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5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lico tests on sequence motif significances for human tissue specific genes
1
作者 Xiujun Gong Hualin Xu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5期572-578,共7页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issue-specific (TS) genes and their regulatory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the organism, disease diagnosis and drug design. Although so far we a...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issue-specific (TS) genes and their regulatory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the organism, disease diagnosis and drug design. Although so far we are not clear about the mechanisms totally, the sequence features of TS genes are becoming an important clue. In this paper we used an integrated pipeline to discover sequences motifs for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TS genes. To test the significances of those motifs in a specific tissue, we used hypotheses test approaches including Bayesian hypothesis, Binomial distribution and traditional z-test. We finally got 2784, 1204 and 703 motifs respectively out of 3244 motifs obtained in discovery phase using above three tests from 3954 TS genes across 83 human tissues. 52.7% of those motifs can be found in public databases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 Specific geneS HYPOTHESIS test TISSUE RICH MOTIF TISSUE EVEN MOTIF
下载PDF
鸡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与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伟娜 陶晶 +3 位作者 何梦婷 王紫苇 马佰贺 赵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4,共11页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然后用圆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26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28个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为无色菌落,在BS培养基上为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阴性的红色短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鼠伤寒沙门菌OLF-FSR1-WB-Sparrow-ST-87的相似性为99.86%,与10个鼠伤寒沙门菌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介于99.5%~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最为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0 mm;除sseC基因未检测出外,其余27个毒力基因的测序结果与参考菌株对应毒力基因的相似性介于98.58%~100%。本研究成功从病死产蛋鸡分离鉴定出一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FY2021,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禽源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PCR检测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研究
3
作者 郝建宇 马小飞 +6 位作者 李晓丽 张洋 杨镕兆 姜兰芳 曹勇 王敏 姬虎太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5-89,95,共6页
品育801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201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亲本组合临优20165/济麦22,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品种,该品种近免疫白粉病。为了解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先进行亲本已知抗病基因检测,继而进行其... 品育801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201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亲本组合临优20165/济麦22,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品种,该品种近免疫白粉病。为了解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先进行亲本已知抗病基因检测,继而进行其它抗病基因检测,随后在山西、山东和河北3省15点田间鉴定进行验证试验。得出品育8012携带13个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山东和河北多点对白粉病表现中抗乃至近免疫。品育8012可作为选育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的抗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育8012 白粉病 抗性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安徽地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σC基因序列分析
4
作者 胡晓苗 李薇 +7 位作者 李婷 许夏澎 薄宗义 郭梦娇 张小荣 吴艳涛 戴银 张成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5-811,共7页
为掌握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最新流行特征,本研究收集安徽某地区鸭场出现肝组织肿胀、出血等临床症状的25份雏鸭肝脏及脾脏样品,利用RT-PCR方法检测NDRV。将RT-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样品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收获第3代尿囊液进行PCR... 为掌握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最新流行特征,本研究收集安徽某地区鸭场出现肝组织肿胀、出血等临床症状的25份雏鸭肝脏及脾脏样品,利用RT-PCR方法检测NDRV。将RT-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样品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收获第3代尿囊液进行PCR检测及病毒纯净性鉴定;同时对NDRV分离株的全长σC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将测序所得的分离株σC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21株禽源呼肠孤病毒参考株的相应基因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分离株基于σC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σC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分析。将分离株接种Vero细胞观察其体外培养特性,感染雏鸭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25份病料样品中检出3份NDRV阳性样品,将阳性病料样品接种鸡胚3 d内,鸡胚全部死亡,并伴有水肿、严重充血等现象;病毒纯净性试验结果显示,病料样品仅NDRV呈阳性,其他病原如鸭甲型肝炎病毒(DHV)、鸭坦布苏病毒(DTMUV)、禽呼肠孤病毒(AR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及禽腺病毒(FAdV)均为阴性。