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informatic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encoding C1q-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in zebrafish 被引量:8
1
作者 Jie Mei Jianfang Gui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4,共8页
C1q is the first subcomponent of classical pathway in the complement system and a major link between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ties. The globular (gC1q) domain similar with C1q was also found in many non-complement ... C1q is the first subcomponent of classical pathway in the complement system and a major link between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ties. The globular (gC1q) domain similar with C1q was also found in many non-complement C1q-domain-containing (C1qDC) proteins which have similar crystal structure to that of the multifunction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ligand family, and also have diverse functions.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52 independent gene sequences encoding C1q-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through comprehensive searches of zebrafish genome, cDNA and EST databases. In comparison to 31 orthologous genes in human and different numbers in other species, a significant selective pressure was suggested during vertebrate evolution. Domain organization of C1q-domain-containing (C1qDC) proteins mainly includes a leading signal peptide, a collagen-like region of variable length, and a C-terminal C1q domain. There are 11 highly conserved residues within the C1q domain, among which 2 are invariant within the zebrafish gene set. A more extensive database searches also revealed homologous C1qDC proteins in other vertebrates, invertebrates and even bacterium, but no homologous sequences for encoding C1qDC proteins were found in many species that have a more recent evolutionary history with zebrafish. Therefore, further studies on C1q-domain-containing genes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DC proteins globular (gC1q) domain collagen stalk TNF/C1q family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作者 刘乙君 薛国强 王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正常浓度葡萄糖(5 mmol/L GS)和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 GS)培养足细胞,即对照组和高糖组,利用CCK-8法筛选出葡萄糖作用于足细胞的最佳时间。... 目的探讨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正常浓度葡萄糖(5 mmol/L GS)和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 GS)培养足细胞,即对照组和高糖组,利用CCK-8法筛选出葡萄糖作用于足细胞的最佳时间。将足细胞分为正常(5 mmol/L GS)+PBS组、高糖(25 mmol/L GS)+PBS组、高糖(25 mmol/L GS)+5μg/ml gAd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焦亡通路中Gasdermin D蛋白N端结构域(GSDMD-N)、GSDMD、Nod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1和pro-Caspase-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5 mmol/L GS)相比,高糖组(25 mmol/L GS)细胞活性在高糖处理36 h出现显著降低(P<0.001),因此后续实验选取高糖处理细胞36 h。与正常+PBS组相比,高糖+PBS组GSDMD、Caspase-1和pro-Caspase-1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与高糖+PBS组相比,高糖+5μg/ml gAd组焦亡相关分子GSDMD、Caspase-1和pro-Caspase-1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gAd对高糖环境下的足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 焦亡 高糖 炎性小体
下载PDF
gAd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泽华 解军 +2 位作者 杨琦 张悦红 牛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97,102,共6页
为了建立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原核高效表达体系,分离纯化gAd并检测其生物活性,从淋巴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出含有脂联素编码序列的片段,通过T-A克隆的方法克隆入pMD18-T载体中,然后设计适当的引物引入起始密码、终止密码... 为了建立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原核高效表达体系,分离纯化gAd并检测其生物活性,从淋巴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出含有脂联素编码序列的片段,通过T-A克隆的方法克隆入pMD18-T载体中,然后设计适当的引物引入起始密码、终止密码以及相应的酶切位点,把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将序列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用42℃温控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超声破菌,分离纯化包涵体,8mol/L尿素溶解,采用梯度稀释法复性重组蛋白,动物实验测定其活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实现了gAd稳定的以包涵体形式的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全菌蛋白的20%,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分离得到的包涵体具有较高纯度,复性后具有降低家兔血糖和游离脂肪酸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gAd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 包涵体 基因工程 大肠杆菌 重组质粒 GAD 基因组DNA 聚丙烯酰胺凝胶 T-A克隆 构建
下载PDF
