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考古所见两周时期官庄聚落的人群与社会 被引量:3
1
作者 陶大卫 张国文 +2 位作者 周亚威 陈朝云 韩国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0-327,共8页
本文从生物考古视角探讨官庄聚落两周时期的人群与社会状况。官庄聚落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手工业经济较为兴盛,存在多种类的手工业作坊。聚落内社会等级分化明显,人群构成较为复杂,这些社会状况都在人群食物... 本文从生物考古视角探讨官庄聚落两周时期的人群与社会状况。官庄聚落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手工业经济较为兴盛,存在多种类的手工业作坊。聚落内社会等级分化明显,人群构成较为复杂,这些社会状况都在人群食物结构上有所反映。贵族阶层具有最高的δ^(15)N值,食用较多的肉食资源;平民阶层δ^(15)N值都偏低,显示较低的动物蛋白摄取。不同葬俗的群体在饮食结构方面差异明显:直肢葬群体主要以C_(4)类食物为主,与同样采用直肢葬的贵族阶层较为一致,官庄墓葬以直肢葬为主,这一群体应是官庄聚落土著居民;相较于直肢葬群体,屈肢葬群体食用了更多的C_(3)类植物,从个别屈肢葬个体食用水稻这一官庄聚落并未种植的C_(3)类作物来看,屈肢葬群体流动性较大,有可能为外来群体。官庄聚落人群构成复杂的状况,应与区域内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较为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遗址 两周时期 生物考古
下载PDF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的植物淀粉粒 被引量:9
2
作者 陶大卫 陈朝云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7-477,共11页
本文对河南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开展了淀粉粒分析,发现了数量丰富的淀粉粒以及少量植硅体。可鉴定形态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粟、黍、小麦、小豆等农作物以及坚果、块茎植物;植硅体中则有来自水稻颖片的双峰型植硅体。此次研究表明官庄... 本文对河南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开展了淀粉粒分析,发现了数量丰富的淀粉粒以及少量植硅体。可鉴定形态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粟、黍、小麦、小豆等农作物以及坚果、块茎植物;植硅体中则有来自水稻颖片的双峰型植硅体。此次研究表明官庄先民食物来源广泛,包括多种农作物和采集植物,其中粟黍类农作物在食物构成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小麦所占比例很可能已仅次于粟黍。结合包括官庄遗址和周边若干遗址的浮选结果,两周时期中原腹心地区仍是北方传统的粟作农业,但农作物种植已明显多样化;与此同时,小麦在农作物体系中的重要性增加,中原地区农作物种植体系由以粟黍为主转向以小麦为主的趋势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遗址 牙结石 淀粉粒 植硅体 食物构成
下载PDF
荥阳官庄遗址制陶作坊出土陶泥陶坯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娟 崔剑锋 +1 位作者 崔天兴 郜向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3,共7页
河南省荥阳官庄遗址发现了用于制陶的粘土原料以及未烧制的陶坯,这为研究西周中期以后中原制陶技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为此,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部分原料和陶坯,并使用马弗炉对其中的陶... 河南省荥阳官庄遗址发现了用于制陶的粘土原料以及未烧制的陶坯,这为研究西周中期以后中原制陶技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为此,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部分原料和陶坯,并使用马弗炉对其中的陶泥进行了烧制实验。结果发现,官庄遗址的制陶原料含铁量较高,烧制过程中析出磁铁矿等铁类矿物,且烧成陶色偏深;此外,制陶原料和同期陶片之间物相的趋同性和化学成分的聚类性,显示陶器本地生产的特性。研究结果为研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时期制陶技术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遗址 陶坯 烧失值 产源分析
下载PDF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陶范物源及制作工艺分析
4
作者 陈博 尹邵君 +1 位作者 许俊杰 郜向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为了解河南荥阳两周时期官庄城址出土陶范物源及其制作工艺,利用粒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岩相分析法对官庄陶范、自然沉积地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制范原料取自于遗址文化层之下的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层,马兰黄土... 为了解河南荥阳两周时期官庄城址出土陶范物源及其制作工艺,利用粒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岩相分析法对官庄陶范、自然沉积地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制范原料取自于遗址文化层之下的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层,马兰黄土在用于制作陶范前经过了简单的人工淘洗,澄泥池与早期陶范制作中的原料淘洗环节有关;2)陶范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少量草木灰及钙结核粉末作为羼合料以增加耐高温性能;3)容器范的面范、背范选料与制作工艺不同,面范主要选用马兰黄土,而背范材质则由马兰黄土与河砂混合而成,掺和比例约为7∶5;与工具范相比,容器范的优势粒径更偏细粒,显示不同器型的陶范加工工艺有所不同,而容器范制作更为精细;与早期陶范制作相比,晚期陶范制作相对粗糙,但差别不明显。4)双层范岩相特征结果指示面、背范存在不同制作工艺。面范在制作过程中是经淘洗选取100μm以下较细颗粒的马兰黄土作为原料,有定向修整的痕迹;而背范则由粗细两部分矿物混合制成,未见明显处理加工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遗址 陶范 粒度 XRF 岩相分析
下载PDF
荥阳官庄遗址两周时期制陶原料的来源及加工工艺分析
5