将3株分离株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目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为同一株病毒,并将其命名为NDRV AH株。对NDRV AH株σC基因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NDRV AH株与其他NDRV参考株σC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9.5%~99.0%,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5.3%~98.9%。σC基因的遗传演化结果显示,NDRV AH株属于基因2型。σC氨基酸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与灭活疫苗TH11株(KC493571.1)相比,NDRV AH株aa67、aa93、aa100、aa132、aa151、aa158、aa212、aa253和aa298均发生了突变。将该分离株接种Vero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形态圆缩、细胞核聚集等细胞病变。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感染雏鸭死亡率为40%,剖检发现雏鸭肾脏、肝脏出血,脾脏肿大,有轻微坏死灶或大面积坏死灶,有些脾脏质地较硬。可见大面积坏死灶。本研究揭示了NDRV在我国安徽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变异株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对NDRV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σC基因 进化分析 致病性试验
下载PDF
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性能评价
5
作者 关茵 张国平 +2 位作者 刘文超 裴垚昶 郭超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以基因测序为金标准,血清学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为中度,基因分型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很好。通过比较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可知,两种检查方式所得特异度、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更高(P<0.05)。结论基因分型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总体上来说,基因分型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ABO疑难血型 基因分型 血清学检测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及血栓弹力图对中/低应答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研究
6
作者 张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对临床指导中/低应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意义。方法选取经基因多态性检测为阿司匹林中/低应答的ACS患者97例,根据TEG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组(TEG未达... 目的研究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对临床指导中/低应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意义。方法选取经基因多态性检测为阿司匹林中/低应答的ACS患者97例,根据TEG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组(TEG未达标且有缺血表现,59例)及阿司匹林中应答组(TEG达标且无缺血表现,38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阿司匹林低应答组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20例)、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18例)、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21例)。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服用吲哚布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服用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氯吡格雷。对比四组患者用药8 h、12 h以及7 d后的血小板抑制率(AA%)、血浆血栓素A_(2)(TXA_(2))水平、尿11-脱氢血栓烷B_(2)(11-dh-TXB_(2))水平以及再出血率。结果用药8 h、12 h、7 d后,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及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AA%分别为(63.35±4.17)%、(67.19±4.06)%、(72.35±4.01)%及(62.79±4.14)%、(66.98±4.01)%、(71.96±3.95)%,均高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55.36±4.06)%、(59.17±4.01)%、(63.69±3.72)%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55.19±4.04)%、(60.11±4.02)%、(61.1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A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 h、12 h、7 d后,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的尿11-dh-TXB_(2)分别为(621.23±87.23)、(577.26±81.29)、(521.35±82.36)pg/ml,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的尿11-dh-TXB_(2)分别为(623.14±82.26)、(570.36±80.25)、(523.36±80.36)pg/ml,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677.21±82.25)、(623.36±80.23)、(577.49±78.25)pg/ml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680.15±83.14)、(625.69±82.36)、(580.19±80.15)pg/ml;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的血浆TXA_(2)分别为(425.36±57.36)、(377.69±53.26)、(325.36±55.17)pg/ml,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的血浆TXA_(2)分别为(430.26±55.19)、(380.26±51.27)、(330.26±54.39)pg/ml,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487.26±55.34)、(420.26±51.26)、(359.36±52.31)pg/ml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490.26±51.36)、(422.17±50.89)、(363.36±51.64)pg/ml(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尿11-dh-TXB_(2)及血浆TXA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再出血率5.26%及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再出血率5.56%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35.00%,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再出血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多态性检测与TEG能够为临床中/低应答ACS患者选择安全高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检测 血栓弹力图 抗血小板方案 再出血
下载PDF
A Gene Score Test for Disease Association with Multiple Genes
7