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的克隆、融合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泽华 解军 +2 位作者 杨琦 张悦红 牛勃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建立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融合组氨酸标签的原核高效表达体系,并分离纯化gAd。方法从淋巴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出含有脂联素编码序列的片段,经T-A克隆入pMD18-T载体中,然后设计适当的引物,引入起始密码、C端连续6个组... 目的建立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融合组氨酸标签的原核高效表达体系,并分离纯化gAd。方法从淋巴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出含有脂联素编码序列的片段,经T-A克隆入pMD18-T载体中,然后设计适当的引物,引入起始密码、C端连续6个组氨酸编码序列、终止密码以及相应的酶切位点,把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将序列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用42℃温控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实现了gAd稳定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全菌蛋白的19%,用超声破菌,经金属离子(Ni2+)配体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得到了均一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得到了较高纯度的gAd。结论已成功表达了gAd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球状结构域 融合表达 纯化
下载PDF
C1q蛋白家族的结构、分布、分类和功能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阁 逄越 +1 位作者 刘欣 李庆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2-1080,共9页
C1q蛋白家族由众多含C1q结构域的蛋白组成,从细菌到高等哺乳动物中都有分布。这类蛋白由一条信号肽、胶原样区(Collage-like region,CLR)和C1q球状结构域(Globular C1q domain,gC1q)组成。C1q蛋白家族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分子:... C1q蛋白家族由众多含C1q结构域的蛋白组成,从细菌到高等哺乳动物中都有分布。这类蛋白由一条信号肽、胶原样区(Collage-like region,CLR)和C1q球状结构域(Globular C1q domain,gC1q)组成。C1q蛋白家族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分子:C1q、C1q-like和ghC1q。C1q是补体经典途径的起始分子,能够识别免疫复合物,启动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此外,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分子(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可以结合种类繁多的配体。C1q-like蛋白的结构类似于C1q分子,含有CLR和gC1q结构域,在水蛭中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在脊椎动物中实现从凝集素到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的功能转变,参与补体系统的激活。ghC1q蛋白只具有gC1q结构域和一段短的N末端序列,包括分泌型蛋白(sghC1q)和非分泌型蛋白(cghC1q)。sghC1q在无脊椎动物固有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脊椎动物中的sghC1q可作为一类新型跨神经元调节因子,在大脑的许多区域调节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cghC1q基因最早可追溯至芽孢杆菌属的细菌中,具有典型的gC1q果冻卷结构,说明gC1q结构域有着非常悠久的进化历程且结构高度保守。文章对C1q蛋白家族的结构、分布、分类以及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样区 C1q球状结构域 补体系统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gAd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分解代谢关键酶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王彦 廉如 +4 位作者 陈思思 高婷婷 吴彬 陈显久 杨静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3T3-L1脂肪细胞内糖酵解关键酶的表达情况,探讨课题组前期制备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课题组前期制备的gAd(质量浓度依次为10、50、100、300、1 000 ng/mL)干预分化成熟的3T3... 目的通过检测3T3-L1脂肪细胞内糖酵解关键酶的表达情况,探讨课题组前期制备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课题组前期制备的gAd(质量浓度依次为10、50、100、300、1 000 ng/mL)干预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干预结束后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糖酵解关键酶包括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及丙酮酸激酶转录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丙酮酸激酶翻译表达情况。结果gAd干预组(5个浓度)己糖激酶的转录表达[(2.02±0.16)、(3.47±0.29)、(4.22±0.33)、(5.83±0.45)、(6.65±0.5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F=125.789,P<0.001),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的转录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85.399和113.661,P均<0.001),同时丙酮酸激酶的翻译表达(12.430%±0.800%、1.700%±3.010%、26.570%±1.114%、52.600%±2.910%、71.130%±10.6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1.610%)(F=161.007,P<0.01)。结论 gAd促进3T3-L1脂肪细胞摄取胞外葡萄糖的同时,激活了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供能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 脂肪细胞 葡萄糖分解
下载PDF
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蛋白在重组乳酸乳球菌中表达条件的优化
7
作者 杨虹坤 刘霭莎 +3 位作者 胡文锋 李岩 吴同山 王进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3,共6页
为获得含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的高效表达,对其表达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重组乳球菌最佳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点(OD600)和诱导后培养温度,以及培养基中的乳糖浓度、氮源浓度、Na2... 为获得含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的高效表达,对其表达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重组乳球菌最佳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点(OD600)和诱导后培养温度,以及培养基中的乳糖浓度、氮源浓度、Na2HPO4浓度和MgSO4浓度对表达量的影响;之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最佳表达条件。结果显示,其最佳诱导剂nisin浓度为30ng/mL、诱导的时间点是OD600≈0.4、诱导后培养温度为25℃;最佳培养基配方是:乳糖添加量为7%、大豆蛋白胨为2.7%、酵母膏为1.3%、Na2HPO4浓度为0.25%、MgSO4浓度为0.02%。优化后,脂联素的表达量为29.4%的总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球状结构域 乳酸乳球菌 正交试验 表达优化
下载PDF
