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坚白论》的认识论思想
1
作者 冯光武 南红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详细解析其中的“坚”“白”“石”“神”“天下”“离”和“藏”等核心概念,再将它们与休谟、康德等代表性认识论哲学家的核心思想进行比较,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坚白论》认识论诠释。我们认为,《坚白论》是一部古老的认识论著作,是公孙龙对世界哲学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坚白论》 认识论
下载PDF
《孔丛子·公孙龙》文献价值重探
2
作者 伍亭因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前贤鲜有厝意《孔丛子》载录公孙龙学说之原由及用意。文章尝试分析今本《公孙龙》行文结构完整、主旨前后一致之实。又,考察先秦诸子纠正战国名家悖理之学风,并结合《孔丛子》“重理轻辞”思想一脉相承之论证,发现孔氏从言说到治国皆... 前贤鲜有厝意《孔丛子》载录公孙龙学说之原由及用意。文章尝试分析今本《公孙龙》行文结构完整、主旨前后一致之实。又,考察先秦诸子纠正战国名家悖理之学风,并结合《孔丛子》“重理轻辞”思想一脉相承之论证,发现孔氏从言说到治国皆重视事物道理,这不仅是孔氏一家思想之升华,同时与先秦诸子学派之思潮相合,从而梳理今本《公孙龙》成篇之缘由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丛子》 孔穿 公孙龙 文献价值
下载PDF
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探赜
3
作者 傅羿超 张自慧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现了对儒、墨、道、法等主流学派“以名制实”思想的发展;它讨论了物影的同一性、改换和运动的差异性问题,符合科学、逻辑规律与公孙龙“唯乎其彼此”的思想,并不能称为诡辩;它重视概念分析的特征,反映了当时中国哲学思辨理性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巨大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家 同一性 公孙龙
下载PDF
也谈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被引量:6
4
作者 程树铭 张忠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86-88,共3页
列举了学术界关于“白马非马”含义的两种较有影响的观点 ,指出了它们的不足 ;强调了正确理解“白马非马”命题的原则 :既要抓住关键字 ,又要考虑作者的思想观点。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非马” 概念 命题
下载PDF
论公孙龙哲学的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我国先秦诸子哲学中,公孙龙哲学具有与其他诸子思想迥异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这就是研究内容上的"专决于名",立论方式上的超越常识,论说方法上的"假物取譬"。准确把握公孙龙哲学的这三个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和客... 在我国先秦诸子哲学中,公孙龙哲学具有与其他诸子思想迥异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这就是研究内容上的"专决于名",立论方式上的超越常识,论说方法上的"假物取譬"。准确把握公孙龙哲学的这三个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和客观评价公孙龙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哲学 特征 先秦 诸子哲学 语言哲学 中国 哲学思想
下载PDF
《公孙龙子·通变论》的现代解读——从语词符号的角度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长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通变论》之中心论题"二无一"命题的本意,是指在一个兼名中不存在任何具有独立符号性质的单名。在《通变论》中,公孙龙深刻阐明了兼名的独立性,正确揭示了兼名的合成规律、特点。因此,从《通变论》的思想意蕴来看,它实际上... 《通变论》之中心论题"二无一"命题的本意,是指在一个兼名中不存在任何具有独立符号性质的单名。在《通变论》中,公孙龙深刻阐明了兼名的独立性,正确揭示了兼名的合成规律、特点。因此,从《通变论》的思想意蕴来看,它实际上是一篇探讨兼名问题的符号学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通变论》 “二无一” 兼名 语词符号
下载PDF
论句子最小语义与意义整体论的兼容:公孙龙“‘马’者所以命形也”命题的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利民 潘晓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针对语境主义关于语义只有相对于具体语境才可确定的观点,语义最小论提出任何句子都具有跨语境的最小语义内容,即由组成词项按句法规则组合而成的意义。但这一理论要成立的话,就必须回应语义整体论的挑战,即单个词、句不是承载意义的单... 针对语境主义关于语义只有相对于具体语境才可确定的观点,语义最小论提出任何句子都具有跨语境的最小语义内容,即由组成词项按句法规则组合而成的意义。但这一理论要成立的话,就必须回应语义整体论的挑战,即单个词、句不是承载意义的单位,其意义的解释取决于人的整个信念体系。不过,意义整体论与语义最小论并不冲突;前者关于思想,而后者关于语言。词、句的意义完全可以在与意义整体论兼容的情况下做出确定性说明,对此公孙龙关于"‘马’者所以命形也"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主义 语义最小论 意义整体论 公孙龙
