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噪声暴露对大鼠ABR反应阈及听皮层谷氨酸脱羧酶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芳利 罗彬 +1 位作者 孙敬武 陈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研究噪声暴露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听皮层谷氨酸脱羧酶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后0、7、14天组,每组7只,每组再... 目的研究噪声暴露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听皮层谷氨酸脱羧酶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后0、7、14天组,每组7只,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和暴露组(4只);将暴露组大鼠暴露于频率4kHz以上、100dBSPL白噪声2小时建立噪声性听觉损伤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0天(O.5~2小时)、第7天、第14天时检测各组大鼠的ABR反应阈;取噪声暴露后0天(2~4小时)、第7天、第14天各组大鼠的听皮层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标记各组听皮层中GAD67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①在噪声暴露后0.5~2小时暴露组大鼠的ABR反应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4天时基本恢复正常;②在噪声暴露后2~4小时暴露组大鼠听皮层GAD67阳性神经元数量(78.76±16.11个/mm^2)明显多于对照组(38.43±9.27个/mm^2)(P〈0.05),第7天和第14天时暴露组GAIN7阳性神经元数量(32.22±8.61个/mm^2和29.55±11.61个/mm^2)明显低于对照组(43.58±12.87个/mm^2和43.14±12.44个/mm^2)(均P〈0.05)。结论噪声暴露使大鼠ABR反应阈发生了暂时性阈移,听皮层GAD67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噪声暴露后先增多后减少,可能与噪声性聋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听皮层 谷氨酸脱羧酶67
下载PDF
我国北方汉族女性乳腺癌中PELP1/MNAR表达特征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鹏 张艳枝 +3 位作者 石穆穆 李淑芝 李玉荣 朱辉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观察我国北方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ELP1/MNAR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北方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及22例乳腺良性纤维腺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ELP1/MNAR、Ki-67表达水平,比... 目的观察我国北方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ELP1/MNAR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北方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及22例乳腺良性纤维腺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ELP1/MNAR、Ki-67表达水平,比较PELP1/MNA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别,就乳腺癌组织中PELP1/MNAR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及Ki-67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ELP1/MNA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纤维腺瘤组织(100%VS72.7%,P〈0.01);乳腺癌组织中PELP1/MNAR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肿瘤病理分型未见相关性(P〉0.05),与临床等级呈显著正相关(r=0.442,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ELP1/MNAR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6.35V843.19,P=0.015);PELP1/MNAR与Ki-67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47,P=0.014)。结论PELP1/MNAR高表达是我国北方汉族女性原发性乳腺癌的一个特征并且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病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 KI-67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大鼠大脑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GAD67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3
作者 邓志刚 陈盛强 陈德忠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克隆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GAD6 7基因 .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大鼠脑组织中的mRNA逆转录成cDNA ,再以cDNA为模板 ,扩增谷氨酸脱羧酶GAD6 7基因片段 ,克隆入T载体 ,并经序列测定 .结果 RT -PCR法扩增出一特异产物与预期长度... 目的 克隆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GAD6 7基因 .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大鼠脑组织中的mRNA逆转录成cDNA ,再以cDNA为模板 ,扩增谷氨酸脱羧酶GAD6 7基因片段 ,克隆入T载体 ,并经序列测定 .结果 RT -PCR法扩增出一特异产物与预期长度 1795bp相符 ,T载体克隆测序与大鼠谷氨酸脱羧酶GAD6 710 0 %同源 .结论 采用RT -PCR和T载体技术获得了大鼠脑组织中的谷氨酸脱羧酶GAD6 7基因克隆 ,为该基因的体外表达打下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67 CDNA克隆 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后角谷氨酸脱羧酶-65/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向哲 丁洁 +3 位作者 王庆华 董传明 王彤 吴勤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后角内谷氨酸脱羧酶-65/67(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不运动组(SCI-Sed组)和脊髓损伤-运动组(SCI-Ex组),每组8...