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Anticancer Effects on Various Cancers with Combinations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or Vitamin C and D-Fraction
1
作者 Sensuke Konno Bobby Alexander +1 位作者 Drew Freilich Muhammad Choudhury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3年第4期843-850,共8页
Although chemotherapy is one of several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cancer patients, the outcomes have been less satisfactory with palpable side effects in many cases. To help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we exam... Although chemotherapy is one of several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cancer patients, the outcomes have been less satisfactory with palpable side effects in many cases. To help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we examined whether D-fraction (DF), a bioactive mushroom extract, would potentiate anticancer effects of those drugs in vitro. Seven types of cancer cell lines, including breast, lung, stomach, colon, prostate, bladder, and kidney cancers, were tested with various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with DF. Compared to individual drugs alone, combinations of those drugs and DF have indeed improved anticancer activity, resulting in the significant (p 0.05) cell viability reduction in all cancer cells. As vitamin C (VC) has been insinuated to potentiate bioactivity of DF, combination of DF (300 μg/ml) and VC (200 μM) was also examined. Such studies showed that DF/VC combination led to the drastic (≥90%) viability reductions in 6 cancer cells and the 70% reduction in 1 cancer cell type. These results were superior to those from combinations of drugs and DF. To assess if such a profound cell viability reduction by DF/VC combination might be attributed to apoptosis, this possibility was tested by Western blots. Analyses revealed that anti-apoptotic bcl-2 was down-regulated while pro-apoptotic Bax was up-regulated with DF/VC combination, indicating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t is plausible that DF/VC combination may induce apoptosis, resulting in the severe cell viability reduction. Therefore, DF may have a great potential as an adjuvant agent that can b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eutic drugs or with VC for the improved treatment of various human maligna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raction VITAMIN C CHEMOTHERAPY Apoptosis Human CANCERS Maitake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脱色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卫国 王继花 +2 位作者 吴强 包东武 赵永亮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1,共3页
从脱色剂的种类、脱色剂用量、脱色时间、温度、pH值、脱色次数等不同角度对灰树花多糖的脱色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脱色剂的种类不同对脱色效果影响极大 ;脱色剂的用量不同 ,其脱色效果差别很大 ,从V (样品 )∶V (脱色... 从脱色剂的种类、脱色剂用量、脱色时间、温度、pH值、脱色次数等不同角度对灰树花多糖的脱色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脱色剂的种类不同对脱色效果影响极大 ;脱色剂的用量不同 ,其脱色效果差别很大 ,从V (样品 )∶V (脱色剂 ) =1∶2开始变得非常明显。对于复合脱色剂而言 ,脱色 30min已基本达到效果。脱色温度为室温与 5 0℃时的脱色效果差别不大 ,而低温 12℃的脱色效果最好。脱色次数不同 ,脱色效果有很大差异。其中前 2次的脱色效果最为明显 ,第三次与第二次差异不太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考虑到工时与成本以进行 2次脱色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多糖 脱色 脱色剂 纯化
下载PDF
超滤膜分离灰树花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汪维云 施燕 +2 位作者 时宏斌 王勇 童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0-193,共4页
