,导致上转换发光具有显著的负热猝灭,下转移发光热猝灭较小。其中,布居速率较慢的上转换过程更容易受到时间尺度与之相当的Na^(+)/空位迁移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理解发光材料热猝灭机制提供另一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Sc_(2)(Po_(4))_(3):yb^(3+) Er^(3+) 上转换发光 下转移发光 负热猝灭 能量传递
下载PDF
Lu_(2)O_(3):Yb,Tm/MC540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13
作者 王国薇 韩丽君 +2 位作者 潘思文 张洪光 张英博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以水热反应及后续的高温煅烧过程为合成手段,成功制备了Lu_(2)O_(3):Yb,Tm纳米材料。XRD结果显示所得样品为纯Lu2O3晶相。且SEM结果表明所得样品由不规则形状组成,粒径在100nm左右。随后通过搅拌吸附过程负载部花青(MC540)光敏剂,得到Lu... 以水热反应及后续的高温煅烧过程为合成手段,成功制备了Lu_(2)O_(3):Yb,Tm纳米材料。XRD结果显示所得样品为纯Lu2O3晶相。且SEM结果表明所得样品由不规则形状组成,粒径在100nm左右。随后通过搅拌吸附过程负载部花青(MC540)光敏剂,得到Lu_(2)O_(3):Yb,Tm/MC540纳米材料。然后以肺癌细胞(A-549细胞)为模型,研究了Lu_(2)O_(3):Yb,Tm/MC540纳米材料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在650nm的红光照射下,上述材料对肺癌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光动力杀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2o3:yb Tm MC540光敏剂 光动力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Yb_(0.05):Gd_(0.20)Y_(0.75)Al_3(BO_3)_4和Yb_(0.05):Y_(0.95)Al_3(BO_3)_4晶体的生长和性质研究
14
作者 李静 薛迎红 +3 位作者 程艳 赵洪阳 徐国纲 王继扬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30-1633,共4页
采用助熔剂法生长Yb0.05:Gd0.20Y0.75Al3(BO3)4(Yb:GdYAB)和Yb0.05:Y0.95Al3(BO3)4(Yb:YAB)晶体。比较这两种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及热膨胀、比热等热学性质。结果表明,Yb0.05:Gd0.20Y0.75Al3(BO3)4晶体是一种优秀的... 采用助熔剂法生长Yb0.05:Gd0.20Y0.75Al3(BO3)4(Yb:GdYAB)和Yb0.05:Y0.95Al3(BO3)4(Yb:YAB)晶体。比较这两种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及热膨胀、比热等热学性质。结果表明,Yb0.05:Gd0.20Y0.75Al3(BO3)4晶体是一种优秀的激光自倍频晶体,可以实现自倍频激光输出,并且具有宽的可调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0.05:gd0.20Y0.75Al3(Bo3)4 yb0.05:Y0.95Al3(Bo3)4 激光自倍频晶体
下载PDF
新型(Yb^3+,La^3+)∶Gd2SiO5和(Yb^3+,Tb^3+)∶GdTaO4单晶生长及分凝研究
15
作者 宁凯杰 张庆礼 +1 位作者 孙敦陆 殷绍唐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7-821,827,共6页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尺寸为30 mm×50 mm的(Yb3+,La3+)∶Gd2SiO5单晶和尺寸为24 mm×57 mm的(Yb3+,Tb3+)∶GdTaO4单晶,用X射线荧光法测量了掺杂样品的组分浓度在晶体中的分布,拟合了掺杂离子的有效分凝系数,结果表明:Yb3+在Gd2...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尺寸为30 mm×50 mm的(Yb3+,La3+)∶Gd2SiO5单晶和尺寸为24 mm×57 mm的(Yb3+,Tb3+)∶GdTaO4单晶,用X射线荧光法测量了掺杂样品的组分浓度在晶体中的分布,拟合了掺杂离子的有效分凝系数,结果表明:Yb3+在Gd2SiO5晶体中的分凝系数为1.185(15),接近单位1,而La3+则为0.68(10),偏离单位1较多,对晶体的光学均匀性会有较大的影响;Yb3+和Tb3+在GdTaO4中的分凝系数为0.84(14)和0.84(5),接近单位1,对晶体的光学均匀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3+ La3+)∶gd2Sio5 (yb3+ Tb3+)∶gdTao4 晶体生长 有效分凝系数
下载PDF
Y_(2)O_(3):Yb^(3+),Er^(3+)上转化荧光纳米粒子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16
