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e Computers Good or Bad for the Children?
1
作者 刘洪毓 《中学英语园地(八年级)》 2007年第10期9-10,共2页
We are already familiar with computers——computers work for us at home, in offices and in factories. But it is also true that many children today are using computers at schools before they can write. What does this m... We are already familiar with computers——computers work for us at home, in offices and in factories. But it is also true that many children today are using computers at schools before they can write.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the future? Are these children lucky or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 Are Computers good or Bad for the children
下载PDF
残疾与关怀:一种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德育寻径
2
作者 杨银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8,共13页
残疾作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脆弱性与依赖性的客观体现,是生命的基本样态之一。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建构的人类“好生活”是一种崇尚德性的完满生活,因遵循理性主义精神范式而将残疾视为人类过上“好生活”的阻碍,残疾被置于理性的对立面,... 残疾作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脆弱性与依赖性的客观体现,是生命的基本样态之一。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建构的人类“好生活”是一种崇尚德性的完满生活,因遵循理性主义精神范式而将残疾视为人类过上“好生活”的阻碍,残疾被置于理性的对立面,进而忽视了残疾主体内在的道德发展需求及其追求“好生活”的可能性。基于此,努斯鲍姆在反思传统契约论式的残疾建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强烈同情感与尊严的可行能力理论,强调公共教育作为帮助残疾学生在追求“好生活”过程中积极实现其可行能力的基本手段,应在尊重残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培育其道德品质。这一可行能力进路对当前融合教育生态下的道德教育如何满足残疾学生的道德成长需求,强化儿童之善,培育其健全人格以融入社会提供了积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好生活 残疾学生 可行能力理论 道德教育 儿童之善
下载PDF
家园合作视域下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雅贤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4期64-66,共3页
家庭和幼儿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对于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更是塑造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培育儿童良好的学... 家庭和幼儿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对于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更是塑造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培育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值得相关教师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对此,通过阐述良好学习习惯的定义与分类,分析良好学习习惯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而探究家园合作视域下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方法,以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合作 儿童 良好学习习惯
下载PDF
论未成年子女名下房产抵押的设立与效力——基于裁判分歧的分析与展开
4
作者 李清怡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父母将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抵押,引起了交易活动中交易安全、第三人信赖利益以及未成年人财产利益保护之间的冲突,亟待考量。当前该种抵押的行为存在权利归属不明确、处分行为性质模糊、处分行为导致的后果不适当等困境。由于个... 父母将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抵押,引起了交易活动中交易安全、第三人信赖利益以及未成年人财产利益保护之间的冲突,亟待考量。当前该种抵押的行为存在权利归属不明确、处分行为性质模糊、处分行为导致的后果不适当等困境。由于个案之间情况相差悬殊,价值判断和政策考量不应过于死板,且不能过于偏颇倾向于某一种利益。应对问题进行规范分析,明确没有特殊情况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房产应属于未成年子女单独所有,《民法典》第三十五条属于对父母抵押行为的法定限制,行为最终的法律效果应结合个案和基本原则的考量来决定有效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子女 抵押权 无权处分 善意取得
下载PDF
离婚协议赠与子女财产条款的撤销研究
5
作者 方馨悦 李茜慧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离婚协议中的赠与子女财产条款,附随于双方解除婚姻关系这一法律行为,与身份关系交织密切。此类赠与和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紧密相关,蕴含了家庭伦理色彩和情感因素。故必须与发生在普通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赠与相区别,当事人对于离婚协... 离婚协议中的赠与子女财产条款,附随于双方解除婚姻关系这一法律行为,与身份关系交织密切。此类赠与和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紧密相关,蕴含了家庭伦理色彩和情感因素。故必须与发生在普通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赠与相区别,当事人对于离婚协议里此类条款不享有任意撤销权。由于现行法律未有具体的针对性规范否定赠与方的任意撤销权,可以援引诚实信用原则,发挥民法基本原则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赠与方在离婚后、物权变更登记前请求撤销赠与子女财产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不讲诚信,置子女利益不顾,若允许其行使任意撤销权,签订离婚协议原希冀带来的各方利益平衡将被打破,难以起到保护弱势一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协议 任意撤销权 诚实信用原则 子女最大利益