作者 Changchun Xie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creating a gene score to predict a given outcome is to use the mos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from all SNPs which were tested. There are several disadv... 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creating a gene score to predict a given outcome is to use the mos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from all SNPs which were tested. There are several disadvantages of this approach such as excluding SNPs that do not have strong single effects when tested on their own but do have strong joint effects when tested together with other SNPs.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from the traditional gene score may lack biological insight since the functional unit of interest is often the gene, not the single SNP.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gene scoring method, which overcomes these problems as it generates a gene score for each gene, and the total gene score for all the genes available. First, we calculate a gene score for each gene and second, we tes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is gene score and the outcome of interest (i.e. trait). Only the gene scores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outcome after multiple testing correction for the number of gene tests (not SNPs) are considered in the total gene score calculation. This method controls false positive results caused by multiple tests within genes and between genes separately, and has the advantage of identifying multi-locus genetic effects, compared with the Bonferroni correction, false discovery rate (FDR), and permutation tests for all SNPs. Another main featur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we select the SNPs, which have different effects within a gene by using adjustment in multiple regressions and then combin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elected SNPs within a gene to create a gene score. A simulation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to evaluate finite sampl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SCORE SNP GWAS PERMUTATION GLM Multiple Regression Sum test
下载PDF
中国MFRP基因相关真性小眼球一家系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8
作者 陶靖 沈人娟 金子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0-826,共7页
目的探索中国回族一真性小眼球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其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0月初诊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并持续随访至2023年10月的中国回族一真性小眼球家系4代共25名成员,其中患者3例。对家系中患者进行病... 目的探索中国回族一真性小眼球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其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0月初诊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并持续随访至2023年10月的中国回族一真性小眼球家系4代共25名成员,其中患者3例。对家系中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并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OLMaster、超声生物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眼部B型超声及视野检查等。采集该家系中3例患者及3名眼部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标本并提取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筛选致病基因,针对候选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致病性预测,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共分离分析。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先证者及其2位胞姐均呈现真性小眼球特征性表型,包括视力低下、高度远视、眼轴短、前房浅、房角窄、眼压高、视盘拥挤、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等,并伴有闭角型青光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葡萄膜渗漏等并发症。在3例患者MFRP基因检测到复合杂合变异c.1010_1021del(p.His337_Glu340del)和c.1486G>A(p.Glu496Lys),其中位点c.1010_1021del为首次报道。这2个变异位点在健康人群中频率低,在本家系中符合家系共分离,经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预测软件评估该变异为有害性变异。经美国医学遗传及基因组学会的致病性分级指南分析,认为该复合杂合变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是本研究中真性小眼球家系表型的分子病因。结论本研究发现真性小眼球新的致病性变异位点c.1010_1021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小眼球 家系 基因检测 全外显子测序 MFRP基因
下载PDF
多纹钱蝶鱼溃疡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9
作者 阙莉文 杨林狄 +3 位作者 涂祖豪 蔡双虎 黄郁葱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1,共10页
