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2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West-Central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1
作者 David COOK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07-826,共20页
Three major types of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recognized in central-west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orphyry, skarn and high sulphidation epithermal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are mainly di... Three major types of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recognized in central-west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orphyry, skarn and high sulphidation epithermal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within two Ordovician volcano-intrusive belts of the Lachlan Fold Belt: the Orange-Wellington Belt and the Parkes-Narromine Belt. Available isotopic age data suggest that mineraliza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deposits is essentially coeval with the Ordovician intrusive rocks (480-430 Ma).Porphyry gold-copper deposit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is associated with monzonite showing shoshonitic features, represented by Cadia and Goonumbla. The second group is associated with diorite and dacite, including the Copper Hill and Cargo gold-copper deposits. Gold skarn is associated with Late Ordovician (430-439 Ma) monzonitic intrusive complexes in the Junction Reefs area (Sheahan-Grants, Frenchmans, and Cor-nishmens), Endeavour 6, 7 and 44, Big and Little Cadia. The epithermal gold deposits with high sulphidation including Gidginbung (Temora) and Peak Hill mainly occur within Ordovician andesite and volcaniclastic rock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argillic alteration. Available isotopic age data indicate that both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porphyry, skarn and epithermal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broadly coeval with the Late Ordovician shoshonitic magmatism, which is thought to result from the melting of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e caused by Palaeozoic subduction events.The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restricted to two longitudinal parallel volcano-intrusive belts, rarely extending outside them. Diagonal intra-belt trends of mineralization are common, particularly at the intersections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oblique) fault/fracture zones based on the authors' review of available geological data. The locations of these gold-copper deposits are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transverse (oblique) fault/fracture zones that are oriented northwest, eastwest and northeast. The conjunctions of these fault/fractures zones are thought to be zones of structural weakness, and appear to be the favourable locus for the Ordovician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s. Differences in structural patterns, intrusive, wall rock types, and depths of ore forma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usive-related gold-copper deposit porphyry gold-copper deposit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diagonal intra-belt trend
下载PDF
Fluids double-fracturing genetic mechanism and mineralization of gold-copper of the breccia pipe at Qibaoshan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兴旺 蔡新平 +4 位作者 秦大军 王杰 梁光河 张小允 刘立金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2期113-121,共9页
After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texture of the fluidogenous tectonics, mineral assemblage in the cemented vein between breccia and their special distribution, and stress analyzing the joint structures i... After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texture of the fluidogenous tectonics, mineral assemblage in the cemented vein between breccia and their special distribution, and stress analyzing the joint structures in and around the breccia pipe, it is found that the observed phenomena are caused by a new tectonic dynamic mechanics of fluid——double-fracturing caused by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fluids and pulsating expansion. Under the actions of thermal stress and the pressure of fluids, thermal cracks and joints that developed along parts of the thermal cracks formed systematically in the rock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up-arching fracture zones that pulsatively expanded upward and cylindrical pressing breccia body were formed. Rocks at the peak of the pyramidal fractures zone break down instantly. Whe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ssure of fluids and the overburden pressure exceeded greatly the competence of the rocks, fluid junctions occurred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fluid flow increased as a result. Explosive body expanded upward in the shape of an inverse cone, cone-like explosive breccia body and cover-like shattering breccia body locat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reccia pipe were ultimately formed. Gold-rich fluids were enriched and mineralized near the boiling surfac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verse cone-like explosive breccia body whe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ecreased rapidly, while copper-rich fluids were enriched and mineralized in the junction area whe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ere relativel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ccia pipe double-fracturing of FLUIDS genetic mechanism MINERALIZATION of gold-copper deposit Qi-baoshan.
