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SP对东方文化中“礼貌”的解释力
1
作者 曹敏 肖文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2期153-155,共3页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本文以Leech于2005年提出的礼貌大同策略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东西方文化中"礼貌"的差异,论述礼貌大同策略的普遍性...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本文以Leech于2005年提出的礼貌大同策略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东西方文化中"礼貌"的差异,论述礼貌大同策略的普遍性,重点在礼貌大同策略对东方文化中"礼貌"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大同策略 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
下载PDF
地理战略论的分析范畴与核心命题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征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9,共12页
本文旨在阐述地理战略论的分析范畴及相关的战略命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地理战略论对当代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大战略思想形态,地理战略论实际包含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分析范畴,一类按照地理位置及相关战略取向来划分... 本文旨在阐述地理战略论的分析范畴及相关的战略命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地理战略论对当代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大战略思想形态,地理战略论实际包含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分析范畴,一类按照地理位置及相关战略取向来划分,即主导性海洋强国、心脏地带大陆强国、边缘地带陆海复合型强国;另一类按照(物质)力量的类型来划分,即海上力量、陆上力量、空中力量、太空力量、智能空间力量。本文指出,地理战略论的核心范畴应当是三类不同性质的强国,即主导性海洋强国、心脏地带大陆强国、边缘地带陆海复合型强国,另外还包括一个与边缘地带密切联系的较小范畴——滨外岛(国)。地理战略论作为一种大战略理论,其实质性内容是由有关这三类不同类型强国的一系列相关战略命题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政治 大战略 国际政治 战略研究
下载PDF
国际权势格局的当今变动与相关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时殷弘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5-89,共5页
主要出于几方面的基本原因,“ 9·11”事件以来美国的权势有了最新的更进一步增长,其霸权性优势的支配或严重影响范围出现了新的跃进式扩展,无论就地理范围还是就问题领域来说都是如此。这一事态以差不多空前的尖锐程度,提出了一个... 主要出于几方面的基本原因,“ 9·11”事件以来美国的权势有了最新的更进一步增长,其霸权性优势的支配或严重影响范围出现了新的跃进式扩展,无论就地理范围还是就问题领域来说都是如此。这一事态以差不多空前的尖锐程度,提出了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可以明确预见的一个未来时期里,能否在世界政治总体及其各主要局部上真正成功地制衡美国的过大优势和强权政治?历史实例考察和理论分析都提示,答案是否定的。在此情况下,中国不要“当头”,不要冒失,而需要认真考虑、试验、采纳和优化总体制衡以外的大战略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必须发展改革,加强国力,后一方面特别包括下决心全面和大幅度地改善和建设军事力量。我们在这两方面需要做的一切,除了其他根本性的目的以外,是为了准备迎接在较长远的未来必定会到来的总体制衡的大历史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权势格局 美国 权势 拿破仑法国 中国大战略选择 “9·11”事件 世界政治
下载PDF
《史记》的疾病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亚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史记》所载疾病,多与人物塑造、王朝政治及生存策略的叙述密切相关。《史记》中的疾病书写,不仅起到了凸显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命运的作用,也记录了权力斗争和君臣治国之道。这与《史记》注重总结历史教训与生存智慧的史家意识密切相... 《史记》所载疾病,多与人物塑造、王朝政治及生存策略的叙述密切相关。《史记》中的疾病书写,不仅起到了凸显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命运的作用,也记录了权力斗争和君臣治国之道。这与《史记》注重总结历史教训与生存智慧的史家意识密切相关。这种书写蕴含着司马迁以史为鉴、“贤贤贱不肖”的史学思想,展现了个体生命抗争无常命运的勇气和力量,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疾病 人物塑造 王朝政治 生存策略
下载PDF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辉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年第4期14-20,共7页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代的安全观念所衍生的全新内涵促发了美国大战略的一再整合,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关于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帝国统治理念。在美国大战略中,“选择性介入”,既是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点。作为“选择性介入”重点的中东地区,小布什政府奉行的是一种既沿承又重塑的双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学 小布什政府 大战略 美国中东政策
下载PDF
Politeness: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 被引量:65
6
作者 Geoffrey Leech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1,共29页
The theory of politeness of Brown and Levinson (1978, 1987) has remained the most seminal and influential starting point for cross-cultural and cross-linguistic contrastive pragmatics. Yet is has also provoked counter... The theory of politeness of Brown and Levinson (1978, 1987) has remained the most seminal and influential starting point for cross-cultural and cross-linguistic contrastive pragmatics. Yet is has also provoked countervailing arguments from Ide (1989, 1993), Matsumoto (1989), Gu (1990), Mao (1994) and others, pointing out a Western bias in Brown and Levinson’s theory, particularly in their construal of the concept of ‘face’, in their overemphasis on face-threat and their assumption of individualistic and egalitarian motivations, as opposed to the more group-centred hierarchy-based ethos of Eastern societies. This leads to the question in the title of this article: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 