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the pharynx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detected with TDI-FP and modified Giemsa stain 被引量:6
1
作者 Jiang-Ping Zhang Zhen-Hui Peng +2 位作者 Ju Zhang Xiang-Hong Zhang Qing Yin Z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68-472,共5页
AIM: To detect whether there is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colonization in the pharynx mucous membrane of healthy people and whether chronic pharyngitis is related to Hpylori infection. METHODS: Fifty cases of ... AIM: To detect whether there is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colonization in the pharynx mucous membrane of healthy people and whether chronic pharyngitis is related to Hpylori infection. METHODS: Fifty cases of chronic pharyngitis refractory over three months were prospectively studied from March 2004 to August 2004 in the otolaryngolog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emplate-directed dye-terminator incorporated with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detection (TDI-FP) and modified Giemsa stain were used to examine pharynx mucous membrane tissue for H pylori coloniz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and the healthy people as a control group.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people were detected to have Hpylori in the pharynx. In contrast, in 50 case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19 (38.0%) cases were H pylori positive with a TDI-FP assay and 4 (8%) cases were TDI-FP positive with Giemsa staining in the pharynx. Sixteen of the 50 pharyngitis cases had stomach ailment history, 11 cases (68.8%) of these 16 patients were determined to be H pylori positive in the pharynx with the TDI-FP assay. 2,2 test showed that this infection rate was remarkably higher (P= 0.0007) than that in the cases without stomach ailment history. Giemsa staining showed that 3 cases (18.8%) of the patients with stomach ailment history were infected with H pylori in the pharynx, which was remarkably higher (P = 0.042)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stomach ailment history (1 case, which was 2.9%). CONCLUSION: H pylori may not be detected in the pharynx of healthy people. Chronic pharyngitis may be related to H pylori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rate with Hpylori in the pharynx i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stomach ailment histories than in patients without stomach ailment histories, suggesting that chronic pharyngitis may be related to stomach ailment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pharyngitis H pylori Modified giemsa stain
下载PDF
HE和Giemsa染色在结膜刮片检测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健贤 张平 +5 位作者 李永平 郑健樑 钟秀风 张文忻 聂莉 张波 《眼科学报》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通过HE和Giemsa对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效果比较,寻找最佳染色方法。方法:对春季结膜炎20例病人进行结膜刮片,并分别作HE和Giemsa染色,最后用光学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Giemsa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比HE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清晰。结... 目的:通过HE和Giemsa对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效果比较,寻找最佳染色方法。方法:对春季结膜炎20例病人进行结膜刮片,并分别作HE和Giemsa染色,最后用光学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Giemsa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比HE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清晰。结论:实验表明,检测嗜酸粒细胞,采用Giemsa染色,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emsa染色 嗜酸粒细胞 检测 刮片 春季结膜炎 效果比较 染色方法 微镜观察 显微镜下 HE染色 染色效果
下载PDF