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对灰树花多糖进行分离,选择截留分子量6.0×104的PS膜分离灰树花多糖,膜通量较好。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膜通量的主要因素是料液温度,其次是膜分离操作压力;综合考虑膜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采用超滤膜分离时料液在... 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对灰树花多糖进行分离,选择截留分子量6.0×104的PS膜分离灰树花多糖,膜通量较好。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膜通量的主要因素是料液温度,其次是膜分离操作压力;综合考虑膜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采用超滤膜分离时料液在中性情况下,料温为30℃、操作压力为0.25MPa为膜分离的优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灰树花多糖 分离
下载PDF
灰树花胞内多糖抗辐射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国虔 叶波平 奚涛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利用深层培养方法获得菌丝体,经热水提取后获得灰树花的菌丝体胞内多糖。以之为材料,研究了其对60Co-γ辐照小鼠白细胞数目以及存活率的影响,发现灰树花胞内多糖具有明显的促进辐照小鼠白细胞数目恢复以及提高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的作用。... 利用深层培养方法获得菌丝体,经热水提取后获得灰树花的菌丝体胞内多糖。以之为材料,研究了其对60Co-γ辐照小鼠白细胞数目以及存活率的影响,发现灰树花胞内多糖具有明显的促进辐照小鼠白细胞数目恢复以及提高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的作用。此结果说明灰树花胞内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抗辐射作用 存活率 植物药
下载PDF
灰树花在米糠培养基上固态发酵产多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伟民 徐立平 +3 位作者 郭春梅 杨锁华 张建 赵杰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38-242,共5页
为高效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米糠并拟在固态发酵设备中发酵生产多糖保健食品,以米糠为基础培养基,对灰树花固态发酵米糠产多糖条件进行探索。针对定量米糠,选取水分、蛋白胨、葡萄糖和pH值影响因素,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按L16(... 为高效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米糠并拟在固态发酵设备中发酵生产多糖保健食品,以米糠为基础培养基,对灰树花固态发酵米糠产多糖条件进行探索。针对定量米糠,选取水分、蛋白胨、葡萄糖和pH值影响因素,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按L16(45)的正交试验方案得到优化培养基,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得到较优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固态培养基组成为原始米糠(水分为65%,按原始米糠质量计)、蛋白胨0.5%、葡萄糖4%、pH5.5、装样量20g/250mL三角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70r/min、培养时间11d,多糖得率以米糠为标准计算,可达4.52%。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得到表征多糖产量和培养基成分关系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米糠培养基 固态发酵 灰树花多糖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几种测定灰树花多糖中蛋白质含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王卫国 吴强 +2 位作者 胡宝坤 包东武 赵永亮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用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G -2 5 0染色法三种方法对灰树花多糖中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 ,并同微量凯氏定氮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在蛋白质量浓度 0 1~ 1 0mg/mL范围内 ,其测量误差分别为双缩脲法大于 5 0 % ,紫外吸收法大于 ... 用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G -2 5 0染色法三种方法对灰树花多糖中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 ,并同微量凯氏定氮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在蛋白质量浓度 0 1~ 1 0mg/mL范围内 ,其测量误差分别为双缩脲法大于 5 0 % ,紫外吸收法大于 30 % ,考马斯亮蓝G -2 5 0染色法最低可小于 3%。考马斯亮蓝G - 2 5 0染色法简单 ,迅速 ,且相对较为准确 ,是测定灰树花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蛋白质含量 测定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
下载PDF
灰树花液体深层培养多糖组份的分析鉴定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汪维云 吴梧桐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研究了液体深层培养的灰树花多糖组份和结构。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灰树花胞外多糖 (HPT1)和灰树花胞内多糖 (HPT2 )的组份均含有葡萄糖 (Glu)、甘露糖 (Man)和木糖 (Xyl) ;其摩尔比HPT1为 1 0 0∶0 2 7∶0 11,HPT2为 1 0 0∶0 3 5∶... 研究了液体深层培养的灰树花多糖组份和结构。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灰树花胞外多糖 (HPT1)和灰树花胞内多糖 (HPT2 )的组份均含有葡萄糖 (Glu)、甘露糖 (Man)和木糖 (Xyl) ;其摩尔比HPT1为 1 0 0∶0 2 7∶0 11,HPT2为 1 0 0∶0 3 5∶0 2 6。运用隧道扫描显微镜 (STM )对多糖进行了结构的扫描研究 ,结果表明 :HPT2可以清楚地看出主链上带有环状侧链 ,HPT1不清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深层培养 灰树花多糖 隧道扫描显微镜扫描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促进干扰素诱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项哨 朱圣禾 +2 位作者 朱永平 董凤芹 陈一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257-259,共3页
