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镉盐胁迫下扇贝鳃组织应激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方财王 黄清育 +2 位作者 凌雪萍 柯才焕 黄河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7-513,共7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虾夷盘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鳃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镉盐能胁迫鳃组织中的腮丝、细胞核和线粒体产生病变.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PAGE)优化分离扇贝鳃组织的全蛋白,获得约800个蛋白质斑点,并筛选出3...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虾夷盘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鳃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镉盐能胁迫鳃组织中的腮丝、细胞核和线粒体产生病变.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PAGE)优化分离扇贝鳃组织的全蛋白,获得约800个蛋白质斑点,并筛选出37个由于镉盐胁迫而产生的差异蛋白质斑点.选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 MS)技术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发现7个与镉毒性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70和β-淀粉酶等上调蛋白质及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钙活化核苷酸酶1等下调蛋白质.此外,还发现转录调节子Crp/Fnr家族为低表达蛋白质,而ABC转运子为高表达蛋白质.在这些差异蛋白中,部分蛋白质适合作为连续监测流动海水中镉污染程度及评价其危害性的蛋白指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虾夷盘扇贝 镉胁迫 应激蛋白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鳃组织主要成分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康现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采用生物化学和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鳃组织糖原、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显示:鳃组织糖原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采用生物化学和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鳃组织糖原、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显示:鳃组织糖原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蜕皮前D0期基本稳定,从蜕皮前D1期开始逐渐减低,直至蜕皮后A-B期降至最低。蛋白质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蜕皮前D1期保持稳定,在蜕皮前后(蜕皮前晚期D3-4期和蜕皮后A-B期)含量较高。鳃组织Ca2+含量由蜕皮间期至蜕皮前D3-4期含量降低,而于蜕皮后A-B期恢复到蜕皮间期水平。Mg2+含量在蜕皮过程中无显著变化,而Cu2+和Zn2+含量在蜕皮后A-B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鳃组织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在蜕皮前D0和D3-4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鳃组织主要成分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糖原 蛋白质 无机离子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氟对鲤鱼鳃组织免疫相关酶及IL-1β表达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剑杰 曹谨玲 +1 位作者 罗永巨 古少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2-1098,共7页
以鲤鱼为受试材料,研究水环境中氟对其血液和鳃组织免疫相关酶ACP、AKP、SOD、CAT的活性,NBT阳性细胞数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氟化钠(0、40、80、120 mg·L-1)暴露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鲤... 以鲤鱼为受试材料,研究水环境中氟对其血液和鳃组织免疫相关酶ACP、AKP、SOD、CAT的活性,NBT阳性细胞数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氟化钠(0、40、80、120 mg·L-1)暴露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鲤鱼血液中、鳃组织中的氟含量都有增加,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鲤鱼血清中免疫相关酶ACP和AKP活性低于对照组,且在80、120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SOD、CAT活性在120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鲤鱼鳃中免疫相关酶ACP、AKP、SOD、CAT低浓度组活性较高,而高浓度组较低,且均在120 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水环境氟暴露浓度的升高,鲤鱼NBT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低、鲤鱼鳃组织中的IL-1β蛋白表达也均较对照组低。CORRE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氟暴露浓度与鲤鱼免疫相关酶活性ACP、AKP、SOD、CAT活性和IL-1β蛋白表达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水环境中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鲤鱼鳃免疫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血清 免疫 IL-1β蛋白表达
下载PDF