Giemsa染色比色法检测晶体上皮细胞增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秋明 陆道炎 +2 位作者 王丽天 陈才根 吴念祖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86-87,共2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精确检测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方法──Giemsa染色比色法,基本步骤为:(1)在24孔培养板培养细胞并做影响增殖的实验;(2)75%酒精4℃固定细胞30min;(3)Giemsa染色30min;(4)10%醋酸250μl/孔脱色并转移至96... 建立了一种简便、精确检测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方法──Giemsa染色比色法,基本步骤为:(1)在24孔培养板培养细胞并做影响增殖的实验;(2)75%酒精4℃固定细胞30min;(3)Giemsa染色30min;(4)10%醋酸250μl/孔脱色并转移至96孔培养板或酶标板;(5)用酶标仪540nm进行比色,吸光值(A值)高低反映细胞多少。该方法也适用于其它上皮细胞增殖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emsa染色 比色法 晶体上皮细胞 增殖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Giemsa淡染性染色体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方洲 常平安 刘运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对来自重庆、陕西、湖北等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数目都为n =2 8,2n =5 6 ;均在粗线期染色体观察到了与家蚕类似的Giemsa淡染性区域 ,并对其进行了组型分析 ,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探... 对来自重庆、陕西、湖北等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3个不同地域的野桑蚕染色体数目都为n =2 8,2n =5 6 ;均在粗线期染色体观察到了与家蚕类似的Giemsa淡染性区域 ,并对其进行了组型分析 ,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探讨了野桑蚕与家蚕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染色体 giemsa淡染性
下载PDF
体外微核试验中吖啶橙荧光染色与Giemsa染色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晓华 张立实 王瑞淑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393-394,403,共3页
本文在吖啶橙荧光染色(A.O 染色)和常规 Giemsa 染色条件下比较了一组诱变剂丝裂霉素 C(MMC)、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VINC)、环磷酰胺(CYP)诱导 L5178Y 和 WTK1细胞的微核试验,结果表明,仅5-FU 和 CYP 在个别时间、剂量下 A.O 染... 本文在吖啶橙荧光染色(A.O 染色)和常规 Giemsa 染色条件下比较了一组诱变剂丝裂霉素 C(MMC)、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VINC)、环磷酰胺(CYP)诱导 L5178Y 和 WTK1细胞的微核试验,结果表明,仅5-FU 和 CYP 在个别时间、剂量下 A.O 染色微核率明显高于 Giem-sa 染色(P<0.05),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微核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不具备荧光镜检条件或要求长期保留标本时,Giemsa 染色仍不失为微核染色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橙染色 giemsa染色 微核试验 L5178Y细胞
下载PDF
诱导痰涂片Giemsa染色中时间与浓度关系
6
作者 魏为利 邱忠民 +3 位作者 吕寒静 杨忠民 洪光朝 刘瑞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涂片Giemsa染色中达到相同中染效果时 ,染色原液浓度与染色时间的关系 ,比较 4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留取诱导痰与自然痰方法的成功率。方法  5 2例呼吸道疾病患者间隔 4~ 5h先后留取自然痰和诱导痰 ,将 4 1份诱导痰标...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涂片Giemsa染色中达到相同中染效果时 ,染色原液浓度与染色时间的关系 ,比较 4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留取诱导痰与自然痰方法的成功率。方法  5 2例呼吸道疾病患者间隔 4~ 5h先后留取自然痰和诱导痰 ,将 4 1份诱导痰标本涂片随机分为 6组 ,分别以 6种不同浓度Giemsa稀释液进行染色 ,每组内 3张痰涂片 ,以不同时间相同浓度的 1ml配制的Giemsa染色液进行染色 ,直至摸索出显微镜下所见中染痰涂片 ,记录 6组中染痰涂片的染色时间与染色液浓度并对之进行曲线回归分析。结果 留取合格自然痰的成功率为 71 .1 5 %,4 %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留取诱导痰的成功率为 94 .2 3%,诱导痰较自然痰留取的成功率高 (P <0 .0 1 )。点图显示诱导痰涂片Giemsa染色达到中染效果时染色液的浓度 (Y)与染色时间 (X)呈指数相关 ,通过曲线配合得到回归方程 y =e0 .3 771 59-0 .2 0 81 86X,曲线的拟合度良好 (R =0 .999)。结论  4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留取的成功率较高 ,诱导痰涂片达到中染时Giemsa染色液的浓度与染色时间呈指数曲线关系 ,曲线的拟合度良好 ,应用 4 %高渗盐水诱导痰方法和Giemsa染色液的时间 -浓度曲线染色可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 giemsa染色 曲线回归
下载PDF
改良Giemsa法和硼酸美蓝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江南 刘泳冬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Giemsa法和硼酸美蓝法在检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分别采用改良Giemsa法和硼酸美蓝法检测胃粘膜Hp,以Hp菌培养和C13呼气试验联合检测结果为Hp感染标准,比较两种检测... 目的探讨改良Giemsa法和硼酸美蓝法在检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分别采用改良Giemsa法和硼酸美蓝法检测胃粘膜Hp,以Hp菌培养和C13呼气试验联合检测结果为Hp感染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Hp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以Hp菌培养和C13呼气试验联合检测结果为对照,改良Giemsa法检测Hp感染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2%(50/52),诊断符合率为97.5%(78/80);硼酸美蓝法检测Hp感染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8.5%(46/52),诊断符合率为92.5%(74/80)。两种方法检测Hp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改良Giemsa法的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硼酸美蓝法(P<0.05)。结论改良Giemsa染色法和硼酸美蓝法具有较高的Hp感染检测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均为比较理想的常规Hp检测染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检测方法 改良giemsa 硼酸美蓝法
下载PDF
HE和Giemsa染色在儿童细菌性和过敏性结膜炎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娜 侯磊 +1 位作者 郝雪莲 亢泽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78-2180,共3页
