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40-49岁高校女性教师心血管风险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姜迪 朱文斐 +3 位作者 曹建民 谢敏豪 郭娴 孙宇亮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问卷和健康体检调查不同PA水平40-49岁高校女性教师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为高校女性教师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高校宣传招募415名40-49岁女性教师,采用IPAQ问卷调查日常PA水平后按PA不同分为高(H组)、中(M组)、低(L组... 目的:通过问卷和健康体检调查不同PA水平40-49岁高校女性教师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为高校女性教师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高校宣传招募415名40-49岁女性教师,采用IPAQ问卷调查日常PA水平后按PA不同分为高(H组)、中(M组)、低(L组)3组,测试身高、体重、腰围、BMI、体脂百分数、血压、PWV和ABI,抽取空腹静脉血测试血脂、血糖指标;采用递增负荷试验测试最大摄氧量,监控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电血压变化情况,评价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结果:M组和H组的BMI、体脂百分数较L组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血糖均较L组显著性降低(P〈0.05),M组和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测试时,完成运动时间和最大心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VO2max较L组显著性升高(P〈0.05),H组VO2max较L组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运动测试中,M组ST段异常人数比例显著少于其他2组(P〈0.05),但H组血压异常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同时,M组ST段下降幅度低于其他2组,QTC变化更平稳。结论:40-49岁高校女性教师随着PA的增加,可增强心肺耐力,减少安静时心血管风险因素;运动中,中等水平PA高校女性教师ST段下降的幅度较小,QTC变化较平稳,发生心电血压异常的几率最低,说明中等水平PA可通过改善运动中心脏功能增强心血管的调节,减少运动中心血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体力活动 高校女性教师 递增负荷运动 心血管风险
下载PDF
吸气肌力量训练对大学生VO_2peak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敬国 朱同乐 曹丽凤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探讨吸气肌力量训练是否会影响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观察了为期4周的吸气肌力量训练(训练负荷为80%MIP,30次/30分/天,5天/周,共20个训练周期)过程中VO2peak值及运动能力的动态改变。VO2peak测定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 探讨吸气肌力量训练是否会影响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观察了为期4周的吸气肌力量训练(训练负荷为80%MIP,30次/30分/天,5天/周,共20个训练周期)过程中VO2peak值及运动能力的动态改变。VO2peak测定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 CPX运动肺功能仪。随吸气肌训练周期的延长,吸气肌力量、GXT运动持续时间及完成的最大负荷值以及VO2peak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呈显著性意义的增加(P<0.01),但RPE值则没有显著性意义的改变(P>0.05);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性意义的改变(P>0.05)。说明4周吸气肌力量训练可显著性提高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以及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peak 吸气肌训练 运动能力 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 吸气肌力量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健康大学生VO_2peak、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敬国 朱同乐 曹丽凤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2-64,共3页
探讨呼吸肌训练能否影响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以及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方法:观察了为期4周的吸气肌力量训练过程中VO2peak值、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动态改变。结果:随吸气肌训练周期的延长,吸气肌力量、GXT运动持续时间及... 探讨呼吸肌训练能否影响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以及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方法:观察了为期4周的吸气肌力量训练过程中VO2peak值、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动态改变。结果:随吸气肌训练周期的延长,吸气肌力量、GXT运动持续时间及完成的最大负荷值以及VO2peak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呈显著性意义的增加(P<0.01);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性意义的改变(P>0.05)。MV、VCmax和FEV1均没有显著性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4周吸气肌力量训练可显著性提高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以及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peak 吸气肌训练 运动能力 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 肺功能
下载PDF
心脏分级运动试验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戴若竹 颜如玉 +2 位作者 林荣 林美华 苏敬荣 《中国康复》 1998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对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逐级增量的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结果:通过运动试验测定的心功能分级与传统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符合率仅43%,在与静息超声心功能测定方面则呈中度相关(r=0.49~0.63,P<0.05~... 对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逐级增量的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结果:通过运动试验测定的心功能分级与传统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符合率仅43%,在与静息超声心功能测定方面则呈中度相关(r=0.49~0.63,P<0.05~0.005)。提示无创性的踏车运动试验可作为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而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病 踏车运动试验 心功能
下载PDF
