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Character of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in Main Grain-producing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CHENG Yeqing ZHANG Pingyu ZHANG Huim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6,共7页
Based on the surveys and the statistic data during 1980-2003, the variation character of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main factors have been discussed by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s and grey corr... Based on the surveys and the statistic data during 1980-2003, the variation character of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main factors have been discussed by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s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has been taking on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recent 20 years. It increased from 2519.80kg/ha in 1980 to 4216.11kg/ha in 2003, with an increasing rate of 67.32%; 2) the variation of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is considerably prominent and its range is also very great, with the maximal increase rate of 42.59% and maximal decrease rate of 21.13%, respectively, which are far above the whole Chinese average level; 3) the variation of main crops' yield per unit area is remarkable, which takes on the character that the yield of cor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soybean and rice; and 4)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mpacting the variation of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are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consump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effective irrigated area.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disaster and income level should not be ignored.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are to construct farmland improvement groundwork, reclaim the middle- and low-yield farmland,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Northeast China main grain-producing area
下载PDF
Changes and Effecting Factors of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CHEN Yuqi LI Xiubin WANG 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6期676-684,共9页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Cost-benefit Data of Farm Produce and the China Agricultural Yearbook,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grain production and its affecting ...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Cost-benefit Data of Farm Produce and the China Agricultural Yearbook,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grain production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During 1980 to 2007, total grain production increased from 3.20 ~ 108 t to 5.02 x 108 t in China, with annual increasing rate of 1.68%. From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most of the regions present increasing trend of total grain production except for several regions with higher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2) Grain sown area decreased from 1.17 × 108 ha in 1980 to 1.06 x 108 ha in 2007, which has negative effect on total grain production; 3) The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caused by land use intensity changes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of total grain yield greatly. However, as the land use intensity showed that farm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labor-saving input but not yield-increasing input, the less enthusiasm of farmers in grain production may become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on fu- ture grain production increase in China; 4) Based on the results, this paper proposed different land management poli- c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for examp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promote large scale production. As to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gricultural subsidies to promote farm- ers' enthusiasm in grai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production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grain sown area land use intensity
下载PDF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Jiangsu Province 被引量:1
3
作者 Shun SHANG Xuhui ZHANG +1 位作者 Zhaotang SHANG Jing W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1期224-229,234,共7页
The spike-grain structure and yield data of winter wheat observed at 10 winter wheat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Jiangsu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Network were used to... The spike-grain structure and yield data of winter wheat observed at 10 winter wheat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Jiangsu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Network were used to design the assessment model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pikegrain structure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Th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the assessment model,and the climate fact extrapo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pike-grain structure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fin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climate change,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winter