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大陆强地震成组活动迁移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傅征祥
金学申
邵辉成
丁香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河北省地震局
陕西省地震局
-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74,共10页
-
基金
中国科学技术部院所社会公益专项(2004DIA3J010)
"十五"中国地震项目资助
-
文摘
研究了中国大陆西部地区(东经108°以西)20世纪初以来7.5级以上大地震成组活动,以及华北至东北地区(30°~55°N,108°~135°E)20世纪20年代以来6.0级以上强地震,10年时间尺度的成组活动迁移过程.在1900~2001年中国大陆西部7.5级以上浅源大地震,分别在1902年1月至1916年12月、 1920年1月至1947年3月和1947年7月至1988年12月三个时间段中,先后出现3次成组活动;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时间段内发生的玛尼和昆仑山西口大地震,可能是第四次成组活动的开始;并且,不同时间段的地震成组活动地区是不重复的,大体上,显示了顺时针的迁移图像.在1927~1998年中国大陆华北至东北地区6.0级以上浅源强地震,分别在1927年1月至1948年12月、 1966年1月至1976年12月和1979年1月至1998年12月三个时间段中,先后出现3次成组活动.成组地震活动主体地区随时间的迁移,表现为往返迁移的图像.成组地震活动群集在一个主体地区内,它们或发生在一条活动构造带上或在多条邻近的活动构造带上.同时,应用断层系统内各个断层相互耦合作用和应力转移的模型,去分析成组地震活动迁移过程的机理.
-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成组活动
迁移图像
机理分析
-
Keywords
China' continent
grouping earthquake activity, migration pattern
Mechanism analysis
-
分类号
P315.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卫星热红外观测与发震断层不同段落交替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单新建
屈春燕
马瑾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202018)
"863"课题:中国地震科学卫星计划的预研与制定(2003AA134060)
-
文摘
利用NOAA卫星资料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图像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增温异常条带在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落上具有迁移特征。地震前两天首先在库塞湖东西200km范围内出现6℃左右的增温异常条带,在空间位置上与Harvard大学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野外考察所给出的宏观震中位置一致。地震前数小时,增温异常迁移到发震断层西段———太阳湖与布卡达板峰段附近,增温幅度约为3℃,与CDSN和USGSD所给出的地震起始破裂位置一致。这种增温异常条带迁移可能与发震断层交替活动有关。震后1天的卫星热红外图像清晰地勾画出发震断层长约450km的线性形迹,代表了整个发震断层的破裂长度,与野外考察所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空间位置一致。
-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卫星热红外观测
发震断层
破裂长度
增温异常条带
-
Keywords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earthquake in the west to the Kunlunshan pass,thermal anomaly belt migration,evolution pattern,alternate activity of seismogenic fault
-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P228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
题名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曲延军
王海涛
沈军
-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出处
《内陆地震》
2008年第4期289-297,共9页
-
基金
"973"对俄合作专项子课题(2005CB724803-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B02-01-05)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708038)资助
-
文摘
利用周边国家天山地震目录、中国天山地震目录及USGS地震目录,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天山地震带的强震在空间分布上有西强东弱、西密东疏且在40°<φN<42°范围出现强震的空白区并存在特殊的易发震地区。强震在南、北天山之间有往复迁移的特征,并在迁移的过程中有单发—双发—群发,但未出现过单发迁移后出现群发的过程。在时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周期特征及南、北天山交替发生的特征。在强度上,7级以上地震主要沿天山构造带分布,而6级地震不但有沿天山分布的还有沿斜切天山带的次级构造分布的,且6级以上地震出现高频地区,集中在东经77°±1°的天山地区。
-
关键词
天山地震带
强震分布
成组活动
强震迁移
-
Keywords
Tienshan seismic belt
Strong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grouping activity
Strong earthquake migration
-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的强震成组活动迁移图像分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傅征祥
吕晓健
郝平
陈丹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8CB425703
2008CB425705)联合资助
-
文摘
本文分析了1900—2008年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7.5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活动时空图像,认为:①1902—1974年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的7.5级以上浅源地震成组活动的主体地区,沿着大三角地震区的边界顺时针迁移,到了1997—2001年开始转移到大三角地震区的内部;②对于整个大三角地震区而言,近代7.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震级(M)-时间(t)过程表明,地震活动是活跃和平静交替出现的幕式过程;③大三角地震区近代7.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时空迁移图像的力学机制,可能是地震区内地震断层应力转移和耦合的相互作用。
-
关键词
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
成组地震活动主体地区迁移
幕式地震活动
-
Keywords
Great seismic triangle area of Eastern Asia Continent
migration pattern of grouping seismic area
Episodic seismic activity
-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华东地区地震成组和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4
- 5
-
-
作者
汤兰荣
高建华
曾新福
-
机构
江西省地震局
-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2,共7页
-
基金
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15010116)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2027)资助
-
文摘
本文对华东地区的地震成组和迁移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700年以来华东地区可划分为四个地震活跃幕,地震较完整的第二幕和第三幕内陆5级以上地震空间成组特征明显;郯庐带以西(包括郯庐带)和郯庐带以东地区4级以上地震时序上具有成组发生的特点;1900年以来郯庐带中南段5级以上地震具有自南向北定向迁移特征;1993年以来华东内陆郯庐带及周边200km范围内的ML4以上地震分三组活动且自西向东迁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华东地区今后的地震趋势分析。
-
关键词
地震迁移
郯庐带
地震活跃幕
成组活动
华东地区
-
Keywords
Seismic episode
Group activity
earthquake migration, Tanlu fault belt
Eastern China
-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