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of bicyclic sesquiterpanes in pyrolysi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immature organic-rich mudstone 被引量:3
1
作者 Gang Yan Yao-Hui Xu +2 位作者 Yan Liu Peng-Hai Tang Wei-Bin Li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Sesquiterpanes are ubiquitous components of crude oils and ancient sediments.Liquid saturated hydrocarbons from simulated pyrolysis experiments on immature organic-rich mudstone collect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Hes... Sesquiterpanes are ubiquitous components of crude oils and ancient sediments.Liquid saturated hydrocarbons from simulated pyrolysis experiments on immature organic-rich mudstone collect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Hesigewula Sag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C14 bicyclic sesquiterpanes,namely,8β(H)-drimane,8β(H)-homodrimane,and 8 a(H)-homodrimane were detected and identified on basis of their diagnostic fragment ions(m/z123,179,193,and 207),and previously published mass spectra data,and these bicyclic sesquiterpanes presented relatively regular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thermal evolution.The ratios 8β(H)-drimane/8β(H)-homodrimane,8β(H)-homodrimane/8 a(H)-homodrimane,and 8β(H)-drimane/8 a(H)-homodrimane all show a clear upward tren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below the temperature turning point.Thus,all these ratios can be used as evolution indexes of source rocks in the immature-lowmaturity stage.However,the last two ratios may be more suitable than the first ratio as valid parameters for measuring the extent of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immature-low-maturity stage because their change amplitud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s more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ature-low-maturity stage Simulated pyrolysis experiment BICYCLIC sesquiterpanes Thermal EVOLUTION MATURITY indicators
下载PDF
Bulk and molecular composition variations of gold-tube pyrolysates from severely biodegraded Athabasca bitumen 被引量:2
2
作者 Zhong-Xuan Li Hai-Ping Hu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527-1539,共13页
Gold-tube pyrolysi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wo Athabasca oil sand bitumens at 300℃to 525℃with 2℃/h rate and 25℃step under 50 MPa.Pyrolysis temperature of 425℃is critical for weight loss of bulk bitumen and... Gold-tube pyrolysi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wo Athabasca oil sand bitumens at 300℃to 525℃with 2℃/h rate and 25℃step under 50 MPa.Pyrolysis temperature of 425℃is critical for weight loss of bulk bitume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destruction.Polar compound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saturated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gas and coke fractions.Molecular compositions in pyrolyzates vary system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pyrolysis temperatures.High molecular weight n-alkanes(C26^+) are gradually destructed during pyrolysis due to thermal cracking.Moderate molecular weight n-alkanes(C21-C25)show the highest thermal stability in designed pyrolysis temperatures.The los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n-alkanes(C20^-)might be caused by volatilization during pyrolysis,which may alter commonly used molecular parameters such as∑n-C20^-/∑n-C21^+,Pr/n-C17 and Ph/n-C18.Aromatic hydrocarbons were generated from 300 to 425℃,then condensation and dealkylation have been initiated at 425℃as evidenced by decreased summed alkylnaphthalenes to alkylphenanthrenes ratios and increased unsubstituted aromatics to substituted homologs ratios in higher temperatures.The occurrence of anthracene and benz[a]anthracene in pyrolysates indicates pyrogenic origin,while fluoranthene shows unexpected behaviors during pyrolysis.Ratios derived from them are not always reliable for pyrogenic source input diagnosi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and bitumen gold-tube pyrolysis GC-MS Molecular compositions Athabasca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carbo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gas generation: Geochemical evidence from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3