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霭莎 李岩 +5 位作者 胡文锋 吴同山 李加琪 陈真伟 江冠尧 黎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357,共5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进行表达,并在体外对重组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进行生物学活性分析。提取猪脂肪组织总RNA,扩增得到脂联素基因全长并测序,设计引物引入酶切位点和His...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进行表达,并在体外对重组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进行生物学活性分析。提取猪脂肪组织总RNA,扩增得到脂联素基因全长并测序,设计引物引入酶切位点和His-tag,把gAd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NZ8048,将重组质粒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诱导表达。通过Ni 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纯化后再Western blotting检测。然后,将gAd蛋白注射到高糖饲喂的小鼠体内鉴定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gAd基因并在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17ku。经纯化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验具有反应原性,动物试验证明制备的gAd蛋白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本研究为利用外源重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调节猪的脂肪代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球状结构域 乳酸乳球菌
下载PDF
GST-gAD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静 肖彬 +1 位作者 尹东 罗志军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重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融合蛋白(GST-gAD)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及其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生物学活性。方法用含有GST-gA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KG-gAD转化E.coli J M109,同理空载质粒pGEX-KG作为内对照同... 目的探讨可溶性重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融合蛋白(GST-gAD)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及其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生物学活性。方法用含有GST-gA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KG-gAD转化E.coli J M109,同理空载质粒pGEX-KG作为内对照同时转化E.coli J M109;将影响融合蛋白表达的4个因素,温度、IPTG浓度、细菌密度OD600和诱导时间进行正交设计,确定其优化表达条件,用亲和层析法纯化GST-gAD;用MTT法检测GST-gAD对MDA-MB-231增殖的影响。结果GST-gAD最佳表达条件为温度32℃,IPTG的浓度1.0mmol/L,诱导前细菌密度OD6001.0,诱导表达时间1.5h。GST-gAD浓度高于0.5μmol/L时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可溶性GST-gAD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优化条件并且当重组融合蛋白在大于0.5μmol/L时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球状结构域 重组蛋白表达 乳腺癌细胞
下载PDF
无标签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的表达、纯化与活性检测
10
作者 张立剑 孙璐 +5 位作者 李冬冬 郭云萍 王增禄 刘毅 张英起 陶凌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无标签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及鉴定。方法:从正常人脂肪组织里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连入pET-22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2b(+...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无标签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及鉴定。方法:从正常人脂肪组织里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连入pET-22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2b(+)-gAd,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低温、低浓度IPTG诱导使其可溶性表达,采用硫酸铵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三步分离纯化,得到不带任何标签的人源性gAd;运用SDS-PAGE、Western印迹、HPLC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通过对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检测纯化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2b(+)-gAd,实现了人源性gAd在原核细胞中的可溶性表达,纯化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为gAd,HPLC分析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通过对AMPK磷酸化水平的检测,证明纯化的gAd具有高生物学活性。结论:重组表达和纯化了无标签、高生物学活性的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为其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生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脂联素球状结构 表达纯化 活性检测
下载PDF
Interacting domains of the HN and F Proteins of paramyxovirus
11
作者 WANG Xiaojia ZHANG Guozhong ZHAO Jixun WANG 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22期2598-2601,共4页
Binding sialates to hemagglutinin-neuramini- dase (HN) activates (triggers) the fusion protein (F) to start the membrane fusion process of paramyxovirus, bu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HN and F associate with each oth... Binding sialates to hemagglutinin-neuramini- dase (HN) activates (triggers) the fusion protein (F) to start the membrane fusion process of paramyxovirus, bu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HN and F associate with each other to induce membrane fusion is still unclear. It is noteworthy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domains of HN and F of paramyxovirus. To screen interacting domains of the HN and F proteins of Avian parainfluenza virus-2 (APIV-2) and identify the struc- ture of binding proteins, the GST pull-down assay and mass spectroscopy (MS) and circular dichroism (C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globular head region of HN protein tends to form a complex with either the heptad repeat 1 (HR1) or the heptad repeat 2 (HR2) of F protein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ovel fusion mechanism induced by paramyxovirus HN and F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蛋白质 红血球凝聚素 HN 交感域 分色性