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后角内谷氨酸脱羧酶-65/67(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不运动组(SCI-Sed组)和脊髓损伤-运动组(SCI-Ex组),每组8只。采用Allen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在脊髓损伤后7 d对SCI-Ex组进行减重平板训练。于脊髓损伤前,脊髓损伤后7 d、14 d、21 d、28 d和35 d,分别采用von Frey细丝和热刺激痛觉测试仪进行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评估。痛阈评估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所有大鼠腰髓GAD-65和GAD-67。结果脊髓损伤后21 d、28 d和35 d,SCI-Ex组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均明显高于SCI-Sed组(P<0.01)。与Sham组相比,SCI-Sed组和SCI-Ex组GAD-65和GAD-67表达减少(P<0.05);与SCI-Sed组相比,SCI-Ex组GAD-65和GAD-67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可增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远端脊髓后角GAD-65/67的合成,并改善大鼠后肢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减重平板训练 神经病理性疼痛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65/67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癫痫模型大鼠自发性反复发作及海马CA3和DG区谷氨酸脱羧酶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东升 杨晓燕 +4 位作者 马临庆 谢云亮 龙莉莉 肖波 马舒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背景由于对药物疗法不良反应的担忧,近几年人们对使用针灸治疗癫痫越来越感兴趣。尽管现已报道了不少针灸抗癫痫作用的临床证据,但其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的 研究电针(EA)对癫痫大鼠自发性复发性癫痫(SRS),以及海马CA3和齿状回(DG)区中... 背景由于对药物疗法不良反应的担忧,近几年人们对使用针灸治疗癫痫越来越感兴趣。尽管现已报道了不少针灸抗癫痫作用的临床证据,但其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的 研究电针(EA)对癫痫大鼠自发性复发性癫痫(SRS),以及海马CA3和齿状回(DG)区中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和穴位电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针刺或电针穴位治疗,8周后观察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分别取5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GAD67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穴位电针组与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比较,减少了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和穴位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8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连续治疗后,穴位电针组与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水平与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刺激组和非穴位电针组中GAD67 mRNA水平与癫痫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D67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mRNA水平相一致。结论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癫痫大鼠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与CA3和DG区GAD67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 电针 谷氨酸脱羧酶67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丘脑出血后丘脑网状核中GAD67和MOR受体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乘铭 寇珍珍 +2 位作者 周红英 李云庆 蔡志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中,丘脑网状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TRN)中谷氨酸脱氢酶67(glutamate decarboxylase 67,GAD67)和m型阿片受体(m-opioid receptor,MOR)含量的变化。方法:在立体定位仪下...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中,丘脑网状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TRN)中谷氨酸脱氢酶67(glutamate decarboxylase 67,GAD67)和m型阿片受体(m-opioid receptor,MOR)含量的变化。方法:在立体定位仪下进行右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al posteriorlateral thalamic nucleus,VPL)注射Ⅳ型胶原酶,建立大鼠丘脑出血模型,同一位置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尼氏染色观察VPL周围神经元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RN中GAD67和MOR含量的变化。结果:丘脑腹后外侧核出血大鼠模型的运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表现;模型组VPL内神经元尼氏体坏死,萎缩,空泡变性;对照组TRN内MOR数量为77.77±9.45,ICH后7天减少到30.00±4.90(P<0.05),ICH后14天为23.30±2.05(P<0.05),ICH后28天10.50±2.87(P<0.05);GAD67阳性细胞数量对照组为78.67±7.77,而ICH后7天为27.00±5.35(P<0.05),ICH后14天为41.67±5.44(P<0.05),ICH后28天为26.00±6.13(P<0.05)。结论:大鼠VPL注射Ⅳ型胶原酶能成功制备丘脑出血模型,模型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TRN中GAD67蛋白减少,MOR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后外侧核 丘脑网状核 脑出血 谷氨酸脱氢酶67 m型阿片受体
下载PDF