目的:探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吉姆萨(Giemsa)染色法在儿童细菌性和过敏性结膜炎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10/2019-10期间于我院眼科经结膜刮片检查诊断为结膜炎儿童患者4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HE与Giemsa染色法进行结膜刮... 目的:探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吉姆萨(Giemsa)染色法在儿童细菌性和过敏性结膜炎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10/2019-10期间于我院眼科经结膜刮片检查诊断为结膜炎儿童患者4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HE与Giemsa染色法进行结膜刮片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诊断细菌性/过敏性结膜炎。观察两种染色结果对细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阳性检出率及染色情况。结果:HE染色诊断细菌性结膜炎阳性率(33.0%)和符合率(63.6%)显著低于Giemsa染色(90.7%和88.8%,均P<0.001),而过敏性结膜炎阳性率无明显差异(90.8%vs 87.2%,P>0.05)。结论:Giemsa染色法检查可准确诊断儿童细菌性结膜炎且方法简便,HE与Giemsa染色法均对过敏性结膜炎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可为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及早期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精-伊红染色 吉姆萨染色 细菌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omparison ofβ-Amyloid Plaque Labeling Methods:Antibody Staining,Gallyas Silver Staining,and Thioflavin-S Staining 被引量:1
9
作者 Xinze Shi Xuan Wei +1 位作者 Longze Sha Qi X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67-173,共7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senile plaque formation and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of three differentβ-amyloid(Aβ)labeling methods(antibody staining,Gallyas silver staining,and thioflavin-S staining)to detect Aβdeposition.M... Objective To evaluate senile plaque formation and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of three differentβ-amyloid(Aβ)labeling methods(antibody staining,Gallyas silver staining,and thioflavin-S staining)to detect Aβdeposition.Methods APPswe/PSEN1dE9 transgenic mice(APP/PS1)of different ages were used to examin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Aβplaque deposition.Antibody staining,Gallyas silver staining,and thioflavin-S staining were used to detect Aβplaque deposition in the same brain region of adjacent slices from model mice,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With aging,Aβplaques first appeared in the cortex and then the deposition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whole brain.Significantly greater plaque deposition was detected by 6E10 antibody than that analyzed with Gallyas silver staining or thioflavin-S staining(P<0.05).Plaque deposition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PP/PS1 mice brains assayed with Gallyas silver staining and ones with thioflavin-S staining(P=0.0033).Conclusions The APP/PS1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could mimick the progress of Aβplaques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Antibody detection of Aβdeposition may be more sensitive than chemical stain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MYLOID PLAQUEs Alzheimer’s disease antibody stainING Gallyas silver thioflavin-s
下载PDF
Pollen viability of Polygala paniculata L.(Polygalaceae)using different staining methods 被引量:3
10
作者 VIVIANE DAL-SOUTO FRESCURA HAYWOOD DAIL LAUGHINGHOUSE IV +1 位作者 THAIS SCOTTI DO CANTO-DOROW SOLANGE BOSIO TEDESCO 《BIOCELL》 SCIE 201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Polygala paniculata L.is a medicinal plant that grows in the Brazilian Atlantic coast,known as‘barba-de-São-João’,‘barba-de-bode’,‘vassourinha branca’,and‘mimosa’.In this study,pollen viability was e... Polygala paniculata L.is a medicinal plant that grows in the Brazilian Atlantic coast,known as‘barba-de-São-João’,‘barba-de-bode’,‘vassourinha branca’,and‘mimosa’.In this study,pollen viability was estimated by three different staining methods:2%acetic orcein,2%acetic carmine,and Alexander’s stain.The young inflorescences of twenty accessions were collected and fixed in a solution of ethanol:acetic acid(3:1)for 24 hours,then stored in ethanol 70%under refrigeration.Six slides per plant,two for each stain,were prepared by squashing,and 300 pollen grains per slide were analyzed.Pollen viability was high(>70%)for most accessions of P.paniculata using the Alexander’s stain,which proved the most adequate method to estimate pollen v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len grains barba-de-bode acetic orcein acetic carmine Alexander’s stain