下载PDF
关于如何正确说话的理性反思——公孙龙语言认知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利民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先秦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关注的是语言表达思想的问题、概念意义的真理性和确定性问题,其思想是关于语言意义的哲学层面的反思。公孙龙的语言哲学思想具有很强的认知论色彩,其正名的原则以及他以"白马非马"命题进行的例证性阐... 先秦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关注的是语言表达思想的问题、概念意义的真理性和确定性问题,其思想是关于语言意义的哲学层面的反思。公孙龙的语言哲学思想具有很强的认知论色彩,其正名的原则以及他以"白马非马"命题进行的例证性阐释对于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例如构式义等,具有很重要的思想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理性主义 语言哲学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先秦名家知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沈顺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先秦名家通过辨析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揭示了一、概念是主观的;二、概念作为实在存在的条件;三、概念的真实意义在于运用;四、事物作为现象存在,其空间性、时间性是主观的;五、作为现象的事物是不确定的;六、现象是主体先验感知模式与外... 先秦名家通过辨析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揭示了一、概念是主观的;二、概念作为实在存在的条件;三、概念的真实意义在于运用;四、事物作为现象存在,其空间性、时间性是主观的;五、作为现象的事物是不确定的;六、现象是主体先验感知模式与外在尘缘的作为;七、现象是静止的;八、理性思维只能关注经验现象,对事物的真正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惠施 公孙龙 现象 知识
下载PDF
论定义中的殊相与共相——公孙龙子《指物论》评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宁中 《古代文明》 CSSCI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尝试用现代的语言和概念评析公孙龙子的《指物论》,从而讨论中国古代对于定义的把握,特别是对于定义中殊相和共相的把握。由于定义是深刻思维的基础,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本质问题是:在中国古代,是否在存过进行深刻思维的基础。
关键词 公孙龙子 《指物论》 殊相 共相
下载PDF
《公孙龙子·白马论》疏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祥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在"名即概念"的传统研究范式中,被公孙龙本人称之为成名之作的《白马论》,也遭到了曲解与误读。因此,重新疏解《白马论》,对于恢复公孙龙思想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和评价公孙龙思想,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关键词 公孙龙 《公孙龙子》 《名实论》 疏解
下载PDF
“审其名实”“而后能治”——《公孙龙子》的名学理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祁志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公孙龙是战国后期赵国名家的代表人物。其《公孙龙子》是先秦名家留下的唯一专著。有感于当时名实混乱、天下不治的现实状况,公孙龙对名实问题进行了饶有特色的思辨。他指出:名与实、指与物既有相称的同一关系,又有不相称的相异关系。... 公孙龙是战国后期赵国名家的代表人物。其《公孙龙子》是先秦名家留下的唯一专著。有感于当时名实混乱、天下不治的现实状况,公孙龙对名实问题进行了饶有特色的思辨。他指出:名与实、指与物既有相称的同一关系,又有不相称的相异关系。二者的同一关系为人所易见,不同关系常为人所忽略。其突出表现之一,是不明白"白马"非"马"。即个别概念(种概念)与一般概念(属概念)之间存在种差,个别概念既属于一般概念(白马是马),又不等于一般概念(白马非马)。此外,他对认识活动中主体不同的感官对同一对象不同属性的感知进行分离,如对石头的触觉之"坚"与视觉之"白"不是同时把握到的,进而提出"坚白离"的命题。公孙龙的这些辨析,旨在使"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推之天下国家"循名责实"而后能治",同时也推动了逻辑学的深化和哲学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名学思想 白马非马 坚白相离 政治指向