为研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网箱养殖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发生溃疡病的原因,从患病多纹钱蝶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dnaJ基因序列测序分析... 为研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网箱养殖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发生溃疡病的原因,从患病多纹钱蝶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dnaJ基因序列测序分析、毒力基因检测、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优势菌在TCBS平板上形成黄色、圆形的光滑菌落,在TSA平板上形成乳白色微凸圆润菌落;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显示,菌株为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发酵葡萄糖、蔗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V-P试验呈阳性;基于16S rRNA和dnaJ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3株优势菌均与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聚为一支,综合鉴定表明菌株QZ991、QZ992和QZ993均为鳗弧菌;毒力基因检测显示,3株优势菌均携带virA、vah1、virC、empA、angM、flaA和ompU 7种毒力基因;人工感染试验显示,QZ991、QZ992和QZ993对多纹钱蝶鱼的半致死浓度(LD_(50))分别为5.10×10^(5)、4.33×10^(5)、2.45×10^(6)CFU/mL;药敏试验显示,3株优势菌均对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多数头孢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患病多纹钱蝶鱼多脏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研究表明,鳗弧菌为广西钦州湾地区多纹钱蝶鱼溃疡病的病原,对多纹钱蝶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建议交替使用水产用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蝶鱼 鳗弧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1株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春晓 赵玉林 +5 位作者 杨富琳 王利丽 赵奇 侯冠欣 孙欣艺 张志强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查明秦皇岛市某山鸡养殖场山鸡大批量死亡病因,试验对分离到的致病优势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测试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利用清洁级昆明小鼠和SPF鸡胚分别对分离... 为查明秦皇岛市某山鸡养殖场山鸡大批量死亡病因,试验对分离到的致病优势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测试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利用清洁级昆明小鼠和SPF鸡胚分别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出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生化特性与大肠杆菌生化特性符合率高达99%。BLAST分析发现,分离菌16S rRNA序列与大肠杆菌的基因相似性高达99.8%。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等15种药物耐药。分离菌的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其余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该分离菌可能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较强致病性,共检测到12种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基因。研究表明,分离菌为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且耐药情况复杂,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致病性试验
下载PDF
广东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文楠 杨智灿 +5 位作者 张美琳 钟嘉诚 陈亦杏 陈济铛 张溢珊 张济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流行情况、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本实验对2019年~2022年从广东地区采集的193份疑似感染Pm病鹅的心脏血液和肝脏组织划线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分离细菌,... 为了解广东地区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流行情况、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本实验对2019年~2022年从广东地区采集的193份疑似感染Pm病鹅的心脏血液和肝脏组织划线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分离细菌,对分离菌纯化后采用PCR扩增分离菌的KMT1基因并测序,采用多重PCR扩增分离菌的5个荚膜基因及8个脂多糖基因,分析分离菌的荚膜分型与脂多糖(LPS)分型。结果显示分离到83株鹅源Pm,其中82株为荚膜A型,1株无法通过荚膜定型;LPS分型为L1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通过PCR检测分离菌7类药物的15种耐药基因,包括β-内酰胺类(bla_(CTX-M)、bla_(TEM)、bla_(OXA))、氨基糖苷类(aadA1、aph(3’)Ila)、喹诺酮类(qnrA、qnrB、qnrS)、酰胺醇类(floR)、四环素类(tetM、tetX)、大环内酯类(ermF、ereD)、磺胺类(sul1、sul3)耐药基因。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中的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分析分离菌的耐药表型和相应耐药基因的相关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3株鹅源Pm对多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其中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的丁胺卡那和大观霉素、β-内酰胺类的头孢曲松、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敏感的菌株占比均在63%以上;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的菌株占比高于50%,对氨基糖苷类的新霉素和四环素类的四环素耐药的菌株分别占49.40%(41/83)和46.99%(39/83)。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检出耐药基因qnrB、sul3、blaTEM、aadA1、aph(3’)Ila、ereD、ermF、tetM、floR,检出率分别为9.63%(8/94)、27.71%(23/83)、28.92%(24/83)、48.19%(40/83)、14.46%(12/83)、49.40%(41/83)、3.61%(3/83)、1.20%(1/83)、32.53%(27/83),未检出耐药基因qnrA、qnrS、sul1、tetX、bla_(CTX-M)、bla_(OXA)。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adA1基因与Pm对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大观霉素的耐药性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bla_(CTX-M)基因、floR基因分别与Pm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广东地区鹅源Pm主要为A∶L1基因型,对多种药物敏感,耐药基因携带率不高,部分药物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具有相关性。本研究为广东地区鹅源Pm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Pm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第2版)》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少君 欧喜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6,共7页
耐药结核病是2035年实现全球终结结核病流行目标的巨大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倡导采用快速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进行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而覆盖全面可靠的耐药检测靶标是提高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可靠... 耐药结核病是2035年实现全球终结结核病流行目标的巨大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倡导采用快速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进行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而覆盖全面可靠的耐药检测靶标是提高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可靠性的关键。WHO于2023年11月发布《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第2版)》,目的是基于更广泛的全球数据汇总形成更为全面准确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为开发与完善基于测序或其他方法的新型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支持。本文对第2版目录相较于第1版目录在分析流程与耐药突变等内容的更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对未来目录完善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两处基因杂合突变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
