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xtual research on Xu Chunfu's life
1
作者 Ju-Yi Wang Hui Huang +1 位作者 Lin-Na Wu Wen-Qing Wu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Xu Chunfu was a famous medical exper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 authored the Gu Jin Yi Tong Da Quan and the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This paper uses the Xu family genealogy, literature catalog, historical recor... Xu Chunfu was a famous medical exper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 authored the Gu Jin Yi Tong Da Quan and the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This paper uses the Xu family genealogy, literature catalog, historical records to study the Xu family’s life and deeds. Xu Chunfu was born in the second year of the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23) and passed away in the 24th year of the Wanli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96). He served as an official in the Tai Hospital for about 20 years. His work Gu Jin Yi Tong Da Quan was written around the 43rd year of the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56), with a lower limit of the fifth year of the Longq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71), and the initial engraving time was not earlier than the eighth year of the Wanli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80). This paper corrects the shortcomings and errors in previous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Xu Chunfu’s life and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 Chunfu life history biographical verification gu Jin yi Tong Da Quan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Genealogy of the Xu Clan in Qimen Tangtou yinan and Chiling
下载PDF
《续古今诗苑英华》考辨
2
作者 毛伟林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第2期96-100,共5页
文章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编撰者、编撰时间、书名、所续对象、选录时间范围、卷数、传播及影响等项,对诸家历史文献记载《续古今诗苑英华》的歧异信息进行考辨,考察造成歧异的原因,更正和补充已有研究成果的纰漏。
关键词 《续古今诗苑英华》 《诗苑英华》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释慧净 刘孝孙
下载PDF
《古文尚书撰异》引书考论
3
作者 严雨家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8-64,共7页
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在训诂《尚书》时广征博引,或发扬优长,或探讨争议,或贬斥妄说,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与训诂学价值。经梳栉,其引书内容极为丰富,时间上统贯汉代至清代,既裒辑众家,又兼备经史子集。对《古文尚书撰异》所征引文献的整... 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在训诂《尚书》时广征博引,或发扬优长,或探讨争议,或贬斥妄说,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与训诂学价值。经梳栉,其引书内容极为丰富,时间上统贯汉代至清代,既裒辑众家,又兼备经史子集。对《古文尚书撰异》所征引文献的整理,不仅反映出其为学之笃实,更可以进一步揭示其治《尚书》之学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古文尚书撰异》 引书考
下载PDF
中国古代注释性书目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3,共5页
注释性书目和提要性书目、题录性书目一起构成古典书目的三大类型 ,但是目录学界一直缺乏对于注释性书目的认知和界定 ,造成了诸多误解。注释性书目源远流长 ,有效地揭示了文献信息 ,检索更为便捷 ,使书目更加工具书化 ;作为一种书目编... 注释性书目和提要性书目、题录性书目一起构成古典书目的三大类型 ,但是目录学界一直缺乏对于注释性书目的认知和界定 ,造成了诸多误解。注释性书目源远流长 ,有效地揭示了文献信息 ,检索更为便捷 ,使书目更加工具书化 ;作为一种书目编纂传统 ,注释性书目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性书目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古典目录学 书目方法论 起源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政统与道统之间:传统目录学体系建构的政治基础与道德基础 被引量:3
5
作者 温庆新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汉志》等书目最初是受彼时朝廷旨意"典校祕书"且"因校书而叙目录"的结果,期以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在政教意图的指导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传统书目体现政教意图的主要书写... 《汉志》等书目最初是受彼时朝廷旨意"典校祕书"且"因校书而叙目录"的结果,期以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在政教意图的指导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传统书目体现政教意图的主要书写范式,从而规定目录学者的职责。不同时期的目录学编纂者藉此不断调整,以使所编书目成为沟通统治阶级的政教意图与学术思想之间的重要媒介,为该时期的政权统治服务。而人伦道德、"风俗人心"作为传统目录学体系建构的道德基础,又建构了以政教意图为主导的体系所需要的践行机制,使目录学著述能够承担起满足"时君世主"的需求与引导"风俗人心"的政治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目录学 政治基础 道德基础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及其文学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朝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58-461,共4页