分级步行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美娟 李远珍 曹爱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距离步行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64例CHF病人测定6WMT距离后,随机分为无锻炼组和按6WMT距离的1/4、2/4、3/4及4/4四个锻炼组,即1/4组、2/4组、3/4组和4/4组。锻炼组患者在其首次6... 目的:探讨不同距离步行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64例CHF病人测定6WMT距离后,随机分为无锻炼组和按6WMT距离的1/4、2/4、3/4及4/4四个锻炼组,即1/4组、2/4组、3/4组和4/4组。锻炼组患者在其首次6WMT测试中完成步行同等距离的相应时间内完成步行锻炼,每天锻炼3~4次。比较各组2个月后6WMT距离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6MWT距离和LVEF于锻炼前后在3/4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02)。与其他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在3/4组6MWT距离和LVEF增长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按3/46MWT试验距离及相应时间进行锻炼更有益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锻炼 6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 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绿茶提取物结合耐力训练对人体底物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盛治进 张忠兴 计永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54-59,共6页
以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耐力训练过程中摄入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GTE)对人体底物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耐力训练过程中摄入GTE,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CHO)氧化率下降,组脂肪氧化率上升,呼吸交换率(r... 以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耐力训练过程中摄入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GTE)对人体底物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耐力训练过程中摄入GTE,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CHO)氧化率下降,组脂肪氧化率上升,呼吸交换率(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RER)下降趋势明显,血乳酸浓度和血浆葡萄糖浓度基本不变,血清游离脂肪酸呈增高趋势.习惯性地摄入GTE并结合中等强度有氧训练,有利于促进人体底物代谢尤其是全身脂肪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绿茶提取物 递增负荷运动 底物代谢
下载PDF
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风险评估在预防运动猝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自栋 钱帅伟 李春艳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1年第6期7-12,共6页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参与运动健身的人数逐年增加,在运动对健康促进效应得到群众广泛认同的同时,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猝死等运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我国近20年运动性猝死案例的特征分析,梳理当前运动风险评估开展的主要流程...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参与运动健身的人数逐年增加,在运动对健康促进效应得到群众广泛认同的同时,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猝死等运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我国近20年运动性猝死案例的特征分析,梳理当前运动风险评估开展的主要流程。当前我国的运动风险评估存在受重视程度不高,专业化程度不足以及专业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从体制机制建立、评估标准制定、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普及宣传、深化机构合作等方面入手,推广运动风险评估的应用范围,从而保障群众体育运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 运动风险评估 运动性猝死 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 群众体育
下载PDF
Land-walking vs.water-walking interventions in older adults:Effects on aerobic fitness 被引量:3
8
作者 Andrew Haynes Louise H.Naylor +7 位作者 Howard H.Carter Angela L.Spence Elisa Robey Kay L.Cox Barbara A.Maslen Nicola T.Lautenschlager Nicola D.Ridgers Daniel J.Green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0年第3期274-282,共9页
Background:Low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and interventions that increase fitness reduce risk.Water-walking decreases musculoskeletal impact and ris... Background:Low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and interventions that increase fitness reduce risk.Water-walking decreases musculoskeletal impact and risk of falls in older individuals,but it is unclear whether water-walking improves aerobic fitness in the same way as weight-dependent land-walking.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volved 3 intervention groups—a no-exercise control group(CG),a land-walking(LW)group,and a water-walking(WW)group—to investigate the comparative impacts of LWandWWto CG on fitness.Methods:Both exercise groups attended individually tailored,center-based,intensity-matched 3×weekly sessions for 24 weeks,which progressed to 150 min of exercise per week.This was followed by a 24-week no-intervention period.Maximal graded exercise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a treadmill at Weeks 0,24,and 48.Results:Maximal oxygen uptake increased from Week 0 to Week 24 in both exercise groups(0.57±0.62 mL/kg/min,0.03±0.04 L/min for LW;0.93±0.75 mL/kg/min,0.06±0.06 L/min for WW,mean±SE)compared to the CG(-1.75±0.78 mL/kg/min,-0.16±0.05 L/min)(group×time,p<0.05).Time to exhaus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LW only(123.4±25.5 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p=0.001)than the CG(24.3±18.5 s).By Week 48,the training-induced adaptations in the exercise groups returned to near baseline levels.Conclusion:Our study supports current physical-activity recommendations that 150 min/week of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produces improvements in fitness in previously sedentary older individuals.Also,LW andWW elicit similar improvements in fitness if conducted at the same relative intensities.Exercise-na?ve older individuals can benefit from the lower impact forces and decreased risk of falls associated withWWwithout compromising improvements in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graded exercise test Physical activity WATER exercise
