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ivated-land change in Mu Us Sandy Land of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stage grain-for-green policy
1
作者 Na Li ChangZhen Yan +1 位作者 JiaLi Xie JianXia Ma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4期347-353,共7页
Mu Us Sandy Land(MUSL) of China, as a typical eco-fragile and farming-pastoral transitional region, shows great vulnerability to disturbances from cultivation activity. In this reg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cultivation... Mu Us Sandy Land(MUSL) of China, as a typical eco-fragile and farming-pastoral transitional region, shows great vulnerability to disturbances from cultivation activity. In this reg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cultivation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not attracted great importance until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ain-for-Green Policy(CGGP) since2000. Here, using Landsat5 TM/Landsat7 ETM+ images from 1990, 2000, and 2010, we monitor the cultivation activity and land-use/cover changes(LUCC) resulting from cultivation activity in the MUSL regio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images, we developed a series of databases of cultivated activity-induced LUCC and use them to discuss comparatively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trends of cultivation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CGGP implementat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for managers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al policy and the influence of cultivation activity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US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 Us SANDY LAND China's grain-for-green policy CULTIVATED LAND land-use/cover change landsat
下载PDF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业绿色增长:促进或抑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既有文献罕见同时关注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把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环境污染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利用异时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既有文献罕见同时关注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把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环境污染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利用异时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业绿色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抑制了农业绿色增长,且该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能够通过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削减单位面积农业化肥面源污染和减少单位面积农业产值,最终合力引致该政策负向影响农业绿色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难以兼顾农业“增长”与“绿色”。此结论对进一步把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影响效应及推动农业绿色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农业绿色增长 异时DID模型 中介效应
下载PDF
Local Responses to Macro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Rural System in China's Mountainous Regions:The Case of Shuanghe Village in Sichuan Province 被引量:7
3
作者 LI Yu-rui LIU Yan-sui +1 位作者 LONG Hua-lou WANG Jie-y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588-608,共21页
China has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including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agricultural support policies and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strategy to eliminate east-west differenc... China has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including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agricultural support policies and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strategy to eliminate east-west differences and urban-rural disparities since the late 1990s. This paper gives a holistic examination on local responses to the four typical macr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rural system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a mountainous village in southern Sichu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icies have not moved the case study village from its historically marginal status. To some extent, its socio-economic situation might have been worsened by accelerated out- migration of the youth, loss of agricultural land due to afforestation and industrial plants, increased fire hazard due to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e to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ttracted to the village and a steep declin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ue to loss of and inefficient use of cultivated land. Factors causing local villages' dilemmas include the nonuniformity of actors' objectives, finiteness of villagers' abilities, and the imperfect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for local government's activities under existing policy framework composed of uncoordinated one-size-fits- all policies. We suggest that China's rural policy in the new period should gradually shift from a sectoral to a place-based one, from top-down incentiv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tom-up projects, and fully recognize the diversity of rural space, so as to lift localcapacities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different actors. Moreover,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various sectoral policies, and improve the interministerial and inter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of rural policies at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responses Western DevelopmentProgram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Agriculturalsupport policies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Ruralpolicy evaluation
下载PDF
Land Us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A Case Study in Yanhe River Basin 被引量:18
4
