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ry-Cold Climate of the Qijia Arche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ankou of the Loess Plateau along the Silk Road Since the Neolithic Period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Huirong DEMBELE Blaise +3 位作者 ZHANG Wanyi ZHANG Jingya MA Yuan ZHANG Cheng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466-2467,共2页
Objective Large numbers of archeological relics from the Neolithic perio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ll tributari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arly humans tended to reside along the river valleys, and developed small b... Objective Large numbers of archeological relics from the Neolithic perio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ll tributari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arly humans tended to reside along the river valleys, and developed small but characteristically decentralized ancient valley culture.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agricultur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mode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TOC The Dry-Cold Climate of the Qijia Arche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ankou of the Loess plateau along the Silk Road Since the Neolithic Period
下载PDF
Fusion and Symbiosis: Innovation Practice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 in the Horizon of Wor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
作者 Gao Weif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5期17-21,共5页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ecological crisis occurs frequently.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grassland nation,endogenetic effect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is more and mor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ecological crisis occurs frequently.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grassland nation,endogenetic effect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symbiosis theory came from the natural ecology,which includes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sharing weal and woe with the universal life,and emphasizes the harmony,unity and symbiosis of all ecological elements.Nowadays if want to approach the challenge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it should use the symbiosis and fusion theory to nourish innovation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and construct concentric circle culture system based on organic unity of grassland nation,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 and wor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t must bring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 into the wor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o both two should interact each other.It also should create an internal security mechanism by using the co-treatment thinking to strengthen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All of these should basically find a way about organic fus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nation and global natural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ON SYMBIOSIS grassland ECOLOGICAL culture Wor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可持续发展瓶颈及应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丽 孙睿藻 +5 位作者 郭小伟 李茜 李以康 曹广民 周华坤 兰玉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5-1882,共18页
青藏高原面积巨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三生服务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人口激增、市场冲击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青藏高原草地生产服务功能逐渐被弱化,“人-地”矛盾凸显,... 青藏高原面积巨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三生服务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人口激增、市场冲击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青藏高原草地生产服务功能逐渐被弱化,“人-地”矛盾凸显,如何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演化历史、植被演化过程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及区域经济-资源发展模式特征,发现:1)在大的时空间尺度下,青藏高原植被演替的主控因子为气候变化和剧烈的地质变迁,在小的时空尺度下,导致相同地理和气候单元植被特征分异的原因是放牧强度的分异,而草地过度放牧的原因同家庭牧场的管理、草地生态价值的可评估性、人口与生产力发展适配度等关系密切。2)规模化放牧在青藏高原区域具有数千年历史,并形成了人-草-畜协同演化的互利共生关系,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汲取当地传统知识和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扩大草地生产的层次性,引入或研发以生产和生态效益共赢为目的的科学技术,完善和延伸草地生产产业链,完善高原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体系,调动牧场管理者草地健康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草地健康监管奖惩制度,以生产力、管理和文化为调节手段提高青藏高原区域农牧业现代化和商品化程度,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牧区管理 退化草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4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通过构建“生态价值—生态责任—生态潜力”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良的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选取了25个指标评价青藏高原2008—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呈现稳步... 通过构建“生态价值—生态责任—生态潜力”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良的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选取了25个指标评价青藏高原2008—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生态价值效度最高,生态责任效度最低;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阶段发展到良好协调阶段;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污水处理率、区域人口密度等是主要障碍因素。据此提出从提升生态价值、筑牢生态责任和夯实生态潜力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绩效 生态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中蒙生态友好型草原畜牧业发展理论机制研究