作者 PENG Weilong LIU Quanyou +5 位作者 HU Guoyi LYU Yue ZHU Dongya MENG Qingqiang GUO Fengtao WANG Ruol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5期1042-1054,共13页
Low maturity coa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Ordos Basin to conduct gold tube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a closed system,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fractionation mecha... Low maturity coa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Ordos Basin to conduct gold tube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a closed system,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fractionation mechanism of carbon isotopes and the causes of abnormal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natural gas.At the heating rates of 2℃/h(slow)and 20℃/h(rapid),the low maturity coal samples of the Ordos Basin had the maximum yields of alkane gas of 302.74 mL/g and 230.16 mL/g,theδ13C1 ranges of-34.8‰to-23.6‰and-35.5‰to-24.0‰;δ13C2 ranges of-28.0‰to-9.0‰and-28.9‰to-8.3‰;andδ13C3 ranges of-25.8‰to-14.7‰and-26.4‰to-13.2‰,respectively.Alkane gas in the thermal simulation products of rapid temperature rise process showed obvious partial reversal of carbon isotope series at 550℃,and at other temperatures showed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series.In the two heating processes,theδ13C1 turned lighter first and then heavier,and the non-monotonic variation of theδ13C1 values is because the early CH4 is from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 resulted from heterogeneity of organic matter or th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formed by activation energy difference of early enriched 12CH4 and late enriched 13CH4.The reversal of carbon isotope values of heavy hydrocarbon gas can occur not only in high to over mature shale gas(oil-type gas),but also in coal-derived gas.Through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toluene,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carbon isotope value of heavy hydrocarbon gas can be reversed and inversed at high to over mature stage.The isotope fractionation effect caused by demethylation and methyl linkage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may b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carbon isotope inversion and reversal of alkane gas at the high to over matur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natural gas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fractionation mechanism low maturity coal aromatic hydrocarbon pyrolysis
下载PDF
掺杂秸秆的高硫煤气化脱硫行为研究
4
作者 薛新巧 冯盛丹 李平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高硫肥煤与玉米秸秆混合物的热解动力学,并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混合物的活化能、指前因子。通过对其混合物的热解实验,发现掺杂玉米秸秆对高硫煤有明显的脱硫作用。
关键词 高硫肥煤 秸秆 热解动力学分析 热解实验 脱硫
下载PDF
流化床热解试验的褐煤碎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常赵刚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褐煤在流化床热解过程中易受热力和机械力影响而发生碎裂形成粉尘,严重影响褐煤梯级加工利用发展,因而需研究褐煤在热力与机械力交互作用条件下的碎裂特性,以期为其热解、燃烧、气化等煤转化利用技术发展提供数据参考。选取内蒙古的2种... 褐煤在流化床热解过程中易受热力和机械力影响而发生碎裂形成粉尘,严重影响褐煤梯级加工利用发展,因而需研究褐煤在热力与机械力交互作用条件下的碎裂特性,以期为其热解、燃烧、气化等煤转化利用技术发展提供数据参考。选取内蒙古的2种褐煤,利用微型流化床热解试验装置,研究粒径、加热温度、升温速率、停留时间以及流化数各因素对褐煤碎裂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褐煤热解破碎后产生半焦的粒级主要分布在原粒级及低一档粒级范围内,颗粒的粒度变化率和粉化率随入料粒径增大而均提高,加热终温升高及升温速率增大则均加剧煤样的碎裂程度,停留时间的延长会使颗粒碎裂程度逐渐增大至粒度稳定,流化数的升高会促进颗粒粉化且对细颗粒生成的影响更明显;在流化床热解中热力、机械力分别是产生粉化的主要作用力以及辅助作用力,褐煤受热力作用下的碎裂形式为外围发生细颗粒的剥落、内部破碎为大块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温度下的半焦孔隙结构可知,随着挥发分的析出则半焦孔隙结构逐渐发育,最终由于集聚胀力与热应力作用而导致孔隙结构被破坏直至坍塌、碎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碎裂特性 流化床 热解试验 粒度变化率 粉化率 流化数 半焦孔隙结构