作者 SU Changhong FU Bojie +4 位作者 LU Yihe LU Nan ZENG Yuan HE Anna Halina LAMPARSK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587-599,共13页
Human activities alter land use patterns and affect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te... Human activities alter land use patterns and affect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tection of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Yan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etween 1995 and 2008. Landscape metr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 Results show that:1) Totally, 186 590 ha of croplands were converted into alternate land-use types (equivalent to 61.7% of the original cropland area). The majority of cropland areas were found to be converted into grassland and woodland areas (accounting for 55.9% and 4.9% respectively of the original cropland areas). 2) Both cropland and woodland demonstrated an increasing fragmentation tendency while grasslands showed a decreasing fragmentation tendency. 3) Multipl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thought to act together to changes in landscape metrics in the Yanhe River Basin. The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perspectives: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olicy, labor force transf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settlement. The policy of the GfG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w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which expedited the conversion from cropland to woodland and grassl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as also found to affect land use change through the direct impac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oil explor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r through indirect impacts such a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readjustment. Labor force transfer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was found to follow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adjustment and further drove land use change from cropland to off-farm land use. Establishment of new tile-roofed houses instead of cave-type dwellings in rural settlements has helped to aggregate the original scattered land-use type of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landscape metrics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 grain for green (gfg policy Yan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性与有效政策搭配的存在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蔡志坚 蒋瞻 +3 位作者 杜丽永 张玲 杨加猛 谢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0-69,共10页
论文旨在提高重启的退耕还林项目生态、经济双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1理论研究。利用丁伯根和丁伯根-博弈纳什均衡理论,分别从中央政府政策制定和县级政府政策执行视角,讨论现有退耕还林政策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和退耕还林政策... 论文旨在提高重启的退耕还林项目生态、经济双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1理论研究。利用丁伯根和丁伯根-博弈纳什均衡理论,分别从中央政府政策制定和县级政府政策执行视角,讨论现有退耕还林政策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效搭配的存在性。2实证检验。论文首先利用贵州省既属(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区又属第二次石漠化调查区的64个县(市、区)作为样本检验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性,用"石漠化改善率"作为项目生态目标的检验结果表明项目的生态目标实现是有效的,而用"县域2005年参与退耕还林项目的农户在2011年的人均纯收入"作为项目的经济目标进行检验的有效性未通过检验。接着,论文利用贵州省晴隆县多政策配套实施退耕还草项目的结果来检验有效政策搭配的存在性,用"植被盖度"、"土壤冲刷量"和"径流量"三个指标来反映项目的生态效果并利用观测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草项目具有较显著的生态效果。用晴隆县实施退耕还草项目乡镇的农户"家庭总收入"指标反映项目经济目标,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项目的经济目标实现是有效的。3研究结论。从政策设计角度看,退耕还林项目无法通过自身有效地同时实现生态、经济目标;从县级政府政策实施的角度看,若县级政府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中能整合性地配套相关政策,则项目存在"有效政策搭配",即项目可同时有效实现生态、经济双目标。因此,在县级政府绩效考核中增加生态考核指标,进而在县级层面通过政策搭配谋求退耕还林多目标的有效实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显得现实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政策有效性 有效政策搭配 丁伯根理论 丁伯根-纳什模型
下载PDF
泾河上游固原地区的NDVI变化与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广猛 谢高地 甄霖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本文使用2000年与2004年250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NDVI),分析了泾河上游固原地区植被和降水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情况有较大好转,NDVI在0.2~0.4之间的地区减少了31... 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本文使用2000年与2004年250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NDVI),分析了泾河上游固原地区植被和降水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情况有较大好转,NDVI在0.2~0.4之间的地区减少了31%,而NDVI在0.4~0.6的地区增加了67%;同时该地区的降水利用效率也有所增加,从平均0.53增加到0.65。原州、彭阳和西吉3县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从0.27、0.58、0.50增加到0.83、0.92和0.95。研究认为这种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在年内分布与植被生长配合较好,而不是由于退耕还林政策所致。分析表明当生长季内降水小于450mm时,NDVI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较慢,当降水大于450mm时.NDVI增加较快。生长季降水量小于450mm的地区以草地为主,大于450mm的地区以林地为主。所以生长季450mm降水可以看作是降水影响森林和草地一个临界点,在这一阈值之上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应以还林为主。在这一阈值之下以还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NDVI 降水 固原
下载PDF
农户对退耕政策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米脂县杨家沟镇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维鸽 陈海 +1 位作者 高海东 王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4-218,226,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认知和态度,研究它们受影响的因素,对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100多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17%农户对国家实施退耕政策持积极态度,但他们仅从个体经济收益角度认识此政策的目...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认知和态度,研究它们受影响的因素,对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100多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17%农户对国家实施退耕政策持积极态度,但他们仅从个体经济收益角度认识此政策的目的。影响这一结果的要素包括农户年龄、文化水平、退耕面积、家庭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经济收入水平,其中前三者对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影响显著,而经济收入水平对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政策 农户 认知 杨家沟镇
