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Due to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Coexisting with Fusiform Aneurysm of the Basilar Artery
1
作者 Jianguo Zhong Zhengyu Dai +4 位作者 Fei Chen Gendi Wang Haicun Shi Weigeng Song Congsong Dong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4年第10期545-548,共4页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GPN) refers to paroxysmal severe pain located to glossopharyngeal part or ear, which is a rare clinical event.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a patient suffered from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GPN) refers to paroxysmal severe pain located to glossopharyngeal part or ear, which is a rare clinical event.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a patient suffered from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due to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 A 72-year-old Chinese male was referred to our clinic with a complaint of paroxysmal severe pain in the right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auricle since 1 month, which could be precipitated by feed and accompanied with the vagus nerve irritation (bradycardia, low blood pressure, syncope) sometimes. Both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a VBD (maximum diameter 5.7 mm) and a large fusiform aneurysm of basilar artery (maximum diameter 13.8 mm). The diagnosis is established on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sign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is kind in the literature. Although a few cases demonstrate that VBD can cause GPN,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etiology in patients with G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下载PDF
Excellent response to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a case of intractable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due to vascular tortuosity: a case report
2
作者 Mehdy Ghaeminia Sogand Zareisedehizadeh Ali Razmkon 《TMR Integrative Medicine》 2021年第29期1-7,共7页
Objective: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is a relatively rare neurological condition arising from abnormal irritation of the ninth cranial nerve.The first line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s pharmaceutical followed by surgi... Objective: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is a relatively rare neurological condition arising from abnormal irritation of the ninth cranial nerve.The first line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s pharmaceutical followed by surgical interventions in non-responsive cases.However,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sual therapeutic methods have limited the compliance of most affected patients.Methods:Here for the first time,we report an excellent response of a chronic case of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is a relatively safe and not expensive therapeutic method.Results:Despite limited response to conventional medicine,our patient showed a fast and promising response to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low doses of carbamazepine.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protocol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patient needs to be validated by further double-blinded case control studies in order to be compared to other available therapeutic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Facial pain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下载PDF
Microanatomical study of the nutrient artery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3
作者 Jinhua Zheng Xiaohua H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72-776,共5页
BACKGROUND: Because the artery leading to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is small and complex,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can occur due to atherosclerosis, occlusion, or injury. This sometimes results in corresponding ner... BACKGROUND: Because the artery leading to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is small and complex,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can occur due to atherosclerosis, occlusion, or injury. This sometimes results in corresponding nerve degeneration, demyelination, and/or arachnoid adhes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trient artery origin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in the medulla oblongata reg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ery and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to verify dependence of 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which is related to contact and compression of the nutrient artery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Repetitive measurement.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Daqing Oilfields General Hospital between November 2006 and April 2007. MATERIALS: Ten cadaver heads (seven male and three female) were supplied by 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A total of 15 patients (nine male and six female), aged 38-56, that suffered from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were treated at Daqing Oilfields General Hospital and were between 38-56 years old. All cadaver heads were strictly handled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 for Medical Ethics Committee. The patients agreed to the criteria set for the study objects. METHODS: (1)The bilateral veins of the nutrient artery were dissected under a surgery microscope. A sliding calip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ngth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from the oblongata to the jugular foramen. The origin of the nutrient artery was noted, as well as the courser and diamet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and the vertebral artery,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s well as the branching veins. (2) A total of 15 patients received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surgery. Contact or oppression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with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the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vertebral artery, and its branches, were evaluat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relationship and compression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with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vertebral artery, and its branches in cadaver sections and the living human body. RESULTS: (1) Cadaver dissection: the nutrient arteries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originated from three or two branches of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d dorsolateral medullary artery. During the procedure, four sides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received contact or compression from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trunk or thick loop branch. The four sides represented 20% of the area, and the two sides that received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contact or compression from the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represented up to 10%. (2) Human living body: during surgery, obvious contact or compression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with three or more branches of the nutrient arteries accounted for 53.3% of the area. CONCLUSION: The cause of a number of 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is related to contact and pressure of the nutrient artery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ssopharyngeal nerve root nutrient artery 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MICROANATOMY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田恒 朱徐楠 +3 位作者 杨思源 王嘉禾 陈罡 孙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MVD。