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雷好连 马玉清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静注等剂量长托宁、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维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静注等剂量长托宁、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观察组于麻醉前选择双侧足三里、梁丘穴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诱导前、诱导5 min、切皮时、切皮1 h、手术结束即刻、手术结束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并于围术期不同时刻抽取静脉血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及CD4^+/CD8^+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同组诱导前比较,观察组切皮时HR升高,对照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2组切皮1 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降低,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1 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升高,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0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4-12收治的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采取舒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取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不...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4-12收治的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采取舒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取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麻醉后,仅T_4、T_5时刻HR与T_5时刻SBP与T_0时刻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T_1、T_2、T_3、T_4、T_5等时刻HR、SBP、DBP指标的T_0时刻值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T_1、T_2、T_3、T_4、T_5时刻的HR、SBP、DBP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吞咽反射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躁动、呛咳发生率分别为8.9%、6.7%,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减少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七氟醚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光阴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高血压脑出血入住我院并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6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n=34)与对照组(n=34)组。对照组术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醚...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高血压脑出血入住我院并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6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n=34)与对照组(n=34)组。对照组术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醚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插管前、插管时、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_2),麻醉前、降压后、停止降压10 min时动脉血氧含量(CaO_2)、脑氧摄取率(CERO2)、脑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_2),麻醉期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等指标。结果七氟醚组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SBP、DBP、HR均高于对照组,拔管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点SpO_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后10 min时,两组CaO_2、CERO2、Da-jvO_2、CjvO_2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停止降压后10 min,两组CaO_2、CERO_2、CjvO_2水平与降压后10 min时一致,但Da-jvO_2进一步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七氟醚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及使用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并稳定血压,保护脑组织,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维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七氟醚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胡焕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89-91,共3页
目的对七氟醚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持续泵注,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醚吸入... 目的对七氟醚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持续泵注,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醚吸入,并观察两组患者各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后的SBP、DBP、HR,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管活性药物去氧肾上腺素、乌拉地尔和阿托品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患者,予以七氟醚吸入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