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将文臣:吴佩孚与顾维钧的关系初探
1
作者 章福美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吴佩孚与顾维钧,一位是北洋时期权势滔天的军阀,一位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在动荡的北京政局中,顾维钧因吴佩孚的支持先后出任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和内阁总理。期间,两人共商内政外交,在中苏建交谈判时有共识与分歧,在北京政府末期又协... 吴佩孚与顾维钧,一位是北洋时期权势滔天的军阀,一位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在动荡的北京政局中,顾维钧因吴佩孚的支持先后出任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和内阁总理。期间,两人共商内政外交,在中苏建交谈判时有共识与分歧,在北京政府末期又协力维持岌岌可危的政权。两人的关系随着直系权势的盛衰而发生变化,也在此过程中日益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佩孚 顾维钧 中苏谈判 北京政府
下载PDF
吴闿生说杜与桐城派杜诗学在民国时期的传衍——以《古今诗范》为中心
2
作者 王松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 吴闿生是清季民国时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编《古今诗范》选录精审,评点详赡,在桐城派诗歌选本系列中尤具典型性。是选选评杜诗细密周全,涉及五七言古律诸体,所评涵括杜诗性情论、笔法论、章法论、风格论诸多方面:推崇阐扬杜诗流露之至性至情,细致评析“生龙活虎”“凌空倒影”“穷神尽相”等杜诗用笔之法,揭橥杜甫七律连章体的体式特色,聚焦探析杜诗“沉”“雄”风格。吴氏杜诗学既继承了传统杜诗学思想的精髓,又赓续发扬了桐城派诗学的批评传统,堪为民国时期桐城派杜诗学的集成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闿生 杜诗学 《古今诗范》 桐城派
下载PDF
论清初三大思想家对李贽的批判——兼谈早期启蒙思想问题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0,共5页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与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与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者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者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启蒙思想 李贽 王夫之 清代 黄宗羲 顾炎武 批判 思想史
下载PDF
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考论篇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启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32,共12页
本《考论篇》讨论对汉儒研究的实证问题。第I节提出“多方全面”的关注和“理念贯通”的理解二者兼顾,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第II节引用多种史证分析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意指的正读与误读和对汉儒的经学大义、新莽政权、和光... 本《考论篇》讨论对汉儒研究的实证问题。第I节提出“多方全面”的关注和“理念贯通”的理解二者兼顾,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第II节引用多种史证分析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意指的正读与误读和对汉儒的经学大义、新莽政权、和光武帝应对措施的“多方全面”和“理念贯通”的理解。第III节论述东儒士独特的“改革·革命理想”和“独立批判精神”的发展变化:“独行”、“清议”、“党锢”、反抗,和这论证与前史学理论的连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汉儒 改革理想 独立批判精神 “党锢” 王莽 光武帝
下载PDF
顾炎武的易学研究成就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利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62,共7页
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开山人物,顾炎武博通群经,兼采众长,邃于经义,在易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充分发挥文献考证的优势和特点,对汉代象数易学、宋代"图""书"易学以及《周易》经、传和古韵都做过深人思考和系统研... 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开山人物,顾炎武博通群经,兼采众长,邃于经义,在易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充分发挥文献考证的优势和特点,对汉代象数易学、宋代"图""书"易学以及《周易》经、传和古韵都做过深人思考和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学术见解,同时又借助《周易》和易学来表达经世的思想主张,体现了义理与致用并重的治《易》倾向,与先秦儒家《易传》一脉相承。研究中国易学史,应充分重视顾炎武的易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易学 义理 易音
下载PDF