下载PDF
“公能教育”:张伯苓的儿童观及其教育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项红专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张伯苓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毕生献身教育事业,建立了闻名中外的南开教育体系。张伯苓期望儿童做个“好而有用”的人,认为理想的儿童目标坚定、身体结实、眼光锐利、头脑清晰、意志坚强。他认为儿童应是一个完整的人,有志向的... 张伯苓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毕生献身教育事业,建立了闻名中外的南开教育体系。张伯苓期望儿童做个“好而有用”的人,认为理想的儿童目标坚定、身体结实、眼光锐利、头脑清晰、意志坚强。他认为儿童应是一个完整的人,有志向的人,以诚为本的人,有自治之力的人。在其儿童观的引领下,张伯苓的教育实践主要表现为:坚持“公能”训练,始终一贯不变;恪守德育为先,培养爱国爱群之公德;注重能力培养,增长随世界变化之能力;倡导体育运动,形成学校的特色传统;营造优良校风,驱使全校学生随之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苓 儿童观 “公能教育” “公能”训练
下载PDF
“乖小孩”与“好父母”——基于儿童教育视角的亲子旅游互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竹贤 张骁鸣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131,共14页
文章以亲子旅游中围绕“乖小孩”展开的社会话语为切入点,以亲子互动过程为考察重心,探究亲子旅游体验与教育之间的实际关联。文章借鉴了教育现象学理论,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和焦点访谈的调研方法,结合儿童绘画和作文、照片以及父母提供... 文章以亲子旅游中围绕“乖小孩”展开的社会话语为切入点,以亲子互动过程为考察重心,探究亲子旅游体验与教育之间的实际关联。文章借鉴了教育现象学理论,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和焦点访谈的调研方法,结合儿童绘画和作文、照片以及父母提供的朋友圈图文等材料,将亲子旅游中的基本行为互动结构梳理为:“好父母”的“轻学校”“见世面”“尊喜好”等行动以及“乖小孩”的“不乱跑”“敞开玩”“玩中学”“好状态”“给面子”等表现。由此进一步指出,亲子旅游中围绕儿童教育的核心互动形式——“双向性”情感互动,它既是实现儿童教育目标的手段,也理应成为教育目标之一。这种亲子旅游中“双向性”情感互动的意义首先在于,“乖小孩”与“好父母”在旅游语境中有机会更充分地表达差异化的诉求,突破日常生活互动中的惯例化与模糊性。其次,亲子间“双向性”情感互动的意义还在于,它揭示了以共同成长为要义的亲子教育的实质内涵。研究从“乖小孩”这一日常话语作为切入点的方法路径选择,有利于凸显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表象背后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意义;而对亲子旅游互动的“双向性”特征的强调,有利于将亲子旅游从一般性的“儿童教育”推进到富含情感意蕴的“亲子教育”,并为亲子旅游与教育的结合发展提供明确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旅游 儿童教育 乖小孩 好父母 亲子互动
下载PDF
幼儿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基于NVivo的质性分析
8
作者 陈睿 胡昕玥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5-80,共6页
关注幼儿家长对“好老师”的有效诉求,能够为幼儿教师高质量的培养提供启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幼儿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NVivo11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家长眼中的“好老师”特点是:敬业公正,有爱心;... 关注幼儿家长对“好老师”的有效诉求,能够为幼儿教师高质量的培养提供启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幼儿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NVivo11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家长眼中的“好老师”特点是:敬业公正,有爱心;温和耐心,形象好;一专多能,善沟通;知识渊博,理念佳;持证上岗,口碑好.总体而言,师德与品性是幼儿家长对好老师的首要的共性利益诉求,专业和口碑是次要的个性利益诉求.建议理性看待幼儿家长眼中的“好老师”,积极回应幼儿家长对“好老师”的合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老师 幼儿家长 质性分析
下载PDF
游戏德育:通往儿童美善生活的新路向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鑫 史吉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9-45,共7页
美善生活是对儿童生命的自由力量、理性规范与博爱表达的或然想象,也是德性浸润下儿童美好生存状态的自然打开。游戏德育正是要在儿童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发现其品德启蒙的契机,引导儿童通过具身行动、主体对话、熏陶感悟等方式,... 美善生活是对儿童生命的自由力量、理性规范与博爱表达的或然想象,也是德性浸润下儿童美好生存状态的自然打开。游戏德育正是要在儿童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发现其品德启蒙的契机,引导儿童通过具身行动、主体对话、熏陶感悟等方式,全力投入一种身心一体、情理交融、知性合一的自由与和谐状态,从而触动儿童对美好道德与社会生活的思考与省照。游戏德育,架起了儿童游戏与儿童美善生活耦合融通的价值桥梁。儿童游戏德育的基本主张是“行动中成人”“主体间性”“自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游戏 道德教育 美善生活
下载PDF
新加坡《好儿童华文》教材的语言变异及其成因——多重认同视野下的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祝晓宏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37-45,共9页
《好儿童华文》是新加坡曾经流行的一套小学华文教材,当中有许多与标准汉语不太一样的表达方式。要解释这些变异项目为何存在,需要跳出本土汉语概念的框框,跳出本土社区汉语的范围,单一变异的角度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汉语国际化及... 《好儿童华文》是新加坡曾经流行的一套小学华文教材,当中有许多与标准汉语不太一样的表达方式。要解释这些变异项目为何存在,需要跳出本土汉语概念的框框,跳出本土社区汉语的范围,单一变异的角度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汉语国际化及华语当地化的现实。从多重认同的角度来看,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语言项目,既是新加坡华族实现族群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加坡华社沟通和群体认同的凭借。在处于新加坡华文教学的几对矛盾中,教材的语言变异项目有必要在其中保持平衡,予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儿童华文》 变异 多重认同 区别对待
