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een Tourism in Mountain Regions-Reducing Vulnerability and Promoting People and Place Centric Development in the Himalayas 被引量:8
1
作者 R. B. Singh D. K. Mishr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4年第1期57-64,共8页
In recent years, mountain regions are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 to Indian tourists in general and foreign tourists in particular. The potential mountain resources for promoting green tourism are enormous in the form ... In recent years, mountain regions are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 to Indian tourists in general and foreign tourists in particular. The potential mountain resources for promoting green tourism are enormous in the form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such as biosphere reserves, flora and fauna, lakes and rivers and traditional rur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utilise tourism industry market, uncontrolled numbers of tourists and related haphazard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 in the vulnerable mountain regions po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The ecological pressures are threatening land, water and wild life resources through direct and indirect environmental impacts together with generation of solid and liquid wastes, so green tourism is emerging as an important task in order to develop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ies,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rivate sectors. The strategy focuses on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development. The major attributes of the green tourism include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edu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to local people based on strong partnership. Various knowledge systems go a long way for achieving the goals of the green tourism, which creates awareness about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Mountains have ecological, recreational,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values, which need to be utilised in sustainable way. Various tourist activities and facilities need to be diversified in order to achieve multiple benefits including scientific field excursion, recreation in natural and cultural areas, community festivals and sport tourisms. Green tourism considers tourism developmen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a nation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of the green tourism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gramme taking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the Himalaya. Such programme also minimises biophysical and human vulnerability and risks in mountain regions.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campaign and introduction of code through multi- purpose Tourist Resource Centres are gaining currency in above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带 绿色旅游 生物圈 环境资源 印度
下载PDF
Adaptation Manage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Service: The Case of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 被引量:6
2
作者 FANG Yiping QIN Dahe +1 位作者 DING Yongjian YANG Jianp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Mountain areas are often rich in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Mountain tourism is thought to be an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means for maintaining and expanding rural economies and, thus, improvi... Mountain areas are often rich in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Mountain tourism is thought to be an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means for maintaining and expanding rural economies and, thus,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ural societies. As mountain tourism service research is a professional field with several disciplines involved, a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platform is needed and it facilitates participation in sustainable mountain development by diverse stakeholders. With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the Yellow River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 adaptation manage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services according to technical, policy, soci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mountain ecosystems, and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ervice in other mountai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 黄河源区 旅游服务 长江 山区发展 山地 农村经济 概念框架
下载PDF
Exploring tourism networks in the Guangxi mountainous area using mobility data from user generated content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Yan-hua CHENG Jian-quan LYU Yu-l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322-337,共16页
