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多民族视野中的彝族诗学与中国文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祥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7,共6页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考察离不开多民族视角。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原汉语诗学固然自古发达且成就斐然,非汉族群的诗学成果也古已有之,而且各具特色和价值。其中,彝族诗学便是代表之一,是值得重视的中国本土资源。转换视角看...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考察离不开多民族视角。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原汉语诗学固然自古发达且成就斐然,非汉族群的诗学成果也古已有之,而且各具特色和价值。其中,彝族诗学便是代表之一,是值得重视的中国本土资源。转换视角看历史,超越长踞中心却不免狭隘的传统中原诗学观,去关注彝族以及诸多非汉族群的诗学资源(古代的和现代的),并且在族际比较的视野中展开对后者内涵的发掘和阐释,这对于我们以多元互动的文化理念深化整体意义上的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完善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诗学史、文论史书写,乃至进行当代意义上的"中华话语"的文论体系建构,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冠以"中国"之名的文学理论、文艺美学研究不能长久滞留在单一族群视域中,其历史的书写也理应在汉民族诗学与其他民族诗学的多元观照中免除缺失,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诗学理论 彝族 中国
下载PDF
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的复古倾向 被引量:4
3
作者 袁龙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2,共7页
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提出微型小说应纸短意长,题材新闻化,文体诗化、散文化,弱化情节和简化人物等观念,与目前通行的小说(Novel)观念并不完全相同。实际上,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作家的创作实践与观念具有源于... 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提出微型小说应纸短意长,题材新闻化,文体诗化、散文化,弱化情节和简化人物等观念,与目前通行的小说(Novel)观念并不完全相同。实际上,香港及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作家的创作实践与观念具有源于民间,复归中国古代小说与正史参行、济《诗》与《春秋》之穷、人物塑造以形传神等倾向,暗含着被遮蔽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小说 文体 复古 民间 历史 情节弱化 以形传神
下载PDF
论南朝四史史传人物的文学定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亚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51-54,共4页
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记载中,史臣所关注和强调的文人与今天文学史所肯定的作家有同有不同。一些经典作家如谢灵运及梁代文人集团取得的文学成就,四史的描述与今天文学史的认同都保持了一致性。然而还有... 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记载中,史臣所关注和强调的文人与今天文学史所肯定的作家有同有不同。一些经典作家如谢灵运及梁代文人集团取得的文学成就,四史的描述与今天文学史的认同都保持了一致性。然而还有一些在四史的记载中声誉很高、文名甚盛的文人,在今天的文学史中已难觅影踪。这一现象说明历史人物的文学定位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史臣的记载和评定在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经典化方面负有重要的导向和评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四史 史传人物 文学定位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唯物史观的拓展——兼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亚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6,共7页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摘编的一部世界史编年纪要。这部笔记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拓展和深化。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把唯物史观推进到"历史具体"的层次,坚持从世界历史发展中探寻历史规律,...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摘编的一部世界史编年纪要。这部笔记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拓展和深化。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把唯物史观推进到"历史具体"的层次,坚持从世界历史发展中探寻历史规律,始终关注人在历史中的活动或作用,实现了唯物史观与人的解放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注重批评实践与批评理论的互动,关注文学中推动历史进步的新人,并通过微观叙事见微而知著。马克思《历史学笔记》虽然研究的是古代世界史,但其精神则指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笔记》 唯物史观 历史的具体性 人的活动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文学史料视域下《人民日报》文学研究述评
6
作者 龚奎林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11,共5页
《人民日报》作为时代的晴雨表,与当代文学互动共生70余年。梳理《人民日报》与当代文学生产和传播的也就尤为必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料学视角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学者对新中国文艺生产机制中的媒介和新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发展进行... 《人民日报》作为时代的晴雨表,与当代文学互动共生70余年。梳理《人民日报》与当代文学生产和传播的也就尤为必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料学视角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学者对新中国文艺生产机制中的媒介和新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发展进行研究,对《人民日报》的知识分子精神史和刊载文艺作品进行了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文学史料 刊载文艺 述评
下载PDF
清初文人方象瑛散文的史学意识及其意义
7
作者 王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7-33,共7页
作为清初知名文人兼翰林院编修,方象瑛主张修史要“阐幽搜佚”、实录直叙,他的史学修养不仅在撰写《明史》人物列传中得到了充分施展,于散文创作亦有鲜明体现。方象瑛的散文多用史实史事,史识史才兼具。他常以思辨、质疑的眼光,使散文... 作为清初知名文人兼翰林院编修,方象瑛主张修史要“阐幽搜佚”、实录直叙,他的史学修养不仅在撰写《明史》人物列传中得到了充分施展,于散文创作亦有鲜明体现。方象瑛的散文多用史实史事,史识史才兼具。他常以思辨、质疑的眼光,使散文贯穿着严谨的史学态度,往往翻案出奇。方象瑛秉承以文存史补史的传统,又能寓教于史,体现出了清初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象瑛 散文 史学意识 存史补史 寓教于史