灰树花多糖以2000,100O,500mg/kg/d的剂量给NIH小鼠灌胄7天,然后腹腔注射1280HAU/ml的NDV(新城鸡瘟病毒)0.5ml。6h后放血,分离血清,以L929细胞、VSV病毒检测鼠干扰素。结果发... 灰树花多糖以2000,100O,500mg/kg/d的剂量给NIH小鼠灌胄7天,然后腹腔注射1280HAU/ml的NDV(新城鸡瘟病毒)0.5ml。6h后放血,分离血清,以L929细胞、VSV病毒检测鼠干扰素。结果发现,灰树花多糖能够促进NDV诱生干扰素。各实验组、NDV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干扰素活性分别为44.5,45.0,29.0,12.0和2.0U/ml,据此认为,灰树花多糖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可能由干扰素系统介导,但也可能有其他机理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干扰素诱导剂 干扰素 正粘病毒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的提取及纯化技术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卫国 赵永亮 包东武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对灰树花多糖提取和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pH6 5~ 7 0 ,98℃浸提 3h ,料水比为 1∶30 ,醇析浓度为70 % ,最佳浸提次数为 2次 ,两次浸提液合并 ,粗多糖得率可达 ... 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对灰树花多糖提取和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pH6 5~ 7 0 ,98℃浸提 3h ,料水比为 1∶30 ,醇析浓度为70 % ,最佳浸提次数为 2次 ,两次浸提液合并 ,粗多糖得率可达 1 2 %~ 1 5 % .杂蛋白质去除时 ,样品 /氯仿 +正丁醇 (V∶V)为 1∶1 ,氯仿 /正丁醇 (V/V)为 1∶0 2 5 ,萃取时间为 60min效果最好 ,去除杂蛋白达 97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提取 纯化 正交试验法 药用 食用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的抗辐射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汪维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0-212,共3页
探讨灰树花多糖对受8Gy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鼠的防护作用。分别用灰树花多糖剂量为100、200、300mg·kg-1·d-1和水为对照共4组处理,经口灌胃来考察抗辐射的作用。结果表明:受辐照的小鼠在200mg·kg-1·d-1剂量以上,可... 探讨灰树花多糖对受8Gy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鼠的防护作用。分别用灰树花多糖剂量为100、200、300mg·kg-1·d-1和水为对照共4组处理,经口灌胃来考察抗辐射的作用。结果表明:受辐照的小鼠在200mg·kg-1·d-1剂量以上,可以提高平均存活时间和30d存活率,增加骨髓的DNA含量,说明灰树花多糖有很好的辐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抗辐射作用 剂量 存活时间 存活率 灰树花
下载PDF
离子束注入技术筛选灰树花多糖产生菌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维云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本文用20×1013ion/cm2~100×1013ion/cm2剂量的N+离子注入灰树花菌,设5个处理,0处理为对照,观测菌丝长势、菌丝长速、纤维素酶活、菌丝生长量、多糖含量探讨离子注入的效应与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离子注入促进生长、增... 本文用20×1013ion/cm2~100×1013ion/cm2剂量的N+离子注入灰树花菌,设5个处理,0处理为对照,观测菌丝长势、菌丝长速、纤维素酶活、菌丝生长量、多糖含量探讨离子注入的效应与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离子注入促进生长、增加纤维素酶活和产物积累,灰色关联分析得到离子注入的最适剂量为40×1013ion/cm2~60×1013ion/cm2;并用纸层析和GC法对离子注入处理和对照菌的产物进行比较鉴定,结果显示多糖性质与结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灰树花菌 灰树花多糖 最适剂量
下载PDF
灰树花深层发酵及菌丝体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宣以巍 孙培龙 +1 位作者 朱丽云 赵明珠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报道了灰树花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及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分别从菌丝体及发酵清液中提取得到了灰树花多糖和胞外多糖 ,同时还测定了菌丝体成分 :灰树花多糖 7 82 % ,蛋白质 2 1 7% ,总糖 5 7 2 % ,灰分6 0 5 % ,其中菌丝体灰树花多糖... 本文报道了灰树花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及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分别从菌丝体及发酵清液中提取得到了灰树花多糖和胞外多糖 ,同时还测定了菌丝体成分 :灰树花多糖 7 82 % ,蛋白质 2 1 7% ,总糖 5 7 2 % ,灰分6 0 5 % ,其中菌丝体灰树花多糖及总糖含量明显多于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灰树花多糖 有效成分 菌丝体 深层发酵 分析 提取
下载PDF