下载PDF
20(S)-原人参二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好 王翠竹 +3 位作者 皇甫慧敏 张新威 张一迪 周延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7-874,共8页
目的:探讨20(S)-原人参二醇(PP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并阐明其成骨诱导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法提取SD大鼠BMSCs,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剂量(2.5、5.0、10.0、20.0和40.0 mg·L^(-1)) PPD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 目的:探讨20(S)-原人参二醇(PP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并阐明其成骨诱导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法提取SD大鼠BMSCs,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剂量(2.5、5.0、10.0、20.0和40.0 mg·L^(-1)) PPD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BMSCs增殖活性,采用Calcein/PI染色法观察各组BMSCs存活情况,筛选合适浓度PPD用于后续实验。将BMSCs分为对照组和PPD组,于成骨诱导第7天,采用BCIP/NBT比色法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并定量检测各组BMSCs中ALP活性;成骨诱导第21天,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BMSCs中矿化结节形成情况并定量分析细胞矿化活性;成骨诱导第7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BMSCs中ALP、1型胶原蛋白(COL^(-1))、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BMSCs中Runx-2和OCN蛋白表达荧光强度。结果:PPD处理第1和3天,与对照组比较,40.0 mg·L^(-1) PPD组BMSCs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PPD处理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2.5、 5.0和10.0 mg·L^(-1) PPD组BMSCs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和40.0 mg·L^(-1) PPD组BMSCs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培养第1和3天,5.0、10.0和20.0mg·L^(-1) PPD组活细胞数较多,故选用10.0 mg·L^(-1) PPD用于后续实验。成骨诱导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PPD组BMSCs的ALP活性明显升高(P<0.01);成骨诱导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PPD组BMSCs中矿化结节数明显增多,矿化活性明显升高(P<0.01);成骨诱导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PPD组BMSCs中ALP、 COL^(-1)、 OC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Runx-2和OCN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PPD可通过增加BMSCs ALP活性和钙盐沉积,上调ALP、COL^(-1)、OCN和Runx-2等成骨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PPD是一种有效的成骨诱导活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原人参二醇 成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碱性磷酸酶 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一种放大凋亡细胞Giemsa染色法及其在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12
作者 高小平 罗弟祥 +4 位作者 钟绍东 苏芝 张健 彭旭东 谭卫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4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甲醇、冰醋酸、水处理细胞再经Giemsa染色的方法,经该方法处理后,细胞体积增大,凋亡细胞形态尤其胞核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非常清晰.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诱导四种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凋亡,经放大细胞Giemsa染色之后,可获得...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甲醇、冰醋酸、水处理细胞再经Giemsa染色的方法,经该方法处理后,细胞体积增大,凋亡细胞形态尤其胞核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非常清晰.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诱导四种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凋亡,经放大细胞Giemsa染色之后,可获得清晰的不同时期凋亡细胞形态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进一步用琼脂糖电泳法检测四种细胞的DNA降解程度,结果表明,这种放大细胞的方法比琼脂糖电泳法更适用于形成凋亡小体之前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分析,为抗癌药物及细胞凋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emsa染色 细胞凋亡 抗癌药物研究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毕朝位 仇剑波 +3 位作者 周明国 王建新 陈长军 李红霞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1-907,共7页