与汉代经学大一统的学术格局对应,《汉书.艺文志》建立了严密的"载道"体系,"六艺"对其他各略具有规范意义,"诗赋"略的划分使"文学"的类别属性首次得到揭示,其又被划归于"载道"体系当... 与汉代经学大一统的学术格局对应,《汉书.艺文志》建立了严密的"载道"体系,"六艺"对其他各略具有规范意义,"诗赋"略的划分使"文学"的类别属性首次得到揭示,其又被划归于"载道"体系当中,使"文"与"经"(道)发生了事实上的联系,奠定了"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经” 《汉书·艺文志》 主旨 影响
下载PDF
《汉志》与《隋志》的道家文献目录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娥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47-50,共4页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道家文献有很大的差异,二者在数量、种类、形式、收录标准、注解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道家的影响从黄老道家向老庄之学的演化。
关键词 《汉志》 《隋志》 道家文献 差异 演变
下载PDF
常州庄氏之学与近代疑古思潮之发生 被引量:1
8
作者 萧晓阳 罗时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9-82,共4页
常州庄氏之学开近世疑古之风。庄存与之学融通圣奥,以西汉董仲舒为宗,济以濂洛关闽之学与明代刘宗周一派的心学,在维护王权的思想中包含着变革精神;庄述祖传其学,本原六经,在考证中对经典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开始怀疑经典的真实性;刘逢禄... 常州庄氏之学开近世疑古之风。庄存与之学融通圣奥,以西汉董仲舒为宗,济以濂洛关闽之学与明代刘宗周一派的心学,在维护王权的思想中包含着变革精神;庄述祖传其学,本原六经,在考证中对经典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开始怀疑经典的真实性;刘逢禄在怀疑《左氏春秋》之伪的同时,将今文释经的思想贯穿到诸经之中,动摇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系。魏源、王闿运承其学,经学疑古之思潮大兴,并开史学疑古一派;亦可知近代湘学、蜀学中尚今文之风皆源于常州之学,肇自庄氏,经凌曙辈传承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融通圣奥 稽古阙疑 疑古非圣
下载PDF
论《经义述闻》的语法观
9
作者 韩陈其 立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3-47,共5页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观 句法观 《经义述闻》 《经传释词》
下载PDF
赵谦著述考
10
作者 张明明 丁治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49-755,共7页
赵谦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多涉及文字、音韵,属浙江道学学系,学术影响很大。以前认为赵氏的著作多已散失,只存《六书本义》《声音文字通》《学范》三种,研究发现其存世著作多达七种,其中《考古续集》藏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古籍... 赵谦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多涉及文字、音韵,属浙江道学学系,学术影响很大。以前认为赵氏的著作多已散失,只存《六书本义》《声音文字通》《学范》三种,研究发现其存世著作多达七种,其中《考古续集》藏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均不记载。该馆在记录赵氏著作时,混淆了实为一人的赵谦和赵古则。文章对赵氏存的这七种著作进行了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谦 《六书本义》 《声音文字通》 《造化经纶图》 《学范》 《考古文集》 《考古遗集》 《考古续集》
下载PDF
论《经义述闻》的语义观——《经义述闻》的语言学思想研究
11
作者 韩陈其 立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8-101,共4页
《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反映了王引之重要的语言学思想:一、对词义的考辨,善于抓住本义特点,从形、音、义的网络中,寻绎出词义演变的脉络,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网络观;二、对词义的考辨,既有相关词语同步引中的共时的横向对比,又有... 《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反映了王引之重要的语言学思想:一、对词义的考辨,善于抓住本义特点,从形、音、义的网络中,寻绎出词义演变的脉络,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网络观;二、对词义的考辨,既有相关词语同步引中的共时的横向对比,又有词义交互感染引申的历时的纵向古今对比,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互染观;三、对词义的考辨,既注意古义,又注意今义,上下同义,古今并列,便形成《经义述闻》的语义平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网络观 语义互染观 语义平列观 经义述闻
下载PDF
伪书之争与教育史研究的文献学基础
12
作者 乔卫平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96,F0003,共5页
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概述了中国伪书的辨别方法,并以《子夏易传》和《古文尚书》两个伪书公案为例, 说明伪书本身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教育史研究方面的参鉴意义,故而不可一概而废。因此,关注伪书的问题,有助于强化教育史学科的文献学基础。
关键词 教育史 伪书 子夏易传 古文尚书
下载PDF
读《经义述闻·周易》“繻有衣袽”条小识
13
作者 谢向荣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41,共9页
王引之《易》学论著,今下所见以《经义述闻》卷1、2所载106条最为完整,其校释古义,旁征博引,辞旨明确,多有发明,后世学者,莫不奉为典要,推崇备至。今谨就《经义述闻·周易》"繻有衣袽"条之异说,略陈管见,冀于《周易》之... 王引之《易》学论著,今下所见以《经义述闻》卷1、2所载106条最为完整,其校释古义,旁征博引,辞旨明确,多有发明,后世学者,莫不奉为典要,推崇备至。今谨就《经义述闻·周易》"繻有衣袽"条之异说,略陈管见,冀于《周易》之经义研究,有小补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引之 《经义述闻》 《周易》 既济 繻有衣袽