顾炎武与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国庆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顾炎武素称清代学术之祖,对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术研究既分门别类,又相互贯通;既专注于对纯粹学术问题的研究,以提升理论思维水平,也力主通经致用,关注社会现实。他的学术研究及其方法论,开启了乾嘉时期朴学的先河,... 顾炎武素称清代学术之祖,对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术研究既分门别类,又相互贯通;既专注于对纯粹学术问题的研究,以提升理论思维水平,也力主通经致用,关注社会现实。他的学术研究及其方法论,开启了乾嘉时期朴学的先河,对有清一代的学术发展乃至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传统学术转型 学术方法 通经致用 音韵文字
下载PDF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洪涛 刘晓阳 +2 位作者 刘胜淳 孙洪亮 王光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593-594,579,共3页
目的探讨中成药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门诊69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金乌骨通胶囊,对照组口服金乌骨通胶囊及骨代谢调节剂,进行回顾性临床随访,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中成药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门诊69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金乌骨通胶囊,对照组口服金乌骨通胶囊及骨代谢调节剂,进行回顾性临床随访,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5个月。随访功能评级:优38例,良20例,可4例,无效3例。总优良率为89%,两组的有效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骨密度改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疗效明显、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金乌骨痛胶囊 治疗
下载PDF
王猷定与顾炎武文字交往之评判 被引量:2
8
作者 方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明遗民代表人物王猷定与大儒顾炎武的文字交往,论说公允,思考独特,语重心长,直抒己见,有清初学者研究问题的良好素能;但是,论者有误解。实际上,顾炎武之所以成为大家,正是听取众多时贤意见才成功的。后人不必人为拔高名家、忽视诸如王... 明遗民代表人物王猷定与大儒顾炎武的文字交往,论说公允,思考独特,语重心长,直抒己见,有清初学者研究问题的良好素能;但是,论者有误解。实际上,顾炎武之所以成为大家,正是听取众多时贤意见才成功的。后人不必人为拔高名家、忽视诸如王猷定这样的过渡型的历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猷定 顾炎武 商榷 评判
下载PDF
“采铜于山”与学术原创性思维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怀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1,共5页
顾炎武以"采铜于山"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学术原创性的重要性。原创性的研究不只是要从原始史料上入手,从思想史研究上说,从原著、代表作入手,要站在一个时代的理论高度从根本上进行阐释,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学术与社会现实的关联... 顾炎武以"采铜于山"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学术原创性的重要性。原创性的研究不只是要从原始史料上入手,从思想史研究上说,从原著、代表作入手,要站在一个时代的理论高度从根本上进行阐释,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学术与社会现实的关联。要注意到"述"与"作"的关联、"众手修书"与"成一家之言"的关联,还要注意到比次之业、考索之功与独断之学的关联。学者应有原创性研究的自觉意识,意识到这是关系到学术发展的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性思维 顾炎武 史学研究
下载PDF
顾炎武与申涵光交往述考——兼论其学术思想异同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可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6-58,共13页
文章从三个角度对顾炎武与申涵光的交往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探讨,所得主要结论认为,顾、申基于相似的家史背景而有共同的民族情感与遗民志节,其学术则互有同异,其同在强调"下学而上达",异在顾明显偏重于"下学",... 文章从三个角度对顾炎武与申涵光的交往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探讨,所得主要结论认为,顾、申基于相似的家史背景而有共同的民族情感与遗民志节,其学术则互有同异,其同在强调"下学而上达",异在顾明显偏重于"下学",申则看似"下学"与"上达"并重,实则强调"上达必该下学",使"下学"从属于"上达",终以"主敬"而归宿于"求放心"、"致良知"之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申涵光 遗民 下学 上达
下载PDF