Shh和Gli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徐妃 张振林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Shh蛋白及其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3例正常宫颈组织(NC)中Shh和Gli1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Shh蛋白及其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3例正常宫颈组织(NC)中Shh和Gli1蛋白的表达。结果 Shh和Gli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hh和Gli1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且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1)。Shh和Gli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中Shh蛋白高度表达上调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Hh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其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HEDGEHOG信号通路 Shh蛋白 GLI1蛋白
下载PDF
文昌鱼鳃骨条基质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嫣 朱锦天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以传统的分离不溶性弹性蛋白的方法———热碱提取法处理新鲜解剖出来的文昌鱼鳃组织。收集不溶解的沉淀 ,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已知的七鳃鳗软骨和盲鳗软骨的不溶性残留物以及马蹄蟹鳃软骨、猪主动脉弹性蛋白以及胶原蛋... 以传统的分离不溶性弹性蛋白的方法———热碱提取法处理新鲜解剖出来的文昌鱼鳃组织。收集不溶解的沉淀 ,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已知的七鳃鳗软骨和盲鳗软骨的不溶性残留物以及马蹄蟹鳃软骨、猪主动脉弹性蛋白以及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文昌鱼鳃骨条的基质蛋白是不溶性的非胶原的 ,其不溶于热碱的残留物具有特殊的氨基酸组成 ,且与弹性蛋白及各种不溶性类弹性蛋白的基质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具有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鳃骨条 非胶原基质蛋白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草鱼鳃组织蛋白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湛宁 李福贵 +2 位作者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0,46,共8页
为建立并优化草鱼鳃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技术体系,实验将草鱼鳃经裂解处理后,通过固相p H梯度胶条进行一向等电聚焦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进行蛋白分离,对不同的裂解液配方、蛋白纯化方法、IPG胶条的分离范围、上样量和染色方法等... 为建立并优化草鱼鳃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技术体系,实验将草鱼鳃经裂解处理后,通过固相p H梯度胶条进行一向等电聚焦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进行蛋白分离,对不同的裂解液配方、蛋白纯化方法、IPG胶条的分离范围、上样量和染色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并应用lmage Master 2D Platinum 7.0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裂解液中添加DTT来取代Tris和TBP、选择分离范围为pH4-7的IPG胶条和150μg的主动水化上样,电泳结束后对凝胶进行硝酸银染色,获得了覆盖范围广、低背景、高分辨率、适合差异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参考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鳃蛋白质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IHHNV衣壳蛋白受体的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晓彤 费荣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0-1166,共7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为对虾主要病毒病之一,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流行病学和诊断方面受到重视,但其致病机理鲜有报道。本研究首先构建了IHHNV CP原核表达载体,纯化CP蛋白并制备多...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为对虾主要病毒病之一,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流行病学和诊断方面受到重视,但其致病机理鲜有报道。本研究首先构建了IHHNV CP原核表达载体,纯化CP蛋白并制备多抗,抗体效价达到1︰51200;利用匀浆、超速离心方法分离未感染IHHNV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细胞膜蛋白;用VOPBA和HIS PULL–DOWN方法筛选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IHHNV CP受体,分别将疑似的蛋白条带进行LC-MS/MS分析。结果表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热休克蛋白90(HSP 90)、酚氧化酶原2型、Na+/K+-ATP酶α亚基4种蛋白能与IHHNV衣壳蛋白产生相互作用,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能参与病毒的入侵及细胞病变的产生。其具体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HHNV CP 鳃细胞膜蛋白 受体 VOPBA
下载PDF
