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桂花冲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左晓敏 杜杨松 +5 位作者 曹毅 岳紫龙 张爱萍 杜静国 黄文明 宋晓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桂花冲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新发现的一个以斑岩型矿化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和斑岩型矿化成矿流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根据脉体的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 桂花冲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新发现的一个以斑岩型矿化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和斑岩型矿化成矿流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根据脉体的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桂花冲铜矿斑岩型矿化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5个阶段。硅化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含子矿物及富气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富液相、富气相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从硅化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472.9℃)、高盐度(47.7%-74.0%)的岩浆热液逐渐向中低温(140.2-280.3℃)、低盐度(1.6%-7.7%)的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演化,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沸腾及混合作用,混合作用是导致铜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桂花冲铜矿 安徽
下载PDF
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岳紫龙 杜杨松 +2 位作者 曹毅 左晓敏 张爱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8,共9页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花冲铜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内。矿化蚀变自早至晚划分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微量元素除Sr和Cu外,迁移量变化较小,稀土元素在矿化强的部位亏损,在矿化弱的地带富集。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蚀变岩石经历了相同来源流体的交代蚀变,是岩浆流体连续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成矿阶段 斑岩铜矿 铜陵桂花冲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南陵县桂花冲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文明 《安徽地质》 2016年第3期182-188,共7页
桂花冲铜多金属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角矿田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型矿床。矿床有主矿体3个,呈北东及北东东走向,倾向北西,局部倾向南东,倾角25°~65°。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其形态、产状受岩体的接触带构造及断裂破碎带所... 桂花冲铜多金属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角矿田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型矿床。矿床有主矿体3个,呈北东及北东东走向,倾向北西,局部倾向南东,倾角25°~65°。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其形态、产状受岩体的接触带构造及断裂破碎带所控制。该矿床是一个以矽卡岩型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型复合型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岩浆岩,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灰岩(大理岩)是良好的成矿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冲铜金多金属矿 矿床特征 控矿因素 安徽南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