原文传递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3
作者 唐菊兴 杨欢欢 +16 位作者 李宏伟 王勤 李彦波 李社 林彬 李发桥 翟建军 唐晓倩 杨超 董玉杰 李建力 付雪莲 陈守关 袁盛朝 王梦蝶 张琪 张荣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矿集区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潜力评价
下载PDF
智利月亮山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
4
作者 王磊 方维萱 +1 位作者 鲁佳 杜斌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0期1858-1868,共11页
月亮山铁铜矿区处于智利中北部海岸山带铁氧化物铜金矿(IOCG)成矿带上,位于一级控矿构造阿塔卡玛(ATACAMA)断裂带的南缘。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二长闪长岩性质具有钙碱性、准铝质特征,其La/Nb比值大于1.5,La/Ta比值大于22,微量元... 月亮山铁铜矿区处于智利中北部海岸山带铁氧化物铜金矿(IOCG)成矿带上,位于一级控矿构造阿塔卡玛(ATACAMA)断裂带的南缘。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二长闪长岩性质具有钙碱性、准铝质特征,其La/Nb比值大于1.5,La/Ta比值大于22,微量元素图显示均显著亏损Nb、Ta和Ti,表明二长闪长岩岩浆的源区起源于与俯冲相关的岩石圈地幔。二长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8.2±1.9)Ma,表明其为早白垩世晚期的岩浆活动的产物。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太平洋纳斯卡板块向南美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本区南北向的ATACAMA断裂带(AFZ)与母岩浆,深层岩浆侵位经过部分熔融、结晶分异过程形成了闪长岩岩体,与本区IOCG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源区 形成机制 铁氧化物铜金矿 二长闪长岩 智利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棒刻蚀比色法检测铁、铜离子
5
作者 李红 丁晓莹 +2 位作者 刘慈航 张靖涵 饶艳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3-962,共10页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实现对Fe^(3+)和Cu^(2+)的检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时,添加0.8 mL 0.1 mol·L^(-1)HCl、2 mL AuNRs生长液和20 mmol·L^(-1)KI溶液,与2 mL 500μmol·L^(-1)Fe^(3+)或30μmol·L^(-1)Cu^(2+)反应25或90 min,可将AuNRs刻蚀至LSPR吸收峰消失。该方法对Fe^(3+)和Cu^(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准确性,对于Fe^(3+)、Cu^(2+)共存体系的检测,可通过加入适量F-与Fe^(3+)生成配合物[FeF_(6)]^(3-)完成对Fe^(3+)的化学掩蔽,消除Fe^(3+)的干扰,实现共存体系中Cu^(2+)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铁离子 铜离子 比色法检测
下载PDF
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小深 刘文元 +7 位作者 单思齐 陈娟 张安顺 谢桂青 林新仁 饶东平 王虎 林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8,共19页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88~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型及矿体埋深海拔标高的变化趋势,认为矿集区北部—西北部和丘卡卢佩吉矿床东南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成矿带 塞尔维亚 蒂莫克铜金矿集区 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 斑岩型铜金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下载PDF
安徽宣城矿集区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深部找矿指示意义
7
作者 胡召齐 杜建国 +3 位作者 谢祖军 陈忠良 马涛 李振伟 《安徽地质》 2024年第2期97-100,119,共5页
宣城矿集区因近年发现了茶亭斑岩型铜金矿、长山热液型铅锌矿等大-中型矿产地而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较热门矿集区之一。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分析,本文厘定了研究区北东向构造格架为一条深大断裂带、两个坳陷盆地、三条逆冲推覆构... 宣城矿集区因近年发现了茶亭斑岩型铜金矿、长山热液型铅锌矿等大-中型矿产地而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较热门矿集区之一。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分析,本文厘定了研究区北东向构造格架为一条深大断裂带、两个坳陷盆地、三条逆冲推覆构造带,其中推覆构造带由多个自南东向北西运动的倒转复式褶皱和叠瓦状逆冲岩席组成。根据典型矿床控矿构造解析,明确了江南深大断裂和深部主推覆构造是区内一级控岩控矿构造,北东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推覆体上盘倒转褶皱转折端和翼部、层间破碎带、五通组与黄龙-船山组的“硅钙面”、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等为区内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并据此提出了该区下一步深部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城矿集区 逆冲推覆构造 控矿构造 铜金多金属矿 深部找矿
下载PDF
滁州地区铜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资源潜力浅析
8
作者 胡召齐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8期41-44,49,共5页
滁州地区横跨桐柏—大别—苏鲁和长江中下游2个成矿带,是重要的铜、金成矿区。通过野外调研和典型矿床控矿分析,明确了郯庐深大断裂带、黄破断裂和管马断裂等主要断裂构造特征及区内控岩控矿构造特征。郯庐深大断裂带和黄破断裂是区内... 滁州地区横跨桐柏—大别—苏鲁和长江中下游2个成矿带,是重要的铜、金成矿区。通过野外调研和典型矿床控矿分析,明确了郯庐深大断裂带、黄破断裂和管马断裂等主要断裂构造特征及区内控岩控矿构造特征。郯庐深大断裂带和黄破断裂是区内一级控岩控矿断裂,分别控制了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一级断裂的次级构造、层间破碎带、褶皱伸展部位和断裂交汇部位等是重要的容矿构造。生产矿山实践表明,在已有矿山深边部,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和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潜力较大,是本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重点勘查和开发利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控矿构造 铜金矿 资源潜力
下载PDF
赣东北银山矿田铜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9
作者 匡文龙 张跃权 +6 位作者 张志辉 申滔 杨铖 陈健龙 吴荔 程兴国 刘百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7,共6页