结果多模态融合影像清晰显示责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责任血管位置与术前多模态融合影像结果一致,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进行MVD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清晰显示责任血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岳勇 张磊 +1 位作者 宋海洋 金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高分辨序列成像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pGN)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高分辨序列成像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pGN)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25例pGN患者资料。术前均行3.0T 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扫描,观察舌咽神经和相邻血管关系,可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其中接触或压迫神经的血管被认为是责任血管。均采用MVD治疗,以术中观察到的责任血管作为“金标准”。结果25例患者MVD术中均可见症状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MRI成像分析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相一致23例,不一致2例(1例责任血管术前MRI认定为椎动脉,术中发现为椎动脉核小脑后下动脉;另1例术前MRI未发现责任血管,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血管)。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成像检查显示症状侧血管压迫准确率为92%(23/25),与术中观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κ=0.855,P<0.05)。结论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成像可清晰显示pGN患者舌咽神经和邻近血管关系,有助于判断责任血管,可作为MVD术前评估重要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 3D-TOF-MRA 3D-FIESTA
下载PDF
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王晶 姜成荣 +2 位作者 种玉龙 陆天宇 梁维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15,18,共5页
目的探讨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MVD治疗的50例原发性GP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神经3D-TOF-MRA检查及丁卡因试验诊断GPN,术中对舌咽... 目的探讨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MVD治疗的50例原发性GP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神经3D-TOF-MRA检查及丁卡因试验诊断GPN,术中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进行减压,未行神经根切断术。结果根据术前MRI及术中所见,除1例(2%)外,其余49例可见舌咽神经和(或)迷走神经的根部与血管有接触或压迫,其中椎动脉参与压迫14例(28%),小脑后下动脉和(或)其分支压迫28例(56%),小脑前下动脉6例(12%),静脉1例(2%)。术后即刻治愈47例(94%),明显改善1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7~105个月,平均(46.7±28.8)个月,中位数48.5个月;1例明显改善,随访55个月无明显改变;1例即刻无效,术后1周延迟治愈;1例即刻治愈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疼痛,但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咽部异物感,随访28个月未改善;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随访6个月症状消失。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及丁卡因试验对原发性GPN的诊断非常重要。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MVD是治疗原发性GPN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不建议行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根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1002例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赵卫国 濮春华 +4 位作者 蔡瑜 李宁 沈建康 卞留贯 孙青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1 002例(三叉神经痛243例,面肌痉挛757例,舌咽神经痛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1 002例(三叉神经痛243例,面肌痉挛757例,舌咽神经痛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来源与走向,根据Jannetta等所述方法,于全麻下侧卧位进行手术。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4.2%,面肌痉挛患者为92.3%,2例舌咽神经痛术后症状均消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7%,严重并发症4例,死亡率为0.3%,没有致残病例。平均随访39个月,复发率为5.2%。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疗效确切,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微血管减压术是高风险手术,必须重视术后病情突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梁维邦 倪红斌 +2 位作者 陈明基 蒋建 王嵘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观察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112例患者 ,其中三叉神经痛 78例、面肌痉挛 31例、舌咽神经痛 3例 ,并对手术入路及血管神经隔离方法进行改良。结果 手术早期... 目的 观察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112例患者 ,其中三叉神经痛 78例、面肌痉挛 31例、舌咽神经痛 3例 ,并对手术入路及血管神经隔离方法进行改良。结果 手术早期的手术总有效率为 98 2 % ,除 1例听力明显下降外 ,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是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 治疗 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治疗顽固性舌咽神经痛的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海燕 武百山 +2 位作者 何明伟 杨立强 倪家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6-618,625,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射频热凝毁损对于顽固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32例顽固性舌咽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颈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行射频热凝舌咽神经毁损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后随访时的疼痛情况、情绪...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射频热凝毁损对于顽固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32例顽固性舌咽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颈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行射频热凝舌咽神经毁损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后随访时的疼痛情况、情绪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例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其余2例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期间28例疼痛消失无复发,2例在出院1个月内疼痛消失,1例仍部分缓解,1例喉癌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在术后2个月复发。所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与情绪评分明显降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舌咽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和定位准确的特点,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CT引导穿刺 射频 毁损性阻滞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舌咽神经痛解剖学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奎启 王福 +2 位作者 仲维剑 张元鑫 李牧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第 5、7、8、9、1 0脑神经根的动脉供应及它们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探讨 5、9神经痛和半面痉挛的原因。方法 :解剖了 45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标本 ,从背腹两面观测第 5、7、8、9、1 0脑神经根的滋养动脉及这些脑神经根与邻近血... 目的 :研究第 5、7、8、9、1 0脑神经根的动脉供应及它们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探讨 5、9神经痛和半面痉挛的原因。方法 :解剖了 45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标本 ,从背腹两面观测第 5、7、8、9、1 0脑神经根的滋养动脉及这些脑神经根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 :三叉神经根的滋养动脉主要源于基底动脉发出的脑桥外侧动脉 ,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主要由小脑下前动脉发支供应 ,舌咽、迷走神经主要由小脑下后动脉和椎动脉发支供应。三叉神经根与邻近血管 (小脑上动脉 )接触的占 5 0 % ,形成压迫的占 1 2 .5 % ;面神经根被邻近血管 (小脑下前动脉 )压迫的占 2 4.5 % ,与邻近血管接触的占 1 4.3 % ;舌咽、迷走神经根与邻近血管 (小脑下后动脉 )接触的占 2 4.4%。结论 :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半面痉挛 舌咽神经痛 神经血管压迫 解剖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俊 周政 +2 位作者 何家全 杨辉 张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10-1811,共2页
目的 对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以利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 0 3 -2 0 0 3 0 3对 8例舌咽神经痛和 2 8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治疗效果。结... 目的 对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以利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 0 3 -2 0 0 3 0 3对 8例舌咽神经痛和 2 8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疼痛及痉挛完全消失 2 8例 ,改善 6例 ,无效 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舌咽神经痛 面肌痉挛