下载PDF
封闭体系下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总有机碳含量异常成因及意义
6
作者 仓辉 陈治军 +4 位作者 杨东 陈义国 韩长春 李子梁 陈玲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5-1285,共11页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TOC异常变化成因,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与原油二次裂解有关。由于热模拟为封闭体系,早期生成的原油因无法排出而滞留在反应釜内,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增加,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原油转化成气态烃的同时产生焦沥青,“不可溶”的焦沥青附着在固体渣样上导致TOC增大。该研究还建立了一种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所生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的方法,即基于封闭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的TOC变化曲线来确定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因为焦沥青的大量生成会导致固体渣样TOC的增加,也是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生气的重要标志。这种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如在厘定主生气门限时存在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无法对混源油开展更为深入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焦沥青 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 总有机碳含量 热模拟固体渣样 烃源岩
下载PDF
原油裂解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美俊 陈浩琛 +1 位作者 李凤麒 刘晓强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6-85,共10页
反应分子动力学(Reaction Force Field Molecular Dynamics,ReaxFF MD)模拟通过在键级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键的断裂和形成,从微观尺度探索复杂的反应机理,弥补了实验研究的不足。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地球化学领域,例如干酪根的生烃演... 反应分子动力学(Reaction Force Field Molecular Dynamics,ReaxFF MD)模拟通过在键级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键的断裂和形成,从微观尺度探索复杂的反应机理,弥补了实验研究的不足。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地球化学领域,例如干酪根的生烃演化、原油的裂解和相态演化等。本文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原油裂解反应动力学分子模拟的现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对原油各组分的裂解动力学特征、裂解过程、产物分布、生成途径以及热解初始反应机理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分子模拟是研究原油裂解机理的有力工具,但目前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现有的研究多采用原油中的某单一组分作为代表,并侧重于考查温度对原油裂解的影响,而对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压力、介质条件和储层环境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构建复杂真实的原油模型,还原地质条件下的原油裂解过程,并将分子模拟、实验和地质研究相结合,为系统研究油气的裂解机理提供重要参考和有用指导。当前的分子模拟研究表明,原油各组分的裂解动力学、裂解产物和裂解过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与此同时,分子模拟能够追踪自由基、过渡态以及中间体结构,并获取成键特征、活化能、选择性等重要信息。因此,分子模拟可以准确刻画各类烃分子的初始反应路径,并解释裂解产物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 原油裂解 热解实验 热解机理
下载PDF
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先导试验
8
作者 段中会 杨甫 +4 位作者 王振东 马丽 段晓青 曹虎生 陈亮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4,共11页
【目的】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先导试验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开创了富油煤、油页岩等原位转化新方向,引起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现场工程数据的系统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先导试验,明确富油... 【目的】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先导试验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开创了富油煤、油页岩等原位转化新方向,引起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现场工程数据的系统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先导试验,明确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的地质条件和工程难点,总结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进展,探讨下一步技术攻关方向。【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先导试验区具有煤层稳定、煤质条件好、煤焦油产率高、生油潜力大、煤系富水性弱、隔水层厚度大等优越的原位热解地质条件,但煤层孔隙连通性差、导流能力低、煤层导热能力差、高效加热难度大、煤层改造难度大、体积造缝要求高等因素影响到工程效果。(2)开展综合地质评价有利于规避地层水、断层等不利因素对地下热解过程的影响,可控冲击波致裂技术有助于地下煤层裂缝连通,井下高效电加热器稳定运行是高效产油的关键。(3)经过一个月加热运行,成功提取出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热解油,初步打通了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技术路径,获取了产油的地下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先导试验存在加热周期短、产油量低、耗能高,缺少项目运行的系统性技术评价,需从研发高效井下电加热器、地下煤层体积造缝、热解−气化一体化、热能综合利用及集成CCS等方面继续升级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综合提高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地下原位热解 先导试验 热解−气化一体化 陕北