in politeness? The following argument will be presented. There is an overarching framework for studying linguistic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communication: a common principle of politeness (Leech, 1983, 2002) and a Grand Strategy of Politeness (GSP), which is evident in common linguistic behaviour patterns in the performance of polite speech acts such as requests, offers, compliments, apologies, thanks, and responses to these. The GSP says simply: In order to be polite, a speaker communicates meanings which (a) place a high value on what relates to the other person (typically the addressee), (MAJOR CONSTRAINT) and (b) place a low value on what relates to the speaker. (MINOR CONSTRAINT). It is clear from many observations that constraint (a) is more powerful than constraint (b). The following hypothesis will be put forward, and supported by very limited evidence: that the GSP provides a very general explanation for communicativ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Eastern languages such as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as well as in Western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This is not to deny the importanc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the settings of social parameters and linguistic parameters of politeness in such languages. A framework such as the GSP provides the parameters of variation within which such differences can be studied. Hence this article argues in favour of the conclusion that, despite differences, there is no East-West divide in polit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礼貌原则 语用学 英语
原文传递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前 乔燕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6期173-176,共4页
高校肩负着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深化,高校育人目标调整为以学生获得综合全面发展为目标,着重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切实推进“大思政”教育的发展,增... 高校肩负着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深化,高校育人目标调整为以学生获得综合全面发展为目标,着重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切实推进“大思政”教育的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深入挖掘各种育人要素,不断发挥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培养更多优秀的高质量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策略
下载PDF
海权与陆海复合型强国 被引量:43
8
作者 吴征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50,157,共13页
陆海复合型国家是指濒临开放性海洋且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国家,欧洲面向大西洋地带的国家及当代的中国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作者从理论与历史这两个角度对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战略地位及其在发展海权时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 陆海复合型国家是指濒临开放性海洋且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国家,欧洲面向大西洋地带的国家及当代的中国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作者从理论与历史这两个角度对陆海复合型强国的战略地位及其在发展海权时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与单纯的海洋国家相比,陆海复合型强国为发展海权而进行的努力更需要被置于一种合理的大战略框架下,而这点则需要对发展海权的战略目标、海上力量的战略构成及自身海洋禀赋有明确的认识。陆海复合型强国在进行必要的海洋转型时,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限度,同时也需要对发展海洋能力的必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与历史上的陆海复合型强国一样,冷战后中国的崛起进程同样也伴随着规模巨大的海洋转型,基于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当代中国进行海洋转型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重蹈近现代历史上欧洲陆海复合型强国海洋转型失败的覆辙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灾难性后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权 陆海复合型强国 大战略 国际政治
原文传递
地理政治变迁与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征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8,共8页
自冷战结束和苏联瓦解以来,世界政治中出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欧亚大陆的地理政治重心正在从西欧向东亚发生明显转移,这种变迁对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的挑战性在于,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如果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势必... 自冷战结束和苏联瓦解以来,世界政治中出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欧亚大陆的地理政治重心正在从西欧向东亚发生明显转移,这种变迁对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的挑战性在于,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如果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势必将对其现有大战略做出某些重大调整,以反映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地理政治现实。本文指出,与冷战后正在发生的地理政治变迁相对应(尤其是中国崛起),21世纪前期美国大战略的关注重点同样也将从西欧向东亚发生转移,而这点意味着美国将为此发展新的技术和缔结新的同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政治 美国 大战略 中国崛起 国际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