13
作者 李春芳 袁佳雨 +1 位作者 李亚洲 刘玉昌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探究脊柱侧弯伴全身多发牛奶咖啡斑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病儿的致病原因。方法男,7岁,因全身多发牛奶咖啡斑7年、脊柱侧弯6个月于2022年10月就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NF1。应用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分别对变... 目的探究脊柱侧弯伴全身多发牛奶咖啡斑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病儿的致病原因。方法男,7岁,因全身多发牛奶咖啡斑7年、脊柱侧弯6个月于2022年10月就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NF1。应用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分别对变异位点进行筛选和验证。结果病儿NF1基因c.2033delC(exon18,NM_000267)导致氨基酸改变p.P678Rfs*10,为移码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c.2029C>A(exon18,NM_000267)导致氨基酸改变p.P677T,为错义突变,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NF1基因c.2033delC是导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原因,基因c.2029C>A拟进一步扩充NF1基因变异谱,其是否能独立致病、能否影响该病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医师的深入研究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基因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基因突变 基因检测
下载PDF
一株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龙玉 祝瑶 +4 位作者 林龙华 柴霁芸 马彩萍 张万江 夏利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 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该菌对8类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软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利用VFanalyzer软件、BLASTN比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在10%脱纤维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光滑具有β-溶血环的单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呈蓝紫色短棒状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化脓隐秘杆菌符合。16S r RNA基因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1397 bp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已报道的化脓隐秘杆菌同源性高达99%。16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辽宁沈阳的牛源化脓隐秘杆株TZQ 01株处于同一分支,与日本的猪源分离株NIAH13531处于较近分支,以上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化脓隐秘杆菌,并将其命名为FY-4-Z-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呋,青霉素类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截短侧耳素类的泰妙菌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类的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耐药。利用组装软件SPAdes对获得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了分离菌全基因组草图,结果显示分离菌基因组大小为2399.961 kb;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包含3种耐药基因,分别是氨基糖苷类的ant(6)-la、大环内脂类的erm(X)、四环素类的tet(W)耐药基因,其中在化脓隐秘杆菌中首次检测到ant(6)-la基因。该菌株对四环素和链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其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而红霉素敏感表型可能与其耐药基因erm(X)的移码突变有关。利用BLASTN和VFanalyzer软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个已知毒力基因和24个候选毒力相关基因。本实验进一步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相关研究,为规模化猪场化脓隐秘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隐秘杆菌 生物学特性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HLA-B^(*)5801基因多态性检测用于预测别嘌醇相关重症药疹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15
作者 曹谨谨 凌亚 +3 位作者 张倢 张晶晶 朱建国 曹秀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44-1053,共10页
目的对HLA-B^(*)5801基因多态性检测用于预测别嘌醇相关重症药疹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和经济性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WanFangData、CNKI数... 目的对HLA-B^(*)5801基因多态性检测用于预测别嘌醇相关重症药疹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和经济性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WanFangData、CNKI数据库和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官方网站,搜集关于HLA-B^(*)5801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5篇及药物经济学研究11篇。结果显示,出现重症药疹患者的HLA-B^(*)5801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别嘌醇耐受组(P<0.05)。2项研究报道了HLA-B^(*)580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预测重症药疹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78、0.93,特异度分别为0.96、0.89。经济学研究显示,对于中国汉族、韩国、泰国等人群,在接受别嘌醇治疗前进行HLA-B^(*)5801基因多态性检测具有成本-效果优势,对于英国、美国(白种人或西班牙裔)、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人群则不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我国汉族人群在接受别嘌醇治疗前进行HLA-B^(*)5801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结果指导用药可以减少重症药疹风险,且能降低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HLA-B^(*)5801基因检测 重症药疹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
16