下载PDF
论口述自传的文体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於泓枚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口述自传是当今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崭新门类。它随着口述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由于口述自传本身的文体特性,它在史料的真实性与叙述的文学性上与一般的传记文学有所不同。在抓住将要逝去的历史这一点上,口述自传所...  口述自传是当今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崭新门类。它随着口述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由于口述自传本身的文体特性,它在史料的真实性与叙述的文学性上与一般的传记文学有所不同。在抓住将要逝去的历史这一点上,口述自传所显示的重要作用使其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中国当今的口述自传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自传 口述历史 文体 传记文学 真实性 文学性
下载PDF
世纪之交贵州仡佬族女作家创作研究
9
作者 赵帅红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9-105,共7页
文章主要对20世纪以来贵州文学史、仡佬族文学史进行梳理,探讨仡佬族作家文学崛起所彰显的意义,尤其要探讨王华和肖勤作为仡佬族第一代女性作家,在世纪之交以如此高的起点脱颖而出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对贵州文坛甚至是当代文坛的影响。
关键词 贵州文学史 仡佬族文学史 世纪之交 王华 肖勤
下载PDF
《布依族文学史》的编撰研究
10
作者 唐震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文学史 布依族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研究
11
作者 韩宇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32-335,共4页
李明金的《独龙族文学简史》简述了独龙族文学史的发展进程,记载了独龙族文学的起源及流传。从编写过程、编写原则、分期体例、内容取舍、文学史观、研究方法、文学特点以及编写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进行了总... 李明金的《独龙族文学简史》简述了独龙族文学史的发展进程,记载了独龙族文学的起源及流传。从编写过程、编写原则、分期体例、内容取舍、文学史观、研究方法、文学特点以及编写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对《独龙族文学简史》的编撰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文学简史 编纂研究
下载PDF
瞿秋白和多余人
12
作者 余抗生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和著名的革命烈士。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颇多争议的《多余的话》,显示了他的多余人气质。在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及其一些杂记随感中,他作为抒情主人公,和多余人形象一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性魅力,...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和著名的革命烈士。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颇多争议的《多余的话》,显示了他的多余人气质。在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及其一些杂记随感中,他作为抒情主人公,和多余人形象一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性魅力,从而获得社会史思想史以外的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多余人 人性魅力 文学史价值 《多余的话》 多余人气质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论1930年代农村破产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13
作者 孙泰然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1930年代兴起的农村破产小说,是在农村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叙述农村破产的独特小说类型。它们深受读者欢迎,但并未获得独立的文学史位置。回到历史语境,整体审视这一文学类型,农村破产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得以发现。经济视角的开创与运用,是... 1930年代兴起的农村破产小说,是在农村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叙述农村破产的独特小说类型。它们深受读者欢迎,但并未获得独立的文学史位置。回到历史语境,整体审视这一文学类型,农村破产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得以发现。经济视角的开创与运用,是农村破产小说的重要贡献。农村破产小说取材农村经济破产并获成功,推动了农村题材小说的健康发展。此外,农村破产小说中蕴含的民生关怀意识,是作家对新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破产 经济视角 农村题材 民生关怀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马华文学的弱势民族书写:一个文学史的视野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文荣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95,共14页
马华文学中的弱势民族书写是本土性建构的重要元素,也是叩入华族与其他弱势族群微妙与复杂关系的一扇门。本文以文学史的视域宏观地把握马华文坛的这种创作现象,在粗线的文化/文学概念观照下,同时结合微观的具体文本阐释,在所划分的三... 马华文学中的弱势民族书写是本土性建构的重要元素,也是叩入华族与其他弱势族群微妙与复杂关系的一扇门。本文以文学史的视域宏观地把握马华文坛的这种创作现象,在粗线的文化/文学概念观照下,同时结合微观的具体文本阐释,在所划分的三大文学史时期中,窥探各期的书写特征,同时也内在地展示不同阶段文本的异同。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国族观念、身份认同、文化取向、社会关系、经济条件、审美追寻等的催发下,弱势民族书写了在南岛雨林中散发出异丽多彩的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弱势民族写作 文学史 本土性
原文传递
老舍作品语言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中的经典示范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志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7-221,240,共16页
一般研究认为,老舍作品语言风格是口语的、方言的、幽默的;但是分析老舍的履历以及作品语言可知,其语言基础是北京话母语、汉语书面语(文言和白话)、普通话与英语的四位一体,同时老舍还有很强的语言自省意识和语言策略,非常善于总结创... 一般研究认为,老舍作品语言风格是口语的、方言的、幽默的;但是分析老舍的履历以及作品语言可知,其语言基础是北京话母语、汉语书面语(文言和白话)、普通话与英语的四位一体,同时老舍还有很强的语言自省意识和语言策略,非常善于总结创作和语言运用方面的经验。这种语言运用的理性自觉使老舍注意吸收中国古典文学语言(文言、白话)、英语以及方言的营养,在口语的基础上对创作语言进行提炼、加工,形成简洁流畅、明白如话又富有韵味的文学语言,以至于其作品成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作品语言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白话文经典 文学语言 汉语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