为了掌握银山矿田铜矿石中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及主要矿石矿物的工艺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RD、MLA、选择性溶解试验等多种综合手段,对银山矿田铜矿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工艺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山铜矿石中矿物主要... 为了掌握银山矿田铜矿石中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及主要矿石矿物的工艺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RD、MLA、选择性溶解试验等多种综合手段,对银山矿田铜矿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工艺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山铜矿石中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其次为黝铜矿、砷黝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等;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银金矿,嵌存状态以包裹金为主,占46.41%,粒间金占44.17%,裂隙金占9.42%;金矿物粒度以微粒金为主,占94.61%,还有少量细粒金和中粒金,未发现粗粒金及巨粒金。研究结果为制定适宜的选别工艺流程和药剂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银山多金属矿田 铜矿石 伴生金
下载PDF
安徽省枞阳县丁庄铜金矿远景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分析
10
作者 崔凤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4期18-21,28,共5页
本文在相关资料基础上,对丁庄铜金矿远景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地质、物探与化探角度分析了丁庄铜金矿远景区找矿条件,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区内矿床、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成矿条件优越,深部可能... 本文在相关资料基础上,对丁庄铜金矿远景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地质、物探与化探角度分析了丁庄铜金矿远景区找矿条件,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区内矿床、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成矿条件优越,深部可能存在蚀变较好的次火山岩,指示下一步应以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主要方向开展工作。安徽省枞阳县丁庄铜金矿远景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分析具备系统性,为该区地质普查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明确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 远景区 地质特征 找矿条件 枞阳县丁庄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绿帘石类型和成分及其找矿意义
11
作者 陈安顺 单思齐 +6 位作者 谢桂青 刘文元 张安顺 毛景文 饶东平 陈思源 黄伟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4,共17页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合钻孔编录信息,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的绿帘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根据产状可将绿帘石划分为2类,分别为赋存于绢英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Ⅰ型绿帘石)和赋存于青磐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Ⅱ型绿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2类绿帘石中的n(Al)与n(Fe)、n(Ca)与n(Mn)均呈现负相关关系,n(Al)、n(Fe)、w(Mn)存在明显的差异,Ⅰ型绿帘石贫Fe、Mn,富Al元素,具有相对较低的X_(Fe)值,Ⅱ型绿帘石与之相反,富Fe、Mn,贫Al元素,具有相对较高的X_(Fe)值。结合矿相学特征,文章提出Ⅰ型绿帘石由斜长石蚀变而成,Ⅱ型绿帘石由角闪石蚀变而成,暗示绿帘石的主量元素变化受蚀变前的矿物控制。LA-ICP-M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青磐岩化带中由深部至浅部Ⅱ型绿帘石的w(Pb)、w(Sb)、w(Ba)显示升高的趋势,浅部绿帘石具有较低的w(Mo);Ⅱ型绿帘石中的w(Mn)、n(Al)和w(Mg)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w(As)、n(Fe)和n(Ca)呈现出相反的空间变化趋势。由于绿帘石的微量元素找矿指标变化受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根据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绿帘石中的w(Mg)、w(Pb)、w(Sb)、w(Ba)、w(Mo)、w(Mn)、w(As)的空间变化规律,笔者推测该斑岩型矿床热液中心在Mn元素晕之下1~2 km处。笔者研究发现Ⅱ型绿帘石中的主量元素n(Al)和X_(Fe)与w(Mn)微量元素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n(Ca)和n(Fe)与w(Mn)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故Ⅱ型绿帘石中的n(Al)、X_(Fe)、n(Ca)和n(Fe)元素可以作为找矿勘查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主、微量元素 斑岩铜金矿床 找矿勘查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
下载PDF
安徽庐枞矿集区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硒、碲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
12
作者 张亮 王世伟 +5 位作者 范裕 周涛发 许龙 江涧 王延明 涂文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3-676,共14页