下载PDF
立破之间——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说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桥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8-126,共19页
"白马非马"是中国名辩学发展史上一个典型论题。《公孙龙子》一书中的《白马论》保存有关于该论题的详细论证。这些论证,既包括立足于"名"的层面进行分析,也包括在"辞""说""辩"层面... "白马非马"是中国名辩学发展史上一个典型论题。《公孙龙子》一书中的《白马论》保存有关于该论题的详细论证。这些论证,既包括立足于"名"的层面进行分析,也包括在"辞""说""辩"层面予以讨论。汉代学者司马谈关于名家思维具有"专决于名"之特点的断定,至少就公孙龙的白马论而言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公孙龙在《白马论》中对"白马非马"的论证,具有诉诸对话、名墨兼通、重视而不囿于"名"之分析的特点。立足于《白马论》的文本世界对"白马非马"的说理展开分析,这一研究在整体上接续了近代以来"由内视内""据中释中"的传统文化研究路径。这一研究的开展,事先不预设任何理论,不选取《名实论》《指物论》或者《坚白论》等。《公孙龙子》中《白马论》之外的其他篇目作为特定观测点,而是紧紧围绕《白马论》一文中有关对话的展开予以考察。进而,这一研究取向和近代以来学术界盛行的"据西释中"之传统典籍研究模式相比,可谓更加容易"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非马 公孙龙 对话 说理方法 说理特点
下载PDF
公孙龙“名实论”的逻辑哲学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文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2-26,共5页
逻辑可以为论证真理服务,也可以为论证诡辩服务。前者是逻辑的正确运用,后者是逻辑的歪曲运用。纵观《公孙龙子》全书,其中既有逻辑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表述,如《名实论》中的逻辑哲学和语义学正名原则;也有歪曲利用逻辑概念和规律来为诡... 逻辑可以为论证真理服务,也可以为论证诡辩服务。前者是逻辑的正确运用,后者是逻辑的歪曲运用。纵观《公孙龙子》全书,其中既有逻辑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表述,如《名实论》中的逻辑哲学和语义学正名原则;也有歪曲利用逻辑概念和规律来为诡辩所作的论证,如《白马论》、《坚白论》、《通变论》和《指物论》中的诡辩。以公孙龙为代表的职业“辩者”,适应当时时代和社会需要,集逻辑与诡辩于一身。公孙龙根据不同需要,有时讲逻辑,有时讲诡辩。公孙龙《名实论》中的逻辑哲学和语义学原则,与其《白马论》、《坚白论》、《通变论》和《指物论》中的诡辩一起,是中国古代逻辑和哲学中“多样性统一”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罕见的正反两面的鉴戒作用,具有恒久不灭的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名实论 逻辑哲学
下载PDF
语言切分出的意义世界——索绪尔与公孙龙语言认知思想比较研究
15
作者 刘利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5,共7页
对索绪尔和公孙龙的语言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语言与认知问题上观点的异同。索绪尔和公孙龙都认为语言是人类切分、认识世界的方式,但前者着重语形,而后者专注于语义。探讨其中的语言因素,并提出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语言学问题。
关键词 比较语言学 语言认知 索绪尔 公孙龙
下载PDF
论公孙龙在康有为视界中的身份迷失
16
作者 魏义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在考辨"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公孙龙纳入了视野。总的说来,与对公孙龙思想的关注、挖掘和诠释相比,他显然对公孙龙的身份归属和传承谱系更感兴趣。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以身份归属为主,并在对公孙龙思想传承的梳理中使... 在考辨"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公孙龙纳入了视野。总的说来,与对公孙龙思想的关注、挖掘和诠释相比,他显然对公孙龙的身份归属和传承谱系更感兴趣。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以身份归属为主,并在对公孙龙思想传承的梳理中使之拥有了名家、墨家、儒家以及孔子后学等多种身份。康有为给予公孙龙的各种身份之间不能自洽,不仅各种身份归属之间相互抵牾,而且引发了公孙龙与墨子、孔子关系的诸多矛盾。康有为对公孙龙的审视和评价隐藏着对先秦诸子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将以孔子与墨子关系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关系的矛盾认识推向了极致。有鉴于此,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并非只限于对公孙龙本人的认识,也并不只关乎公孙龙一人在近代的命运。解读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有助于领悟康有为的名家观、墨家观、儒家观和孔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公孙龙 身份迷失 近代哲学