作者 许俊杰 王超永 +1 位作者 陈博 郜向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探讨官庄遗址两周之际制陶原料的选取与陶泥料加工工艺的差异,本研究以官庄遗址泥料坑出土夹砂陶泥料、泥质陶泥料及泥制陶坯、夹砂陶坯,和遗址所在自然沉积地层中的全新世古土壤、马兰黄土、附近枯河河道河砂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粒... 为探讨官庄遗址两周之际制陶原料的选取与陶泥料加工工艺的差异,本研究以官庄遗址泥料坑出土夹砂陶泥料、泥质陶泥料及泥制陶坯、夹砂陶坯,和遗址所在自然沉积地层中的全新世古土壤、马兰黄土、附近枯河河道河砂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粒度、磁化率、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官庄制陶原料来自于遗址所处地点的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地层,其中夹砂陶泥料和陶坯中的羼合料主要取自于枯河河道中的河砂;2)遗址使用期间,早晚不同时期的陶泥料选取和加工工艺有所不同——早期以马兰黄土或全新世古土壤为原料,经严格的淘洗工序后,选用优势组分为1~11μm的部分添加河砂制备成夹砂陶泥料,粗粒河砂与细粒黏土比例为1∶4;而晚期出现了以全新世古土壤为原料,直接或只经过简单淘洗工序后制备成泥质陶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遗址 制陶原料 粒度 磁化率 XRF
下载PDF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2012~2013年发掘简报
6
作者 韩国河 温晓星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0,65,共12页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河南省荣阳市官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灰坑、墓葬和陶灶等遗迹。灰坑平面呈圆形、椭圆形、矩形以及不规则形。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石器、铁器和蚌...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河南省荣阳市官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灰坑、墓葬和陶灶等遗迹。灰坑平面呈圆形、椭圆形、矩形以及不规则形。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石器、铁器和蚌器等。陶器器形有高、盆、豆、罐、孟及器盖等;石器包括铲、刀和;骨器有馨、针和锥等;青铜器包括箭簇和铜削等。根据出土陶器组合特征推断官庄遗址使用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战国早中期,这为了解郑州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及其社会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荣阳 官庄遗址 周代城址
原文传递
郑州地区周代农作物资源利用研究:以荥阳官庄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丽雅 郑越 +3 位作者 朱津 田洁 郜向平 韩国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43,共15页
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即史前时期传入中国的小麦冲击了粟类作物的主导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中原地区进行农业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环嵩山地区是中原的腹地,对官庄遗址的浮选研究丰富了这一地区植物利用的... 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即史前时期传入中国的小麦冲击了粟类作物的主导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中原地区进行农业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环嵩山地区是中原的腹地,对官庄遗址的浮选研究丰富了这一地区植物利用的资料。官庄遗址(34°51′06″N,113°22′28″E)是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的一处周代遗址,该遗址共进行过两次浮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1-2012年度第二次浮选所得样本,发掘共获得82份浮选土样,其中包含53个"大单位"的土样,采集土样总量共872 L,主要来自地层、房址、灰坑、井、火膛和陶器内填土,浮选过程使用塑料小水桶和80目标准分样筛。本次浮选获得炭化植物种子10509粒,出土农作物包括粟、黍、小麦、大豆、豇豆属植物和大麻,非农作物种类丰富,多达25种。将官庄与其他周代遗址相比,两次浮选显示官庄遗址虽然一直维持着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传统,但农业生产结构中的其他部分似与两周时期全国农业经济的时代特点有所差异。两周时期,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位几乎与粟不相上下,黍似乎已成为一种次要的旱地作物,但官庄遗址小麦的出土概率始终未高于粟,在春秋中期以后则出现了黍的出土概率反而大于小麦的现象,这可能受到了冷干气候、政治局势动荡或遗址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官庄先民似不喜食稻米,一方面大概是由于冷干气候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能是周朝统治阶层饮食习惯的制约。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藜科和豆科植物应是中国家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丝绸之路开通后,苜蓿作为优良饲料传入中国,饲料的获取方式、饲料种类、家畜的饲养水平、肉类资源的供应、农田土壤的改良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对官庄遗址植物遗存的分析不仅深化了对该地周代农业经济的研究,更为探讨两周之际到战国早期郑州地区周代植物利用提供了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地区 周代 农作物 官庄遗址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市官庄遗址西区发掘简报 被引量:8
8
作者 韩国河 朱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共12页
荥阳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地处平原地带,索须河从遗址南部自西向东流过。遗址地势平坦,中部比周围稍高,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图一)。