下载PDF
生物质连续式分段热解炭化设备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立欣 贾吉秀 +3 位作者 姚宗路 丛宏斌 王金星 张晓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1-226,220,共7页
针对目前连续式炭化设备的热解温度场难以梯级调控,不能满足多种热解温度工艺试验要求,采用分段式加热技术,设计了5段独立热解炭化炉,并结合连续式输送原理,集成生物炭循环水冷技术、热解气二次催化裂解技术和油气二级冷凝分离技术等,... 针对目前连续式炭化设备的热解温度场难以梯级调控,不能满足多种热解温度工艺试验要求,采用分段式加热技术,设计了5段独立热解炭化炉,并结合连续式输送原理,集成生物炭循环水冷技术、热解气二次催化裂解技术和油气二级冷凝分离技术等,研发了连续式分段热解炭化设备。以粉碎的玉米秸秆为原料开展了热解炭化试验,结果表明,本炭化设备实现了连续炭化和分段加热,当5段炉温设为550℃、600℃、600℃、600℃、550℃时,生物炭得率29.97%,低位热值26.21 MJ/kg,固定碳含量55.63%,热解后的油气能较好地实现分离,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生物质的分段控温加热和连续热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连续热解 分段加热 炭化设备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过程吸热量 被引量:20
10
作者 何芳 徐梁 +2 位作者 柏雪源 蔡均猛 易维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41,共5页
对生物质热解过程吸热量(生物质升温所吸热量和生物质热解所吸热量的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目前采用的分别选取生物质热容cp和热解反应热Qp用公式来计算热解过程吸热量的方法很难得出准确的结果。通过对同步热分析仪(STA)的... 对生物质热解过程吸热量(生物质升温所吸热量和生物质热解所吸热量的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目前采用的分别选取生物质热容cp和热解反应热Qp用公式来计算热解过程吸热量的方法很难得出准确的结果。通过对同步热分析仪(STA)的分析和对差热曲线(DSC)的研究,将cp和Qp综合考虑,对实验所得DSC曲线进行处理和积分得出热解过程吸热量的规律。在Netsch STA 449C上对小麦秸秆、棉杆、花生壳和白松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将1kg上述干生物质从初始室温303K升到主要热解反应完成的温度673K,所需提供的热量分别为523kJ4、59kJ、385kJ、646kJ,为生物质热解工艺的能量平衡分析和经济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吸热量 分析 实验
下载PDF
褐煤半焦燃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建忠 刘明强 +3 位作者 赵卫东 张斌 周俊虎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92,共7页
选用管式炉对褐煤进行500~650℃的加热处理,运用热分析法研究制得半焦的燃烧特性,考察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半焦的产率、组成、发热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热重试验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样品的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选用管式炉对褐煤进行500~650℃的加热处理,运用热分析法研究制得半焦的燃烧特性,考察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半焦的产率、组成、发热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热重试验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样品的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停留时间对半焦的产率、组成、发热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而热解温度对半焦性能的影响较大;热解后,半焦的煤阶有所提高,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半焦挥发分含量降低,固定碳和灰分含量增加,C/O升高,发热量增加,半焦产率降低,着火及燃烧性能变差,半焦更趋向于高阶煤特征;褐煤半焦的燃烧反应可用反应级数(n=7/6)模型来描述,半焦的活化能随着热解最终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反应活性随之降低,活化能在78.1~116.4 kJ/mol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解 半焦 燃烧特性 热重试验
下载PDF
鸡粪热解特性与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恩臣 赵创 +3 位作者 许细微 杜衍红 熊磊明 陈亮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96,共5页
应用同步热分析仪,以不同升温速率对鸡粪进行热解,研究其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结果表明,鸡粪热解可以分为5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增加,反应的特征温度和最大失重速率变化较明显。根据Malek法确定热解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成长,把试验数据代... 应用同步热分析仪,以不同升温速率对鸡粪进行热解,研究其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结果表明,鸡粪热解可以分为5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增加,反应的特征温度和最大失重速率变化较明显。根据Malek法确定热解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成长,把试验数据代入热解鸡粪热解反应式拟合计算得到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与Ozawa法计算的结果相同,确定活化能E为180.83 kJ/mol,频率因子lgA为14.27 s-1,反应级数n为1/3。通过常规热解试验,分析样品在一定温度的固体产率,得到的结果与热重试验的数据接近,验证了热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热解机理 动力学分析 热解试验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孔隙形成与演化的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61
13
作者 马中良 郑伦举 +2 位作者 徐旭辉 鲍芳 余晓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0,共8页