异氟醚麻醉所致认知损害的微清蛋白中间神经元相关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敏 贾敏 +4 位作者 邱丽丽 张广芬 纪木火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受体亚型(ErbB4)、微清蛋白(PV)及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在异氟醚麻醉所致小鼠认知损害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14月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1d组(C1组)、对照7d组(C7组)、异氟醚1...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受体亚型(ErbB4)、微清蛋白(PV)及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在异氟醚麻醉所致小鼠认知损害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14月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1d组(C1组)、对照7d组(C7组)、异氟醚1d组(Iso1组)和异氟醚7d组(Iso7组)。C1、C7组持续吸入O22h;Iso1、Iso7组以1.8%异氟醚+O2麻醉诱导15min,随后持续吸入1.5%异氟醚+O22h。气体吸入后1、7d,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距离及中心区域活动时间;采用条件恐惧性实验检测环境和声音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行为学结束后取小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bB4、p-ErbB4、PV及GAD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的运动距离和中心区域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条件恐惧性实验中,与C1组比较,Iso1组环境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与C7组比较,Iso7组环境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与C1组比较,Iso1组小鼠海马中的p-ErbB4、PV和GAD67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C7组比较,Iso7组p-ErbB4、PV和GAD67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异氟醚麻醉所致小鼠认知损害可能与海马p-ErbB4、PV和GAD67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认知损害 神经调节蛋白-1受体亚型 微清蛋白 谷氨酸脱羧酶67
下载PDF
核因子-κB介导氯胺酮所致微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表型缺失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娴 杨春 +2 位作者 周志强 杨建军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微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表型缺失在众多心理精神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观察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了氯胺酮所致PV阳性中间神经元表型缺失过程。方法采用0.5μmo... 目的微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表型缺失在众多心理精神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观察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了氯胺酮所致PV阳性中间神经元表型缺失过程。方法采用0.5μmol/L氯胺酮(氯胺酮组)、0.5μmol/L氯胺酮复合5μmol/LNF-κB转录抑制剂SN50(SN50组)及单纯培养基(对照组)处理体外原代培养21d的神经元,24h后检测神经元NF-κB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及PV阳性中间神经元PV和谷氨酸脱羧酶-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7,GAD67)的表达。结果氯胺酮组NF-κB活性是对照组的1.5倍(P<0.05),ROS生成是其2.1倍(P<0.05),PV阳性中间神经元PV及GAD67表达分别是其67.6%和63.0%(P<0.05)。与对照组比,SN50组NF-κB的活性、ROS生成、PV阳性中间神经元PV及GAD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NF-κB活化介导了氯胺酮所致PV阳性中间神经元PV及GAD67表达下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微清蛋白 核因子-ΚB SN50 活性氧 谷氨酸脱羧酶-67
下载PDF
瘦素对睡眠剥夺小鼠下丘脑GABA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梦婷 鲁元星 +1 位作者 张力 唐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观察瘦素对睡眠剥夺小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睡眠剥夺组、瘦素补充组,每组8只。对照组设置水环境不剥夺睡眠;睡眠剥夺组利用改良... 目的观察瘦素对睡眠剥夺小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睡眠剥夺组、瘦素补充组,每组8只。对照组设置水环境不剥夺睡眠;睡眠剥夺组利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小鼠睡眠剥夺模型;瘦素补充组在剥夺同时予以每天两次瘦素1.3 mg/kg腹腔给药。睡眠剥夺7 d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量体重并采集下丘脑组织和血浆标本,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瘦素水平,下丘脑GABA、谷氨酸(Glu)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下丘脑组织中GABA关键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及GABAA受体α1亚型蛋白(GABAARα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22.03±0.42)g vs.(17.75±0.75)g,P<0.01],而瘦素补充组小鼠体重[(15.10±0.38)g]较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均明显减轻(P<0.01)。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小鼠皮毛失去光滑,对光线和声音特别敏感,表现为轻微躁狂,攻击性强,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降低[(483.81±21.72)ng/ml vs.(359.14±16.69)ng/ml,P<0.01],下丘脑GABA水平明显降低[(152.37±8.14)ng/g vs.(111.31±2.96)ng/g,P<0.05]。瘦素补充组小鼠下丘脑GABA水平[(132.19±3.38)ng/g]明显高于睡眠剥夺组[(111.31±2.96)ng/g,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组、瘦素补充组小鼠下丘脑Glu水平[分别为(686.56±10.01)ng/g、(668.64±9.93)ng/g]较对照组[(577.11±16.36)ng/g]明显升高(P<0.05),而瘦素补充组与睡眠剥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组小鼠下丘脑GAD67、GABAARα1蛋白表达[分别为0.68±0.06、0.69±0.07]较对照组(分别为1.09±0.13、0.99±0.07)明显降低(P<0.05),而瘦素补充组(分别为1.39±0.19、1.33±0.14)较睡眠剥夺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瘦素可上调睡眠剥夺小鼠下丘脑内GABA关键合成酶GAD67的表达,升高下丘脑GABA含量,提高下丘脑GABAARα1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瘦素影响睡眠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睡眠剥夺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67 GABAA受体α1亚型蛋白