关键词 河南荥阳市 官庄遗址 城址 周代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市官庄周代城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9
作者 韩国河 陈康 刘彦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40,共16页
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对荥阳官庄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一座大小城南北相连、带有多重环壕的周代城址,揭示了城壕、城墙、小城南城门和相关建筑。官庄城址的发现对研究周代郑州地区封国、郑国东迁等... 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对荥阳官庄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一座大小城南北相连、带有多重环壕的周代城址,揭示了城壕、城墙、小城南城门和相关建筑。官庄城址的发现对研究周代郑州地区封国、郑国东迁等历史问题,以及建立郑州地区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荥阳市 官庄村 周代城址 城壕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2013年度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国河 赵海洲 +17 位作者 张继华 陈博 陈康 陈虎 刘伟伟 史雪飞 尚元昕 王林 武胜春 孙华强 聂银超 程晓平 王艳杰 刘明明 屈哲 曹俊阳 周阵锋 孙广贺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6,共13页
2011年郑州大学考古系在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发现一处周代城址,2013年对该城址大城西北部进行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发现了一批丰富的西周晚期至战国中期遗存,尤以大量的窖穴遗存最为重要。该区域可能为城址的仓储区。这些发现... 2011年郑州大学考古系在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发现一处周代城址,2013年对该城址大城西北部进行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发现了一批丰富的西周晚期至战国中期遗存,尤以大量的窖穴遗存最为重要。该区域可能为城址的仓储区。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官庄城址的布局、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及郑韩两国对该区域的治理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遗址 周代 仓储区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东周人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亚威 刘明明 +1 位作者 陈朝云 韩国河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6,共10页
荥阳官庄遗址是郑州西北郊地区两周时期的一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本文通过对官庄遗址出土的6例东周时期颅骨的人种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官庄组形态特征可概括为高颅型、中颅型与狭颅型相结合,偏狭的上面型和鼻型,较为垂直的面型... 荥阳官庄遗址是郑州西北郊地区两周时期的一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本文通过对官庄遗址出土的6例东周时期颅骨的人种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官庄组形态特征可概括为高颅型、中颅型与狭颅型相结合,偏狭的上面型和鼻型,较为垂直的面型以及中等的眶型和面部扁平度。2.官庄组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东亚类型较为接近,与北亚类型关系较为疏远。3.在与相关古代组的比较中,官庄组表现出与上马组、乔村合并组和殷墟中小墓Ⅱ组接近,而与双塔组、井沟子组和台西组关系疏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遗址 人骨 形态特征 东周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市官庄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朝云 刘亚玲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37,共18页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北距连霍高速公路约500米,西距荥邙(荥阳-邙山)公路约1000米,南距索河约3000米,枯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遗址西北部(图一)。地理坐标为北纬34°51′06″,东经113°22′28″,海拔11...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北距连霍高速公路约500米,西距荥邙(荥阳-邙山)公路约1000米,南距索河约3000米,枯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遗址西北部(图一)。地理坐标为北纬34°51′06″,东经113°22′28″,海拔116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荥阳市 官庄遗址 西周晚期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官庄城址周边系统调查与初步收获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国河 惠夕平 +4 位作者 闫广宇 王书成 赵艺博 刘伟伟 樊刚亮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63,共7页