5
作者 阿拉坦格日乐 恩和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2期195-198,共4页
内蒙古生态环境以草原生态为主要地貌形态,连接蒙古国草原地貌历来就是一个整体的自然系统。“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内蒙古总面积占全国的12.3%,而草... 内蒙古生态环境以草原生态为主要地貌形态,连接蒙古国草原地貌历来就是一个整体的自然系统。“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内蒙古总面积占全国的12.3%,而草原面积占全国的22%,显然保护草原是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而草原畜牧业是可以与草原生态共存的经济部门,也是草地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因此,该文通过分析蒙古高原草原畜牧业发展演变与生态保护的内在关系,探讨蒙古高原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及其应有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草原畜牧业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2013—2023年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学理基础及展望
6
作者 葛利玲 谢婧 +3 位作者 张杨 马炜 孙萌 杨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8-27,共10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研究是当前生态文明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提出到现在历经10年。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3年山水林田湖草沙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学理基础,...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研究是当前生态文明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提出到现在历经10年。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3年山水林田湖草沙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学理基础,最后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历经10年热度不减,未来仍有较强的学术研究生命力;②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是对我国复合国土空间要素系统的抽象与概括,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映射性科学表达;③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研究领域应注重基础理论探索、制度体系构建、空间治理重点和工程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命共同体 学理基础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绿色原则在草原法领域内的法律适用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卢星华 王婧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绿色原则作为我国独创载入了《民法典》,同时绿色原则也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始终。我国草原遍布,生态功能显著,若将绿色原则与草原法律规范相结合,将会构筑起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屏障。但现阶段,绿色原则在适用草原... 绿色原则作为我国独创载入了《民法典》,同时绿色原则也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始终。我国草原遍布,生态功能显著,若将绿色原则与草原法律规范相结合,将会构筑起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屏障。但现阶段,绿色原则在适用草原法领域时,存在未发挥教育功能和解决利益冲突、执法适用受限和司法适用混乱等问题。原因具有两面性:一是绿色原则能与草原公法规范相契合;二是绿色原则与草原私法规范具有一定冲突。绿色原则本质上属于私法原则,可作为限制性原则运用到草原民事纠纷解决当中,但一般不能适用于公法领域。为促进绿色原则在草原法领域适用,可以将绿色原则与传统游牧文化融合,发挥教育功能。要利用比例原则原理平衡好绿色原则适用过程当中的利益失衡,并且将绿色原则的理念通过公法私法化的方式融入草原行政执法,最终将绿色原则融入到私法领域,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原则 草原法 法律适用 利益衡量 草原生态文明
下载PDF
我国草原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的法律保护
8
作者 卢星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1-502,共12页
我国传统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野生药材是中医发展的基础。基于生境(草原)+生物(野生药材资源)+文化(民族医药知识)整体系统观,分析我国草原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的立法现状,发现我国草原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立法冲突,... 我国传统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野生药材是中医发展的基础。基于生境(草原)+生物(野生药材资源)+文化(民族医药知识)整体系统观,分析我国草原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的立法现状,发现我国草原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立法冲突,草原生态补偿制度未将禁止采狩野生药材纳入到补偿范围内,草原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未与民族区域自治和国家公园建设相衔接,草原地区野生药材遗传资源保护不足。因此,应当加强草原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立法,将禁止采狩野生药材纳入到草原生态补偿范围,通过统一法律概念来促进野生药材资源立法的衔接,推动野生药材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地区 野生药材资源 野生动植物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我国草原政策演进历程、趋势和特点——兼论新时代草原治理体系建构
9
作者 李茜茜 曹铭欣 张连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我国的草原政策经历了从起步、曲折发展到全面提升的过程,为新时代草原治理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草原牧区进行土地改革,草原产权由私有转变为公有,其后受“大跃进”和“文革”干扰,农牧冲突严重,草原的再生力... 我国的草原政策经历了从起步、曲折发展到全面提升的过程,为新时代草原治理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草原牧区进行土地改革,草原产权由私有转变为公有,其后受“大跃进”和“文革”干扰,农牧冲突严重,草原的再生力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国家积极推进草政机构改革和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基本的草原政策法制化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国家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确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修复和保护草原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草原政策的内容转向系统治理、融合发展,新时代草原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政策 草原保护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基于生态原则的青藏高原行政区划调整思考
10