下载PDF
儿童美好生活与教育空间的重构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旭东 王稳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2,共8页
教育空间是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它致力于儿童生命的健全和获致美好生活之能力的发展。受现代性的影响,教育空间在工具性色彩鲜明的实践中逐渐发生了形变,一定程度上使得儿童的成长出现了异化。体现为历史决定论覆盖了空间思维... 教育空间是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它致力于儿童生命的健全和获致美好生活之能力的发展。受现代性的影响,教育空间在工具性色彩鲜明的实践中逐渐发生了形变,一定程度上使得儿童的成长出现了异化。体现为历史决定论覆盖了空间思维,儿童的教育空间被既定化;制度化由外而内的"压榨",儿童的教育空间被独立化;教育实践者自内而外的"窄化",儿童的教育空间被技术化。为了消解此异化,需要激活儿童的天性以重构教育空间,回归生活的关系本质以丰富教育空间,关注实践变革以彰显教育的学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美好生活 教育空间
下载PDF
好孩子:一个被遗忘的道德之隐忧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永国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1-99,共9页
好孩子再生产了一种可疑的现行教育观念.这种观念通过奖惩机制、荣辱感和理性主义表达了人类生活与内心的一种追求完美、卓越的宏大教育理想和人性理念.好孩子重新诠释了好的行为,即产生了一种道德观念.它使服从权威命令、严格遵守纪律... 好孩子再生产了一种可疑的现行教育观念.这种观念通过奖惩机制、荣辱感和理性主义表达了人类生活与内心的一种追求完美、卓越的宏大教育理想和人性理念.好孩子重新诠释了好的行为,即产生了一种道德观念.它使服从权威命令、严格遵守纪律与规范,自我奋斗和自我卓越,追求集体和个人荣誉取代了对行为自身的道德性思考而成为行为的第一要义.好孩子的道德隐忧表现为:道德冷漠和党同伐异,道德盲视与唯权威至上,焦虑性自恋与污名化.基于一种辩证与理性的思考,教育需要发展一种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式同情,以之来限制和防止这种道德之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孩子 服从理性 自恋 想象式同情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基于TRIZ物—场分析理论的儿童雾化吸入器设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祺 周济颜 李旭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4-120,共7页
目的基于TRIZ理论和可拓学的优度评价方法,对儿童雾化吸入器进行创新设计。方法为设计出符合儿童需求的雾化吸入器,以TRIZ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儿童雾化吸入器创新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分析原型产品的基本功能、样... 目的基于TRIZ理论和可拓学的优度评价方法,对儿童雾化吸入器进行创新设计。方法为设计出符合儿童需求的雾化吸入器,以TRIZ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儿童雾化吸入器创新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分析原型产品的基本功能、样式及主要结构;然后,利用物—场分析法与七十六种标准解,设计一款改善使用者舒适性的儿童雾化吸入器;最后,应用可拓学的优度评价法对设计方案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出最优方案。结论以儿童雾化吸入器的创新设计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相关的创新设计流程提供了参考。通过找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后,对创新设计方案给予Rhino三维建模设计、产品细节描述、制作模型及雾化实验,同时验证了儿童雾化吸入器创新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TRIZ 物场分析 优度评价方法 儿童雾化吸入器
下载PDF
儿童眼中的好游戏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小琼 鄢超云 郭姗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第8期13-23,共11页
游戏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好游戏更能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并促进其富有个性地发展。研究者收集整理了43个常见儿童游戏视频,随机选择4所幼儿园中共34名5~6岁的大班儿童,基于游戏视频对其进行访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探析... 游戏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好游戏更能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并促进其富有个性地发展。研究者收集整理了43个常见儿童游戏视频,随机选择4所幼儿园中共34名5~6岁的大班儿童,基于游戏视频对其进行访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探析好游戏的特征。结果显示,儿童眼中的好游戏具有一定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好玩是儿童判断游戏好坏的重要标准,儿童主要从两方面诠释好游戏的好玩,一是已有好玩经验的延续,二是推测好玩;是否刺激是儿童眼中游戏好坏的另一判断标准;儿童认为不好的游戏主要因其“无聊”“很脏”“玩过好多遍了”;不同性别儿童眼中的好游戏差异较为明显;儿童对好游戏的判断一定程度上受成人标准影响。研究通过分析儿童眼中好游戏的特征,从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好游戏 儿童视角
下载PDF
小足球游戏对肥胖儿童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呙华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组织肥胖儿童 ,进行 2 0周的小足球游戏的训练 ,使超重儿童减重 ,接近或达到同龄儿童的标准体重 ,体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 ,还使他们形成了天天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养成了乐观向上、开朗的性格。
关键词 肥胖儿童 标准体重 身心健康 锻炼身体 超重 减重 乐观 良好习惯 足球游戏 训练
下载PDF
“好孩子”心理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丹 李华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0-121,150,共3页
