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记基因调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岩 王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1,共5页
在胚胎生长和行为发育的过程中,印记基因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往往是潜在的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而肿瘤是由于异常的细胞生长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其特征是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改变,如DNA序列的突变和DNA甲基化。基因印记一旦发生错误,将... 在胚胎生长和行为发育的过程中,印记基因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往往是潜在的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而肿瘤是由于异常的细胞生长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其特征是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改变,如DNA序列的突变和DNA甲基化。基因印记一旦发生错误,将扰乱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导致遗传性疾病,甚至可引发恶性肿瘤。文中就印记基因调控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记基因 肿瘤 胚系肿瘤 肿瘤干性 肿瘤转移
下载PDF
TI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中高危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莉 迟志宏 +10 位作者 崔传亮 盛锡楠 斯璐 唐碧霞 毛丽丽 王轩 鄢谢桥 连斌 李思明 白雪 郭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紫杉醇、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TI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晚期中高危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中高危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一线给予TIP方案进行治疗,评估该方案的客观有效率、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 目的回顾性分析紫杉醇、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TI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晚期中高危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中高危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一线给予TIP方案进行治疗,评估该方案的客观有效率、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共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用药周期为4.25周期,6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0%),7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35%),客观有效率65%。中位随访时间25月,3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2年的PFS率为72.9%,OS率为89.1%。血液学毒性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95%),其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0%。结论 TI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中高危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较既往报道提高了患者的PFS率和OS率,不良反应可控,确立为一线方案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癌 生殖细胞肿瘤 一线治疗 紫杉醇
下载PDF
家蚕卵巢肿瘤基因Bmotu及其可变剪接 被引量:3
3
作者 薛高旭 曹广力 +3 位作者 张鹏杰 张瑶瑶 薛仁宇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0-657,共8页
已知卵巢肿瘤基因(ovarian tumor gene,otu)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基因突变会扰乱卵子形成的正常过程。为探究家蚕(Bombyx mori)是否具有类似果蝇生殖发育相关基因otu的同源基因,以及基... 已知卵巢肿瘤基因(ovarian tumor gene,otu)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基因突变会扰乱卵子形成的正常过程。为探究家蚕(Bombyx mori)是否具有类似果蝇生殖发育相关基因otu的同源基因,以及基因存在的可变剪接形式,在电子克隆的基础上,应用RT-PCR从家蚕精巢组织中获得了4条不同长度的Bmotu cDNA片段(GenBank登录号:HQ831341,HQ831342,HQ999998,HQ831343),其中3条由于无义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而从卵巢组织中仅获得了1条Bmotu cDNA片段,该片段序列与精巢中扩增的登录号为HQ831343片段序列的5'端相同。结果表明Bmotu基因存在可变剪接,且雌、雄之间的剪接方式可能存在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motu基因编码蛋白与果蝇Otu的结构类似,含有半胱氨酸蛋白酶结构域(Otu结构域)、Tudor结构域、脯氨酸基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家蚕生殖发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生殖发育 卵巢肿瘤基因 可变剪接
下载PDF
胚系表观突变与人类肿瘤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浦嫄 范怡梅 王亚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6-1242,共7页
表观突变是指表观遗传调控出现错误,导致正常情况下表达的基因沉默或者正常情况下沉默的基因转录表达。表观突变通常被认为是局部体细胞事件,一般只存在于病变组织。但是,最近几年关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患者中,... 表观突变是指表观遗传调控出现错误,导致正常情况下表达的基因沉默或者正常情况下沉默的基因转录表达。表观突变通常被认为是局部体细胞事件,一般只存在于病变组织。但是,最近几年关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患者中,所有检测的正常组织均存在MLH1单等位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并证实这种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形成的病因。随后,关于其他抑癌基因MSH2与BRCA1等的胚系异常甲基化也陆续有报道。这提示,表观突变也可以起源于胚系(生殖细胞形成期或胚胎发育早期),从而造成全身细胞广泛的基因转录沉默。这种胚系表观突变类似于经典的基因胚系序列突变,可能成为人类疾病发生的病因。本文着重对近年来抑癌基因胚系表观突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胚系表观突变可能的产生机制和代间遗传的可能性,并展望其给人类疾病病因研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系表观突变 抑癌基因 高度甲基化 MLH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