wheat changed,which caused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spikes to decrease,and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spike and thousand-grain weight to increase,and this new type of spike-grain structure combination wa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the unit yield of winter wheat. The variation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during winter whea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spike-grain structure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spike-grain structure had an "increasing-decreasing" periodic variation with the growth period overall,with a period of one to three sta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ter whea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can be adjusted in real time through stress-resista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o achieve the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cultivation target of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eld per unit area Spike-grain structure CLIMATE assessment
下载PDF
有土斯有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单产吗? 被引量:6
4
作者 钱龙 杨光 钟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高标准农田建设被期待能够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和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 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高标准农田建设被期待能够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和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显著提高粮食单产。替换核心变量、进行非参数估计和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均证实上述发现可信。(2)机制验证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规模经营、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生产风险三大路径来提高粮食单产。(3)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起伏度较小地形、粮食主产区、较发达地区的粮食单产促进效应更大。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实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需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食单产 粮食安全
下载PDF
藏粮于地:土地利用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5
作者 刘晗 张应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46-54,共9页
基于“藏粮于地”战略背景,采用全国10省(区、市)950户农户数据,在将土地利用分为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利用对农户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结果... 基于“藏粮于地”战略背景,采用全国10省(区、市)950户农户数据,在将土地利用分为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利用对农户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结果表明:规模经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呈先增后减趋势,即呈倒“U”形关系,可持续耕作能够显著提升粮食单产,而结构调整显著负向影响粮食单产;规模经营在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影响农户粮食单产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对于耕地禀赋不同的农户,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对农户粮食单产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粮食单产 规模经营 可持续耕作 结构调整
下载PDF
农机作业服务提高了粮食单产吗?——来自139个县农机购置补贴十年的历史证据
6
作者 钟真 周佐源 李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3-44,共12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否能促进农业生产率,是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以粮食生产中的农机作业服务为例,利用全国139个县域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十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农机作业服务水平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否能促进农业生产率,是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以粮食生产中的农机作业服务为例,利用全国139个县域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十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农机作业服务水平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投入要素之后,农机作业服务水平对粮食单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该作用在粮食主产区更为凸显;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使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出现阶段性差异,即在政策实施初期“购机”有效促进了“用机”,农机作业服务的粮食增产效应较为明显,而后期着力于“购机”的政策无法保障持续发挥农机作业服务的粮食增产作用。因此,需通过设立农机作业补贴等形式持续有效地发挥农机作业服务的粮食增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服务 农机作业服务 粮食单产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下载PDF
不同经济地带旱灾灾情变化及其与粮食单产波动的关系 被引量:21
7
作者 武永峰 李茂松 蒋卫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05-210,共6页
旱灾是造成我国农业经济损失中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加强旱灾研究已是当务之急。选择旱灾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之比、旱灾受灾率、旱灾成灾面积占总成灾面积之比、旱灾成灾面积占旱灾受灾面积之比、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等作为旱灾灾情指标,... 旱灾是造成我国农业经济损失中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加强旱灾研究已是当务之急。选择旱灾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之比、旱灾受灾率、旱灾成灾面积占总成灾面积之比、旱灾成灾面积占旱灾受灾面积之比、旱灾受灾率异常指数等作为旱灾灾情指标,通过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旱灾灾情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单产波动相关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受旱灾影响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地带旱灾受灾程度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呈加重态势,且与粮食单产波动系数具有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带 旱灾 粮食单产 波动
下载PDF