Tourism-led economic growth and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y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with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Due to low data availability,the current tourism litera... Tourism-led economic growth and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y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with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Due to low data availability,the current tourism literature lacks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tourism network in lessdeveloped mountainous regions where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s more variable.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such evidence us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 as a case study.Using 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data,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ourism network in Guangxi.By integrat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ith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ling,we compared the impact of two different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highway and high-speed railway,on tourist flows,particularly in less-developed mountainous regions.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duct of node centrality and flow could best describe the significant pushing and pulling forces on the flow of tourists.The tourism by high-speed railway was sensitive to the position of trip destination on the whole tourism network but self-drive tourism was more sensitive to travelling time.The increase of high-speed railway density is crucial to promote local tourism-led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large-scale karst landforms in the study area present a significant obstacl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network mountainous region User Generated Conten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ling GUANGXI
下载PDF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Visitor Percep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Mountainous National Parks in Central Europe
4
作者 Tomas Gorner Martin Ciha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1年第8期1046-1054,共9页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views and attitudes of visitors to three key mountain national parks and Biosphere Reserves: Sumava National Park (Sumava NP, Czech Republic), Krkonose National Park (KRNAP, Czech Republic) and...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views and attitudes of visitors to three key mountain national parks and Biosphere Reserves: Sumava National Park (Sumava NP, Czech Republic), Krkonose National Park (KRNAP, Czech Republic) and Karkonoski Park Narodowy (KPN, Poland). A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visit these destinations both in the summer (e.g. hikers and cyclists) and in the winter (e.g. hikers and skiers), which threatens sustainability and creates problem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area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visitor use, including visitor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is fundamental for effective park management. Most research in these national parks i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therefore different results in the winter season are expected. Using a standardised socio-environmental survey we attempt to find seas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visitors and their opinions. A total of 2252 questionnaires were gathered. There were 13 common questions for these three national parks, three of them yield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seasons (visitors’ nationality, type of accommodation and financial costs). Other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one or two national pa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tourism National parks mountain regions SEASONAL DIFFERENCES Monitoring
下载PDF
环秦岭地区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5
作者 张玉兰 周万红 户良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0-57,共8页
体育可作为乡村振兴开发中的着力点与切入点,环秦岭地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体育旅游特色单一,产业转型升级乏力,体育旅游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环秦岭地区体育旅游的升级路径为完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体... 体育可作为乡村振兴开发中的着力点与切入点,环秦岭地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体育旅游特色单一,产业转型升级乏力,体育旅游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环秦岭地区体育旅游的升级路径为完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地域内涵,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升级:依靠自然资源,延展与开发体育赛事、地方民俗体育、红色体育,构建和完善环秦岭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秦岭地区 体育与旅游融合 现状分析 升级路径
下载PDF
连云港山民习俗的多维价值与文旅开发
6
作者 刘燕 蔡立志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连云港山民习俗可以大致划分为有形物质习俗、人生社会习俗、心意信仰习俗和游乐技艺习俗四类,具有留存历史文化记忆、折射连云港山民精神风貌、文化传播与人文教育、工艺推广与文旅开发等价值。地方政府可以采用以下基本策略推动连云... 连云港山民习俗可以大致划分为有形物质习俗、人生社会习俗、心意信仰习俗和游乐技艺习俗四类,具有留存历史文化记忆、折射连云港山民精神风貌、文化传播与人文教育、工艺推广与文旅开发等价值。地方政府可以采用以下基本策略推动连云港山民习俗的传播与文旅开发:差异发掘,凸显特色;分类提炼,开发定向;培养人才,壮大队伍;政策扶持,多方引导;多态协调,全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山民习俗 区域文化 连云港 文旅开发
下载PDF
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勇 巴涵梦 +1 位作者 龚立新 贺萌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9-604,共6页
从空间等级、可达性、文物保护等级和知名度4个维度构建了多维度节点识别模型,并运用核密度估算和空间网络拓扑等方法,对案例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大集聚,小分散”,中部... 从空间等级、可达性、文物保护等级和知名度4个维度构建了多维度节点识别模型,并运用核密度估算和空间网络拓扑等方法,对案例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大集聚,小分散”,中部集聚、东西部分散的空间格局特征。②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较低水平;旅游资源核心节点间联系不强,市域间可进入性尚存在障碍。③大别山革命老区已存在结构较为完整的次区域亚类型旅游圈,单一类型属性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资源优势互补的区域错位发展条件,不同类型属性红色旅游资源之间具有区域叠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节点识别 红色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大别山革命老区