作者 潘峰华 刘紫星 +1 位作者 葛岳静 宋长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传统行政区划原则和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实践对生态因素考虑不够,甚至与生态治理产生了冲突.本文提出行政区划要注重生态原则,要以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开发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出发点.在生态意义重大的地区...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传统行政区划原则和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实践对生态因素考虑不够,甚至与生态治理产生了冲突.本文提出行政区划要注重生态原则,要以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开发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出发点.在生态意义重大的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应该成为提升生态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依据生态原则调整和优化行政区划,要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作用.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行政区划的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治理,重要生态项目的规划建设也对现有的行政区划格局提出了挑战.未来应该考虑将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促进青藏高原生态治理的手段,通过发挥行政区划的资源效应,提升青藏高原的空间治理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生态原则 空间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草原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记忆与当代价值——以宋辽夏金元时期为中心
11
作者 张景明 李文静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7,共6页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草原丝绸之路在宋辽夏金元时期达到繁荣阶段,沿线的北方民族与中原和周邻民族通过聚合、和亲、互市、互嵌式居住等方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契丹等民族的西迁与西域诸国和中亚、西亚及欧洲...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草原丝绸之路在宋辽夏金元时期达到繁荣阶段,沿线的北方民族与中原和周邻民族通过聚合、和亲、互市、互嵌式居住等方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契丹等民族的西迁与西域诸国和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世界民族的和平合作、互学互鉴,推动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和大进步。草原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记忆,对推动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丝绸之路 文明交流互鉴 历史记忆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林草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实践理路
12
作者 刘广超 高源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应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推进。林草是自然的主体,其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具备生态的属性,是维护良好生...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应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推进。林草是自然的主体,其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具备生态的属性,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是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根基;其作为自然资源,具备生产的属性,林草是绿色循环经济体,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的重要基础;其作为人与自然的纽带,林草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是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推进的主要载体。新时代要通过以下路径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科学增绿扩绿,提升绿化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观,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根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加强林草保护等自然教育,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行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试论中原文化对青藏高原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
13
作者 达瓦央金 霍巍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3-20,共8页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这里生活着以羌族、藏族为主体的各个民族,他们的文化抉择与发展走向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国西南边疆的长期稳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青藏高原的文明进程当...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这里生活着以羌族、藏族为主体的各个民族,他们的文化抉择与发展走向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国西南边疆的长期稳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青藏高原的文明进程当中,中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强大的吸引力使得青藏高原各族也相应地产生了强烈的向心力,正是在这两股力量形成的合力之下,青藏高原文明的走向一直是向东发展,最终汇入中华文明体系之中。在青藏高原的文明进程中,史前时代、吐蕃王朝时期以及元朝以后,是最为重要的三个阶段,中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在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考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形成
下载PDF
草原小城镇蓝绿空间价值体系构建
14
作者 张俊鹏 徐漫辰 《城市建筑》 2024年第8期53-56,共4页
草原小城镇作为具有突出的生态、文化地域特色的国土空间单元,其蓝绿空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草原小城镇蓝绿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蓝绿空间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所承载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及生活空间的功能角色... 草原小城镇作为具有突出的生态、文化地域特色的国土空间单元,其蓝绿空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草原小城镇蓝绿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蓝绿空间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所承载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及生活空间的功能角色,构建蓝绿空间价值体系,识别蓝绿空间生态价值、生产价值、精神文化与美学价值的内涵,阐述草原小城镇蓝绿空间的共性价值与特殊性价值,并从构建内外一体的蓝绿韧性格局、构建功能协调的蓝绿生产空间、构建多元融合的蓝绿人文空间等多元维度,提出蓝绿空间多维度价值彰显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蓝绿空间 价值体系 复合价值 草原小城镇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5000年来气候变化与若尔盖湿地历史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奕忻 吴宁 +6 位作者 朱求安 陈槐 朱单 彭长辉 杨刚 高永恒 赵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15-1625,共11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古气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多年来的文献记载和自然证据,对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进行重建。并以若尔盖湿地为例,梳理了区域5000 a来气候变化对湿地植被类型、泥炭沼泽发育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气候变... 全球变化背景下古气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多年来的文献记载和自然证据,对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进行重建。并以若尔盖湿地为例,梳理了区域5000 a来气候变化对湿地植被类型、泥炭沼泽发育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气候变化、文化发展、沼泽发育三者之间可能具有的相互关系。指出青藏高原东北部5000—3000 a B.P.之间气候较为暖湿,其平均温度要高出现在2℃左右;3000 a B.P.至今为气候干冷期,其中1000 a B.P.左右是过去5000 a中最寒冷时期,近1000 a来气温呈缓慢回升趋势。区域的气候变化决定了植被类型,对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文明进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沼泽的演替,从而改变人类活动的范围与早期文明的形成,同时人类的过度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泽的分布格局及动态。但气候变化、沼泽发育和文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赖于多因素耦合,其具体机理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若尔盖湿地 植被 泥炭地 文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与治理实践路径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云仙 吴学灿 +1 位作者 盛世兰 杨硕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155,共5页