下载PDF
美国自然保护计划对中国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启示 被引量:13
8
作者 艾春艳 张世秋 +2 位作者 陶文娣 岳鹏 谢旭轩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5,共6页
美国的自然保护计划(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CRP)与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非常相似。在比较中美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不同的后续政策情景,提出可以借鉴CRP相应阶段的政策,同时通过严格选择退耕地块... 美国的自然保护计划(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CRP)与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非常相似。在比较中美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不同的后续政策情景,提出可以借鉴CRP相应阶段的政策,同时通过严格选择退耕地块、继续提供补贴、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措施,解决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返耕、返贫等问题,并改进退耕还林工程的费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自然保护计划(CRP)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政策
下载PDF
陕北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意愿评价 被引量:37
9
作者 曹世雄 陈莉 余新晓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6-434,共9页
为了解生态修复政策对陕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2007年通过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研究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居民生计的影响以及由于生态项目实施引起的农民态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农民接受退耕还林补偿政策,但只有极少数人乐意植树(8.9%)、种草... 为了解生态修复政策对陕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2007年通过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研究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居民生计的影响以及由于生态项目实施引起的农民态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农民接受退耕还林补偿政策,但只有极少数人乐意植树(8.9%)、种草(2.2%).尽管19.1%的农户表示他们的生计受到了项目的负面影响,63.8%的农户表示支持退耕还林项目,但是高达37.2%的农户表示项目结束后会再次垦荒种粮.由此可见,退耕还林项目恢复的植被在项目结束后有可能被重新开垦为农田,该项目获得的环境成果面临被再次破坏的风险.因此,给予合理的补偿来减少农民经济损失、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通过技术培训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环境修复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修复 农民意愿 土地管理政策 退耕还林项目
下载PDF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被引量:115
10
作者 李树茁 梁义成 +1 位作者 MARCUS W.FELDMAN GRETCHEN C.DAILY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往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分析,较少考虑微观的家庭人口因素。本研究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引入农户的家庭结构,并基于此框架使用农户模型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利用陕西周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以往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分析,较少考虑微观的家庭人口因素。本研究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引入农户的家庭结构,并基于此框架使用农户模型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利用陕西周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结构能够影响生计资本水平和时间配置,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作用因家庭结构而不同。退耕还林政策既没有针对生计资本贫乏的农户,也不一定能够促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化,并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收入。有小孩但没有老年人的家庭较少从事外地打工活动,收入相对偏低,他们更依赖退耕补助。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考虑家庭结构等人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家庭结构 可持续生计 农户模型 政策分析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前后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周萍 刘国彬 侯喜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6-273,共8页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总产出能值为7.53E+18 sej,退耕后减小了1.50E+17 sej,单位面积农产品生产力由退耕前的5.38E+15 sej/hm2上升到退耕后的1.68E+16 sej/hm2,畜产品的产出能值有所下降。退耕后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数由退耕前的0.60上升到0.72,系统稳定性指数由退耕前的0.51增加到退耕后的0.53,退耕后流域人口承载力较退耕前大。退耕前后该流域能值投入率及环境负荷几乎无变化,净能值产出率由0.11增加到0.29,退耕前流域人均能值用量为5.16×1015 sej,退耕后增加到5.41×1015 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退耕前的2.55上升到退耕之后的6.69。退耕后,能值-货币比为2.21×1012 sej/$,与退耕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使该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逐步走向系统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健康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环境工程 退耕生态 黄土丘陵区 退耕还林草政策 能值分析
下载PDF
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曹世雄 陈军 +1 位作者 陈莉 高旺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2-979,共8页
【方法】应用试验监测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报告中国退耕还林项目对区域生态景观系统快速变化的影响。【目的】为生态修复政策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案例。【结果】中国陕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地表植被覆... 【方法】应用试验监测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报告中国退耕还林项目对区域生态景观系统快速变化的影响。【目的】为生态修复政策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案例。【结果】中国陕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地表植被覆盖度由1998年的34.6%增至2005年的49.2%;但是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可诱发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导致人工林地植被覆盖度减小、以及对植物种类多样性的负面影响,相对而言,封山禁牧对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修复效果最好;生态政策与项目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公众的大力支持,不幸的是88.8%的居民希望获得政府对农业生产项目的支持而不是开展植树种草。【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项目恢复的植被在项目结束后有可能被重新开垦为农田,该项目获得的环境成果面临再次毁灭的风险。因此,把发展经济、改善教育与环境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环境修复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修复 植被覆盖度 管理政策 退耕还林项目
下载PDF
退耕还林前后甘肃正宁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申建秀 王秀红 +2 位作者 刘羽 张伟 姚丽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4,共6页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研究位于西北黄土沟壑区的甘肃省正宁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思路和区域质心迁移模型,分析了1995—2010年正宁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研究位于西北黄土沟壑区的甘肃省正宁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思路和区域质心迁移模型,分析了1995—2010年正宁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1)在退耕还林前后,林地面积变化表现为先减后增,耕地和水域面积一直在减少,同时建设用地保持不断增长。(2)正宁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前后,总生态服务价值先减少(-6.512%)后增加(29.369%),有林地ESV在退耕后的大幅度增加是退耕还林的明显效果。正宁县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与保护等为主。各功能生态服务价值在退耕后的显著增加,这是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增强的体现。(3)正宁县生态服务价值质心的迁移在退耕后表现出"东进南下"的趋势,东、中、西部单位面积ESV增长不均衡。正宁县应重视调整及优化西部、中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发挥区域生态服务的最大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质心转移 退耕还林 甘肃正宁县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结构性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小军 徐晋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2-19,共8页