下载PDF
基于长白山地域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设计”课程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29-133,共5页
冰雪是长白山独特而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助推优质旅游产业资源、相关周边产品设计的产业链资源一环,在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带动下,长白山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向好。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冰雪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开... 冰雪是长白山独特而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助推优质旅游产业资源、相关周边产品设计的产业链资源一环,在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带动下,长白山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向好。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冰雪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开发相应特色设计课程成为保障长白山地域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该文围绕长白山地域文化发展指向,以冰雪旅游产品设计为引,开发以融汇冰雪、旅游、长白山文化的多维产品设计内容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以期为长白山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教育支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地域文化 冰雪旅游产业 产品设计课程
下载PDF
基于人文地域主义的山地人居规划——以桂林市秀峰区凤凰山水逸境项目为例
9
作者 许瑶 王倩 郭亚琪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11期8-12,共5页
以桂林市秀峰区凤凰山水逸境项目规划为例,从地域人文、自然资源、场地现状等方面,探讨喀斯特山地地貌下建筑规划布局与平面设计策略。通过梳理场地条件、呼应景观资源、创新建筑组合等方式,将建筑规划设计与场地资源有机结合,使场地发... 以桂林市秀峰区凤凰山水逸境项目规划为例,从地域人文、自然资源、场地现状等方面,探讨喀斯特山地地貌下建筑规划布局与平面设计策略。通过梳理场地条件、呼应景观资源、创新建筑组合等方式,将建筑规划设计与场地资源有机结合,使场地发挥最大价值,突出山水城市特征,形成园林城市架构。启发根植于当地自然文化土壤的建筑规划布局思考,营造具有人文价值的居住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人居 地域人文 人居环境 文旅康养 山水城市
下载PDF
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梅州阴那山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义彬 梁锦梅 俞万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8-512,共5页
近20年来,生态旅游逐渐兴起并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流。山区具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对山区旅游发展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总结出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并以广东省梅州市阴那... 近20年来,生态旅游逐渐兴起并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流。山区具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对山区旅游发展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总结出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并以广东省梅州市阴那山生态旅游发展为例,探讨资源品位不高、区位不佳、经济较薄弱的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生态旅游 发展模式 阴那山旅游区
下载PDF
山区旅游保护性开发区划的理论思考与实证——以广东龙门县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淑玲 丁登山 赵清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2-580,共9页
对山区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空推进上的具体落实。遵循山区生态系统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采用自上而下的自然环境要素宏观分析与自下而上的生态、经济旅游等要素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避免了仅仅对指标数... 对山区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空推进上的具体落实。遵循山区生态系统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采用自上而下的自然环境要素宏观分析与自下而上的生态、经济旅游等要素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避免了仅仅对指标数据的简单聚类,又克服了传统区划中缺乏对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分析,以及行政区域不完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使区划的结果综合程度更高,对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更具有指导性。以典型山地县龙门为例,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确定旅游的重点开发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旅游 保护性区划 龙门县 保护性开发 传统区划 龙门县 旅游 山区 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类经济活动 广东 地域分异规律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以秦巴山区安康市为例 被引量:66
12
作者 崔晓明 陈佳 杨新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文基于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建立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实地调查并分析乡村旅游影响下的秦巴山区农户生计状况,以及不同地理单元农户生计结果差异。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山区农户自适应能力和生计保障程度,扶... 本文基于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建立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实地调查并分析乡村旅游影响下的秦巴山区农户生计状况,以及不同地理单元农户生计结果差异。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山区农户自适应能力和生计保障程度,扶贫效果较为显著,参与旅游发展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全区平均水平;(2)调查点农户的生计资本得到增加,但五大资本中社会资本值低较,农户可获得的社会资源有限;(3)四类乡村旅游地农户(即,秦巴山区中心城区依托型、大中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和边远型乡村旅游地)生计资本结构存在差异,大中城市近郊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与乡村旅游形成良好互动,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结果优于其他类型乡村旅游地;(4)农户社区组织的建构对增加和拓展农户的生计资产具有积极的影响。研究可为贫困山区农户生计发展、扶贫及乡村旅游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生计资本 乡村旅游 区域差异 秦巴山区