下载PDF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pain sensation in a rat model of hyperalgesia with nicotine dependence 被引量:1
10
作者 Shu-Ju Wang Yan-Ping Zhang Keith A.Candiott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05-910,共6页
Tobacco smok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pain.Long-term chronic exposure to nicotine and other forms of tobacco have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 Tobacco smok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pain.Long-term chronic exposure to nicotine and other forms of tobacco have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pai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puncture can help smokers to reduce their desire to smoke,reduce their withdrawal symptoms,and avoid a relapse after treatment.However,little has been reported about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pain sensitivity caused by long-term smoking.Models of hyperalgesia were established in rats exposed to nicotine for 6 weeks.After 6 weeks of continuous nicotine exposure,electroacupuncture at bilateral acupoints Zusanli(ST36)and Taichong(LR3)was performed 20 minutes per day for 6 days at a continuous wave with a frequency of 2 Hz and a stimulus intensity of 1 m A.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threshold of hind paw of nicotine-dependent rats with hyperalgesia and up-regulat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ain-related factorsμ-opioid receptor,β-endorphin and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 in the spinal cord and midbrain periaqueductal gray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7 in the spinal cord.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has positive analgesic effects on pain sensitivity caused by long-term chronic nicotine exposure.On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improved analgesia is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painrelated factors in the spinal cord and midbrain periaqueductal gray.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IACUC)of the University of Miami(#18-167)on December 12,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pain ELECTROACUPUNCTURE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7 HYPERALGESIA nicotine dependence pain sensation SMOKING Β-ENDORPHIN μ-opioid receptor
下载PDF
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大鼠脑组织PV、GAD67和KCC2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勇 唐亚梅 +1 位作者 张向晖 赵靖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地佐环平(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SZ)大鼠脑组织小清蛋白(PV)、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以及K+-Cl-协同转运蛋白2(KCC2)表达的比较研究,探讨围产期NMDA受体阻断剂致SZ的γ-氨基丁酸(GABA)机制。方法 36只新生雄性Sprague-Daw... 目的通过对地佐环平(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SZ)大鼠脑组织小清蛋白(PV)、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以及K+-Cl-协同转运蛋白2(KCC2)表达的比较研究,探讨围产期NMDA受体阻断剂致SZ的γ-氨基丁酸(GABA)机制。方法 36只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于出生后(postnatal,P)6 d随机分为2批,每批又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Z发育模型组和SZ慢性给药模型组。SZ发育模型组于P7~10 d皮下注射0.1 mg/kgMK-801,每日2次;SZ慢性给药模型组于P47~60 d腹腔注射0.2 mg/kg MK-801,每日1次;对照组和各模型组大鼠于相应时段注射0.9%的生理盐水。P63 d,第1批大鼠断头取脑,多聚甲醛固定后行组织切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海马CA1区PV及GAD67的表达情况;第2批大鼠处死后取mPFC和海马组织匀浆,以免疫印记方法检测mPFC和海马组织KCC2的表达水平。