种子深层培养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箐 郝利民 +1 位作者 刘元 王艳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灰树花是食药两用真菌中的极品,其中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抑制肿瘤、激活免疫等功能。研究种子深层培养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灰树花最佳种子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初始pH为6.0;种子培养温度... 灰树花是食药两用真菌中的极品,其中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抑制肿瘤、激活免疫等功能。研究种子深层培养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灰树花最佳种子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初始pH为6.0;种子培养温度为25℃,最佳接种时间为108h;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进行深层发酵,灰树花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325g/L和0.53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深层发酵 灰树花多糖 菌丝体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胶囊制剂的免疫调节实验研究
14
作者 汪维云 马韵升 杨一巍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81-383,共3页
探讨了灰树花多糖胶囊制剂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和受8Gy60-Co-γ射线照射的防护作用。分别用灰树花多糖胶囊制剂的剂量为0.13,0.27,0.81 g和水为对照共4组处理,经灌胃考察免疫调节和抗辐射的作用。结果:超过0.27 g的剂量时,可以提高小鼠的... 探讨了灰树花多糖胶囊制剂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和受8Gy60-Co-γ射线照射的防护作用。分别用灰树花多糖胶囊制剂的剂量为0.13,0.27,0.81 g和水为对照共4组处理,经灌胃考察免疫调节和抗辐射的作用。结果:超过0.27 g的剂量时,可以提高小鼠的足跖肿胀度、抗体细胞生成数、平均存活时间和30 d存活率及提高白细胞总数,有很好的免疫调节和辐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免疫调节 抗辐射 白细胞数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D组分对PM_(2.5)引起肺泡巨噬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琪 茹琴 +7 位作者 田香 陈琳 乐凯 马宝苗 吴日辉 徐丛玥 皮明山 李超英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灰树花多糖D组分(D-fraction)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染毒后的大鼠肺泡巨噬(NR8383)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SRM 2786悬液(31.25、62.5、125、250和500μg/ml)、不同浓度的D-fraction溶液(1.56、3.125、6... 目的探讨灰树花多糖D组分(D-fraction)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染毒后的大鼠肺泡巨噬(NR8383)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SRM 2786悬液(31.25、62.5、125、250和500μg/ml)、不同浓度的D-fraction溶液(1.56、3.125、6.25、12.5、25、50、100、200及400μg/ml)及SRM 2786溶液(浓度为125μg/ml)与不同浓度的D-fraction溶液(3.125、6.25、12.5、25μg/ml)暴露NR8383细胞24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F-12K培养基)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125μg/ml SRM 2786悬液分别与不同浓度(3.125、6.25、12.5、25μg/ml)的D-fraction溶液联合暴露NR8383细胞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β(IL-1β)三种炎性因子的释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SRM 2786暴露组NR8383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SRM 2786暴露浓度的升高,NR8383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56~25μg/ml D-fraction暴露组NR8383细胞的存活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400μg/ml D-fraction暴露组NR8383细胞的存活率均无明显改变。与125μg/ml SRM 2786暴露组相比,125μg/ml SRM 2786+各浓度D-fraction暴露组NR8383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增高;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IL-6和IL-1β含量均较低,除125μg/ml SRM 2786+3.125μg/ml D-fraction暴露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D-fraction暴露浓度的升高,125μg/ml SRM 2786暴露NR8383细胞的存活率及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1β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IL-6含量呈波浪性下降的趋势。结论 PM2.5可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和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而D-fraction可改善由PM2.5引发的NR8383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灰树花多糖D组分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损伤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