在分析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比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要求,提出了新时期湖泊保护与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破解"九湖"流域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尖锐的矛盾,... 在分析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比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要求,提出了新时期湖泊保护与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破解"九湖"流域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尖锐的矛盾,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实践路径 九大高原湖泊
下载PDF
关于我国草原类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宇 朱立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9,共9页
草原类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划定和管理的草原保护地,维持一个或多个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原始自然状态,作为当代及未来进行草原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和启智的场所。建立草原类国家公园,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符合中国国... 草原类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划定和管理的草原保护地,维持一个或多个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原始自然状态,作为当代及未来进行草原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和启智的场所。建立草原类国家公园,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和国际接轨。中国草原类国家公园建设应该定位于保护、科研、教育、旅游和区域发展五大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承载力、游客进入强度、基础设施供给状态等,将公园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环境保育区、旅游展示区和社会参与区四个区域,进行分区管理。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准入制度、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为草原类国家公园的健康运行提供长效的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类国家公园 草原自然保护区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牧业文明与草地健康:认识草地畜牧业自然生态——人文社会耦合系统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世魁 任继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现象严重威胁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了草地退化、牧民贫困、文化断代等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危及全球草地畜牧业的存续。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地畜牧业危机,需要自然科学...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现象严重威胁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了草地退化、牧民贫困、文化断代等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危及全球草地畜牧业的存续。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地畜牧业危机,需要自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多方位、多尺度、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和管理实践,构建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牧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一人文耦合系统模式,促进草地畜牧业的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业文明 草地畜牧业 草地健康 全球变化 自然生态—人文社会耦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民航涡扇发动机高高原起动失效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赖安卿 付尧明 闫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4,109,共5页
为了探究民航涡扇发动机高高原起动失效机理,基于QAR数据对某型大涵道比涡扇高高原发动机冷发起动失效和热发起动成功时的关键性能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发动机起动时燃烧状态,设计了航空发动机在翼尾气测量系统,测量分析尾气主要成分... 为了探究民航涡扇发动机高高原起动失效机理,基于QAR数据对某型大涵道比涡扇高高原发动机冷发起动失效和热发起动成功时的关键性能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发动机起动时燃烧状态,设计了航空发动机在翼尾气测量系统,测量分析尾气主要成分(未燃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实时浓度,结果表明:高高原无论冷发起动失败还是热发起动成功,起动机均需要单独带动发动机运转较长时间,达到30%N2左右转速,发动机才开始供油,热发比冷发供油量多,由于燃油雾化质量差,冷发起动比热发起动着火耗时明显增长;冷发供油到着火这段时间,发动机供油规律为脉动式;受制于EGT的限制,冷发起动第三阶段供油量基本维持不变,造成起动悬挂;热发与冷发相比,EGT温度较高,未燃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浓度较小,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差距不大,热发的燃油燃烧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 涡扇发动机 高高原 起动 排放浓度
下载PDF
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上官周平 王飞 +3 位作者 昝林森 赵国平 吴普侠 苏卓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该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为该区域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重点从生态系统视野分析生... [目的]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该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为该区域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重点从生态系统视野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21世纪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农业市场需求不明确,其发展缺少规模生产条件;生态农业模式虽多,但高效、集约、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通过设立生态农业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完善基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先行试验示范县,构建多方联动的生态农业培训模式,提升和重构现代生态农业支撑体系。[结论]生态农业是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途径。未来黄土高原地区要全面强化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路线图,不断提升黄土高原生态文明水平,为加快形成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