下载PDF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开发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1 位作者 吴黎 陈刚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4,共8页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差异显著;其等级规模结构以高等级旅游资源为主,中低级旅游资源相对偏少;其空间分布上具有交通指向性特征,主要沿县级城市、交通干道及河流集聚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其分布密度的地域空间差异明显,且呈负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地域单元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带动性不强,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湖北武陵山区可以通过构建南北旅游发展轴,打造两条旅游发展带,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确立四大旅游功能区等措施来开发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间格局 开发 湖北武陵山区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区旅游村镇就地城镇化路径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雨红 孙起 +2 位作者 孟卫军 林军伟 曾艺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就地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它以小城镇为节点,因地制宜,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缓解大城市的压力,促进小城镇的繁荣。中国西南山区地势崎岖,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有些中小村镇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依托这些资源进行发展。研... 就地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它以小城镇为节点,因地制宜,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缓解大城市的压力,促进小城镇的繁荣。中国西南山区地势崎岖,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有些中小村镇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依托这些资源进行发展。研究选取了重庆市最具西南山区旅游村镇特色的永新镇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获得了人口状况、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方面的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了旅游业在促进城镇建设及扩大劳动力需求两方面的推动作用,并对促进西南山区旅游村镇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区 就地城镇化 旅游村镇 重庆市永新镇
下载PDF
湘西南山地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海燕 陈烈 邓培雁 《热带地理》 2004年第1期83-86,96,共5页
通过对以山、云山和南山3山为代表的湘西南山地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现实意义、机遇和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湘西南山地旅游开发区域合作前景广阔,并探讨了区域合作的策略,为湘西南山地旅游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区域合作 生态旅游 湘西南山地
下载PDF
基于时空三维角度的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娴 殷继成 李晓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127,共4页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在国内外山岳景区成功旅游开发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时空三维立体开发模式:在横向上进行不同组合的功能分区;在纵向上按照山地海拔高程变化引起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进行...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在国内外山岳景区成功旅游开发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时空三维立体开发模式:在横向上进行不同组合的功能分区;在纵向上按照山地海拔高程变化引起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进行分带;在时间延续方向按照生态旅游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山地旅游 时空三维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下载PDF
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主要区域效益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雷 田明中 孙洪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3-741,共9页
我国是世界地质公园快速发展和建设的中心之一。通过地质旅游的开展,积极地推动了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国的7处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度的旅游统计,利用游客接待量、年综合收... 我国是世界地质公园快速发展和建设的中心之一。通过地质旅游的开展,积极地推动了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国的7处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度的旅游统计,利用游客接待量、年综合收入、就业人数和相关行业发展四个发展指标,分析在地质公园建设前后,大力发展的地质旅游给所在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和地理区位等3个因素。结果表明:1.地质旅游的开展使得四个发展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长,给当地山区带来区域社会经济效益;2.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地质公园所带来的效益也不同;3.具有美学价值功能或科教和美学价值功能兼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大于科教价值功能为主的地质旅游资源;4.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地质公园利于地质旅游的开展。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质公园 山地 地质旅游 区域效益
下载PDF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园区化建设探讨——以吕梁山苍儿会旅游经济园区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跃军 孙虎 胡默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4,共4页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应以资源禀赋特征为基础,以旅游经济园区发展为主体,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以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为例,提出加快园区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避免片面强调旅游经济而抑制其它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非优区 园区化建设 苍儿会旅游经济园区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山地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建议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娟 明庆忠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4-731,共8页
归纳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山地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山地旅游概念和特点、山地旅游类型、山地旅游开发理念、游客的动机和行为、山地旅游持续发展等。为了系统化深入分析,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山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特殊性作为研究... 归纳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山地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山地旅游概念和特点、山地旅游类型、山地旅游开发理念、游客的动机和行为、山地旅游持续发展等。为了系统化深入分析,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山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特殊性作为研究的基点,突出"山地"理念;加强山地旅游人地关系研究,完善山地旅游研究框架体系;将山地旅游发展与国家政策和区域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注重服务山区和保护生态环境;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山地旅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山地旅游综合研究 主要领域 人山关系地域系统 建议
下载PDF
基于区域合作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构建——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云玉 冯达 温亚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218-8220,共3页
基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无序开发、利用的现状,从区域旅游活动的理论出发,在介绍太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了太白山地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并提出了通过相应的引... 基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无序开发、利用的现状,从区域旅游活动的理论出发,在介绍太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了太白山地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并提出了通过相应的引导、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