下载PDF
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判定男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贺晓玉 温英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对男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测定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进行判定,探讨verification phase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招募13名健康男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完成跑台GXT,休息20 min,进行verification phase,使受... 目的: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对男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测定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进行判定,探讨verification phase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招募13名健康男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完成跑台GXT,休息20 min,进行verification phase,使受试者再次力竭。在GXT和verification phase过程中采用便携式心肺功能仪Cosmed k5进行实时呼吸气体分析,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指标(△VO_(2),即两次力竭测试的VO_(2max)差异)和现行判定指标(VO_(2)平台、HR_(max)、RER_(max)、BLA_(max)、RPE)对受试者的VO_(2max)进行判定。结果:(1)在GXT、verification phase两次力竭测试中,VO_(2max)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R_(max)、RER_(max)、BLA_(max)及RP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XT力竭时间显著长于verification phase(P<0.05)。(2)在GXT中,13名(100%)受试者均出现VO_(2)平台;9名(69.2%)受试者的HR_(max)>(220-年龄)bpm;8名(61.5%)受试者的RER_(max)>1.10;12名(92.3%)受试者的BLA_(max)>8 mmol·L-1;7名(53.8%)受试者的RPE≥18,达到各自判定标准。(3)11名(84.6%)受试者的△VO_(2)在±3.0%内,符合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标准;另2名受试者的△VO_(2)分别为3.1%、3.4%,超过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标准。(4)达标的11名受试者的VO_(2max)可取值为两次力竭测试VO_(2max)的均值或任一测试的VO_(2max)值;另2名受试者的VO_(2max)可取值为verification phase测试的VO_(2max)值或两次力竭测试VO_(2max)的均值。结论: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可判定男大学生在GXT中测出的VO_(2max)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ification phase 最大摄氧量 递增负荷运动测试
下载PDF
普通中年人75% HRmax强度运动时心电图和血压的反应
10
作者 连建华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第6期55-57,共3页
目的:受试者为120名健康中年人,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中设定75%HRmax为靶心率,观察了他们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的变化,通过研究这一变化,探讨健身运动的时候采取这一强度进行锻炼的安全性。研究发现:当达到这一靶心率时,有10%的男性和11%的... 目的:受试者为120名健康中年人,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中设定75%HRmax为靶心率,观察了他们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的变化,通过研究这一变化,探讨健身运动的时候采取这一强度进行锻炼的安全性。研究发现:当达到这一靶心率时,有10%的男性和11%的女性出现心电图S-T的异常,在休息五分钟后,异常都能够消失,运动中血压的异常率小于心电图S-T的异常率。提示75%HRmax作为中年人健身时控制运动强度的靶心率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 靶心率 心电图 血压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迎春 郑艳 +1 位作者 于小林 李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872-874,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冠心病二级防治标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冠心病二级防治标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变时性功能改变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68例)比较。采用分级运动试验法。将运动中最大心率(HRmax)与预测最大心率(190—年龄)的百分比(HRmax/PHRmax)<95%、心脏变时指数(CRI)<0.8、心率储备指数(HRR)<80%为心脏变时功能障碍的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HRmax/PHR-max未达到95%者35例(占55.6%),对照组11例(占16.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2.3,P<0.01);HRR指标未达到80%者,观察组34例(占54%),对照组(9例,1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4.6,P<0.01);CRI指标未达到0.8者,观察组31例,占49.2%,对照组19例,占27.9%,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χ2=6.27,P<0.05)。经过益气活血法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HRmax/PHRmax比值(98.3±4.8%/94.8±4.5%,t=-5.12,P<0.01)、CRI(0.997±0.15/0.805±0.12,t=-54.0,P<0.01)、HRR(90.0±9.6%/78.24±8.2%,t=-75.3,P<0.01)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1冠心病存在较明显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以CI和HRR指标表现明显;2益气活血法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CI,对改善预后和预防心源性猝死(SCD)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 冠心病 变时性功能不全 心电图分级运动试验