当今,国家正处于调整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实施后的经济影响将关系到工程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3年与2005年对陕西、甘肃与四川3个试点省份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样本分类,采用... 当今,国家正处于调整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实施后的经济影响将关系到工程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3年与2005年对陕西、甘肃与四川3个试点省份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样本分类,采用实证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退耕还林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收入结构的退耕户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工程实施6年来,在促进农民总收入增加方面作用甚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种植业收入,但工程却显著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如果不考虑时间效应,工程并没有瞄准相对贫穷或富裕的农户;如果考虑时间效应,工程对低收入退耕户,特别是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的低收入退耕户产生了更加不利的影响。因此,国家在后续政策的制定中,应该更加关注这一部分农户的后续生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影响 持续发展 后续政策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农户对退耕政策响应差异研究——以准格尔旗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3 位作者 郝利霞 郭卫华 刘辉 洪睿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8-41,45,共5页
主要探讨退耕初期不同类型农户响应退耕还林政策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根据农户劳动力和耕地数量,可以将农户分为年轻多地型、年轻少地型、年老多地型和年老少地型;(2)四类农户参与... 主要探讨退耕初期不同类型农户响应退耕还林政策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根据农户劳动力和耕地数量,可以将农户分为年轻多地型、年轻少地型、年老多地型和年老少地型;(2)四类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积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年老多地型农户>年轻少地型农户>年轻多地型农户>年老少地型农户;(3)耕地面积是影响各类农户退耕决策最显著因子,而农户年龄是农户退耕决策影响力最大因子。研究结论:影响各类农户退耕决策的因素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辅助政策有助于政策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农户响应 多元线性回归 准格尔旗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西部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支玲 郭小年 +1 位作者 刘燕 张连刚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3,共8页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要素中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入手,构建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要素中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入手,构建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选择参照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退耕还林工程 政策体系 协调性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分析及其调整思路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孟全省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走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本身也突显出许多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也没...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走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本身也突显出许多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的运作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调整,还要充分完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政策 分析 调整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及后续政策建议 被引量:8
18
作者 孔忠东 徐程扬 赵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8-51,共4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先期实施的部分已经度过了政策补助期,这也标志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密切,为保证工程取得成效,有必要总结工程实施对产业结构调整...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先期实施的部分已经度过了政策补助期,这也标志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密切,为保证工程取得成效,有必要总结工程实施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制定完善的工程后续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产业结构 后续政策
下载PDF
关于建立我国西部生态林补偿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娟丽 张炳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西部生态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政府为尽快改善生态环境,相继制定出了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政策。现虽有《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规范做保障,但由于该制度的缺陷,退耕农的利益得不到充分实现,该政策的实施出现了种...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西部生态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政府为尽快改善生态环境,相继制定出了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政策。现虽有《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规范做保障,但由于该制度的缺陷,退耕农的利益得不到充分实现,该政策的实施出现了种种障碍。主要问题是补偿期限不合理、补偿标准不科学,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林补偿制度。本文结合我国西部生态实际,分析了该政策的缺陷,并从补偿的原则、性质、范围、标准、程度、方式等六个方面对建立完善的生态林补偿制度作出简要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退耕还林 经济补偿政策 缺陷 生态林补偿制度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指标量化方法及效益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傅光华 傅崇煊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32,共5页
依据成本效益评估法,采用层次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构建中重点研究生态效益量化的方法,主要思路是将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分解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积累物质、净化大气环境... 依据成本效益评估法,采用层次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构建中重点研究生态效益量化的方法,主要思路是将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分解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积累物质、净化大气环境、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等8个子效益类别,每个子效益类别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按照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北方沙化地区三大区域,分别利用三大区域的连清数据,推算出生态指标的量化值。该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大范围生态效益的量化评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成本效益 生态效益 连清数据 量化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