硒和碲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硒和碲通常很难形成独立矿床,目前全球大部分硒和碲来自斑岩型铜金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之一,前人虽然对成矿带内... 硒和碲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硒和碲通常很难形成独立矿床,目前全球大部分硒和碲来自斑岩型铜金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之一,前人虽然对成矿带内矽卡岩型矿床中伴生关键金属已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对成矿带内斑岩矿床中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分布和富集规律尚关注较少。本次工作以成矿带内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矿床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岩矿石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岩化学分析、TIMA及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成分测试等分析技术方法对矿床中硒和碲等关键金属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溪矿床中硒和碲元素发生显著富集,与主成矿元素铜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估算矿床中伴生硒资源量约为1196t、碲资源量约为96.6t,其中硒达到大型规模,具有潜在利用价值。与成矿带内其他典型矽卡岩矿床(包括斑岩-矽卡岩矿床)相比,沙溪斑岩型矿床中硒和碲的含量明显偏低,这可能是深部成矿岩浆演化过程的差异导致的。矿床中有91.64%的硒、87.48%的碲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沙溪矿床硒、碲与主成矿元素铜和金的富集规律一致,流体混合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可能是硒和碲的主要的沉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和碲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斑岩型铜金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阿根廷西北部米纳皮基塔斯地区斑岩型铜金矿找矿调查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汉武 赵宇浩 +2 位作者 方针 郑璐 朱意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93,共12页
阿根廷西北部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斑岩型铜金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但该区交通差、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极大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以阿根廷西北... 阿根廷西北部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斑岩型铜金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但该区交通差、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极大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以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米纳皮基塔斯地区为研究区,以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环形构造、菱形构造、深大断裂和破碎带的遥感解译;基于Aster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成像光谱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分析。结果显示,铝羟基类蚀变矿物组合和铁染蚀变矿物异常区与主要控矿构造较一致,通过分析认为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在此基础上,结合斑岩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等资料,建立该地区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划分出了重要找矿远景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对阿根廷西北部地区的找矿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ETM+ ASTER 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斑岩型铜金矿
下载PDF
生物冶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作者 杨宝军 刘洋 +7 位作者 刘红昌 李咏梅 甘敏 王军 廖蕤 章可 朱振宇 邱冠周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着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生物冶金技术是实现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性技术,同时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生物冶金技术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生理特征和作... 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着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生物冶金技术是实现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性技术,同时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场地原位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生物冶金技术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生理特征和作用机制,以及生物冶金在硫化铜矿浸出、难处理金矿氧化预处理、铀矿浸提、稀土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应针对高效浸出微生物选育、生物浸出界面作用机制、高效节能装置和工程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并进一步拓展生物冶金技术研究及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冶金 铜矿 金矿 铀矿 稀土
下载PDF
金铜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以王厝金矿为例
15
作者 李汞 周辉 +2 位作者 翁德庆 黄啸宇 穆小平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6期29-32,共4页
为总结闽北大药坑—王母山—东游金铜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以福建省建瓯市王厝金矿区为例,从矿区地层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成矿带的金铜银矿产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矿产综合评价与潜力分析,认为该区域具... 为总结闽北大药坑—王母山—东游金铜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以福建省建瓯市王厝金矿区为例,从矿区地层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成矿带的金铜银矿产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矿产综合评价与潜力分析,认为该区域具备较为良好的找矿潜力,可以为成矿带找矿方向及后期找矿预测工作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王厝金矿 大药坑—王母山—东游 金铜成矿带 矿产综合评价
下载PDF
含铜络离子对硫代硫酸盐法提金过程影响
16