作者 翟佳丽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9期44-47,共4页
文章通过高温煅烧方法制备出Y_(2)O_(3):Yb^(3+),Er^(3+)纳米粒子,通过XRD、TEM和元素面扫描对其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该方法成功制备出Y_(2)O_(3):Yb^(3+),Er^(3+)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尺寸约为100 nm。在980 nm近红外... 文章通过高温煅烧方法制备出Y_(2)O_(3):Yb^(3+),Er^(3+)纳米粒子,通过XRD、TEM和元素面扫描对其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该方法成功制备出Y_(2)O_(3):Yb^(3+),Er^(3+)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尺寸约为100 nm。在980 nm近红外光的激发下,产生绿色和红色两个发光带。Y_(2)O_(3):Yb^(3+),Er^(3+)在980 nm近红外光的激发下,可以有效地显现红色纸盒和绿色塑料卡片等带有颜色干扰的非渗透性客体表面的潜指纹,由于激发波长为近红外光,可以完全避免背景荧光的干扰,最大程度上显现指纹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特征。此外,在与商品红色荧光粉末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有荧光特性的渗透性客体表面的潜指纹显现中,Y_(2)O_(3):Yb^(3+),Er^(3+)纳米粒子具有优势,呈现出更加清晰的指纹轮廓和纹线,可以有效消除背景花纹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o_(3):yb^(3+) Er^(3+) 上转化荧光 潜指纹显现
下载PDF
Gd_2O_3:Tm^(3+)-Yb^(3+)纳米晶粉体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
17
作者 陈秋立 吕树臣 刘营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1-44,59,共5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Tm3+、Yb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上转换荧光粉体.XRD图和SEM表明样品在1000℃、1100℃、1200℃结晶状态良好,都是完整的立方相,制备的样品是纳米粉体.该粉体在波长976 nm(在LD激光器)激发下,观测到稀土离子的可...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Tm3+、Yb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上转换荧光粉体.XRD图和SEM表明样品在1000℃、1100℃、1200℃结晶状态良好,都是完整的立方相,制备的样品是纳米粉体.该粉体在波长976 nm(在LD激光器)激发下,观测到稀土离子的可见到近红外室温上转换发射.发光强度和激发功率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其光子吸收过程,Tm3+、Yb3+间的能量传递是该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以Gd2O3为基质掺杂Tm3+和Yb3+的产生的近红外上转换光表明纳米颗粒在生物标识和生物成像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gd2o3:yb3+ Tm3+ 上转换
下载PDF
Cu位La、Gd掺杂YBa_2Cu_3O_(7-δ)结构和磁通钉扎的比较
18
作者 徐胜 顾艳妮 吴小山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2-35,共4页
多晶样品YBa2Cu3-xLaxO7-δ(0≤x≤0.15)和YBa2Cu3-xGdxO7-δ(0≤x≤0.15)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得来。通过结构参数分析,我们发现La首先替代Cu(1)位,然后开始部分替代Ba,而Gd开始替代Cu(2)位然后替代Cu(1)位。YBa2Cu3-xLaxO7-δ和YBa2Cu3-... 多晶样品YBa2Cu3-xLaxO7-δ(0≤x≤0.15)和YBa2Cu3-xGdxO7-δ(0≤x≤0.15)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得来。通过结构参数分析,我们发现La首先替代Cu(1)位,然后开始部分替代Ba,而Gd开始替代Cu(2)位然后替代Cu(1)位。YBa2Cu3-xLaxO7-δ和YBa2Cu3-xGdxO7-δ的Tc都随掺杂x曲折变化并呈逐渐减小趋势。微量的La或Gd的Cu位掺杂使得YBa2Cu3O7-δ的Jc有明显的提高。YBa2Cu3-xLaxO7-δ的最佳掺杂组份(0.04)小于YBa2Cu3-xGdxO7-δ的最佳掺杂组份(0.07)的主要原因是磁性Gd3+离子能产生磁导性钉扎中心,而非磁性La3+离子则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A2CU3o7-Δ 稀土替代 Cu位 结构 临界电流密度
