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洞穴石笋中稳定同位素应用——北京元大都建立后对森林资源的破坏—δ^(13)C记录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红春 顾德隆 +2 位作者 陈文寄 袁道先 李铁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6-463,共8页
对采自北京西山石花洞内的石笋进行了δ^(18)O,δ^(13)C和Mg/Sr分析,获得分辨率为25a的北京地区3000a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以δ^(18)O和D_(Mg/Ca)作为气候变化信息,证实石笋δ^(13)C反映了古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当石笋δ^(13)... 对采自北京西山石花洞内的石笋进行了δ^(18)O,δ^(13)C和Mg/Sr分析,获得分辨率为25a的北京地区3000a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以δ^(18)O和D_(Mg/Ca)作为气候变化信息,证实石笋δ^(13)C反映了古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当石笋δ^(13)C值增大时,表示C_3/C_4植物比值降低,气候变干热;当石笋δ^(13)C值减小时,表示C_3/C_4植物比值升高,气候变湿冷。同时,笔者也发现了北京元大都建立以来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在650B P至360B P,从元大都建立到明代晚期北京外城的增筑,北京西山林木被砍伐用于建筑和烧制木炭,使得这一地区的植被遭受重大改变。C_3/C_4植物的比值大幅度降低,石笋的δ^(13)C值增大3‰。尽管在此之后的气候条件有利于C_3植物的发育,但这一地区的植被没有恢复到受人类破坏前的水平。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证明石笋中的δ^(13)C记录的确能反映C_3/C_4植物比值的分配变化,从而可以间接地反演古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洞穴石笋 古气候 古植被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佛教在元大都传布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佟洵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3-88,共6页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幅员辽阔而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蒙元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实行"兼容并包"和承认现状的政策,对中原地区已有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都予以承认,故在元朝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文化...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幅员辽阔而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蒙元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实行"兼容并包"和承认现状的政策,对中原地区已有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都予以承认,故在元朝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文化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蒙、藏的特殊关系,元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并且将藏传佛教的"领袖由国师提为帝师,建立起元代特有的帝师制度,使藏传佛教及其领袖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1]696。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佛教特殊的关爱,作为蒙元帝国的大都(即北京地区),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在元朝统治时期都颇为兴盛。元朝政府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佛教的管理。元大都遂成为佛教发展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元大都 传布 历史考察
下载PDF
元大都戏剧艺人略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真瑜 《殷都学刊》 2000年第4期53-58,共6页
元大都辉煌的戏剧文化是杂剧家和戏剧艺人共同创造的。大都的戏剧艺人的演艺水平很高,一大批演员都具有角色行当上的专长。在大都梨园中不乏夫妻或父母子女同为艺人的,由此形成了一些艺人之家或艺人世家,元代戏剧艺人演艺水平之高,... 元大都辉煌的戏剧文化是杂剧家和戏剧艺人共同创造的。大都的戏剧艺人的演艺水平很高,一大批演员都具有角色行当上的专长。在大都梨园中不乏夫妻或父母子女同为艺人的,由此形成了一些艺人之家或艺人世家,元代戏剧艺人演艺水平之高,与此种现象有内在联系。此外,大都一些戏剧艺人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大都 戏剧艺人 元杂剧
下载PDF
元代大都戏剧文化三题
4
作者 李真瑜 《殷都学刊》 2003年第4期60-65,共6页
元代大都的戏剧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力图从元杂剧以外的其他方面如院本诸戏、演出场所、宫廷演剧、艺人结社、剧本刊刻等进行一些综合探讨 ,从而在整体上了解和认识元代大都戏剧文化的面貌。
关键词 元代 大都 戏剧文化
下载PDF
元、明宫城平面规模研究--基于元大都宫城规模及象征意义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春晓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88,共6页