通过Giemsa染色观察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表明,分生孢子细胞为单核,细胞核在分生孢子细胞内分裂后进入芽管,在芽管内进行多次分裂,使芽管内细胞核数目不断变化。禾谷镰孢菌... 通过Giemsa染色观察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表明,分生孢子细胞为单核,细胞核在分生孢子细胞内分裂后进入芽管,在芽管内进行多次分裂,使芽管内细胞核数目不断变化。禾谷镰孢菌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分为4个时期,前期染色体逐渐浓缩变短,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后期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向相反的两极移动,末期形成新的子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同步或不同步,不同步分离中的滞后染色体形成后期桥的现象更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emsa染色 细胞核 染色体
下载PDF
氯化锂对冈田酸所致SK-N-SH神经元突触萎缩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玉婷 佀营营 +7 位作者 王占洋 弥相权 吕欢欢 许波 李刚 李忌 何杰 王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考察氯化锂(LiCl)对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A)诱导的SK-N-SH细胞分化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tau蛋白Ser-^(262)位点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SK-N-SH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细胞;采用OA诱导成熟神经元细... 目的考察氯化锂(LiCl)对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A)诱导的SK-N-SH细胞分化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tau蛋白Ser-^(262)位点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SK-N-SH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细胞;采用OA诱导成熟神经元细胞建立AD模型;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考察LiCl对成熟的神经元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Giemsa染色观察SK-N-SH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采用Image-Proplus软件测定神经元细胞的突触长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ynaptophysin蛋白和tau蛋白Ser-^(262)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 10μmol·L^(-1)ATRA连续处理7 d,可诱导SK-N-SH细胞突触生长和synaptophysin蛋白表达等典型分化神经元的特征。20~100 nmol·L^(-1)OA作用于分化神经元,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致分化神经元突触萎缩,tau蛋白Ser-^(262)位点磷酸化水平也明显升高。10 mmol·L^(-1)LiCl预处理可维持synaptophysin蛋白高表达,抑制tau蛋白Ser-^(262)位点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LiCl能够改善OA所致分化神经元的突触损伤,并伴随着synaptophysin表达的升高、tau蛋白Ser-^(262)位点异常磷酸化水平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 冈田酸 TAU蛋白磷酸化 阿尔茨海默病 分化神经元 突触萎缩 吉姆萨染色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郡 阎晓初 +3 位作者 彭贵勇 孙永刚 程龙 陈春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耐药由多种耐药基因共同参与,联合检测多项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对指导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糖蛋白 谷胱甘肽转移酶 DNA拓扑异构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安氏隐孢子虫在HCT-8和AGS细胞中增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逯兆喜 吴亮 +6 位作者 姜旭淦 沈玉娟 傅行礼 涂国华 李礼 陈盛霞 曹建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478,483,共5页
目的比较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在人结肠腺癌(human ileocecal adenocarcinoma,HCT-8)细胞和人胃腺癌(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AGS)细胞中的增殖。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HCT-8细胞和AGS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 目的比较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在人结肠腺癌(human ileocecal adenocarcinoma,HCT-8)细胞和人胃腺癌(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AGS)细胞中的增殖。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HCT-8细胞和AGS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待细胞生长融合至60%~70%时,加入2.5×105个安氏隐孢子虫卵囊,培养至24 h和48 h,以Giemsa染色法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虫体在细胞中的增殖。结果 Giemsa染色法观察24 h和48 h HCT-8细胞中虫体数量均高于AGS细胞(P<0.05)。Real-time PCR技术测得24 h和48 h HCT-8细胞中安氏隐孢子虫卵囊COWP基因拷贝数均高于AGS细胞(P<0.05)。结论与AGS细胞相比,以HCT-8细胞作为体外感染模型更利于安氏隐孢子虫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隐孢子虫 HCT-8细胞 AGs细胞 giemsa染色 Real—time PCR
下载PDF
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培宁 邓有辉 +3 位作者 陆伟 冯大益 何永彪 凌惠媛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9-1861,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0例因消化道症状在本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Hp,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查,RUT法和改良W-S法或传统W-S法之一同时阳性...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0例因消化道症状在本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Hp,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查,RUT法和改良W-S法或传统W-S法之一同时阳性时诊断为标准Hp阳性。结果 380例患者中共318例检测出Hp感染,感染率为83.7%,其中消化性溃疡组的感染率最高,为98.1%,显著高于胃炎组和胃癌组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与传统W-S法检测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82.1%和7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W-S法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1.9%,符合率为97.1%;传统W-S法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5.5%,符合率为9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效果相近,与传统W-S银染法比较,改良W-S银染法试剂配制更为简便,组织着色牢固稳定,而且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W-s银染法 改良