顾氏家学及其对顾炎武学术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鱼宏亮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24-29,共6页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最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成就上承宋明以来的实证传统,下启乾嘉时代汉学思潮,其学术体系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顾氏家族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文法吏”的知识特色是顾氏家学的主要特征。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最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成就上承宋明以来的实证传统,下启乾嘉时代汉学思潮,其学术体系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顾氏家族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文法吏”的知识特色是顾氏家学的主要特征。顾炎武学术内容与方法来源于家学影响。从顾炎武在明清之际的学术与政治活动来看,其思想倾向在于重建晚明以来受到冲击的专制统治秩序。明清之际的“经世”思潮并不仅仅是对一种学术方法、思想倾向的强调,它具有实际的学术内容与知识体系;明清之际士大夫对“经世”之学倡导,使得宋明以来“尊德性”的思想传统转向“道问学”的学术研究,这种研究对清代的社会政治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顾氏家学 顾炎武 学术方法 学术思想 学术体系 学术研究
下载PDF
《日知录》的版本与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京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0-84,共5页
文章就顾炎武《日知录》一书的版本与研究动态,从五个方面作出综合评述。提出《日知录》版本流传共有五个时态,对徐文珊《原抄本顾亭林日知录》及近年出版的七部研究著作略有评骘,对张继旧藏抄本《日知录》的递藏姓氏略加考释,对新近发... 文章就顾炎武《日知录》一书的版本与研究动态,从五个方面作出综合评述。提出《日知录》版本流传共有五个时态,对徐文珊《原抄本顾亭林日知录》及近年出版的七部研究著作略有评骘,对张继旧藏抄本《日知录》的递藏姓氏略加考释,对新近发现的北大馆藏抄本《日知录》的学术价值也有简要的举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日知录》 版本 研究动态
下载PDF
1950-2013年顾炎武著述生平学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可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1-68,共18页
文章主要综述了1950-2013年间中国大陆学界对顾氏遗著的文献学研究、顾氏生平的历史学研究和顾氏学术的整体研究之进展情况,对海外的顾炎武研究仅作了挂一漏万的简述。
关键词 顾炎武 著述 生平 学术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山东、江苏傩文化区和蒲松龄记述的“巫戏”、“巫风” 被引量:5
14
作者 车锡伦 李智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2-28,共7页
根据清康熙年间著名作家蒲松龄诗文中有“巫风”、“巫戏”的记述。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证明清及近代山东和江苏傩文化区傩祭、傩戏流行和传播的区域、特点和遗存(如山东微山湖地区的“端鼓腔”,江苏北部的“香火”、... 根据清康熙年间著名作家蒲松龄诗文中有“巫风”、“巫戏”的记述。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证明清及近代山东和江苏傩文化区傩祭、傩戏流行和传播的区域、特点和遗存(如山东微山湖地区的“端鼓腔”,江苏北部的“香火”、“香火戏”,辽宁的“民香”等),并同时探讨戏曲史上迷失了的“齐剧”、“山东姑娘腔”(又称“姑娘戏”、“唱姑娘”等)的踪迹。从而解决蒲松龄诗文中所说的“巫戏”、“巫风”的性质,及其存在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文化 蒲松龄 巫戏 山东姑娘腔 齐剧
下载PDF
五谷虫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的纯化及抗菌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振 洪亮 +1 位作者 王寿宇 吕德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5期2755-2760,共6页
背景:五谷虫抗菌物质提纯方法存在争议,抗菌作用机制不清。目的:分离纯化五谷虫抗菌物质,并明确其抗菌机制。方法:应用超滤法对五谷虫粗提物进行纯化,用酶标浊度法及K-B纸片琼脂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明显抗菌活性的滤出液;MTT法检测滤出液... 背景:五谷虫抗菌物质提纯方法存在争议,抗菌作用机制不清。目的:分离纯化五谷虫抗菌物质,并明确其抗菌机制。方法:应用超滤法对五谷虫粗提物进行纯化,用酶标浊度法及K-B纸片琼脂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明显抗菌活性的滤出液;MTT法检测滤出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的影响及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电镜技术观察抗菌物质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酶标浊度法及K-B纸片琼脂扩散法均显示与五谷虫粗提物及截留液相比较,滤出液(Mr<10000)的抗菌活性最强(P<0.05),能明显抑制金葡萄菌增殖,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g/L。五谷虫滤出液抗菌物质能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使细菌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渗出。五谷虫抗菌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0,其可能通过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而形成孔洞,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而发挥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五谷虫 抗菌物质 超滤 抗菌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细胞膜通透性 最低抑菌浓度 分离 纯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杨慎古音学源流考辨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吴棫《韵补》大体上是为"古音"而作,不过没有形成明确的"古音"概念。