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龙消玉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及对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丁雄飞 喻文球 郭竹秀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研究桂龙消玉汤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机制,寻求新的检测方法。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桂龙消玉汤,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加法莫替丁片口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白介素-4、IgE比较均为P&l... 目的研究桂龙消玉汤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机制,寻求新的检测方法。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桂龙消玉汤,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加法莫替丁片口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白介素-4、IgE比较均为P<0.05,两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两组症状积分与ECP的关系均为P<0.01或P<0.05。结论桂龙消玉汤是通过调控Ⅰ型变态反应的多个环节达到治疗目的的,ECP检测是慢性荨麻疹灵敏简便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龙消玉汤 慢性荨麻疹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下载PDF
苓桂术甘合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温瑞书 宋翠淼 +5 位作者 邓国兴 许华洲 吴中秋 王文智 陈小玉 侯晓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合三拗汤的止咳、化痰、平喘疗效。方法:⑴止咳作用:将小鼠分为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高、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低剂量组、三拗汤高、低剂量组、桂龙咳喘宁对照组、咳必清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组灌胃给药,用小鼠...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合三拗汤的止咳、化痰、平喘疗效。方法:⑴止咳作用:将小鼠分为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高、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低剂量组、三拗汤高、低剂量组、桂龙咳喘宁对照组、咳必清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组灌胃给药,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观察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的止咳作用。⑵化痰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简称合方组)高、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低剂量组、三拗汤高、低剂量组、桂龙咳喘宁对照组及氯化铵对照组,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法观察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的祛痰作用。⑶平喘作用:将预选合格的敏感豚鼠随机分为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组(简称合方组)、苓桂术甘汤组、三拗汤组、氨茶碱组、模型对照组。制备苓桂术甘汤和三拗汤水煎液及二者等容积混合液。除氨茶碱组腹腔注射给药外(因不起雾),其余各组喷雾给药,每天15 min,连喷3天,用2%氯化乙酰胆碱和0.1%磷酸组织胺等容积混合液致豚鼠哮喘,以观察豚鼠的诱喘潜伏期。结果:⑴止咳作用: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高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三拗汤高、低剂量组比较,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与苓桂术甘汤高、低剂量组比较,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⑵化痰作用:对小白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测定显示,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高低剂量组和三拗汤高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低剂量组均可增加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以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高剂量组为更佳。⑶平喘作用:苓桂术甘合三拗汤合方组的哮喘潜伏期与模型组和苓桂术甘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三拗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合三拗汤合方有明显止咳、化痰、平喘作用,优于单用三拗汤或苓桂术甘汤,且存在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三拗汤 咳嗽 哮喘 止咳 化痰 平喘 桂龙咳喘宁胶囊
下载PDF
特定电磁波与归龙二川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健 续青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7-28,共2页
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结合自拟归龙二川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与单用西药24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32例中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24例中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2组总有效率比... 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结合自拟归龙二川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与单用西药24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32例中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24例中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2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归龙二川汤 物理疗法 治疗 特定电磁波
下载PDF
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惠洁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A、B、C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归龙汤、西药及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3... 目的:观察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A、B、C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归龙汤、西药及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3组治疗3月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全血还原黏度(WBRV)、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 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HBV、LBV、PV、WBRV、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BV、LBV、PV、WBRV、HCT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 EPCR、v WF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疗效确切,较西药治疗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阳虚血瘀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归龙汤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