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前缘关口断裂典型构造剖面的物理模拟实验及其变形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于福生 张芳峰 +2 位作者 杨长清 李学良 冯自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关口断裂位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前缘,根据构造线走向和典型地震剖面构造变形样式可划分出北、中、南三段。北段走向为北东50°,构造变形模式总体为不整合面所限制的基底卷入式前展型逆冲叠瓦式构造组合;中段走向为北东30°,构... 关口断裂位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前缘,根据构造线走向和典型地震剖面构造变形样式可划分出北、中、南三段。北段走向为北东50°,构造变形模式总体为不整合面所限制的基底卷入式前展型逆冲叠瓦式构造组合;中段走向为北东30°,构造变形模式为双滑脱层所控制的分层滑脱断层垂向叠加组合;南段走向为北东30°,变形模式为二叠系内滑脱层所控制的箱状背冲式构造组合。构造变形过程主要经历了印支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阶段。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北段变形的主控因素为斜向挤压(NW300°)和须家河组四段底部发育的高黏度滑脱层;中段变形的主控因素为正向挤压和双滑脱层的垂向叠置;南段变形的主控因素为正向挤压和二叠系内部低黏度厚层滑脱层的均匀分布。利用剖面模拟实验结果估算出的关口断裂不同构造段不同时期挤压构造变形强度(缩短率)不同,总缩短率表现为中段最大(39.63%),南段次之(34.93%),北段最小(32.72%)。印支期缩短率与总缩短率特征相似,中段为28.79%,南段为19.88%,北段为14.68%,而燕山期缩短率却表现为北段最大(18.04%),南段次之(15.05%),中段最小(1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前缘 关口断裂 彭县断裂 变形特征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川西什邡地区隐伏断层活动性及其对流体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庞河清 王多义 +6 位作者 蔡左花 程建 黄耀综 邓祖林 李幸运 唐蓉 蒋增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微量元素分析、土壤氡气测量以及野外露头观察等手段,在什邡湔氐地区识别出22条隐伏断层。它们按走向可分为北北西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3组。受关口断层推覆上升的影响,隐伏断层普遍具张扭性,活性较好,含水破... 利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微量元素分析、土壤氡气测量以及野外露头观察等手段,在什邡湔氐地区识别出22条隐伏断层。它们按走向可分为北北西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3组。受关口断层推覆上升的影响,隐伏断层普遍具张扭性,活性较好,含水破碎带发育。从油气水文地球化学和地下水的活动规律来探讨该区断裂和盖层、地下水的配置关系,认为本区油气保存条件总体较差,但在单斜带局部区域寻找水动力圈闭气藏以及在云西—徐家场鼻状背斜上勘探深层气藏仍然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什邡地区 关口断层 遥感地质解译 土壤地球化学 水动力圈闭 油气勘查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关口断裂形成与演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时志强 马利梅 罗啸泉 《四川地质学报》 201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剖面资料与钻井数据,系统分析了关口断裂形成过程与演化特征。认为关口断裂在印支早、中期为张性大力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同沉积正断层,在晚三叠世卡尼克期为生长性正断层;印支晚期构造事件中该断裂改变为逆冲断层。关口... 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剖面资料与钻井数据,系统分析了关口断裂形成过程与演化特征。认为关口断裂在印支早、中期为张性大力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同沉积正断层,在晚三叠世卡尼克期为生长性正断层;印支晚期构造事件中该断裂改变为逆冲断层。关口断裂活动性较强,其中在燕山晚期活动性最强。关口断裂在喜马拉雅期有多期次的、长时期的强烈活动;并且目前仍是一条活动性的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口断裂 龙门山 同沉积断层 逆冲断层
下载PDF
金马—鸭子河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及与油气藏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魏三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4期130-134,共5页
金马—鸭子河地区位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与四川台坳(盆地)的交界处,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对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关口断裂下盘发育的白鹿场断裂可视作其先存断裂,形成的构造楔造成关口断裂下盘地层局部增厚。关口断裂南东方... 金马—鸭子河地区位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与四川台坳(盆地)的交界处,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对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关口断裂下盘发育的白鹿场断裂可视作其先存断裂,形成的构造楔造成关口断裂下盘地层局部增厚。关口断裂南东方向收缩程度渐小,总体表现出双滑脱层控制的分层滑脱断层垂向叠加构造组合。彭县断裂为多条断裂构成的断裂带,中段断距较大,可以作为局部构造应力转换或集中的指示。金马—鸭子河地区主要断裂活动起始于印支早期,在印支运动晚期持续变形,强烈活动于燕山期,关口断裂、彭县断裂于燕山期发生强烈逆冲,与喜马拉雅期至新构造期持续变形,发生走滑并影响至地表。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具有密切联系,对于构造圈闭形成、储层改造、油气运移和聚集均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马—鸭子河 关口断裂 彭县断裂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