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牡蛎感染才女虫后外套膜与鳃的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
作者 郭长钰 王江勇 +2 位作者 孙敬锋 袁凯 赵嘉豪 《天津科技》 2024年第8期37-44,共8页
为探明香港牡蛎应对才女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利用Illumina技术,比较才女虫感染前后的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鳃的转录组,注释牡蛎感染才女虫后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验证免疫代谢应答的相关基因,共获得74.85 GB纯净数据,其中:感染的外套膜有... 为探明香港牡蛎应对才女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利用Illumina技术,比较才女虫感染前后的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鳃的转录组,注释牡蛎感染才女虫后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验证免疫代谢应答的相关基因,共获得74.85 GB纯净数据,其中:感染的外套膜有6 923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3 770个,下调基因3 153个;感染的鳃有7 410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3646个,下调基因3764个;受感染与健康牡蛎外套膜和鳃差异组分别有4398和4780个基因注释到GO分类上;外套膜和鳃转录组分别有3 851和4 367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在KEGG数据库中,大多数富集到的通路与机体的免疫相关。挑选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包括热休克蛋白70(HSP70)、42同系物(CDC42)、细胞色素P450(CYP450)等在内的免疫代谢相关基因,结果表明,所挑选差异基因的表达趋势与高通分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可通过加强体内多种免疫代谢基因协同作用来抵抗才女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才女虫感染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 外套膜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克氏双锯鱼幼鱼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胡静 吴开畅 +1 位作者 叶乐 王雨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研究了盐度急性变化(盐度35降至30、25、20、15)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幼鱼鳃丝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mRNA在鳃丝中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从35突变至15的范围内对克氏双锯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低盐度处理组(30... 研究了盐度急性变化(盐度35降至30、25、20、15)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幼鱼鳃丝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mRNA在鳃丝中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从35突变至15的范围内对克氏双锯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低盐度处理组(30、25、20和15)肝脏、鳃丝CAT活性24 h内均呈上升趋势,且盐度变化幅度越大酶活性增强的幅度越大,第48小时后均下降,至第96小时均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鳃丝中CAT mRNA表达量在低盐度处理下,于第6小时后表达量开始上升,第12小时上升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第96小时全部低盐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克氏双锯鱼幼鱼的CAT活性存在重要的影响,所测定组织中CAT活性于第96小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克氏双锯鱼幼鱼具有较强的盐度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克氏双锯鱼 过氧化氢酶 基因表达 肝脏
下载PDF
控制正常人身高的主要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肖园 王伟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81-285,共5页
人的身高是基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环境影响的复杂性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发现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正常人的终身高。GH1基因、VDR基因、CYP19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以及Y染色体均与人的身材高矮有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目前对... 人的身高是基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环境影响的复杂性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发现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正常人的终身高。GH1基因、VDR基因、CYP19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以及Y染色体均与人的身材高矮有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目前对以上基因的多态性与正常成人终身高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身高 GHl基因 VDR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下载PDF
四溴联苯醚对菲律宾蛤仔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潘鲁青 宫晓莉 +1 位作者 许超群 王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4-300,共7页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样本壳高(2.76±0.18)cm,壳长(4.11±0.22)cm;四溴联苯醚(BDE-47)梯度设置为0.25、6.25μg/L,以海水组为对照,取样测定时间为0、1、3、6、10、15和21 d。结果表明:BDE-47对菲律宾蛤仔鳃丝...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样本壳高(2.76±0.18)cm,壳长(4.11±0.22)cm;四溴联苯醚(BDE-47)梯度设置为0.25、6.25μg/L,以海水组为对照,取样测定时间为0、1、3、6、10、15和21 d。结果表明:BDE-47对菲律宾蛤仔鳃丝和消化盲囊AhR、CYP4、GST-pi和Pgp mRNA表达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各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AhR基因表达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6天、第1天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CYP4和GST-pi基因表达均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3天、第1天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消化盲囊CYP4基因表达在3 d后保持稳定,且被显著抑制,而组织GST-pi基因表达则在6d后趋于稳定,0.25、6.25μg/L处理组表现为高于和低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鳃Pgp基因表达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第1天、第10天达到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0.25、6.25μg/L处理组消化盲囊Pgp基因表达在21d内分别呈逐渐升高和峰值变化,6 d后表现为被诱导和抑制。由此可见,菲律宾蛤仔在BDE-47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基因表达均被显著诱导或抑制,其中GST-pi基因在低浓度处理组被诱导,高浓度组被抑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可作为BDE-47污染评价的生物效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联苯醚 菲律宾蛤仔 鳃丝 消化盲囊 解毒代谢 基因表达
下载PDF
TAIL-PCR方法克隆约氏黄杆菌aroA基因序列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礼辉 李宁求 +1 位作者 石存斌 吴淑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074-18076,共3页
[目的]研究草鱼烂鳃病病原约氏黄杆菌芳香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合成基因aroA的全序列。[方法]以草鱼烂鳃病病原M165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利用5′和3′的3个特异性巢式引物与随机引物,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扩增菌株M165的aroA... [目的]研究草鱼烂鳃病病原约氏黄杆菌芳香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合成基因aroA的全序列。[方法]以草鱼烂鳃病病原M165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利用5′和3′的3个特异性巢式引物与随机引物,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扩增菌株M165的aroA基因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与预期扩增结果相符;测序结果分析表明,aroA基因序列全长1 230bp,编码410个氨基酸。aroA蛋白序列与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的aroA蛋白质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TAIL-PCR方法为基因全序列的克隆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aroA基因全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阐明aroA等营养相关因子对鱼类烂鳃病病原的致病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不对称PCR 烂鳃病 约氏黄杆菌 aroA基因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礼辉 李宁求 +3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付小哲 吴淑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24-7126,共3页