下载PDF
公孙龙名辩思想与古赵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探析
17
作者 刘丽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5,共5页
独特的赵国历史文化孕育了公孙龙独具一格的名辩学说。概括地讲,赵氏的尚贤之风是孕育公孙龙名辩学说的肥沃土壤,赵氏思辩的处世哲学是公孙龙名辩学说的实践基础,赵国历史上的崇法传统是公孙龙名辩学说的思想源泉,"兼爱、非攻"... 独特的赵国历史文化孕育了公孙龙独具一格的名辩学说。概括地讲,赵氏的尚贤之风是孕育公孙龙名辩学说的肥沃土壤,赵氏思辩的处世哲学是公孙龙名辩学说的实践基础,赵国历史上的崇法传统是公孙龙名辩学说的思想源泉,"兼爱、非攻"的文化影响是公孙龙名辩学说形成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名辩 赵文化
下载PDF
战国语境下的“白马非马”新解
18
作者 郭智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4-27,共4页
"白马非马"是中国名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久悬未决的公案。传统上对它的解释都过于牵强,无法令人信服。在充分阅读《战国策》文本和对战国年间思想状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该文认为,战国时代的"白马非马"其实是... "白马非马"是中国名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久悬未决的公案。传统上对它的解释都过于牵强,无法令人信服。在充分阅读《战国策》文本和对战国年间思想状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该文认为,战国时代的"白马非马"其实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话语。它的本意是:"白马"指的是"白马"这个地方而不是真正的马。这表明传统上以为是战国公孙龙所著的《公孙龙子》极有可能是后人的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津 战国 日常语言 公孙龙
下载PDF
《〈尹文子〉序》之写作年代论略——以公孙龙的学术史资料为观照背景
19
作者 程水金 《长江学术》 2015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汉唐以迄明清之际,学者皆以《史记》所载孔门弟子公孙龙与六国辩士公孙龙为一人,从而形成一种谬误的历史话语体系。因此,与辩者公孙龙相关的一切学术史料均与孔门弟子公孙龙发生年代误植。《〈尹文子〉序》称尹文与宋鈃、彭蒙、田骈同... 汉唐以迄明清之际,学者皆以《史记》所载孔门弟子公孙龙与六国辩士公孙龙为一人,从而形成一种谬误的历史话语体系。因此,与辩者公孙龙相关的一切学术史料均与孔门弟子公孙龙发生年代误植。《〈尹文子〉序》称尹文与宋鈃、彭蒙、田骈同学于公孙龙,正是这一年代误植所衍生的学术话语。而历来辨伪诸公不明是理,既据此年代误植而以《尹文子》为伪书,又以序文自署"仲长氏"为仲长统,进而定序文出于伪托。本文认为,年代误植,其来有自,不足以定《尹文子》为伪书,"仲长氏"亦非仲长统,乃仲长统家族晚辈。其序文写作年代当在魏晋易代之际。今存《尹文子》既非伪书,其序文亦非伪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尹文 仲长统 缪熙伯
下载PDF
名辩逻辑家公孙龙师承渊源儒家的逻辑明辨
20
作者 郭凯峰 牛革平 《邯郸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13,共9页
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学思想家、逻辑学家,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诡辩家。关于公孙龙的启蒙师承与学术渊源问题,从晋朝墨学家鲁胜开始一直到当代,或墨家或道家或儒家,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在解析、排除了公孙龙墨家说、道家说的论... 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学思想家、逻辑学家,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诡辩家。关于公孙龙的启蒙师承与学术渊源问题,从晋朝墨学家鲁胜开始一直到当代,或墨家或道家或儒家,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在解析、排除了公孙龙墨家说、道家说的论据及其主张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深入考据了公孙龙的师承渊源出自儒家的文献论据和逻辑推论,证成了公孙龙学术师承出自儒家子思一派的观点,他的有些理论主张也与儒家思孟学派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思孟学派 公孙龙 子思 名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