河北省粮食单产区域差异特征演变格局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路路 张悦国 +2 位作者 刘瑞卿 许皞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基于统计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灰色关联对河北省近20a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特征、动态演变格局及动因进行探索。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单产总体差异和不同耕作区间差异... 基于统计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灰色关联对河北省近20a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特征、动态演变格局及动因进行探索。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单产总体差异和不同耕作区间差异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不同耕作区内差异则出现分异。(2)区域粮食单产整体呈空间集聚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粮食生产核心区集聚度出现分异。(3)灰色动态关联分析表明,农业方面投入变化是单产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因,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断扩大。ESDA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区域粮食单产地域格局时空变换特征,有效测度区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和异常,为该区域进行粮食生产宏观布局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单产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空间自相关 河北省
下载PDF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琳凤 李孟刚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单产
下载PDF
河南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分析及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祺琪 李君 梁保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2,236,共5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9—2008年的河南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运用GM(1,1)模型对其发展进行关联分析,动态研究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发展趋势,为河南省粮食稳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粮食单产 灰色关联分析 GM(1 1)模型 趋势关联分析
下载PDF
陕西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趋势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建平 上官周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5-251,共7页
基于移动平均法,应用陕西省近31 a粮食产量数据对其未来10 a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单产提升幅度较小,年均每公顷增长46.2 kg;粮食总产上升缓慢,年均增长10万t;在粮食产量构成中,小麦产量及其比例下降,玉... 基于移动平均法,应用陕西省近31 a粮食产量数据对其未来10 a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单产提升幅度较小,年均每公顷增长46.2 kg;粮食总产上升缓慢,年均增长10万t;在粮食产量构成中,小麦产量及其比例下降,玉米产量及其比例上升,水稻与大豆产量及其比重变化较小;各粮食作物单产均稳步提升;人口持续增长是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缓慢的关键制约因子。结合陕西省粮食生产现状,从人口、耕地保育、节水农业、科技与财政投入、粮食储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粮食综合潜力开发的未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平均法 粮食生产潜力 气象产量 粮食单产 陕西省
下载PDF
河南省粮食单产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业玉 罗楠 +1 位作者 杜彩月 王记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191-193,220,共4页
利用1951—2004年河南粮食单产资料和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候产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得出:河南省粮食单产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气候单产的振荡加剧,气候单产的变化周期与河南历史旱涝的演变大体一致,存在2~4a和20a左右的周期变... 利用1951—2004年河南粮食单产资料和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候产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得出:河南省粮食单产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气候单产的振荡加剧,气候单产的变化周期与河南历史旱涝的演变大体一致,存在2~4a和20a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以2a的变化特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单产 气候单产 旱涝灾害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辽宁省粮食单产通道模式及施肥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红英 侯彦林 +2 位作者 周永娟 赵慧明 曲文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4期408-410,共3页
以辽宁省1949-2005年粮食单产为原始数据,引入产量通道概念分析了辽宁省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1980-2005年辽宁省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施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单产通道对分析单产的变化趋势辅助作用... 以辽宁省1949-2005年粮食单产为原始数据,引入产量通道概念分析了辽宁省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1980-2005年辽宁省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施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单产通道对分析单产的变化趋势辅助作用很强;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钾肥用量持续增加,磷肥用量有所下降,复肥用量呈大幅度增加;农用化肥施用一定程度上推动粮食单产的提高,但无法改变气候等外界条件引起的粮食单产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粮食单产 产量通道 施肥结构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中国粮食单产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3,共7页
探索中国粮食单产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该文对1978-2012年中国粮食及其主要构成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了... 探索中国粮食单产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该文对1978-2012年中国粮食及其主要构成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了多尺度波动分解,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单产波动的多尺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应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可以将1978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和三大作物的单产分解为1个趋势项和2个波动项,分别反应了科技、政策和气候对于中国粮食单产波动的影响。其中技术趋势为主导,2个尺度的波动都较小。2)粮食趋势单产年增长率从1997年前的2.28%下降到之后的0.69%,明显放缓。稻谷的趋势单产与粮食走势最为接近,但1997年以后几乎走平。玉米和小麦的趋势单产增速1997年后虽有所下降,但目前上升依然明显。3)中期波动项包括了3个完整的周期和1个进行中的周期,且与中国粮食政策的重大调整及其所产生的后效在时段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总体看粮食生产领域政策的影响大于气候的影响,但不同作物对各种政策的响应也有所不同,土地、税收、补贴、奖励和保险政策的普惠性和同步性较价格政策更强。小麦的中期波动率明显大于其他作物,显示其对政策更加敏感。4)粮食单产的短期波动率为1.80%,其中玉米为3.38%,高于小麦(2.55%)和稻谷(1.06%),显示中国的粮食生产系统有较强的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但玉米防灾能力不及稻谷和小麦。5)综合长期趋势和中短期波动来看,3大作物中稻谷最为稳产。稻谷的主要问题是1998年以后单产的趋势产量上升乏力,玉米的主要问题是短期波动较大,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大,而小麦的政策波动大于玉米和稻谷。当前中国的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该研究结果可为新阶段农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技术 气候变化 经验模态分解 单产 波动 中国
下载PDF