作者 张洋 崔毅琦 +3 位作者 席欣月 黄典强 肖有明 王靖 《黄金》 CAS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硫代硫酸盐法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金方法,含铜氨性硫代硫酸盐体系是常见的硫代硫酸盐提金体系。该体系中,铜离子可与氨和硫代硫酸根离子分别形成四氨合铜络离子和硫代硫酸铜络离子,这些络离子不仅在金矿物溶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硫代硫酸盐法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金方法,含铜氨性硫代硫酸盐体系是常见的硫代硫酸盐提金体系。该体系中,铜离子可与氨和硫代硫酸根离子分别形成四氨合铜络离子和硫代硫酸铜络离子,这些络离子不仅在金矿物溶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回收过程中金的沉积与吸附产生一定影响。介绍了硫代硫酸盐法提金机理及含铜络离子在提金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几种常见提金方法中含铜络离子对金回收过程的影响。同时,指出了从硫代硫酸盐贵液中回收金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硫酸盐体系 含铜络离子 置换法 树脂吸附法
下载PDF
硫代硫酸盐法浸金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燕 乔晋玺 +4 位作者 曹疆 陈爱良 金攀富 张希军 孙丰龙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71-79,共9页
硫代硫酸盐法浸金具有浸出速率快、成本低、环保性较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氰化浸金的提金方法。本文从浸金原理、实验条件及产业化情况等方面系统介绍了5种含铜体系(Cu^(2+)-NH_(3)-S_(2)O_(3)^(2⁻)体系、Cu^(2+)-EDTA-S_(2)O_... 硫代硫酸盐法浸金具有浸出速率快、成本低、环保性较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氰化浸金的提金方法。本文从浸金原理、实验条件及产业化情况等方面系统介绍了5种含铜体系(Cu^(2+)-NH_(3)-S_(2)O_(3)^(2⁻)体系、Cu^(2+)-EDTA-S_(2)O_(3)^(2⁻)体系、Cu^(2+)-en-S_(2)O_(3)^(2⁻)体系、Cu^(2+)-LH-24⁻-S_(2)O_(3)^(2⁻)体系、Cu^(2+)-Gly-S_(2)O_(3)^(2⁻)体系)和2种不含铜体系(Cl⁻-NH_(3)-S_(2)O_(3)^(2⁻)体系、Fe^(3+)-C_(2)O_(4)^(2⁻)-S_(2)O_(3)^(2⁻)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硫代硫酸盐法浸金的不同浸金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硫代硫酸盐法浸金在工业应用方面存在的难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硫酸盐 浸金 含铜体系 不含铜体系
下载PDF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控矿特征
18
作者 赵俊宏 杨人毅 +3 位作者 吕古贤 赵延朋 康铁锁 陈晓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7-1075,共9页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位于东南亚思茅—彭世洛地块南缘构造活跃带,是与中生代岩浆岩有关的大型铜金矿床。该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成矿模式和演化规律等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文通过对成矿岩体分布特征、断...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位于东南亚思茅—彭世洛地块南缘构造活跃带,是与中生代岩浆岩有关的大型铜金矿床。该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成矿模式和演化规律等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文通过对成矿岩体分布特征、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和拆离带构造成矿特征的研究,揭示矿床岩浆核杂岩隆起特征与拆离带构造特征,认为班康姆矿床受控于“岩浆核杂岩”及其边界的隆起-拆离带构造,为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热液铜金矿床。班康姆矿床“岩浆核杂岩”构造由“岩浆杂岩体核、拆离带构造和火山-沉积岩”三个部分组成,岩浆杂岩体核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与安山岩和灰岩接触带下盘发育有似片麻理构造,片理产状以核部花岗闪长岩为中心,呈现外倾的特征,推断为岩浆岩上侵过程中受到区域挤压剪切应力的作用形成。磁法和激电测量结果,反映班康姆矿床矿化蚀变带和岩浆核杂岩的分布关系,结合地质实测的岩体分布信息,推测深部存在隐伏岩体。拆离带构造发育于下盘花岗闪长岩体与上盘火山-沉积岩之间,是铜金矿化的集中地段,且拆离带构造中矿化蚀变岩的形成年龄(244~251 Ma),晚于杂岩体侵位年龄(264±10 Ma)。通过对拆离带构造及两侧小型构造观测与分析,可知拆离带构造剖面上呈上陡下缓的“铲”式形态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的特点,其上盘的主运动方向为NWW向。本文提出班康姆铜金矿床的东南部同样具有“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成矿模式的特征,为有利的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康姆铜金矿床 岩浆核杂岩隆起 拆离带构造 成矿特征
下载PDF
采用组合捕收剂提高铜精矿中金的回收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英 《福建冶金》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福建省某铜矿石采用石灰抑硫浮铜过程中,在铜硫分离过程中强压黄铁矿势必造成了金的损失,在不改变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组合药剂丁铵黑药+Y89来加强对金的捕收效果,最终组合捕收剂丁铵黑药+Y89闭路试验结果可获得含铜21.14%、含金2.3... 福建省某铜矿石采用石灰抑硫浮铜过程中,在铜硫分离过程中强压黄铁矿势必造成了金的损失,在不改变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组合药剂丁铵黑药+Y89来加强对金的捕收效果,最终组合捕收剂丁铵黑药+Y89闭路试验结果可获得含铜21.14%、含金2.39 g/t、铜回收率90.22%、金回收率51.36%的铜精矿,比单独丁铵黑药闭路试验指标铜精矿中金回收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表明该类型铜矿石添加Y89对金的捕收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药剂 金回收率 铜矿石 浮选
下载PDF
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回收硫氧混合型矿石中的铜、金
20
作者 宋昌溆 叶国华 +4 位作者 亢选雄 朱思琴 荣一阳 项新月 张云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547-555,共9页
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 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回收,避免明金的损失,获得技术指标为:重选精矿金品位高达915.50 g/t、金回收率12.09%;在活化剂采用硫化钠1000 g/t+硫酸铵500 g/t、捕收剂采用戊基黄药60 g/t+丁基铵黑药60 g/t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浮选精矿中铜品位达27.48%、作业回收率为91.38%,金品位为59.25 g/t、作业回收率为90.93%,很好地实现了对铜、金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混合型矿石 重浮联合 协同活化 强化捕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