利用蛋白抗体芯片筛选盐胁迫下红罗非鱼鳃差异表达蛋白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思颖 赵金良 +3 位作者 王燕 赵永华 涂翰卿 赵岩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为从蛋白角度探索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在盐胁迫环境下的调节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蛋白抗体芯片结合串联质谱技术初步筛选了盐胁迫下红罗非鱼鳃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对候... 为从蛋白角度探索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在盐胁迫环境下的调节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蛋白抗体芯片结合串联质谱技术初步筛选了盐胁迫下红罗非鱼鳃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对候选差异蛋白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181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变化倍数≥1.5),包含上调蛋白142个,下调蛋白39个。挑选5个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得到3个蛋白质:中间丝蛋白(intermediate filament protein,IF)、转运蛋白63(translocation protein 63,SEC63)、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 A3,PDIA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淡水、盐度组中,IF和PDIA3在鳃小片基部均有阳性反应,且随盐度升高,阳性反应呈先降低后增强的趋势,SEC63无阳性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淡水和盐度组中,IF和PDIA3两种蛋白均有表达,并且随盐度升高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SEC63蛋白无明显目的条带;在30盐度组中,胁迫早期,IF蛋白表达量降低,48 h达到最低值,72 h有明显回升,PDIA3蛋白表达量在胁迫后96 h显著升高(P<0.05)。根据研究结果推测,IF和PDIA3是在盐胁迫环境下红罗非鱼鳃组织的响应蛋白,它们分别在细胞骨架、内质网功能维持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罗非鱼 盐胁迫 差异表达蛋白 蛋白质芯片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VP110部分重组表达及其与对虾鳃细胞膜蛋白结合分析
9
作者 张平 李晨 +3 位作者 黄倢 梁艳 刘庆慧 刘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73,共8页
将VP110基因的部分序列克隆到pET-28a载体中构建pET28a-vp110b重组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表达的蛋白rVP110-B;用rVP110-B注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后,经WSSV感染,实验表明,该蛋白注射使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的半数死亡时... 将VP110基因的部分序列克隆到pET-28a载体中构建pET28a-vp110b重组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表达的蛋白rVP110-B;用rVP110-B注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后,经WSSV感染,实验表明,该蛋白注射使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的半数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了20%。用表达纯化的该重组蛋白制备了兔抗rVP110-B多克隆抗体,该抗体用于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蛋白与rVP110-B的Far-western分析显示,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蛋白中除90 kDa左右的血蓝蛋白外,在41.7 kDa存在结合条带,经质谱分析表明这条鳃细胞膜蛋白是肌动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SV VP110 原核表达 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蛋白 Far-western
下载PDF
可食用文蛤中氧化性胁迫的生物标记物与甲基毒死蜱和草甘膦的生物富集(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Ismail M.ABDEL-NABI Nahla S.EL-SHENAWY +1 位作者 Inas A.TAHA Tarak S.MOAWAD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0-920,共11页
近几十年期间,在种群和个体受干扰后,对作为早期指示剂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用对水生生态系统污染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双壳类软体动物(文蛤)来评估两种有机磷杀虫剂(甲基毒死蜱、草甘膦)的影响。文蛤是水生生态系统... 近几十年期间,在种群和个体受干扰后,对作为早期指示剂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用对水生生态系统污染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双壳类软体动物(文蛤)来评估两种有机磷杀虫剂(甲基毒死蜱、草甘膦)的影响。文蛤是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一种敏感的指示物种。在不同时间段测定文蛤中不同组织的非酶的(谷胱苷肽)和酶的(过氧化氢酶)抗氧化剂,作为文蛤中生物标记物的反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脂质过氧化作用、蛋白羰基含量、总蛋白含量、总脂质含量以及胆碱酯酶的活性。对不同的生物标记与杀虫剂的生物体内积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甲基毒死蜱在文蛤组织中具有最大的诱导氧化胁迫的潜能,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并抑制抗氧化剂。而且,鳃是对该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文蛤是一种极好的甲基毒死蜱的积聚者,因为暴露60天后,可以测定到其组织中浓度为824.0 mg/kg w.w的甲基毒死蜱。随着在草甘膦中暴露时间的增加,与背景水平相比,组织中草甘膦的浓度增加大约8×103mg/kg w.w。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种生物中测定几种生物标记物是有用的。在双壳类中,蛋白质的羰基诱导可用于双壳类中化学污染物诱导的氧化胁迫的生物指示剂。抗氧化剂的防御成分是敏感的参数,是评估污染的水生生态系统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辅以蛤组织的化学分析,生物标记参数能够提供一种有力的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还原性谷胱甘肽 脂质过氧化反应 蛋白羰基含量 过氧化氢酶 胆碱脂酶 外套膜 残留量 毒死蜱 草甘膦 有机磷杀虫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