基于C-D函数和岭回归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杨丽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把耕地质量划分为耕地本底质量和耕地追加质量,通过剖析农业生产物质的大量投入对粮食单产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耕地追加质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引入"耕地标准系数"反映浙江省耕地综合质量的动态变化,并构建C-D函数模型,运... 把耕地质量划分为耕地本底质量和耕地追加质量,通过剖析农业生产物质的大量投入对粮食单产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耕地追加质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引入"耕地标准系数"反映浙江省耕地综合质量的动态变化,并构建C-D函数模型,运用偏估计的岭回归分析,从贡献率方面就耕地追加质量中各投入因素对粮食单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1年间,耕地标准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意味着耕地质量有所降低。在耕地追加质量的诸多投入因素中,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率和单位播种面积地膜使用量对粮食单产的提高都有正向作用,其弹性系数集中在0.25左右,说明在其他3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另一因素增加1%,都会促使粮食单产提高0.25%左右。最后提出提高粮食单产的耕地质量中各投入因素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耕地追加质量 耕地标准系数 C-D函数 岭回归 粮食单产 浙江省
下载PDF
浙江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美青 卫新 +1 位作者 胡豹 徐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8期617-620,共4页
对近10年来浙江省粮食单产历史演变分析表明,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趋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粮食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时段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最大,达17.64%;1998—... 对近10年来浙江省粮食单产历史演变分析表明,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趋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粮食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时段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最大,达17.64%;1998—2000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的贡献继续保持第一,为9.68%;2001—2004年期间,成灾面积扩大对粮食单产增速放慢所起的作用最大,达48.94%;从整体来看,1990—2004年期间,农业科技投入在推动粮食单产增长过程中的贡献最大,达44.50%。从而得出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将是继续提高浙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单产 影响因素 农业科技 分析
下载PDF
我国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营周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132,共4页
依据我国粮食生产1985~2007年间的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粮食单产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研究发现:灌溉率成为影响粮食单产的关键因素,农药投入量是影响粮食单产的重要因素,地膜是影响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结论... 依据我国粮食生产1985~2007年间的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粮食单产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研究发现:灌溉率成为影响粮食单产的关键因素,农药投入量是影响粮食单产的重要因素,地膜是影响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与建议主要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制订切实可行的地膜覆盖技术,加大地膜覆盖在农业的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农药积极作用,减少其不利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单产 影响因素 协整分析
下载PDF
中国粮食产量增长的潜力及实现机制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魏剑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174,共7页
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本文基于动态和长期视角,从中国粮食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讨论了耕地资源开发途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及实现粮食增产机制等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本文基于动态和长期视角,从中国粮食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讨论了耕地资源开发途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及实现粮食增产机制等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建设用地刚性增长的态势难以改变,但只要消除制度障碍,彻底转移农村人口,并推动农村空闲宅基地的复耕,不仅能够节约农村建设用地,而且可以增加土地供给,使耕地"保有量"目标在长期中实现。②粮食单产的潜在增长空间较大,其基本途径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科技贡献率和中低产农户的科学种粮水平。③粮食的实际产出是多种生产要素配置的结果,提高粮农收益是关键环节。实现粮食增产目标,需要改善粮食生产要素条件,完善粮食生产补贴制度,推动粮食生产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耕地开发 单产提高 实现机制
下载PDF
1985-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变化及原因 被引量:7
19
作者 段健 徐勇 徐小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1-388,共8页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是否会引起区域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利用1985—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县级单元人口、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单产等数据,采用分级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时空分异特征,运用对数平均...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是否会引起区域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利用1985—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县级单元人口、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单产等数据,采用分级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时空分异特征,运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探讨不同时期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分别达4.45×10~7 t和396.53 kg,分别为1985年的1.97,1.39倍;粮食生产空间分布不平衡,284个县级单元之间粮食产量相差较大,1985—2015年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呈现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转移趋势;粮食生产主要依靠单产支撑,1985—2015年粮食增产2.19×10~7 t,其中单产贡献率达94.25%,面积贡献率仅5.75%,但近几年单产贡献率下降应引起重视。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的认识,为区域制定粮食生产政策和生态退耕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单产 播种面积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县域粮食单产的增长趋势及其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进勇 高旺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5,共4页
建国以来黄淮海平原粮食单产持续增长,近年来仍然高于全国同期单产增速。尽管个别高 产区单产年均增长率下降,但广大中低产区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全区 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在于对广大中低产区的投入改造,而生... 建国以来黄淮海平原粮食单产持续增长,近年来仍然高于全国同期单产增速。尽管个别高 产区单产年均增长率下降,但广大中低产区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全区 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在于对广大中低产区的投入改造,而生产条件的改善可明显增强粮食单产年 际间增长的稳定性。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粮食单产 增长趋势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