《韵补》综合运用押韵、谐声、异文、古读等方法考订古音,这也是他的开创,并被后来的古音学家所继承。杨慎古韵学出自吴棫,他的功绩在于,明确提出... 吴棫《韵补》大体上是为"古音"而作,不过没有形成明确的"古音"概念。《韵补》综合运用押韵、谐声、异文、古读等方法考订古音,这也是他的开创,并被后来的古音学家所继承。杨慎古韵学出自吴棫,他的功绩在于,明确提出了"古音"概念,注意到了古今音变的复杂性,改进了考订古音的方法。陈第古音学在杨慎的基础上做出了更大的突破:完全抛弃了"叶音说",注重阐明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采用穷举法等。至此,明代学术,在古音学方面,完成了同清代朴学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古音学 源流 吴械 陈第
下载PDF
金亚蓓教授基于“有故无殒”理论辨证施针治疗妊娠病的临床特色撷英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利芳 孙占玲 +2 位作者 刘承浩 张佳敏 金亚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48-251,263,共5页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金亚蓓教授针灸治疗妊娠病的学术经验及特色。[方法]通过整理、回顾、分析金师针灸治疗妊娠病的相关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选穴、治则治法、用穴特色等方面,全面总结归纳金师针灸治疗妊娠病的学术经验,并列...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金亚蓓教授针灸治疗妊娠病的学术经验及特色。[方法]通过整理、回顾、分析金师针灸治疗妊娠病的相关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选穴、治则治法、用穴特色等方面,全面总结归纳金师针灸治疗妊娠病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则予以佐证。[结果]金师认为妊娠病病因大约有三,一曰阴亏、二曰气滞、三曰痰湿。临证遵“有故无殒”之大法,治病与安胎并举,脏腑辨证,以肝脾肾为中心,益气健脾的同时不忘补肾安胎;六经辨证,分经选穴;八纲辨证,巧用对穴,以表里经配穴调阴阳,以输募配穴调寒热,以脏腑配穴调虚实,达到“养胎不留邪,祛邪不伤胎之效”。所举医案为妊娠蛇串疮,证属心火亢盛型,予梅花针局部阿是穴轻叩刺以清泻湿热,配合体针清泻心经与滋肾安胎并举,使邪去则胎自安。[结论]金师临证尊“有故无殒”之大法,将妊娠病按脏腑、六经、八纲进行辨证施针,对于妊娠病的针灸治疗主张治病与安胎并举,巧用对穴,其经验独到,值得同道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病 有故无殒 辨证施针 针刺疗法 对穴 名医经验 金亚蓓
下载PDF
论匡正汉主是班固撰述《汉书·五行志》的政治目的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向燕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2-25,共4页
《五行志》作为班固新设的四志之一 ,在《汉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刘向《洪范·五行传》不同 ,《五行志》只记灾异不言祥瑞 ;从它选择的史事、依据的理论渊源以及当时的政治发展看 ,匡正汉主应是班固撰述《五行志》的政治目的。
关键词 班固 <<汉书·五行志>> 政治目的 天人感应
下载PDF
浓墨重彩:班固与武帝时期历史的书写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其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4,共8页
班固重新搜集大量新史料,运用睿思,撰成内容丰富的《武帝纪》,又围绕本纪,以列传、志中的记载与之关联、补充,展开对武帝时期历史的全面记述,此项确是班固在历史编纂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对此做专题的深入考察,能够提供大量生动有力的证据... 班固重新搜集大量新史料,运用睿思,撰成内容丰富的《武帝纪》,又围绕本纪,以列传、志中的记载与之关联、补充,展开对武帝时期历史的全面记述,此项确是班固在历史编纂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对此做专题的深入考察,能够提供大量生动有力的证据,说明班固不愧为一代良史,他有卓越的史才,高明的史识和高尚的史德。这对于深刻认识和恰当评价武帝鼎盛时期的历史,并从中获得治国施政的启示,也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汉书》 汉武帝 历史编纂学
下载PDF
20世纪之前诗文用韵考研究概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0-93,1-2,共4页
利用历代传承的各类体裁的韵文材料来研究语音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唐人首开利用诗文叶韵考察韵字读音的先河,但方法简单,没有系统,仅在考证方法上为后人提供一定的参考;宋人利用诗文进行古音研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 利用历代传承的各类体裁的韵文材料来研究语音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唐人首开利用诗文叶韵考察韵字读音的先河,但方法简单,没有系统,仅在考证方法上为后人提供一定的参考;宋人利用诗文进行古音研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并没有太多方法论上的意义;元人对元曲等韵文材料的整理和运用虽然没有形成理论,但操作程序和研究结果是后人可资借鉴的,其方法已初具归纳法的模型;明人思维开阔,系统利用韵文材料进行语音研究,其方法是近乎完全归纳法的;清代朴学研究目的明确、材料可靠、手段成熟,时至今日,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文材料 汉语音韵学 用韵考 《中原音韵》 顾炎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