下载PDF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子敬 曲建波 +7 位作者 徐平 徐梓洲 徐华文 李祥伟 于怀松 陈立华 陈凌 张纪水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8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99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42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282例,面肌痉挛120例,舌咽神经痛18...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99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42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282例,面肌痉挛120例,舌咽神经痛18例。结果总有效406例,有效率96.67%,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23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权俊杰 屈建强 +2 位作者 周乐 张熙 宋琴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3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毕疼痛均消失,随访18月无复发。4例术后...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3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毕疼痛均消失,随访18月无复发。4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6个月内好转消失;1例一直有咽喉部不适及阵发性干咳。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的熟悉,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手术策略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附3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梁维邦 倪红斌 +2 位作者 蒋健 刘志坚 赵寅涛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手术方法和手术策略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353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82例、面肌痉挛161例、舌咽神经痛8例、痉挛性斜颈2例,通过对开展此手术早期和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手术方法和手术策略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353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82例、面肌痉挛161例、舌咽神经痛8例、痉挛性斜颈2例,通过对开展此手术早期和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手术方法和手术策略对手术并发症和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7.3%、面肌痉挛手术有效率为96.3%,手术方法和策略的改良显著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有效,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病人的选择、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策略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左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原发性高血压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放 于炎冰 +3 位作者 徐晓利 许骏 刘江 张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的机制。方法报告1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男性病人,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与相应脑神经根部动脉性压迫和蛛网膜增厚、黏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显微血管...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的机制。方法报告1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男性病人,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与相应脑神经根部动脉性压迫和蛛网膜增厚、黏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病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均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极为罕见,其与脑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和蛛网膜增厚、黏连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显微血管减压术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面部单侧痉挛 舌咽神经疾病 高血压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颜山 夏鹰 +3 位作者 史克珊 陈敏 郑忠涛 于正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0例三叉神经痛及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9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例术后3 d痉挛消失。未见听力下降、面瘫、眩晕、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4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下载PDF
锁孔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274例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梁维邦 倪红斌 +2 位作者 季晶 刘志坚 蒋健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观察锁孔手术治疗各类脑神经疾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锁孔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 2 74例 ,其中 2 6例继发于颅内肿瘤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肿瘤切除 ,2 4 8例原发性脑神经疾病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手术 ,并对手术方法进行了一定... 目的 观察锁孔手术治疗各类脑神经疾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锁孔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 2 74例 ,其中 2 6例继发于颅内肿瘤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肿瘤切除 ,2 4 8例原发性脑神经疾病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手术 ,并对手术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结果  2 6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2 1例疼痛停止 ,3例减轻 ,2例无效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早期疗效为 95 .7% ,远期疗效为 94 .5 % ;面肌痉挛的早期疗效为 94 .2 % ,远期疗效为 92 .8% ;7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疗效满意。结论 锁孔手术对减少手术创伤有重要意义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各类原发性脑神经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在各类脑神经疾病的发生中 ,异位血管压迫脑神经起重要作用 ,手术方式的改良有益于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宏伟 李勇杰 +2 位作者 胡永生 马凯 张国君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PN)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评估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VD)的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2月到2 0 0 3年 10月间 ,16例GP... 目的 研究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PN)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评估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VD)的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2月到2 0 0 3年 10月间 ,16例GPN患者接受了MVD ,无一例行神经根切断术。患者全部进行了电话或信件随访。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 ,1例患者为不典型GPN ,术后疼痛减轻。 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 ,1例患者出现偶发干咳。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14 .1± 6 .3月 ,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 MVD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尤其适用于典型的GPN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治疗 舌咽神经痛 手术方式 并发症 随访
下载PDF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黎 于炎冰 +1 位作者 徐晓利 马延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86年5月至2005年7月对50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17例,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86年5月至2005年7月对50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17例,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16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加行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17例。结果100%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全部消失。44例患者获平均6.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治愈率为100%。无1例疼痛复发。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嘶6例,阵发性干咳4例,耳鸣1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无菌性脑膜炎2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是有效、安全的,合理选择术式、熟悉局部显微解剖、掌握娴熟显微手术技巧和积累丰富手术经验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10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治权 袁贤瑞 +6 位作者 刘庆 伍军 刘宏伟 袁盾 李学军 奚健 侯永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作者完成100例微血管减压术和随访结果。结果三叉神经痛51例,术后满意率达96.1%,包括完全治愈46例(90.2%),显效3例(5.9%),无效2例(...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作者完成100例微血管减压术和随访结果。结果三叉神经痛51例,术后满意率达96.1%,包括完全治愈46例(90.2%),显效3例(5.9%),无效2例(3.9%);所有病人均有随访,时间1~25月,复发3例。面肌痉挛44例,治愈42例(95.5%,包括抽搐术后立即消失35例,延迟痊愈7例),2例无效(4.5%);随访:无复发。舌咽神经痛5例,术后完全治愈4例,仍存在轻微疼痛1例。随访:1年后复发1例,2年后加重再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存在轻微疼痛3月后加重。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适当的体位和骨窗,熟练的显露和垫隔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