下载PDF
论王引之《经义述闻》的学术贡献
14
作者 汪保忠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7-49,共3页
王引之是清代段、王之学的中坚人物,《经义述闻》是其代表性著作之一。由于借助音韵学考证古书经义、辨正通假,发现前人诸多谬误。解释精审,切合义训,名重一时。后世学者多认为王引之目光如炬,见解独到、深刻,探幽显微,做了很多开创性... 王引之是清代段、王之学的中坚人物,《经义述闻》是其代表性著作之一。由于借助音韵学考证古书经义、辨正通假,发现前人诸多谬误。解释精审,切合义训,名重一时。后世学者多认为王引之目光如炬,见解独到、深刻,探幽显微,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义述闻》 训诂 通假 连绵词
下载PDF
王引之《经义述闻》辨正二则
15
作者 刘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5-27,共3页
高邮王引之的《经义述闻》是清代乾嘉学派的训诂和校勘的优秀作品,其中许多意见成为定谳,对后世影响极大。《经义述闻》卷十七"子臧之及"条,为后代学者所信从。从《左传》传文与"君子曰"的区别出发,结合相关文脉,... 高邮王引之的《经义述闻》是清代乾嘉学派的训诂和校勘的优秀作品,其中许多意见成为定谳,对后世影响极大。《经义述闻》卷十七"子臧之及"条,为后代学者所信从。从《左传》传文与"君子曰"的区别出发,结合相关文脉,可认为王氏之说不可信从,而当从《左传》原文作"子臧之服"。卷十九"棠尹尚"条,王氏认为《左传》"棠君尚"误,通过结合《左传》及出土文献所载的楚国官制,可认为:王氏之说误,当从《左传》读为"棠君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义述闻》 子臧之服 子臧之及 棠尹尚 棠君尚
下载PDF
文本细读与乾嘉考据研究——以“能不我知”考据为例
16
作者 符渝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2期67-80,126,共15页
文本细读指对文本的结构和语言进行充分解读,从而挖掘文本内涵。将这种方法引入考据研究,有助于对考据作出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本文以《经义述闻》“能不我知”考据为例,展示如何用文本细读对一则乾嘉考据进行分析。通过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指对文本的结构和语言进行充分解读,从而挖掘文本内涵。将这种方法引入考据研究,有助于对考据作出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本文以《经义述闻》“能不我知”考据为例,展示如何用文本细读对一则乾嘉考据进行分析。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将考据的行文结构转换成内容结构,使考据思路得以彰显,在此基础上,细挖隐含于文本中的考据方法、考据思想以及优秀考据背后的科学原理。希望这些尝试可以促进科学考据学的完善,并为今人的考据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乾嘉考据 经义述闻
下载PDF
《经义述闻·周易》补正
17
作者 刘文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8,共12页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之部成就卓著。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通过对《经义述闻.周易》之部中五则辨析经义文字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四个方面的疏失或缺憾:第一是未明《周易》文例;第二是未明《经》、《传》之差异性;第三是未明汉注术...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之部成就卓著。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通过对《经义述闻.周易》之部中五则辨析经义文字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四个方面的疏失或缺憾:第一是未明《周易》文例;第二是未明《经》、《传》之差异性;第三是未明汉注术语;第四是未明甲骨文。前二项属于易学之范畴,后二项则为训诂学之领域。可见训解《周易》之不易,即使精于训诂如王氏父子者,亦不能无所疏漏或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引之 王念孙 《经义述闻》 《周易》
下载PDF
《古文尚书撰异》校议
18
作者 李庆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古文尚书撰异》搜集异文,考辨文字,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对其存在的讹误,以札记的形式,一一加以校勘。
关键词 《古文尚书撰异》 讹误 校勘
下载PDF
由怀疑到证实:由宋至清抉发《古文尚书》伪迹的理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光胜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今文尚书》佶屈聱牙,《古文尚书》平易晓畅,吴棫、朱熹对《古文尚书》的怀疑,主要是出于语言风格的差异。明代梅从语句、文体、史实及传授源流等方面抉摘《古文尚书》的作伪痕迹,和宋儒并无切实的证据相比,他的考据方法有了实质性推... 《今文尚书》佶屈聱牙,《古文尚书》平易晓畅,吴棫、朱熹对《古文尚书》的怀疑,主要是出于语言风格的差异。明代梅从语句、文体、史实及传授源流等方面抉摘《古文尚书》的作伪痕迹,和宋儒并无切实的证据相比,他的考据方法有了实质性推进。清儒阎若璩首先确立孔壁《古文尚书》为真实可信,然后将汉代文献记载中真《古文尚书》的内容与梅赜本对照,由根柢至枝节,全方位抉摘梅赜本《古文尚书》之罅漏。由宋至清,学者们筚路蓝缕,后出转精,最终使"《古文尚书》伪书说"成为学术定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朱熹 阎若璩
下载PDF
王引之《经义述闻》对虞翻《易》注的辨驳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效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3,53,共4页
论及清代《易》学,今人多仅关注其钩沉整理汉《易》之功,以至于对清代《易》学的认识有失片面。其实,清吴派学者对汉《易》多钩稽之业,而皖派学者对汉《易》则多所辨驳之功。吴派和皖派学者都以探求经籍本义为归。吴派学者因汉儒去古未... 论及清代《易》学,今人多仅关注其钩沉整理汉《易》之功,以至于对清代《易》学的认识有失片面。其实,清吴派学者对汉《易》多钩稽之业,而皖派学者对汉《易》则多所辨驳之功。吴派和皖派学者都以探求经籍本义为归。吴派学者因汉儒去古未远,因而致力于汉《易》的钩沉,以求古之途径而求是;皖派学者则认识到汉《易》亦非尽得《周易》之本义,因而信其所当信,疑其所可疑,以考据之途径而求是。皖派释经方法至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而益精。本文通过梳理王引之《经义述闻》中对虞翻《易》注的辨驳,从一个侧面探究皖派学者解《易》特色,冀对清代《易》学有更为全面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引之 《经义述闻》 虞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