下载PDF
生物炭及其老化对农田NH_(3)挥发及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聪 王震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8-1428,共11页
生物炭具有减缓农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的重要潜力,但在施入环境后常常存在“老化”现象,这为其缓解全球变暖的长期有效性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探明生物炭的长期效应,人工加速模拟了自然界中水分、温度、氧气、土壤矿物质及微生物... 生物炭具有减缓农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的重要潜力,但在施入环境后常常存在“老化”现象,这为其缓解全球变暖的长期有效性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探明生物炭的长期效应,人工加速模拟了自然界中水分、温度、氧气、土壤矿物质及微生物多种老化因素,结合多元表征手段对比不同老化方式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新的生物炭性质综合指标来反映老化强度。再通过大田控制试验,采用原位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夏玉米生长周期内老化前后生物炭施用对农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的影响,为生物炭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老化过程增加了原生物炭(BC)的氧含量、比表面积(SBET)、总孔容(Vt)及含氧官能团数量,降低了灰分、碱性、碳含量、平均孔径及其芳香性,各老化作用强度排序为:氧化老化生物炭(OBC)>矿化老化生物炭(KBC)>微生物老化生物炭(MBC)>干湿循环老化生物炭(WBC)>冻融循环老化生物炭(FBC)>BC。生物炭的添加减少了13.57%-29.50%的NH_(3)挥发量。与BC相比,OBC和KBC分别显著降低了14.71%和9.38%的NH_(3)挥发(P<0.05),MBC降低了3.38%的NH_(3)挥发(P>0.05)。相反,WBC和FBC分别增加了4.55%和2.72%的NH_(3)挥发(P>0.05)。同时,生物炭的添加降低了22.36%-40.43%的N_(2)O排放量。其中,BC减排效果最优,老化作用均削弱了原生物炭对N_(2)O的减排效应。与BC相比,OBC和KBC显著增加了30.34%和26.36%的N_(2)O排放量(P<0.05),MBC、FBC和WBC分别增加了19.96%、18.29%和10.92%的N_(2)O排放量(P>0.05)。综上,不同老化方式会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造成不同改变,进而影响土壤气态氮释放。通过对比不同的老化方式,OBC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KBC,MBC居中,WBC和FBC的影响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老化 NH_(3)挥发 N_(2)o排放
下载PDF
Gd_2O_3:Yb^(3+),Tm^(3+)@SiO_2纳米晶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
20
作者 陈秋立 刘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118-121,共4页
本文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SiO2包覆的Yb3+,Tm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上转换荧光粉体。SEM-ES和TEM测试结果均表明我们制备的SiO2包覆的Yb3+,Tm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是核-壳结构,且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好。在LD激光器(波长为976nm)激... 本文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SiO2包覆的Yb3+,Tm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上转换荧光粉体。SEM-ES和TEM测试结果均表明我们制备的SiO2包覆的Yb3+,Tm3+离子共掺杂的Gd2O3纳米晶是核-壳结构,且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好。在LD激光器(波长为976nm)激发下,观测到稀土离子的可见到近红外室温上转换发射。包覆使Gd2O3:Yb3+,Tm3+纳米晶粉体的近红外上转换发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gd2o3 yb3+ Tm3+ 上转换发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