原文传递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对胰岛素抵抗模型脂肪细胞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彦 陈思思 +2 位作者 廉如 陈显久 杨静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6-1019,共4页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软脂酸制备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不同浓度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lobular domain of adiponectin,gAd)干预已经产生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软脂酸制备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不同浓度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lobular domain of adiponectin,gAd)干预已经产生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蛋白激酶B(PKB)基因水平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葡萄糖消耗量均显著增加(P〈0.01),且随着gAd浓度的增加.葡萄糖消耗量也逐渐增加;500ng/mlgAd组及1000ng/mlgAd组IRS—1、P13K、PKB的mRNA表达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同时,gAd可增加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gAd能够促进3T3-LI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的摄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脂肪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信号转导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对2型糖尿病大鼠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彦 高婷婷 +5 位作者 廉如 陈思思 黄敏 吴彬 陈显久 杨静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原核基因重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T2DM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1%STZ 35mg/kg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4组,检测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和40min后肝、肌肉组织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 目的探讨原核基因重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T2DM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1%STZ 35mg/kg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4组,检测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和40min后肝、肌肉组织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活力。结果gAd干预40min时,干预组2、3血糖低于对照(NC)组,干预40min后,大鼠肝、肌肉组织HK和PK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d急性干预T2DM大鼠可通过增强肝、肌肉组织糖酵解途径降低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 糖尿病 2型 己糖激酶活力 丙酮酸激酶活力 大鼠
原文传递
脂联素的球状结构域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彦 陈思思 +3 位作者 廉如 高婷婷 陈显久 杨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观察脂联素的球状结构域(gAd)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软脂酸制备脂肪细胞IR模型,3个浓度的gAd干预已产生IR的3T3-L1脂肪细胞。用葡萄糖氧化酶... 目的观察脂联素的球状结构域(gAd)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软脂酸制备脂肪细胞IR模型,3个浓度的gAd干预已产生IR的3T3-L1脂肪细胞。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用RT-PCR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肪酸分解代谢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I(CPT-I)基因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 Thr-172磷酸化水平。结果 gAd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葡萄糖摄取,可增加3T3-L1脂肪细胞AMPK、CPT-I基因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均P=0.000);gAd可增加3T3-L1脂肪细胞AMPK Thr-172磷酸化水平,且与剂量呈正相关(P=0.000)。结论 gAd经AMPK途径,可改善3T3-L1脂肪细胞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 3T3-L1脂肪细胞
原文传递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对3T3-L1脂肪细胞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王彦 廉如 +3 位作者 陈思思 高婷婷 吴彬 陈显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3T3-L1脂肪细胞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gAd促进脂肪细胞摄取的葡萄糖是否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方法:用gAd干预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干预结束后测定细胞残液的葡萄糖浓度,并以... 目的:通过探讨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3T3-L1脂肪细胞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gAd促进脂肪细胞摄取的葡萄糖是否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方法:用gAd干预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干预结束后测定细胞残液的葡萄糖浓度,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D)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细胞残液中葡萄糖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各实验组G6PD转录水平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F=1.545,P=0.248)。结论:gAd能够促进3T3-L1脂肪细胞摄取胞外葡萄糖,但未导致G6PD转录水平的变化,提示摄取到细胞内的葡萄糖可能不经磷酸戊糖途径进行分解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 3T3-L1脂肪细胞 关键酶 磷酸戊糖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