下载PDF
计算机科学中的虚拟技术
12
作者 罗钧 《电脑开发与应用》 1997年第3期18-20,共3页
从单机到网络,从虚拟技术到虚拟现实,从技术到哲学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科学中的虚拟技术及其应用前景,通过对其分析比较,给出了定义。力图寻找虚拟及其特征,并用公式进行了概括,总结了四个特征。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技术 计算机科学
下载PDF
不同体质指数少年运动负荷试验中气体代谢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红娟 李新 +2 位作者 王艳 高宇 张雪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少年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气体代谢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不同BMI水平的13~14岁初中学生75名(男40名,女35名)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分析极量负荷和无氧阈负荷下,各BMI组少年气体代谢的特点。数据采用SPSS ...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少年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气体代谢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不同BMI水平的13~14岁初中学生75名(男40名,女35名)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分析极量负荷和无氧阈负荷下,各BMI组少年气体代谢的特点。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Shapiro-Wilk正态分布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校正体重后,与正常BMI少年相比,极量运动时,肥胖组男生摄氧量{[(23.36±5.28)vs(35.856±6.92)][ml/(min.kg)],F=15.571,P<0.01}和每分种通气量{[(519±144)vs(807±225)][ml/(min.kg)],F=8.440,P<0.01}均显著下降,女生摄氧量{[(26.50±4.37)vs(30.21±3.19)][ml/(min.kg)],F=7.169,P<0.05}和每分种通气量{[(646±136)vs(787±141)][ml/(min.kg)],F=6.649,P<0.05}均显著下降,肥胖组男生潮气量显著降低{[(14.83±3.61)vs(21.83±4.53)]ml/kg,F=11.122,P<0.01};无氧阈时刻,肥胖组男生相对摄氧量{[(12.24±2.56)vs(17.92±4.07)][ml/(min.kg),F=9.557,P<0.01}和CO2呼出量{[(9.64±2.62)vs(13.81±3.40)]ml/kg,F=6.358,P<0.01}均显著下降,女生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BMI组通气效率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春发育期,超重与肥胖影响了青少年的最大有氧能力和肺通气功能。超重和肥胖少年无氧阈时刻摄氧量百分比仍处于正常范围,通气效率未受影响,表明超重与肥胖少年在无氧阈时刻肺通气功能的代偿调节仍然可以满足其代谢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肥胖 气体代谢 递增负荷试验 无氧阈
原文传递
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年龄段成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14
作者 陈乐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9,共6页
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为全民健身中预防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及运动负荷试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定运动中各年龄段人群的心率、血压、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 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为全民健身中预防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及运动负荷试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定运动中各年龄段人群的心率、血压、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等血管机能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在40岁以下人群中,女性运动时心率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而男性血压上升的速度快于女性;40-49岁男性人群中血压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尤其是舒张压上升的速度较快,而50-59岁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上升的速度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阶段,且和其他年龄段形成明显的差异;40-49岁男性和50-59岁组女性因心电和血压的异常而终止运动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同性别其他年龄段人群。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的机率也会增加,40-49岁男性和50-59岁女性可能是运动中心血管风险事件的高发年龄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机能 逐级递增负荷 成年人 心血管风险
原文传递
中国女子长跑运动员GLUT1基因rs841853位点多态性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联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贤罡 李燕春 邓潇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9,138,共6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基因rs841853 G/T多态位点作为评估和筛选长跑运动能力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2010年选取78名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基因rs841853 G/T多态位点作为评估和筛选长跑运动能力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2010年选取78名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解析GLUT1基因rs841853位点基因型,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试验获取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指标,并检索追溯运动员截止到2017年各主项的个人最好成绩。结果:中国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rs841853 G/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GG、GT和TT的频率分布为65.4%、29.5%和5.1%,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分布为80.1%和19.9%,符合哈温平衡定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GT+TT基因型携带者的6)VO2AT/6)VO2max、6)VE和5 000 m项目个人最好成绩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5)。结论:GLUT1基因rs841853位点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评估优秀长跑运动能力的基因标记,有待于通过扩大样本量和功能学研究给予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单核苷酸多态性 长跑运动员 递增负荷运动试验 个人最好成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