在3S技术的支撑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官庄城址周边地区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测绘。通过聚落形态研究,作者对官庄城址的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及其与东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通过对商末周初至西周晚春秋时期的聚落演变的考察,揭示出西... 在3S技术的支撑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官庄城址周边地区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测绘。通过聚落形态研究,作者对官庄城址的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及其与东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通过对商末周初至西周晚春秋时期的聚落演变的考察,揭示出西周晚期前后研究区域内聚落和社会格局经历了一次重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调查 官庄城址 3S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技术与金属资源变迁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吉 郜向平 +2 位作者 丁思聪 赵昊 陈建立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73,共12页
对荥阳官庄遗址近年发掘的部分铸铜遗物进行显微物相及成分分析,铜渣块均为青铜熔炼渣,产品以铅锡青铜为主,部分样品锡含量较低,与春秋早期中原各诸侯国青铜器的合金技术面貌近同。官庄遗址大部分熔炼渣及铜器与同出的纯铅块具有一致的... 对荥阳官庄遗址近年发掘的部分铸铜遗物进行显微物相及成分分析,铜渣块均为青铜熔炼渣,产品以铅锡青铜为主,部分样品锡含量较低,与春秋早期中原各诸侯国青铜器的合金技术面貌近同。官庄遗址大部分熔炼渣及铜器与同出的纯铅块具有一致的铅同位素比值;铸铜生产最早及最晚阶段的少数实例,分别与扶风李家及新郑中行铸铜作坊的铅同位素比值特征一致,填补了春秋早期金属资源序列的缺环。综合合金技术、铅料资源及已报道的制范技术,能够初步探讨春秋早中期铸铜作坊技术与资源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遗址 春秋 铸铜技术 金属资源 变迁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市官庄遗址铸铜作坊区2016~2017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昊 +15 位作者 郜向平 丁思聪 韩国河 林壹 蒋宇超 惠夕平 朱津 陈钦龙 屈哲 卜康楠 刘绪 常怀颖 陈小三 何晓琳 刘思然 张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3-54,I0003,55-77,共26页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南距索河3公里,北距枯河约2.5公里(图一)。自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该遗址以来,已进行过多次调查和发掘,确认遗址主体为一座“凸”字形的两周时期城址[1]。2015年以来,对官庄大城内...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南距索河3公里,北距枯河约2.5公里(图一)。自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该遗址以来,已进行过多次调查和发掘,确认遗址主体为一座“凸”字形的两周时期城址[1]。2015年以来,对官庄大城内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进行了持续性发掘,清理了春秋时期的制陶、铸铜作坊和汉代窖藏坑等[2](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荥阳市 官庄遗址 铸铜作坊 春秋早中期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周边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惠夕平 +7 位作者 闫广宇 王书成 赵艺博 刘伟伟 樊刚亮 付江凤 孙亚平 孙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31,共10页
2013年3至4月,为配合官庄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组织人员对荥阳官庄遗址及其周边临近地区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系统考古调查。此次调查以官庄遗址为中心,覆盖面积19.05平方千米,共采集了包括陶片、石器、骨骼、土壤在内的大量... 2013年3至4月,为配合官庄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组织人员对荥阳官庄遗址及其周边临近地区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系统考古调查。此次调查以官庄遗址为中心,覆盖面积19.05平方千米,共采集了包括陶片、石器、骨骼、土壤在内的大量遗物标本,其涵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晚商、西周、东周及秦汉时期,为深入了解该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探讨郑州西北郊一带史前至汉代的聚落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此次简报公布了调查所发现的部分重要遗迹和遗物标本。通过此次调查,对郑州西北郊荥阳一带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竖河遗址和大张遗址大量西周早中期遗物和遗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本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西周晚期偏晚阶段官庄城址的兴起及其周边一系列两周之际至春秋时期遗址的调查和发现,表明官庄城址已经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区域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座遗址 考古调查 陶器标本 骨料坑
原文传递
试论河南荥阳官庄城址的性质
17
作者 恵夕平 《东方考古》 2023年第1期283-292,共10页
官庄城址的始建年代已经进入两周之际,春秋早期废弃,它与东虢国无关。官庄城址的城市布局,包括内部贵族墓地、铸铜作坊和大型仓储设施的存在表明它是这一时期郑国的重要城邑。从地理空间看,清华简等文献的记载表明官庄在这一时期郑国的... 官庄城址的始建年代已经进入两周之际,春秋早期废弃,它与东虢国无关。官庄城址的城市布局,包括内部贵族墓地、铸铜作坊和大型仓储设施的存在表明它是这一时期郑国的重要城邑。从地理空间看,清华简等文献的记载表明官庄在这一时期郑国的城市体系中并非“边邑”,而是居于中心,所有这些都不支持官庄城址的军事性边邑性质推定。从考古材料看,包括铸铜作坊在内的官庄城址的废弃基本能够同郑韩故城的兴起相衔接,表明它可能是东迁郑国的早期都城所在地,亦即“桓公寄孥”之所在。同时,“郑伯克段”这一历史事件中公叔段的逃跑路线也说明了这一时期郑国的都城不在新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庄城址 郑国 都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