结果两模型组mPFC和海马CA1区PV以及GAD6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Z发育模型大鼠mPFC和海马CA1区的KCC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慢性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MK-801诱导的SZ发育模型可模拟SZ患者大脑PV和GAD67的表达改变,并可能通过下调KCC2的表达影响mPFC和海马GABA递质系统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发育 小清蛋白 谷氨酸脱羧酶67 K+-Cl-协同转运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人类GAD_(67)基因扩增及pEGFP-C2-GAD_(6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智良 马宏伟 +3 位作者 姚志彬 徐如祥 张世忠 王娆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扩增人类谷氨酸脱羧酶(GAD)67基因,并构建pEGFP-C2-GAD67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采用反转录PCR方法对来自人类脑组织cDNA中编码GAD67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插入PUC57克隆载体,经XhoⅠ和BamHⅠ双酶切出GAD67基因片段,再... 目的扩增人类谷氨酸脱羧酶(GAD)67基因,并构建pEGFP-C2-GAD67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采用反转录PCR方法对来自人类脑组织cDNA中编码GAD67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插入PUC57克隆载体,经XhoⅠ和BamHⅠ双酶切出GAD67基因片段,再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后构建pEGFP-C2-GAD67重组载体,经PCR扩增、酶切后测序鉴定。结果人类GAD67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1785bp,编码594个氨基酸残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PCR正确扩增出目的条带。与GenBank中人类GAD67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达99.78%和99.66%。结论人类GAD67基因克隆后,可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GAD67,为进一步该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癫痫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GAD)67 克隆 真核表达质粒
原文传递
淋巴性脑水肿大鼠孤束背内侧亚核Glu、GABA及GAD67的时程变化
13
作者 宋希俊 郑延红 +3 位作者 刘新民 王立为 赵晓民 夏作理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7,72,共5页
目的观察淋巴性脑水肿(LBE)模型大鼠孤束背内侧亚核(dmNTS)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改变及谷氨酸脱羧酶亚型67(GAD67)表达的时程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LBE大鼠dmNTS内Glu、GABA及GAD67在颈淋巴引流... 目的观察淋巴性脑水肿(LBE)模型大鼠孤束背内侧亚核(dmNTS)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改变及谷氨酸脱羧酶亚型67(GAD67)表达的时程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LBE大鼠dmNTS内Glu、GABA及GAD67在颈淋巴引流阻滞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结果 LBE组Glu改变及GAD67表达在颈淋巴引流阻滞后1 d即开始升高,至第7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于21 d恢复;而GABA在颈淋巴引流阻滞后1d即开始降低,至第7天降至最低,后逐渐升高,于21d恢复。结论 LBE大鼠dmNTS内Glu和GA-BA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血压调节功能的降低;GAD67早期表达逐渐增加,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机制,有助于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性脑水肿 孤束背内侧亚核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亚型67 大鼠
原文传递
督脉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层中谷氨酸脱羧酶67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婧雯 胡延超 +5 位作者 王艺莹 梅紧紧 高静 任彬彬 冯晓东 李瑞青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3-709,共7页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层中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电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层中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电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大椎”“脊中”“后会”电针治疗,每次30 min,1次/d,连续7 d。评估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改良Ashworth评分和肌张力评估大鼠治疗前后肌痉挛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GAD67和GABA-T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同时点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及大脑皮层GABA-T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张力信号值及大脑皮层中GAD67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及大脑皮层中GABA-T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张力信号值及大脑皮层中GAD67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升高MCAO大鼠大脑皮层中GAD67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GABA-T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发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功能,从而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肢体痉挛 肌张力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67 γ-氨基丁酸转氨酶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电刺激对慢性癫痫大鼠癫痫状态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左健 贺慧艳 +3 位作者 王倩倩 尹娜 谢成娟 王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谷氨酸脱羧酶(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匹罗卡品建立癫痫点燃模型(即慢性癫痫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模型...