作者 许欣雨 周青梅 +7 位作者 田云粉 赵琼 潘菡 陈芊廷 罗玉妹 郭征征 李天鹤 杨景晖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4-960,共7页
患儿,女,5岁,因黑便1次、呕血1次入院。入院后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CT扫描、磁共振成像及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肝内胆管扩张、双肾增大,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KHD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2264C>T(p.Pro755Leu)、c.1886T>... 患儿,女,5岁,因黑便1次、呕血1次入院。入院后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CT扫描、磁共振成像及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肝内胆管扩张、双肾增大,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KHD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2264C>T(p.Pro755Leu)、c.1886T>C(p.Val629Ala)。c.2264C>T(p.Pro755Leu)为致病变异,已有该变异的相关报道;c.1886T>C(p.Val629Ala)为新发突变,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预测其有致病可能。该患儿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对于无明显诱因的消化道出血,同时存在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儿童应注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的可能,必要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PKHD1基因 基因检测 儿童
下载PDF
蒺藜苜蓿MtCIM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宏 周丽莹 +3 位作者 李舒文 王梦迪 艾晔 晁跃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269,共8页
【目的】CIM(cytokinin induce messager)属于Expansin蛋白家族,该蛋白是一类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为分析蒺藜苜蓿MtCIM基因结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 【目的】CIM(cytokinin induce messager)属于Expansin蛋白家族,该蛋白是一类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为分析蒺藜苜蓿MtCIM基因结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深入分子量、理论等电点、不稳定系数及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分析;同时,利用RT-qPCR方法,对不同激素处理(IAA、ABA、GA3)下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并通过融合蛋白瞬时表达及酵母表达方法鉴定其亚细胞定位及转录自激活情况;对MtCIM转基因植株进行低磷环境的适应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IM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29.563 kD,理论等电点为5.54,不稳定系数为41.62,其蛋白质性质不稳定。二级及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构成。外施IAA能够显著提高MtCIM的表达,外施ABA和GA3后,MtCIM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定位于细胞质中。对MtCIM进行转录自激活活性分析显示,蒺藜苜蓿MtCIM不存在自激活活性。对获得的20株转基因株系进行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细胞壁更厚;转基因植株对低磷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结论】对蒺藜苜蓿MtCIM的全面分析,揭示了其作为Expansin蛋白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并提高了植物在低磷环境中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MtCIM基因 自激活检测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低磷响应
下载PDF
抗Ku及其他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思路
18
作者 张飞飞 李婧薇 +4 位作者 沈伟 何屹 袁红 田力 叶志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5-882,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清与筛选细胞反应、患者血清与酶或巯基试剂处理的筛选细胞反应的方式来判断该抗体的类型及特点,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确定患者血型的基因型。结果:该患者血型为O型RhD^(+),其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及抗体鉴定细胞在间接抗人球及盐水介质中的反应呈强反应性,且强度一致,自身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弱阳性;其他血型为CcEe、Jk(a+b-)、P1-、Le(a-b-)、Lu(a-b+)、K-、k-、Kp(a-b-)。血清经2-ME处理后,在间接抗人球介质中仍与3组筛选细胞反应;血清与经木瓜酶、菠萝酶修饰后的筛选细胞反应强度不变,与巯基试剂DTT、2-ME处理后的筛选细胞反应为阴性。基因测序显示该患者KEL基因型为KEL*02N.24,为罕见的K0表型。结论: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出该患者为罕见的Kell-null血型(又称K0),该患者体内产生了IgG及IgM性质的高频抗原抗体抗-Ku。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此类稀有血型及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抗原抗体 K0 抗-Ku 血清学实验 基因测序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联合介入取栓救治蛋白C基因突变所致高危肺栓塞一例
19
作者 谢玉华 张安 +1 位作者 曾瀚庆 曹云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多与外显子4~9和内含子8的突变有关。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罕见,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由蛋白C基因8号外显子移码突变引起的致死性...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多与外显子4~9和内含子8的突变有关。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罕见,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由蛋白C基因8号外显子移码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采用体外膜氧合进行呼吸、循环支持,并成功实行介入取栓的救治经验,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陷症 蛋白C基因 基因检测 肺栓塞 体外膜氧合 介入取栓
下载PDF
单基因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玉 帕丽达·阿布来提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单基因高血压是一种重要的高血压遗传模式,它是一种由遵循孟德尔遗传的单一遗传变异引起的。目前,单基因高血压的临床发病率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不易识别与诊断。现旨在对单基因高血压的分类、突变基因、机制特点、诊断及治疗... 单基因高血压是一种重要的高血压遗传模式,它是一种由遵循孟德尔遗传的单一遗传变异引起的。目前,单基因高血压的临床发病率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不易识别与诊断。现旨在对单基因高血压的分类、突变基因、机制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今后该疾病在临床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高血压 孟德尔遗传 基因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