下载PDF
海马Cajal-Retzius细胞的正常发育及在APPswe转基因小鼠中的改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文娟 程维杰 +5 位作者 牛艳丽 李明善 于东明 孙国涛 刘彬 邓锦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8,共8页
目的观察reelin阳性Cajal-Retzius细胞(CR细胞)在正常小鼠及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发育中的变化,探讨CR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研究AD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80只实验小鼠分为APPswe转... 目的观察reelin阳性Cajal-Retzius细胞(CR细胞)在正常小鼠及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发育中的变化,探讨CR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研究AD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80只实验小鼠分为APPswe转基因模型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内分E16、P0、P7、P15、P30、P90、P180和P3608个年龄段,每一年龄段小鼠各取5只。另取12月龄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各3只,用硫黄素S染色技术检测APPswe转基因小鼠脑内沉积的老年斑;免疫荧光技术标记正常及模型组小鼠齿状回分子层内reelin阳性CR细胞,同时采用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活化型Caspase-3分别与reelin双重标记以研究CR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及凋亡情况;最后利用免疫印迹方法对海马组织内reelin的活化片段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随着海马发育CR细胞逐渐减少,不同时期的reelin阳性CR细胞可以分别被谷氨酸、GABA、Caspase-3标记;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内CR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免疫印迹法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统计结果吻合。结论出生后CR细胞的丢失是由于凋亡所致,在海马发育的不同时期CR细胞分泌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以此来调节突触间的信息传递与突触可塑性。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内CR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CR细胞丢失可能与AD相关的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Cajal—Retzius细胞 REELIN 硫黄素s染色 免疫荧光 小鼠
下载PDF
Sihler’s神经染色法再改良在中空器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艳 黄小勇 +2 位作者 邓义波 黄建 陈道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再改良在中腔器官染色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再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整体染色人的食管、胃、膀胱。结果各器官染色后,不需要剪开器官,支配食管、胃、膀胱的神经在器官壁内清晰可见,神经的分支以... 目的探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再改良在中腔器官染色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再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整体染色人的食管、胃、膀胱。结果各器官染色后,不需要剪开器官,支配食管、胃、膀胱的神经在器官壁内清晰可见,神经的分支以及分支间的联系可见。结论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不仅适用于骨骼肌肌内神经染色,也适用于平滑肌,只要处理得当较大的器官不剪开的情况下也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hler’s神经染色法 中空器官 神经
下载PDF
2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法的比较
20
作者 翟嘉怡 谷丽娟 +2 位作者 佟桂珍 范永红 卫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8期12-14,18,共4页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胃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的检测效果。方法 收集1 039例胃镜活检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S银染法检测Hp感染情况,2种方法均为阳性时诊断为Hp感染。结果 W-...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胃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的检测效果。方法 收集1 039例胃镜活检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S银染法检测Hp感染情况,2种方法均为阳性时诊断为Hp感染。结果 W-S银染法中Hp着色呈黑色或棕黑色,背景呈淡黄色,对比度差,Hp阳性率为15.9%(165/1039),其中+、++、+++阳性率分别为0.3%(3/1039)、3.4%(35/1039)、12.2%(127/1039),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Hp着色呈棕色或棕褐色,背景呈白色,对比度较强,Hp阳性率为15.9%(165/1039),其中+、++、+++阳性率分别为0.3%(3/1039)、3.6%(37/1039)、12.0%(125/1039),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从Hp着色和背景着色对比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染色效果优于W-S银染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W-s银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