针对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从未熟—低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全系列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成岩成烃演化热模拟实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原始样品和模拟不同演化阶段反应后的样品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未... 针对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从未熟—低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全系列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成岩成烃演化热模拟实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原始样品和模拟不同演化阶段反应后的样品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未熟、低熟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和低温热作用生烃过程中可以形成有机孔隙,其当时较浅的埋深可能有助于有机孔隙的保存;2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非均质性,成熟度不是控制有机孔隙形成与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有机质物理化学结构的差异对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作用;3有机孔隙的发育与滞留油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生油阶段生成的有机孔隙,易被热解沥青所占据;4有机质收缩缝/有机质边缘孔可能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空间,其发育主要受控于在从"化学吸附有机质"向"物理吸附有机质"和"游离有机质"转化时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结构及演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孔隙 SEM图像 非均质性 热模拟实验 有机质演化
下载PDF
旋风除尘器对生物炭粉的除尘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永军 易维明 +3 位作者 何芳 柏雪源 李志合 蔡红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4,共5页
生物炭粉是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其被清除的效果对生物油质量有较大影响。该文以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作为试验平台,试验分析了旋风除尘器对炭粉的除尘效果。该工艺中,进入旋风除尘器的热解气含尘浓度范围一般为35... 生物炭粉是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其被清除的效果对生物油质量有较大影响。该文以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作为试验平台,试验分析了旋风除尘器对炭粉的除尘效果。该工艺中,进入旋风除尘器的热解气含尘浓度范围一般为35~50g/m3,且浓度随机波动较大;旋风除尘器收集的炭粉粒径范围为0.39~30μm的颗粒占总量的91.29%,几乎没有小于0.39μm和大于40.72μm的颗粒;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不高,一般低于80%。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随热解气中炭粉浓度增加而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 效率 试验 热解 旋风除尘器
下载PDF
混合工业污泥热解及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冉景煜 王裕明 +3 位作者 牛立祥 胡建红 闫云飞 张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9-512,共4页
工业污泥中一般都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致病微生物,以及砷、铜、铬、汞等重金属和二恶英、放射性元素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工业污泥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文中针对三种典型工业污泥(制药、造纸、啤酒的... 工业污泥中一般都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致病微生物,以及砷、铜、铬、汞等重金属和二恶英、放射性元素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工业污泥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文中针对三种典型工业污泥(制药、造纸、啤酒的工业污泥)及其不同的质量混合比,采用热重法研究了其单一及混合物的热解及动力学机理与特性,研究了其不同热解温度阶段的动力学参数,并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热解特征温度和特征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制药、造纸、啤酒工业污泥在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的热解反应级数分别为1.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工业污泥 热解机理 动力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有机油气形成的影响因素——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晋阳 张红 +3 位作者 肖万生 翁克难 郑海飞 曾贻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地球上的油气资源主要是由地球深部的有机质热裂解形成 ,近年来的模拟实验对其机理获得很多认识 ,表明了有机质类型、温度、压力、催化作用以及水介质都对油气产物的特征存在影响。压力增加可能会阻碍或延迟有机质的热演化和裂解 ;水是... 地球上的油气资源主要是由地球深部的有机质热裂解形成 ,近年来的模拟实验对其机理获得很多认识 ,表明了有机质类型、温度、压力、催化作用以及水介质都对油气产物的特征存在影响。压力增加可能会阻碍或延迟有机质的热演化和裂解 ;水是热裂解反应的氢源和氧源 ;催化作用不仅可以改变产物的组成特征 ,而且对反应机理存在影响。动力学因素也是影响有机质裂解反应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为不同烃源岩的判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并建议进一步开展对更高压力下有机质的热演化机制、特征的实验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热解 油气形成 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下降管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实验装置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崔喜彬 李志合 +2 位作者 李永军 易维明 柏雪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为了确定在固体热载体加热方式下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生物质热解挥发特性的影响,设计了陶瓷球热载体加热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实验装置,并进行了生物质热解挥发特性实验。