通过分析元大都宫城规模的规划设计理念对《易经》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的附会发现:一方面明中都的皇城以及北京紫禁城的平面形状与元大都宫城相似,并且分析得出这一相似背后均隐藏着元、明宫城通过周长和面积的比例关系达到象... 通过分析元大都宫城规模的规划设计理念对《易经》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的附会发现:一方面明中都的皇城以及北京紫禁城的平面形状与元大都宫城相似,并且分析得出这一相似背后均隐藏着元、明宫城通过周长和面积的比例关系达到象征意义的方法和元大都宫城规划理念对明朝皇城、宫城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北宋西京宫城规模,分析其中包含的这一象征意义以及在早期宫城设计中实现这一象征的设计方法。元宫城的尺度对《易经》表达的象征意义的附会表明蒙元统治者在追求其权威的象征性时采纳了中原儒家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自身对作为中原王朝正统继承者身份的认可。希望这一研究能为与元大都宫城周长具有相似数值的其他古代宫城的平面规模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大都 宫城 紫禁城 明中都
下载PDF
蒙元三都经济生活的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冀洁 魏坚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2-52,共11页
以元上都为中心,分别从地理环境、都城基本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经济类型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元上都、哈剌和林及元大都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这三座都城在经济生活上存在的共性及各自特点,并据元上都地区的经济生活状况,阐明元上... 以元上都为中心,分别从地理环境、都城基本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经济类型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元上都、哈剌和林及元大都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这三座都城在经济生活上存在的共性及各自特点,并据元上都地区的经济生活状况,阐明元上都作为元代夏都所具有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 元上都 哈剌和林 元大都 经济生活 夏都
下载PDF
重识元中都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丽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0-42,60,共4页
元中都在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后被废被毁。清初即因考订失实被误解为牲畜交易市场。1997年真实身份被重新确认后,进行考古发掘。其皇家面目皇家气派逐渐被认识,许多历史之谜,逐渐被破解。使人们从它的兴废过... 元中都在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后被废被毁。清初即因考订失实被误解为牲畜交易市场。1997年真实身份被重新确认后,进行考古发掘。其皇家面目皇家气派逐渐被认识,许多历史之谜,逐渐被破解。使人们从它的兴废过程,看到一部用实物写成的元朝兴衰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中都 消失 确认 元朝兴衰史 经验教训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工地的金口河遗迹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岳升阳 孙洪伟 徐海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金口河是北京金元时期兴建的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 ,它先后经历过多次疏浚 ,又多次放弃 ,形成多个不同时期的沉积层。明初北京城南扩之后 ,部分河段被圈入城内 ,对当地的街道布局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国家大剧院工地等处金口河遗迹的考察 ... 金口河是北京金元时期兴建的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 ,它先后经历过多次疏浚 ,又多次放弃 ,形成多个不同时期的沉积层。明初北京城南扩之后 ,部分河段被圈入城内 ,对当地的街道布局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国家大剧院工地等处金口河遗迹的考察 ,使我们对河道的变迁、沉积特征和消亡时间有了更多的认识 ,它不但可以为当地的岩土勘察工程提供借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金口河 元大都 北京
原文传递
元中都考古调查与复原试探——兼谈中国近古都城发展史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筱 孙华 刘诗秋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4,共9页
元中都由元武宗下旨新建,遗址现存于河北省张北县西北的荒漠之中,它是蒙元四都中修建最晚的城址。本文以2012年出版的《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上、下)》和笔者的实地考古成果为基础,结合无人机航测的结果,参考《南村辍耕录》《... 元中都由元武宗下旨新建,遗址现存于河北省张北县西北的荒漠之中,它是蒙元四都中修建最晚的城址。本文以2012年出版的《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上、下)》和笔者的实地考古成果为基础,结合无人机航测的结果,参考《南村辍耕录》《故宫遗录》等文献与朱启钤、傅熹年等学者的复原研究,对元中都外城建筑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第二圈城垣内隔墙遗迹的历史源流、内城建筑遗迹所反映的城市布局和元中都内城中路南侧的建筑遗迹的形制和布局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元中都的复原,一方面,可厘清近古时期宫殿都城制度的一些模糊之处,另一方面,元中都又显现出别具一格的规划思想。元中都等新建都城的考古和研究将有助于重新梳理和认识中国近古都城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中都 元大都 都城 宫殿制度 城市考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