在中国,父母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个“好孩子”,很少有人看到“好孩子”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导致这种心理问题的家庭社会因素。本文通过一个前来咨询的“好孩子”的案例,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剖析了这种“好孩子”心理问题的现象、成因... 在中国,父母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个“好孩子”,很少有人看到“好孩子”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导致这种心理问题的家庭社会因素。本文通过一个前来咨询的“好孩子”的案例,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剖析了这种“好孩子”心理问题的现象、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 压抑 好孩子
下载PDF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丽 叶雯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以1982—2015年的113篇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刊发年份、研究层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维度对113篇论文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国内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现...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以1982—2015年的113篇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刊发年份、研究层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维度对113篇论文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国内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现状,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良好生活习惯 分析
下载PDF
争做“乖”孩子:幼儿园儿童同侪群体愿景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每一个组织或群体的日常活动都会带着深层目的,并蕴含着成员认同的一套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和目的生成了这一组织或群体共享的愿景。研究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通过判断性抽样选取广州市M区一所公立幼儿园一个中班儿童群体为研究对象,发现... 每一个组织或群体的日常活动都会带着深层目的,并蕴含着成员认同的一套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和目的生成了这一组织或群体共享的愿景。研究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通过判断性抽样选取广州市M区一所公立幼儿园一个中班儿童群体为研究对象,发现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中儿童同侪群体的愿景是争做"听话、安静、动作快、知礼、友爱、坚强、勇敢"的"乖"孩子。"乖"/不"乖"是儿童群体的一种身份边界,"乖"这一符号能够转化成象征资本。儿童同侪群体愿景是儿童对自我的体认,表现出文化归顺意识与"他性"特质,儿童群体构建的"乖"孩子形象,其隐含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意识构建,是儿童同侪群体集体生产的童年知识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乖”孩子 幼儿园 儿童同侪群体 愿景 民族志
下载PDF
做一名好老师的路在何方——吴正宪老师专访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春莉 余瑶 王雨露 《教师发展研究》 2018年第3期95-102,共8页
吴正宪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与科研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超越,40年里虽拥有过教师、教研员和人大代表等多种身份,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式践行对教育的爱。她敢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她... 吴正宪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与科研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超越,40年里虽拥有过教师、教研员和人大代表等多种身份,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式践行对教育的爱。她敢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她领衔的"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带动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做好老师的路就在脚下,吴老师坚持静心研究儿童数学教育,以工匠精神发展教师团队,她的路将一直走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正宪 改革开放 好老师 儿童数学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逃离幽暗:虹影小说中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以《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在《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虹影主要是从叙述历史、空间叙事与女性叙事的角度展开对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首先,虹影在历史维度上主要书写了重庆南岸饥饿的大饥荒年代与苦难的文革年代;其次,虹影将写作视阈... 在《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虹影主要是从叙述历史、空间叙事与女性叙事的角度展开对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首先,虹影在历史维度上主要书写了重庆南岸饥饿的大饥荒年代与苦难的文革年代;其次,虹影将写作视阈限定在重庆南岸,并率先奠定一种"幽暗"的叙述氛围;最后,虹影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塑造出了一批在绝望中挣扎、逃离幽暗的女性形象。虹影基于其"主观经验感受的生活",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贫民窟城市形象和独特的贫穷市民形象,这使得虹影在重庆文学史上刻画出一种独特而个性化的重庆形象——挣扎在生活边缘的城市贫民如何直面"幽暗",追逐"光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饥饿的女儿》 《好儿女花》 叙述历史 空间叙事 女性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