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谷氨酸脱羧酶(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匹罗卡品建立癫痫点燃模型(即慢性癫痫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模型组,同时选取正常大鼠纳入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组及模型组大鼠于制模后分别给予三叉神经电刺激或假刺激持续1个月。于电刺激结束并再次诱发sE后6h、24h、48h及72h分别采用TUNNEL和Niss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SE后海马神经元原位凋亡及脱失情况;于电刺激结束后24h、72h、1周、2周及4周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GAD65/67表达情况。结果sE后24h、48h及72h治疗组海马区TUNNEL阳性细胞、Nissl受损细胞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并以SE后72h治疗组减少幅度尤为显著(P〈0.05)。电刺激结束后24h、72h、1周、2周及4周时治疗组GAD65/67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治疗组GAD65于电刺激结束72h~1周时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于电刺激结束4周时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组及模型组大鼠GAD67表达均未见明显峰值,治疗组GAD67表达至电刺激结束4周时仍显著强于模型组水平(P〈0.05)。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增强脑内抑制功能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及抗癫痫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 神经保护 谷氨酸脱羧酶
原文传递
妊娠期应激致子代小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样行为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童萍 孔桂美 +2 位作者 石元洪 董丽平 卜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应激致子代小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样行为及其机制。方法对不同孕期ICR孕鼠施行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随机选择其子代小鼠并观察各... 目的探讨妊娠期应激致子代小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样行为及其机制。方法对不同孕期ICR孕鼠施行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随机选择其子代小鼠并观察各组(CG:对照组;SG1:孕8~14 d CUMS;SG2:孕15 d~分娩CUMS)在旷场实验中的行为及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其代谢酶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结果旷场实验结果显示,SG1组、SG2组和CG组三组小鼠的运动总路程、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速度、周围区速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0,5.01,8.05,7.15;均P<0.05)。SG1组和SG2组小鼠活动的总路程明显长于CG组[(5221.07±469.95)mm,(4825.63±545.49)mm,(3781.17±1111.34)mm;均P<0.05];SG1组和SG2组小鼠在中央区停留时间比CG组短[(5.95±3.32)s,(8.59±3.42)s,(11.10±3.61)s;均P<0.05];SG1组和SG2组小鼠的中央区活动速度比CG组快[(30.93±5.79)mm/s,(32.48±9.06)mm/s,(20.57±5.07)mm/s;均P<0.05];SG1组小鼠周围区活动速度比CG组快[(16.91±1.64)mm/s,(12.42±3.77)mm/s;P<0.05]。ELISA结果显示,CG组、SG1组和SG2组三组小鼠的血浆GABA、GAD65、GAD67和DA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2,6.42,11.04,7.26;均P<0.05)。SG1组和SG2组小鼠血浆GABA浓度低于CG组[(3.70±0.80)μmol/L,(4.40±0.80)μmol/L,(6.06±1.01)μmol/L;均P<0.05];SG1组小鼠的血浆GAD65浓度[(5.36±0.75)μg/L,(6.99±1.01)μg/L,P<0.05]和GAD67浓度[(10.52±1.09)μg/L,(9.84±1.35)μg/L,(12.83±1.67)μg/L,均P<0.05]低于CG组。SG1组小鼠血浆DA浓度[(82.81±8.59)ng/L]高于CG组[(69.43±9.42)ng/L,P<0.05]和SG2组[(66.36±10.77)ng/L,P<0.05]。结论妊娠期应激导致子代小鼠表现出ADHD样行为,可能与影响了血浆GABA代谢和DA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妊娠期应激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65 谷氨酸脱羧酶67 多巴胺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闻荣海 周晓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2-896,共5页
目的为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新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介绍近年来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特点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结果有3种药物包括丙戊酸是目前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机制的抗精神病药物。结论应重视联用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的抗精神... 目的为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新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介绍近年来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特点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结果有3种药物包括丙戊酸是目前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机制的抗精神病药物。结论应重视联用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络丝蛋白 谷氨酸脱羧酶67 丙戊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