[目的]对从斑点叉尾鮰烂鳃病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学地位鉴定。[方法]采用人工感染确定其病原性,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行运动,无鞭毛,菌体大小为(0.3~0.5)μm×(... [目的]对从斑点叉尾鮰烂鳃病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学地位鉴定。[方法]采用人工感染确定其病原性,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行运动,无鞭毛,菌体大小为(0.3~0.5)μm×(5~10)μm,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不能发酵和利用葡萄糖等多糖,不水解酪氨酸,不产生吲哚。所测16SrRNA基因序列经BLAST分析表明,与GeneBank上登录的柱状黄杆菌的16S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达98.2%。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菌株GHS061212与柱状黄杆菌(AY841899)聚为1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71.0%。[结论]菌株GHS061212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 烂鳃病 柱状黄杆菌 生理生化鉴定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转录抑制因子GFI1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7
作者 王甜甜 陈子兴 +3 位作者 岑建农 何军 沈宏杰 姚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34-837,共4页
本研究初步探讨转录抑制因子GFI1(growth-factor independence 1)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转录抑制因子GFI1表达变化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6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标本,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 本研究初步探讨转录抑制因子GFI1(growth-factor independence 1)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转录抑制因子GFI1表达变化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6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标本,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患者1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和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gfi1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组gfi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初诊CML组gfi1表达显著高于初诊AML组、初诊ALL组及CML急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ML急变组中,急淋变组gfi1表达明显高于非急淋变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4)。结论:gfi1表达异常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gfi1表达上调可能促进淋巴系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I1 转录因子 白血病 PCR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揭示广州中药材市场蝠鲼鳃的种类来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凯彪 李海涛 +2 位作者 高阳 方宏达 周鹏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广州中药材市场蝠鲼鳃的种类来源。方法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获得了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13家商铺的31份蝠鲼鳃样品的COI基因序列,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中药材市场销售的蝠鲼鳃来自日本蝠鲼(Mobula japanica)、褐背蝠鲼(Mo.t... 目的研究广州中药材市场蝠鲼鳃的种类来源。方法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获得了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13家商铺的31份蝠鲼鳃样品的COI基因序列,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中药材市场销售的蝠鲼鳃来自日本蝠鲼(Mobula japanica)、褐背蝠鲼(Mo.tarapacana)、印度蝠鲼(Mo.thurstoni)和双吻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4个种类的检出比例分别为41.9%、22.6%、3.2%和32.3%。结论在缺少形态学数据的情况下,DNA条形码技术能够有效对蝠鲼鳃进行种类溯源。印度蝠鲼较低的检出率可能暗示其种群数量在中国已经较少。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中国海蝠鲼科的种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蝠鲼鳃 DNA条形码 种类溯源 COI基因
原文传递
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严寒秋 曲梅 +5 位作者 高志勇 逄波 刘白薇 霍达 杜轶威 王全意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5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4年2~11月每月在某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摊位抽样200只带壳牡蛎,共80份样品(其中腮和肠样品分别为40份)。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牡蛎腮和肠(含便)中致病性弧菌,对副溶血性弧菌进...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4年2~11月每月在某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摊位抽样200只带壳牡蛎,共80份样品(其中腮和肠样品分别为40份)。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牡蛎腮和肠(含便)中致病性弧菌,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结果 80份牡蛎样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2.50%(50/80),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3.75%(27/80),溶藻弧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1.25%(25/80);各牡蛎腮和肠样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检出率为67.50%(27/40)和57.50%(23/40);27株副溶血性弧菌共9种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示,tlh均为阳性,tdh和trh均为阴性。结论 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中致病性弧菌污染严重,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检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致病性弧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微塑料颗粒对虹鳟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露 李永 +2 位作者 梁瑞峰 王远铭 李克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347-3352,共6页
微塑料在海洋中分布广泛,鱼类是否会受到影响及受影响的程度暂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实验室产生2×105MP·L-1浓度的微塑料水体,研究当虹鳟暴露在含有不同粒径微塑料颗粒(0.2、1、20、40和90μm)的水体中2 h后,微塑料颗粒在鱼鳃的... 微塑料在海洋中分布广泛,鱼类是否会受到影响及受影响的程度暂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实验室产生2×105MP·L-1浓度的微塑料水体,研究当虹鳟暴露在含有不同粒径微塑料颗粒(0.2、1、20、40和90μm)的水体中2 h后,微塑料颗粒在鱼鳃的附着及其鳃组织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塑料颗粒会附着在虹鳟的鳃上,且在从内到外不同鳃片上均有分布,附着程度与微塑料颗粒的粒径大小有关.暴露2 h后虹鳟鳃组织上的部分免疫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包括IFN-γ上调及IL-1β、S100A1和SAA的下调.本文通过对免疫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表明,水体中的微塑料颗粒会附着在虹鳟的鳃上,且会导致虹鳟出现免疫反应,论文成果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虹鳟 鱼鳃 附着 免疫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