该实验装置能够对反应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生物质粉和陶瓷球热... 为了确定在固体热载体加热方式下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生物质热解挥发特性的影响,设计了陶瓷球热载体加热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实验装置,并进行了生物质热解挥发特性实验。该实验装置能够对反应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生物质粉和陶瓷球热载体按比例连续均匀喂料及热解残炭样品的采集。实验物料为玉米秸秆粉,反应温度分别为450、500、550℃。停留时间通过反应物在反应管内下降距离间接测量,下降距离分别为150、550、850、1 150 mm。利用灰分示踪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生物质的热解挥发率。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的热解挥发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下降距离的加长而非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热解 挥发 下降管 设计 实验
下载PDF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3 位作者 TangY 米敬奎 肖中尧 申家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7-489,共3页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求取了甲烷、C2-C5气态烃生成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具有高的生气性,在高演化阶段...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求取了甲烷、C2-C5气态烃生成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具有高的生气性,在高演化阶段主要产甲烷气;甲烷、C2-C5气态烃的生成活化能分别为43~64和52~72kcal/mol.生烃动力学方法可较好地将实验生烃数据外推到地质过程,在天然气评价与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干酪根 热解 模拟试验 生烃动力学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生烃阶段孔隙演化——来自鄂尔多斯延长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热模拟实验证据 被引量:43
19
作者 薛莲花 杨巍 +2 位作者 仲佳爱 徐勇 陈国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0-978,共9页
通过加水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低熟油页岩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模拟,获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页岩样品,并对其孔隙特征及纳米级孔隙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样品微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残留孔隙、次生溶... 通过加水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低熟油页岩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模拟,获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页岩样品,并对其孔隙特征及纳米级孔隙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样品微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残留孔隙、次生溶蚀孔隙、黏土矿物粒间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及一些表生作用形成的收缩孔,其中一些孔隙被残留烃所充填。随着温、压的升高,有机质孔开始发育,样品孔隙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演化规律,从原始样品的3.8%升高至350℃、32.5 MPa的17.53%后又逐渐降低,370℃、42.9 MPa时为8.15%,孔径峰值从20~100nm变为2~10nm,尔后又升至20~200nm,页岩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是有机孔的贡献。低熟阶段样品中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发育有限,而是多在有机质与骨架颗粒接触边缘发育长条形、狭缝状的孔隙。随着成熟度的升高,在有机质内部开始出现孔隙,黏土颗粒间的有机质也开始分解,出现纳米级层间孔。随温度、压力的继续增大,压实作用、矿物相变及有机孔形成速度减缓的共同作用而减孔显著,岩样孔隙度减小幅度达5.68%,因此对于富有机质页岩来说,深埋阶段压实作用不容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油页岩 孔隙类型 有机质纳米孔 孔径分布
下载PDF
木材剩余物热解实验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辛颖 薛伟 +1 位作者 侯卫萍 杨铁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43,共5页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东北常见木材剩余物在高纯N2条件下的热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粒径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应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木材剩余物的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y(α)-α主曲线法选择最概然的动力学机理函数,...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东北常见木材剩余物在高纯N2条件下的热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粒径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应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木材剩余物的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y(α)-α主曲线法选择最概然的动力学机理函数,建立热解模型,同时计算相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木材剩余物的热解动力学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试样的热解曲线向高温侧偏移,失重速率曲线的峰值升高,峰幅变窄,呈尖高状。在20目和80目范围内,粒径对木材剩余物热解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剩余物 热解实验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